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子张第十九 (1/2)
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论语注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疏]正义曰:此篇记士行、交情、仁人、勉学,或接闻夫子之语,或辨扬圣师之德,以其皆弟子所言,故善次诸篇之后。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孔曰:“致命,不爱其身。”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疏]“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正义曰:此章言士行也。士者,有德之称,自卿大夫已下皆是。致命,谓不爱其身。子张言,为士者,见君有危难,不爱其身,致命以救之;见得利禄,思义然后取;有祭事,思尽其敬;有丧事,当尽其哀,有此行者,其可以为士已矣。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孔曰:“言无所轻重。”
[疏]“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正义曰:此章言人行之不备者。弘,大也。笃,厚也。亡,无也。言人执守其德,不能弘大,虽信善道,不能笃厚,人之若此,虽存于世,何能为有而重?虽没于世,何能为无而轻?言于世无所轻重也。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孔曰:“问与人交接之道。”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包曰:“友交当如子夏,泛交当如子张。”
[疏]“子夏”至“人也”
正义曰:此章论与人结交之道。“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者,门人,谓弟子。“问交”问与人交接之道。“子张曰:子夏云何”者,子张反问子夏之门人,汝师尝说结交之道云何乎?“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者,子夏弟子对子张述子夏之言也。子夏言:结交之道,若彼人贤,可与交者,即与之交;若彼人不贤,不可与之交者,则拒之而不交。“子张曰:异乎吾所闻”者,言已之所闻结交之道与子夏所说异也。“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者,此所闻之异者也。言君子之人,见彼贤则尊重之,虽众多亦容纳之。人有善行者则嘉美之,不能者则哀矜之。“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者,既陈其所闻,又论其不可拒人之事。诚如子夏所说,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设若我之大贤,则所在见容也。我若不贤,则人将拒我,不与己交,又何暇拒他人乎?然二子所言,各是其见论交之道,不可相非。友交当如子夏,泛交当如子张。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小道,谓异端。致远恐泥,包曰:“泥难不通。”是以君子不为也。”
[疏]“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正义曰:此章勉人学为大道正典也。小道谓异端之说,百家语也。虽曰小道,亦必有小理可观览者焉,然致远经久,则恐泥难不通,是以君子不学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孔曰:“日知其所未闻。”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疏]“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正义曰:此章劝学也。亡,无也。旧无闻者当学之,使日知其所未闻。旧已能者当温寻之,使月无忘也。能如此者,可以谓之好学。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孔曰:“广学而厚识之。”切问而近思,切问者,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近思者,思己所未能及之事。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仁在其中矣。”
[疏]“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正义曰:此章论好学近于仁也。博,广也。笃,厚也。志,识也。言广学而厚识之,使不忘。切问者,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不泛滥问之也。近思者,思己所未能及之事,不远思也。若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仁者之性纯笃,今学者既能笃志近思,故曰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包曰:“言百工处其肆则事成,犹君子学以致其道。”
[疏]“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正义曰:此章亦勉人学,举百工以为喻也。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五材各有工,言百,众言之也。肆,谓官府造作之处也。致,至也。言百工处其肆,则能成其事,犹君子勤于学,则能至于道也。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孔曰:“文饰其过,不言情实。”
[疏]“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正义曰:此章言小人不能改过也。言小人之有过也,必文饰其过,强为辞理,不言情实也。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郑曰:“厉,严正。”
[疏]“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正义曰:此章论君子之德也。望之、即之及听其言也,有此三者,变易常人之事也。厉,严正也。常人,远望之则多懈惰,即近之则颜色猛厉,听其言则多佞邪。唯君子则不然,人远望之则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常俨然也;就近之则颜色温和,及听其言辞,则严正而无佞邪也。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王曰:“厉,犹病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疏]“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正义曰:此章论君子使下事上之法也。厉,犹病也。言君子若在上位,当先示信于民,然后劳役其民,则民忘其苦也。若未尝施信而便劳役之,则民以为从欲崇侈、妄加困病于己也。若为人臣,当先尽忠于君,待君信己,而后可谏君之失。若君未信己,而便称君过失以谏诤之,则君以为谤讟于己也。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孔曰:“闲,犹法也。”小德出入可也。”孔曰:“小德不能不逾法,故曰出入可。”
