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曾国藩修身十二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问耕耘。”——曾国藩曾国藩说:“能够做到慎独,就可以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可以泰然处之,可以快乐、满足、欣慰、平静。”慎独是另一种形式的真诚。
慎独是宋明理学家最重要的修养方法。曾国藩一生推崇理学,在他的道德修养中,慎独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他早期的政治生涯中,他对慎独是身体力行的。
咸丰初年,皇上下旨求言,大有重振朝纲之势。一些忧国忧民的大臣于是针砭时弊,恳抒己见,一时奏折满天飞。不想,绝大多数的奏折被“毋庸议”的上谕束之高阁,“归于簿书尘积堆中”。血气方刚的曾国藩见此局面,愤懑地说:“书生之血诚,徒以供胥吏唾弃之具。”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曾国藩初办团练,在写给湖南“公正绅者”的公开信中说:“自度才能浅薄,不足谋事,惟有‘不要钱,不怕死’六字时时自矢,以质鬼神,以对父君。”
曾国藩在后来的征战中,屡屡受挫,但从不轻言放弃。咸丰十年(1860年),他感慨万分地说:“天下滔滔,祸乱未已;吏治人心,毫无更改;军政战事,日崇虚伪。非得二三君子,倡之以朴诚,导之以廉耻,则江河日下,不知所届。”又说:“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势已尽,回天乏术,但曾国藩的诚心今天读来也是震撼人心的。曾国藩将“诚”用于治政,虽然未能彻底挽救清政府的衰亡,但也有过一时的中兴。
在曾国藩的道德修养中,“慎独”,也就是“诚”,影响着他人生的方方面面。常人总把学问与事功看作两件事,曾国藩不同,他认为,将事功学问打成一片,于操习记诵词章之外,更讲求诚正修齐之道,他把《大学》三大纲领: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看作分内事。他说:“如果只把这些东西作表面的理解,不放在心上,不当成自己应该做的事,那么即使能做文章,能写诗词,也只算得上是会认字的猪倌,不能将他称为明道理有用的人。如果不能将所学用于实践,做官为民,朝廷用这样的人做官,与放猪倌有什么不同呢?”这番道理阐释得多么明白!他主张“立志以植基,居敬以养德,穷理以致知,克己以为行,成物以致用”,也就是把学问与事功谱成了合拍的节奏。
曾国藩把“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问耕耘”当作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实际上这也是他诚意慎独的充分表现。他在日记中说道:“闻誉则心忡,儿不自持,何可鄙一至于是,此岂后得为载道之器乎?凡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夷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艰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适足以欺世盗名矣。”
曾国藩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真诚面对自己心灵中最晦暗的角落,然后进行无情地攻击。他这种自我批判的精神,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曾国藩将“慎独”作为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儿子。他去世前两年,对两个儿子也都提出了全面的修身养性的要求。他在《金陵节署中日记》里讲道: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养于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章”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慎,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不仅如此,在军事上,曾国藩也贯彻这一点。围攻天京之战,曾国荃夜不能寐,就是想夺得攻破天京的头功,当时另有三人也可参战,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只能按兵不动。但是,洋人李泰国却驶着轮船想进入长江。曾国荃担心被别人抢功,又不敢据实相告,上奏说:“轮船不必进入江河,只宜在海上巡逻,防御海盗。”曾国藩知道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写了一封信给弟弟:“你是担心李泰国到了天京会搅乱局面,抢夺你的功劳,你为什么不告诉皇上实情呢?我们辛苦作战十几年,却让外国人以数只轮船夺去了胜利果实,忠义将士看到这种情况会心灰意冷,而且有伤民族气节,这些都可以如实告诉皇上。心中本来想说这件事情,上奏时却在另一件事情上耽误时间,这是道光末年的陋习。”
曾国藩曾在《君子慎独论》中说过:“君子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能公私分明,在联系道理的时候,又能充分精辟地研究事理的得失。对于善事应当做,不好的毛病应该早日戒除。对于办一件好事,惟恐别人不能觉察到,自己白干,因而去办时迟疑不决;对于办一件不好的事情,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别人看不到,因而不竭尽全力地更正。背地里独处之时,弄虚作假的事情就产生了,这就是欺骗。而君子去办一件善事惟恐办得不力,在晦暗中有堕落的行为,一个坏毛病改正不了,就会长年不断地犯错。暗室之中懔然不动仿佛在天一般,主人骨坚如金石,单独行事于只有自己的地方,要谨慎而又谨慎,这就是圣人经典的要领,也是后世应切实研究的问题呀!”
