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宝船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生命不止,笔耕不辍,写下我的爱和恨,写下我所走过的生活和所经历的感情,巴老写作是有感情就发,而我只是充满感情的去写去走,人生的路很漫长,不管生命中会出现多少风云雷电,坎坷不平,我会用我充满感情的笔去记录下这一切,不为别的,只作为对我逝去生命的一种祭奠。
试着去尝试一种新的生活,写书、写大书、不停地写大书,然后去投稿,去出版,然后去上学,上各种学校,然后再去写书,文学的、非文学的,把写作当成一种生活。
参加自学考试以有八年,在几十次考试中,我确实摸索出了一套应付考试的办法,也炼就了以考试论述题为模式,条理清晰地分析社会人生的本领,何不把这些思想也写成一本书呢,在中国这种教育制度下,我的这本书说不定还会非常的畅销。因为中国人不仅是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考试大国,大大小小的考试不计其数,名目繁多。前几年提出的“活到老、学到老”我看应该改为“活到老、考到老”方合中国国情。因为中国的学大多是为了“考”而“学”纯粹的“学”是很少见的,若有这种“学”则必是为了吃饭而“学”纯学术性的“学”几乎只有大学里的老牌教授方可为之了。
就自学考试而言,有长线、短线之分,我参加了长线自考,戏称“游击队”也参加了短线自考,戏称“皇协军”长线也罢,短线也好,就考试而言,则有相通之处。
拿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论,我有“试卷结构分析学说”即客观选择基础知识题,主观论述知识运用发挥题。我主张抓大放小,寻求解答论述题的一般方法和一般步骤,探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题密决。熟炼运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对课本内容相当熟悉,不必硬背,但要知道某一门课的大概内容,方可进行论述题的解答,做到无理也能辩三分,以防考试中出现的怪题、僻题。
其次是学习过程中对某一本书的整体把握和提纳契领式的读书笔记,最简单的笔记就是抄书。摘录书中的重点,然后从纵向、横向相比较而发现各自的异同,强化记忆,促进学习兴趣,达到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比如中国文学史,我对其采用了小说卷、戏剧卷、词卷、诗卷、文卷、曲卷及民间文学卷和文学发展思潮的整体把握的初步研究,很容易掌握一代与一代之间相同文学体裁的发展演变,一代文学中一位作家与一位作家相互在风格上的异同、影响等。文学思潮的整体把握则有利于对整个文学总体概况的了解,树立起一个学习古代文学史的“皮树杆”剩下的问题就只是按部就班往里边砌“砖”的事了。
第三,寻求一个学科里边各分支之间的联系,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我认为写作是整个专业的中心,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只是阅读大量文学作品,重要的还是要能写出东西,文学作品也罢,文学评论也罢。考试时做简答论述题,除了对科目知识的考察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也是对你写作能力的一种考察,把考试时用来回答问题的这种写法戏称为“考试写作”有考试写作就有考试写作语言,就像公文写作不能太抒情,文学写作不能太刻板一样,考试写作的语言首先要符合某一专业课程的术语,同样一个问题,描述它或解答它的语言方式有许多种,我们要选取一种符合学科本身的语言来回答,比如文学史中的意蕴、豪放、柔婉、清雅明丽等,语言学中的语音、语汇等。要熟炼使用这些词汇,一者多读教材,其次多写这方面的材料,最简单的办法是抄书,天下文章一大抄嘛,考试也亦然。但是我不主张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容易限制人的思维,你背会了苏轼对词境的开拓,碰到考辛弃疾就不知从何下手,死记硬背是一种赌博性心理在做怪,能碰上这道题则笑逐颜开,碰不上便怨天尤人,而掌握了一种方法之后,就是记不太清楚或干脆没见过,只要大概知道他是那一个时代,那一方面的作品较为突出等基本常识,往往这些问题在题目中会告诉你,你只管用这种方法去解答便是了,说好听点便是“学习是一种方法的学习”不好听干脆就叫“无理也能辩三分”