[疏]“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正义曰:此章论人之德有小大,而行亦不同也。闲,犹法也。大德之人,谓上贤也,所行皆不越法则也。小有德者,谓次贤之人,不能不逾法。有时逾法而出,旋能入守其法,不责其备,故曰可也。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包曰:“言子夏弟子,但当对宾客修威仪礼节之事则可。然此但是人之末事耳,不可无其本,故云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孔曰:“噫,心不平之声。”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包曰:“言先传业者必先厌倦,故我门人先教以小事,后将教以大道。”譬诸草木,区以别矣。马曰:“言大道与小道殊异。譬如草木,异类区别,言学当以次。”君子之道,焉可诬也?马曰:“君子之道,焉可使诬言我门人但能洒扫而已。”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孔曰:“终始如一,唯圣人耳。”
[疏]“子游”至“人乎”
正义曰:此章论人学业有先后之法也。“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未也。本之则无,如之何”者,子游,言偃也。门人小子,谓弟子也。应,当也。抑,语辞也。本,谓先王之道。言偃有时评论子夏之弟子,但当对宾客修威仪礼节之事则可。然此但是人之末事耳,不可无其本。今子夏弟子于其本先王之道则无有,不可奈何,故云如之何也。“子夏闻之,曰:噫”者,噫,心不平之声。子夏既闻子游之言,中心不平之,故曰噫!“言游过矣”者,谓言偃所说为过失也。“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者,言君子教人之道,先传业者必先厌倦,谁有先传而后倦者乎?子夏言,我之意,恐门人闻大道而厌倦,故先教以小事,后将教以大道也。“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者,诸,之也。言大道与小道殊异,譬之草木,异类区别,言学当以次也。“君子之道,焉可诬也”者,言君子之道,当知学业以次,安可便诬罔言我门人但能洒扫而已。“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者,卒,犹终也。言人之学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能终始如一,不厌倦者,其唯圣人耳。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马曰:“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学而优则仕。”
[疏]“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正义曰:此章劝学也。言人之仕官行己职而优间有馀力,则以学先王之遗文也。若学而德业优长者则当仕进,以行君臣之义也。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孔曰:“毁不灭性。”
[疏]“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正义曰:此章言居丧之礼也。言人有父母之丧,当致极哀戚,不得过毁以至灭性,灭性则非孝。
注“毁不灭性”
正义曰:此孝经文也。注云:“不食三日,哀毁过情,灭... -->>
[疏]正义曰:此篇记士行、交情、仁人、勉学,或接闻夫子之语,或辨扬圣师之德,以其皆弟子所言,故善次诸篇之后。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孔曰:“致命,不爱其身。”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疏]“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正义曰:此章言士行也。士者,有德之称,自卿大夫已下皆是。致命,谓不爱其身。子张言,为士者,见君有危难,不爱其身,致命以救之;见得利禄,思义然后取;有祭事,思尽其敬;有丧事,当尽其哀,有此行者,其可以为士已矣。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孔曰:“言无所轻重。”
[疏]“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正义曰:此章言人行之不备者。弘,大也。笃,厚也。亡,无也。言人执守其德,不能弘大,虽信善道,不能笃厚,人之若此,虽存于世,何能为有而重?虽没于世,何能为无而轻?言于世无所轻重也。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孔曰:“问与人交接之道。”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包曰:“友交当如子夏,泛交当如子张。”
[疏]“子夏”至“人也”
正义曰:此章论与人结交之道。“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者,门人,谓弟子。“问交”问与人交接之道。“子张曰:子夏云何”者,子张反问子夏之门人,汝师尝说结交之道云何乎?“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者,子夏弟子对子张述子夏之言也。子夏言:结交之道,若彼人贤,可与交者,即与之交;若彼人不贤,不可与之交者,则拒之而不交。“子张曰:异乎吾所闻”者,言已之所闻结交之道与子夏所说异也。“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者,此所闻之异者也。言君子之人,见彼贤则尊重之,虽众多亦容纳之。人有善行者则嘉美之,不能者则哀矜之。“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者,既陈其所闻,又论其不可拒人之事。诚如子夏所说,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设若我之大贤,则所在见容也。我若不贤,则人将拒我,不与己交,又何暇拒他人乎?然二子所言,各是其见论交之道,不可相非。友交当如子夏,泛交当如子张。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小道,谓异端。致远恐泥,包曰:“泥难不通。”是以君子不为也。”