曾国藩的这番话告诉我们,人要是能做到慎独,那么必能得到快乐;能做到真诚就会更快乐。反问自己是否够真诚,世上没有比真诚更好的养心方法了。可见诚对于一个人的作用是全面而巨大的,是不容小视的。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问耕耘。”——曾国藩曾国藩说:“能够做到慎独,就可以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可以泰然处之,可以快乐、满足、欣慰、平静。”慎独是另一种形式的真诚。
慎独是宋明理学家最重要的修养方法。曾国藩一生推崇理学,在他的道德修养中,慎独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他早期的政治生涯中,他对慎独是身体力行的。
咸丰初年,皇上下旨求言,大有重振朝纲之势。一些忧国忧民的大臣于是针砭时弊,恳抒己见,一时奏折满天飞。不想,绝大多数的奏折被“毋庸议”的上谕束之高阁,“归于簿书尘积堆中”。血气方刚的曾国藩见此局面,愤懑地说:“书生之血诚,徒以供胥吏唾弃之具。”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曾国藩初办团练,在写给湖南“公正绅者”的公开信中说:“自度才能浅薄,不足谋事,惟有‘不要钱,不怕死’六字时时自矢,以质鬼神,以对父君。”
曾国藩在后来的征战中,屡屡受挫,但从不轻言放弃。咸丰十年(1860年),他感慨万分地说:“天下滔滔,祸乱未已;吏治人心,毫无更改;军政战事,日崇虚伪。非得二三君子,倡之以朴诚,导之以廉耻,则江河日下,不知所届。”又说:“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势已尽,回天乏术,但曾国藩的诚心今天读来也是震撼人心的。曾国藩将“诚”用于治政,虽然未能彻底挽救清政府的衰亡,但也有过一时的中兴。
在曾国藩的道德修养中,“慎独”,也就是“诚”,影响着他人生的方方面面。常人总把学问与事功看作两件事,曾国藩不同,他认为,将事功学问打成一片,于操习记诵词章之外,更讲求诚正修齐之道,他把《大学》三大纲领: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看作分内事。他说:“如果只把这些东西作表面的理解,不放在心上,不当成自己应该做的事,那么即使能做文章,能写诗词,也只算得上是会认字的猪倌,不能将他称为明道理有用的人。如果不能将所学用于实践,做官为民,朝廷用这样的人做官,与放猪倌有什么不同呢?”这番道理阐释得多么明白!他主张“立志以植基,居敬以养德,穷理以致知,克己以为行,成物以致用”,也就是把学问与事功谱成了合拍的节奏。
曾国藩把“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问耕耘”当作为人处世的至理名言,实际上这也是他诚意慎独的充分表现。他在日记中说道:“闻誉则心忡,儿不自持,何可鄙一至于是,此岂后得为载道之器乎?凡喜誉恶毁之心,即鄙夷患得患失之心也,于此艰打不破,则一切学问、才智,适足以欺世盗名矣。”
曾国藩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真诚面对自己心灵中最晦暗的角落,然后进行无情地攻击。他这种自我批判的精神,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曾国藩将“慎独”作为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儿子。他去世前两年,对两个儿子也都提出了全面的修身养性的要求。他在《金陵节署中日记》里讲道: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养于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章”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慎,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之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不仅如此,在军事上,曾国藩也贯彻这一点。围攻天京之战,曾国荃夜不能寐,就是想夺得攻破天京的头功,当时另有三人也可参战,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只能按兵不动。但是,洋人李泰国却驶着轮船想进入长江。曾国荃担心被别人抢功,又不敢据实相告,上奏说:“轮船不必进入江河,只宜在海上巡逻,防御海盗。”曾国藩知道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写了一封信给弟弟:“你是担心李泰国到了天京会搅乱局面,抢夺你的功劳,你为什么不告诉皇上实情呢?我们辛苦作战十几年,却让外国人以数只轮船夺去了胜利果实,忠义将士看到这种情况会心灰意冷,而且有伤民族气节,这些都可以如实告诉皇上。心中本来想说这件事情,上奏时却在另一件事情上耽误时间,这是道光末年的陋习。”
曾国藩曾在《君子慎独论》中说过:“君子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能公私分明,在联系道理的时候,又能充分精辟地研究事理的得失。对于善事应当做,不好的毛病应该早日戒除。对于办一件好事,惟恐别人不能觉察到,自己白干,因而去办时迟疑不决;对于办一件不好的事情,抱着侥幸的心理认为别人看不到,因而不竭尽全力地更正。背地里独处之时,弄虚作假的事情就产生了,这就是欺骗。而君子去办一件善事惟恐办得不力,在晦暗中有堕落的行为,一个坏毛病改正不了,就会长年不断地犯错。暗室之中懔然不动仿佛在天一般,主人骨坚如金石,单独行事于只有自己的地方,要谨慎而又谨慎,这就是圣人经典的要领,也是后世应切实研究的问题呀!”
曾国藩的这番话告诉我们,人要是能做到慎独,那么必能得到快乐;能做到真诚就会更快乐。反问自己是否够真诚,世上没有比真诚更好的养心方法了。可见诚对于一个人的作用是全面而巨大的,是不容小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