我真想静下心来,继续我的梦里月光,但是,我为什么又坐在这儿饱受心灵的煎熬呢?答:为了考研,明知无望而为之,难道也会有结果吗?我不能回答。
赌注也罢,奋斗也好,还有两个月时间,专业课的复习我已经展开,接下来该复习政治了,十二月份开始政治理论的复习,还有十天时间把外国文学史抓紧读完,从十二月份起,发起全面总攻,英语是落后了,但是两个月之内又能有多大的进步呢?依然按照前面的办法,坚持学不言放弃,考多少算多少,专业课和政治今年要力争在350分,下一步该何去何从,除回去上班外好像再无别法,但是回去之后呢?我的重心则要转向梦里月光,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考研,也许还会有一次机会。
多写一本书,说不定比考上研究生会更有用些,再说,考上研我也会去写作,我不愿去做、这样专事“研究”的学者型研究生,也不愿去做这样没有思想、人云亦云的三流研究生,我有我自己的路,考上考不上研究生对我来说并不是太重要,这是长远的角度看,写书总没有研究生学历限制吧!只可惜这几年时光匆匆流逝,皆为试所误,要不是考研,梦里月光可能已经脱稿了。
人的一生中,在学校里的日子总是很短暂,我可能也就只有剩下的两个多月了。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可能也只有这种待在学校里学习,我当初选择考研不正是为了想一生都待在学校嘛,既然不行,那就让我在我的小说世界里去描摩学校,在幻想中去完成我的愿望。
顾坚的元红又有新书了,今天下午无意中发现已到“2006年1月第4次印刷”相反的是那些网络磨幻小说,第1版第1次印刷的那几千本也很难卖出去,看来我所选择的这一题材内容是不会缺乏读者的。从我自己印刷的几本草稿来看,梦里月光并不是太差,至少没有人说,写的什么,乱七八糟!或有人看几页就不想往下看而丢到垃圾桶里去,这就够了。
生命不止,笔耕不辍,写下我的爱和恨,写下我所走过的生活和所经历的感情,巴老写作是有感情就发,而我只是充满感情的去写去走,人生的路很漫长,不管生命中会出现多少风云雷电,坎坷不平,我会用我充满感情的笔去记录下这一切,不为别的,只作为对我逝去生命的一种祭奠。
试着去尝试一种新的生活,写书、写大书、不停地写大书,然后去投稿,去出版,然后去上学,上各种学校,然后再去写书,文学的、非文学的,把写作当成一种生活。
参加自学考试以有八年,在几十次考试中,我确实摸索出了一套应付考试的办法,也炼就了以考试论述题为模式,条理清晰地分析社会人生的本领,何不把这些思想也写成一本书呢,在中国这种教育制度下,我的这本书说不定还会非常的畅销。因为中国人不仅是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考试大国,大大小小的考试不计其数,名目繁多。前几年提出的“活到老、学到老”我看应该改为“活到老、考到老”方合中国国情。因为中国的学大多是为了“考”而“学”纯粹的“学”是很少见的,若有这种“学”则必是为了吃饭而“学”纯学术性的“学”几乎只有大学里的老牌教授方可为之了。
就自学考试而言,有长线、短线之分,我参加了长线自考,戏称“游击队”也参加了短线自考,戏称“皇协军”长线也罢,短线也好,就考试而言,则有相通之处。
拿汉语言文学专业而论,我有“试卷结构分析学说”即客观选择基础知识题,主观论述知识运用发挥题。我主张抓大放小,寻求解答论述题的一般方法和一般步骤,探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题密决。熟炼运用这一方法的前提是对课本内容相当熟悉,不必硬背,但要知道某一门课的大概内容,方可进行论述题的解答,做到无理也能辩三分,以防考试中出现的怪题、僻题。
