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沉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悲天悯人的情怀。
看破一切并不难,改革之难卫琴明白,罗汉生就不明白吗。参破是一种清醒,参破后不屈服则是一种崇高了。在官场变得老到、圆滑也许不易,而在官场保持自己的本色、棱角更不易。为此罗汉生付出了很多。
一位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员勇于揭露别人的浮夸作风,敢于动体制碰钉子无需赞叹,而当他的刀子动到自己头上时,他竟也毫不退缩,这说明他改革的决心何等的坚决。他是勇猛的骑士,他的利剑砍向别人也砍向自己,砍向对手也砍向朋友。连对提拔重用他的贺立斌也决不手软。连丢乌纱帽都不怕了还怕什么。无私无畏用到罗汉生身上真是顶合适。
这个词是贺立斌对罗汉生的评价,他承认自己不如罗汉生。这是一位胸怀广阔、善于反省、成熟老练的高官。他不仅看破一切而且几乎可以掌控一切。封元一不是他的对手。但罗汉生这个下属让他头疼,教书匠出身的罗汉生不按理出牌。这或许正是贺立斌看中他的原因,他想用罗汉生一扫峡江政坛的陈腐之气,为峡江的改革打上一针强心针。从某种意义上讲,贺立斌是把罗汉生当枪使。他把自己的秘书派给罗汉生,这对罗既是保护也是监视。但他的道德还没有沦丧到会随时为保全自己把罗汉生当棋子扔掉,相反,他会为保全罗汉生而由自己承担大坝事件的全部责任。这是贺立斌的过人之处,也是他政治觉悟的最好注解。
放到现实生活中,一位领导不让下属查政绩工程的问题一定是因为不想给自己的政治生涯抹黑,他保护他的接班人其实是保证自己政治生命的延续。剧中对贺立斌的心机做了淡化处理,突出了他的觉悟。即便如此,我依然不认为贺是一个楷模式的人物,他像许多官员一样,玩政治的时候多,讲正气的时候少。以个人权力压制下属的正当职权是对法律规范的践踏。他和罗汉生的冲突也即人治和法治的冲突,遵从领导意志还是遵从最高理性也就是法律的冲突。贺立斌只是一个特例,决不值得效仿。因为没有人敢保证所有官员都有他那样的胸怀和气度。
剧中多次引用恩格斯的一句话,手段的卑鄙证明目的的卑鄙。在我们身边“轻程序而重交涉”、“潜规则多于明面上的规则”、“灵活处理,随机应变”多少相当于卑鄙手段装扮后的形式,令人眼花缭乱的表象背后是卑鄙的目的或极易滑向卑鄙的目的。贺立斌的做法就在这样危险的边缘。若要昌明法治,还是要像罗汉生那样少耍小聪明、多认“死理儿”的好。
罗汉生这样的人在政坛显然居不易,这个人物的塑造略带理想色彩,实际上他不大可能有剧中那样圆满的结局。但编剧正是在理想的描绘中寄予了对政界的希望,并且这份希望不是空中楼阁,它立足于现实。该剧既有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又有对凡俗生活的超越和升华,它是不同凡响的现实主义。而那些只会表现人性龌龊社会阴暗的作品只能是伪现实主义。
三
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沃土的人物性格丰满、具有典型性,情节环环相扣、张力十足,这部政治题材的电视剧非常好看。若编剧仅止于此,那么我只是对编剧的智慧和技巧表示佩服,可该剧还洋溢着充塞于高天厚土间的浩然正气,饱含着对土地对人民对衣食父母的热爱,这一点带给我的,是感动。
当今社会的复杂和险恶使得人们说真话难,说假话易。许多作品在拼命撒谎或回避事实,在这种情境下出现一部实话实说的作品就显得格外突出。它告诉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奔小康的同时还有部分农民挣扎在温饱线上;它告诉我们农民说话的渠道并不畅通,有人在防民之口;它告诉我们一些官僚仍然为了取悦上级而压榨百姓;它告诉我们兴隆乡假典型事件绝非个别现象。
或许沃土并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只是说了一点真话。但是,很多作品连这一点起码的要求都达不到,它们讲艺术讲特技惟独不讲良心。而一部作品不讲良心就如同一条汉子没有脊梁。
是一个个平凡质朴的人物构筑了沃土的脊梁。孔平衡,别人的官都是越做越大,他却从县里调到乡里,从乡里调到村里。但他付出的一切是值得的,临行前全村的人为他送行;郑建国,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最终被淹没于洪流中。还有蒋长林亲手炸毁自己建造的大坝的仰天长叹,还有成了孤家寡人的罗汉生在岳丈葬礼上喊出的一声“爸爸”这些人这些事令观者为之动容。
一个个动情点使沃土更像是一部文艺作品,而不是枯燥的红头文件。文艺作品是抽象的,依靠电视剧中的一点简单的想法无法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可有魄力、有良心的文艺工作者们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他们能做的只是不忘本,不忘自己的祖上也是农民出身,在自己去除了土腥味之后仍不改百姓立场,不忘为农民说话。要是文艺家们也只会侍奉权贵、不会针砭时弊了,那这个社会进步的希望就实在有些渺茫。
体制改革为什么那样难?因为有些既得利益者根本就不想改。不是不能,是不想。若一部分脑满肠肥的官吏多为百姓着想,与人民同甘苦“三农”问题怕也不是那么难解决。
整个沃土就是在质问,质问锦衣玉食的人们:“省里有省里的理由,乡里有乡里的理由,有谁听过他们(农民)的理由,有谁真正关心过他们的利益呢?”