[疏]“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正义曰:此章勉人学为大道正典也。小道谓异端之说,百家语也。虽曰小道,亦必有小理可观览者焉,然致远经久,则恐泥难不通,是以君子不学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孔曰:“日知其所未闻。”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疏]“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正义曰:此章劝学也。亡,无也。旧无闻者当学之,使日知其所未闻。旧已能者当温寻之,使月无忘也。能如此者,可以谓之好学。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孔曰:“广学而厚识之。”切问而近思,切问者,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近思者,思己所未能及之事。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仁在其中矣。”
[疏]“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正义曰:此章论好学近于仁也。博,广也。笃,厚也。志,识也。言广学而厚识之,使不忘。切问者,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不泛滥问之也。近思者,思己所未能及之事,不远思也。若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仁者之性纯笃,今学者既能笃志近思,故曰仁在其中矣。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包曰:“言百工处其肆则事成,犹君子学以致其道。”
[疏]“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正义曰:此章亦勉人学,举百工以为喻也。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五材各有工,言百,众言之也。肆,谓官府造作之处也。致,至也。言百工处其肆,则能成其事,犹君子勤于学,则能至于道也。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孔曰:“文饰其过,不言情实。”
[疏]“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正义曰:此章言小人不能改过也。言小人之有过也,必文饰其过,强为辞理,不言情实也。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郑曰:“厉,严正。”
[疏]“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正义曰:此章论君子之德也。望之、即之及听其言也,有此三者,变易常人之事也。厉,严正也。常人,远望之则多懈惰,即近之则颜色猛厉,听其言则多佞邪。唯君子则不然,人远望之则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常俨然也;就近之则颜色温和,及听其言辞,则严正而无佞邪也。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王曰:“厉,犹病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疏]“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正义曰:此章论君子使下事上之法也。厉,犹病也。言君子若在上位,当先示信于民,然后劳役其民,则民忘其苦也。若未尝施信而便劳役之,则民以为从欲崇侈、妄加困病于己也。若为人臣,当先尽忠于君,待君信己,而后可谏君之失。若君未信己,而便称君过失以谏诤之,则君以为谤讟于己也。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孔曰:“闲,犹法也。”小德出入可也。”孔曰:“小德不能不逾法,故曰出入可。”
[疏]“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正义曰:此章论人之德有小大,而行亦不同也。闲,犹法也。大德之人,谓上贤也,所行皆不越法则也。小有德者,谓次贤之人,不能不逾法。有时逾法而出,旋能入守其法,不责其备,故曰可也。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包曰:“言子夏弟子,但当对宾客修威仪礼节之事则可。然此但是人之末事耳,不可无其本,故云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孔曰:“噫,心不平之声。”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包曰:“言先传业者必先厌倦,故我门人先教以小事,后将教以大道。”譬诸草木,区以别矣。马曰:“言大道与小道殊异。譬如草木,异类区别,言学当以次。”君子之道,焉可诬也?马曰:“君子之道,焉可使诬言我门人但能洒扫而已。”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孔曰:“终始如一,唯圣人耳。”
[疏]“子游”至“人乎”
正义曰:此章论人学业有先后之法也。“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未也。本之则无,如之何”者,子游,言偃也。门人小子,谓弟子也。应,当也。抑,语辞也。本,谓先王之道。言偃有时评论子夏之弟子,但当对宾客修威仪礼节之事则可。然此但是人之末事耳,不可无其本。今子夏弟子于其本先王之道则无有,不可奈何,故云如之何也。“子夏闻之,曰:噫”者,噫,心不平之声。子夏既闻子游之言,中心不平之,故曰噫!“言游过矣”者,谓言偃所说为过失也。“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者,言君子教人之道,先传业者必先厌倦,谁有先传而后倦者乎?子夏言,我之意,恐门人闻大道而厌倦,故先教以小事,后将教以大道也。“譬诸草木,区以别矣”者,诸,之也。言大道与小道殊异,譬之草木,异类区别,言学当以次也。“君子之道,焉可诬也”者,言君子之道,当知学业以次,安可便诬罔言我门人但能洒扫而已。“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者,卒,犹终也。言人之学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能终始如一,不厌倦者,其唯圣人耳。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马曰:“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学而优则仕。”
[疏]“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正义曰:此章劝学也。言人之仕官行己职而优间有馀力,则以学先王之遗文也。若学而德业优长者则当仕进,以行君臣之义也。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孔曰:“毁不灭性。”
[疏]“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正义曰:此章言居丧之礼也。言人有父母之丧,当致极哀戚,不得过毁以至灭性,灭性则非孝。
注“毁不灭性”
正义曰:此孝经文也。注云:“不食三日,哀毁过情,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