其次是学习过程中对某一本书的整体把握和提纳契领式的读书笔记,最简单的笔记就是抄书。摘录书中的重点,然后从纵向、横向相比较而发现各自的异同,强化记忆,促进学习兴趣,达到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比如中国文学史,我对其采用了小说卷、戏剧卷、词卷、诗卷、文卷、曲卷及民间文学卷和文学发展思潮的整体把握的初步研究,很容易掌握一代与一代之间相同文学体裁的发展演变,一代文学中一位作家与一位作家相互在风格上的异同、影响等。文学思潮的整体把握则有利于对整个文学总体概况的了解,树立起一个学习古代文学史的“皮树杆”剩下的问题就只是按部就班往里边砌“砖”的事了。
第三,寻求一个学科里边各分支之间的联系,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我认为写作是整个专业的中心,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只是阅读大量文学作品,重要的还是要能写出东西,文学作品也罢,文学评论也罢。考试时做简答论述题,除了对科目知识的考察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也是对你写作能力的一种考察,把考试时用来回答问题的这种写法戏称为“考试写作”有考试写作就有考试写作语言,就像公文写作不能太抒情,文学写作不能太刻板一样,考试写作的语言首先要符合某一专业课程的术语,同样一个问题,描述它或解答它的语言方式有许多种,我们要选取一种符合学科本身的语言来回答,比如文学史中的意蕴、豪放、柔婉、清雅明丽等,语言学中的语音、语汇等。要熟炼使用这些词汇,一者多读教材,其次多写这方面的材料,最简单的办法是抄书,天下文章一大抄嘛,考试也亦然。但是我不主张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容易限制人的思维,你背会了苏轼对词境的开拓,碰到考辛弃疾就不知从何下手,死记硬背是一种赌博性心理在做怪,能碰上这道题则笑逐颜开,碰不上便怨天尤人,而掌握了一种方法之后,就是记不太清楚或干脆没见过,只要大概知道他是那一个时代,那一方面的作品较为突出等基本常识,往往这些问题在题目中会告诉你,你只管用这种方法去解答便是了,说好听点便是“学习是一种方法的学习”不好听干脆就叫“无理也能辩三分”
我真想静下心来,继续我的梦里月光,但是,我为什么又坐在这儿饱受心灵的煎熬呢?答:为了考研,明知无望而为之,难道也会有结果吗?我不能回答。
赌注也罢,奋斗也好,还有两个月时间,专业课的复习我已经展开,接下来该复习政治了,十二月份开始政治理论的复习,还有十天时间把外国文学史抓紧读完,从十二月份起,发起全面总攻,英语是落后了,但是两个月之内又能有多大的进步呢?依然按照前面的办法,坚持学不言放弃,考多少算多少,专业课和政治今年要力争在350分,下一步该何去何从,除回去上班外好像再无别法,但是回去之后呢?我的重心则要转向梦里月光,这也许是最后一次考研,也许还会有一次机会。
多写一本书,说不定比考上研究生会更有用些,再说,考上研我也会去写作,我不愿去做、这样专事“研究”的学者型研究生,也不愿去做这样没有思想、人云亦云的三流研究生,我有我自己的路,考上考不上研究生对我来说并不是太重要,这是长远的角度看,写书总没有研究生学历限制吧!只可惜这几年时光匆匆流逝,皆为试所误,要不是考研,梦里月光可能已经脱稿了。
人的一生中,在学校里的日子总是很短暂,我可能也就只有剩下的两个多月了。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可能也只有这种待在学校里学习,我当初选择考研不正是为了想一生都待在学校嘛,既然不行,那就让我在我的小说世界里去描摩学校,在幻想中去完成我的愿望。
顾坚的元红又有新书了,今天下午无意中发现已到“2006年1月第4次印刷”相反的是那些网络磨幻小说,第1版第1次印刷的那几千本也很难卖出去,看来我所选择的这一题材内容是不会缺乏读者的。从我自己印刷的几本草稿来看,梦里月光并不是太差,至少没有人说,写的什么,乱七八糟!或有人看几页就不想往下看而丢到垃圾桶里去,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