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沉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反对白话式的台词,又不赞同演员念汉赋,说明观众的不满仅仅是因为他们所看到的不符合他们心目中历史,不像历史。至于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谁也无心去考证。
台词的可笑是小事。我当然不是为编导辩护,台词反映出的编剧历史功底的不扎实才是大问题。
导演用浅显的对白、眩目的打斗迎合观众,然而通俗何其难,结果是导演的努力与观众的口味相错位,作品被批评为武侠化、商业化。
编导也低估了观众。偶尔写一句文言台词还要用白话解释一遍。例如“道可道,非常道”这六个字岂是一句话能解释清楚的。被低估的怕不是观众,而是老子了。
作品的现实意义暂且不表,新古典主义的贡献在于它的审美价值。整部剧用各种方法增强其视觉冲击力,你可以说有些手法有待商榷,不可说创作者不用心。摄影、美术、剪辑等方面都可圈可点。尤其是大殿上的几场戏,对色彩的处理令人赞叹。
全剧没有系统的原创音乐,引用的音乐非常杂乱,日本能乐、西洋宫廷乐、通俗音乐轮番登场,每次听到用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电子音乐我都想晕过去。对于这种做法我只能说胡玫很大胆。
通篇来看,全剧在结构上有一定问题,开头结尾做得很精致,中间有些拖沓,好比锦绣绸缎裹了一包稻草。开头的空灵、忧郁,结尾的森然、阴沉倒更像我心目中的汉朝,崇尚黑色的汉朝。
较之台词,我最不能原谅的是录音的瑕疵,涂改的痕迹太明显了。这样的一部鸿篇巨制就不能让演员为自己补一下配音吗?
导演力求在形式上寻求突破,同样是因为风格转变的原因,尺度、火候把握得还不到位。南宫出行一场过于煽情,有关刘陵的段落过于飘渺。包括导演自己很满意的王美人性格的转变拿捏得也不够好,宋晓英把前面的隐忍表演得很好,轮到王美人阴谋得逞,表演该出彩了,她的才华又不知跑到哪去了。那种嚣张那种狂喜从她的表演里都找不到,找到的只有我对她的绝望。除了宋晓英本人能力的局限,剧本相关部分太薄弱也是重大原由。
还好我们至少还有陈宝国。不论编导把汉武帝塑造得这么英明神武正确与否,从汉武帝作为一个人、一个角色的角度,演员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首先,陈宝国有严谨的创作态度。开机前他几乎把有关汉武帝的资料通读了一遍,这么细致的案头工作很少有演员能做到。其次,扎实的表演功力。陈宝国是这样让人放心的演员,以至于导演把一个长镜头交给他,然后就可以坐在监视器后欣赏他的表演了。他个人很享受表演的过程,对观众而言观赏他的表演也是一种享受。
陈宝国对年龄段的把握一直为我所称道。也许装嫩或扮老都不难,难的是像他这样自然放松地演和自己年龄差距很大的角色。少年的冲动无忌,中年的成熟老练,老年又像小孩一样不讲理,而这种调皮和少年时又有不同。老年演到这份儿上着实不易,你只要看看老年的汉武和老年的卫子夫就会知道什么叫“判若云泥”一个潇洒可爱又老态龙钟,一个僵硬呆板、不伦不类。
陈宝国塑造的汉武帝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作为人,他也会有悲伤难过;作为帝王,他的悲伤就是一种大悲恸,一种强势外表掩盖下的落寞。从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汉武帝身为孤家寡人的寂寞,身为英明君主与身为父亲的人格分裂。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演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苦就是人物塑造上的成功。
如果非要说他的表演有什么毛病的话,那就是抹不去的宅门语言,那带着浓重北京味的语气词实在太像白景琦了。
其他演员或因角色限制或因创作枯竭略略有些乏善可陈。即便是韩安国那样没头没尾的角色,孙飞虎完成得也较为出色;即便是素未谋面,我也要向为归亚蕾配音的曹雷老师表示敬意,归亚蕾的表演有曹雷一半功劳。
我一直在说汉武大帝的矛盾,这矛盾其实是娱乐与艺术的矛盾,沉重的历史与轻松的电视剧的矛盾。汉武大帝想解决矛盾、挣脱束缚,然而历史之重、正剧之重岂能容许它自由翱翔。这就是汉武大帝最大的尴尬。一种新的艺术风格或者说艺术理念刚刚出炉一定是不成熟的,有方方面面的弊病。受众的无情打击属正常反应。但我想我能容忍这种新理念,也有耐心看着它一步步走向完善和成熟。因为,想飞总不是坏事。
bsp; 反对白话式的台词,又不赞同演员念汉赋,说明观众的不满仅仅是因为他们所看到的不符合他们心目中历史,不像历史。至于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谁也无心去考证。
台词的可笑是小事。我当然不是为编导辩护,台词反映出的编剧历史功底的不扎实才是大问题。
导演用浅显的对白、眩目的打斗迎合观众,然而通俗何其难,结果是导演的努力与观众的口味相错位,作品被批评为武侠化、商业化。
编导也低估了观众。偶尔写一句文言台词还要用白话解释一遍。例如“道可道,非常道”这六个字岂是一句话能解释清楚的。被低估的怕不是观众,而是老子了。
作品的现实意义暂且不表,新古典主义的贡献在于它的审美价值。整部剧用各种方法增强其视觉冲击力,你可以说有些手法有待商榷,不可说创作者不用心。摄影、美术、剪辑等方面都可圈可点。尤其是大殿上的几场戏,对色彩的处理令人赞叹。
全剧没有系统的原创音乐,引用的音乐非常杂乱,日本能乐、西洋宫廷乐、通俗音乐轮番登场,每次听到用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电子音乐我都想晕过去。对于这种做法我只能说胡玫很大胆。
通篇来看,全剧在结构上有一定问题,开头结尾做得很精致,中间有些拖沓,好比锦绣绸缎裹了一包稻草。开头的空灵、忧郁,结尾的森然、阴沉倒更像我心目中的汉朝,崇尚黑色的汉朝。
较之台词,我最不能原谅的是录音的瑕疵,涂改的痕迹太明显了。这样的一部鸿篇巨制就不能让演员为自己补一下配音吗?
导演力求在形式上寻求突破,同样是因为风格转变的原因,尺度、火候把握得还不到位。南宫出行一场过于煽情,有关刘陵的段落过于飘渺。包括导演自己很满意的王美人性格的转变拿捏得也不够好,宋晓英把前面的隐忍表演得很好,轮到王美人阴谋得逞,表演该出彩了,她的才华又不知跑到哪去了。那种嚣张那种狂喜从她的表演里都找不到,找到的只有我对她的绝望。除了宋晓英本人能力的局限,剧本相关部分太薄弱也是重大原由。
还好我们至少还有陈宝国。不论编导把汉武帝塑造得这么英明神武正确与否,从汉武帝作为一个人、一个角色的角度,演员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首先,陈宝国有严谨的创作态度。开机前他几乎把有关汉武帝的资料通读了一遍,这么细致的案头工作很少有演员能做到。其次,扎实的表演功力。陈宝国是这样让人放心的演员,以至于导演把一个长镜头交给他,然后就可以坐在监视器后欣赏他的表演了。他个人很享受表演的过程,对观众而言观赏他的表演也是一种享受。
陈宝国对年龄段的把握一直为我所称道。也许装嫩或扮老都不难,难的是像他这样自然放松地演和自己年龄差距很大的角色。少年的冲动无忌,中年的成熟老练,老年又像小孩一样不讲理,而这种调皮和少年时又有不同。老年演到这份儿上着实不易,你只要看看老年的汉武和老年的卫子夫就会知道什么叫“判若云泥”一个潇洒可爱又老态龙钟,一个僵硬呆板、不伦不类。
陈宝国塑造的汉武帝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作为人,他也会有悲伤难过;作为帝王,他的悲伤就是一种大悲恸,一种强势外表掩盖下的落寞。从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汉武帝身为孤家寡人的寂寞,身为英明君主与身为父亲的人格分裂。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演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苦就是人物塑造上的成功。
如果非要说他的表演有什么毛病的话,那就是抹不去的宅门语言,那带着浓重北京味的语气词实在太像白景琦了。
其他演员或因角色限制或因创作枯竭略略有些乏善可陈。即便是韩安国那样没头没尾的角色,孙飞虎完成得也较为出色;即便是素未谋面,我也要向为归亚蕾配音的曹雷老师表示敬意,归亚蕾的表演有曹雷一半功劳。
我一直在说汉武大帝的矛盾,这矛盾其实是娱乐与艺术的矛盾,沉重的历史与轻松的电视剧的矛盾。汉武大帝想解决矛盾、挣脱束缚,然而历史之重、正剧之重岂能容许它自由翱翔。这就是汉武大帝最大的尴尬。一种新的艺术风格或者说艺术理念刚刚出炉一定是不成熟的,有方方面面的弊病。受众的无情打击属正常反应。但我想我能容忍这种新理念,也有耐心看着它一步步走向完善和成熟。因为,想飞总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