沃土展现的社会图景、天道人性、政治伦理不是这篇拙文所能概括,解读沃土或者说透过沃土解读社会也远在我的能力之外。
谨以此文寄语沃土,为它的精彩鼓掌,向它表现出的良知致敬。
悲天悯人的情怀。
看破一切并不难,改革之难卫琴明白,罗汉生就不明白吗。参破是一种清醒,参破后不屈服则是一种崇高了。在官场变得老到、圆滑也许不易,而在官场保持自己的本色、棱角更不易。为此罗汉生付出了很多。
一位知识分子出身的官员勇于揭露别人的浮夸作风,敢于动体制碰钉子无需赞叹,而当他的刀子动到自己头上时,他竟也毫不退缩,这说明他改革的决心何等的坚决。他是勇猛的骑士,他的利剑砍向别人也砍向自己,砍向对手也砍向朋友。连对提拔重用他的贺立斌也决不手软。连丢乌纱帽都不怕了还怕什么。无私无畏用到罗汉生身上真是顶合适。
这个词是贺立斌对罗汉生的评价,他承认自己不如罗汉生。这是一位胸怀广阔、善于反省、成熟老练的高官。他不仅看破一切而且几乎可以掌控一切。封元一不是他的对手。但罗汉生这个下属让他头疼,教书匠出身的罗汉生不按理出牌。这或许正是贺立斌看中他的原因,他想用罗汉生一扫峡江政坛的陈腐之气,为峡江的改革打上一针强心针。从某种意义上讲,贺立斌是把罗汉生当枪使。他把自己的秘书派给罗汉生,这对罗既是保护也是监视。但他的道德还没有沦丧到会随时为保全自己把罗汉生当棋子扔掉,相反,他会为保全罗汉生而由自己承担大坝事件的全部责任。这是贺立斌的过人之处,也是他政治觉悟的最好注解。
放到现实生活中,一位领导不让下属查政绩工程的问题一定是因为不想给自己的政治生涯抹黑,他保护他的接班人其实是保证自己政治生命的延续。剧中对贺立斌的心机做了淡化处理,突出了他的觉悟。即便如此,我依然不认为贺是一个楷模式的人物,他像许多官员一样,玩政治的时候多,讲正气的时候少。以个人权力压制下属的正当职权是对法律规范的践踏。他和罗汉生的冲突也即人治和法治的冲突,遵从领导意志还是遵从最高理性也就是法律的冲突。贺立斌只是一个特例,决不值得效仿。因为没有人敢保证所有官员都有他那样的胸怀和气度。
剧中多次引用恩格斯的一句话,手段的卑鄙证明目的的卑鄙。在我们身边“轻程序而重交涉”、“潜规则多于明面上的规则”、“灵活处理,随机应变”多少相当于卑鄙手段装扮后的形式,令人眼花缭乱的表象背后是卑鄙的目的或极易滑向卑鄙的目的。贺立斌的做法就在这样危险的边缘。若要昌明法治,还是要像罗汉生那样少耍小聪明、多认“死理儿”的好。
罗汉生这样的人在政坛显然居不易,这个人物的塑造略带理想色彩,实际上他不大可能有剧中那样圆满的结局。但编剧正是在理想的描绘中寄予了对政界的希望,并且这份希望不是空中楼阁,它立足于现实。该剧既有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又有对凡俗生活的超越和升华,它是不同凡响的现实主义。而那些只会表现人性龌龊社会阴暗的作品只能是伪现实主义。
三
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沃土的人物性格丰满、具有典型性,情节环环相扣、张力十足,这部政治题材的电视剧非常好看。若编剧仅止于此,那么我只是对编剧的智慧和技巧表示佩服,可该剧还洋溢着充塞于高天厚土间的浩然正气,饱含着对土地对人民对衣食父母的热爱,这一点带给我的,是感动。
当今社会的复杂和险恶使得人们说真话难,说假话易。许多作品在拼命撒谎或回避事实,在这种情境下出现一部实话实说的作品就显得格外突出。它告诉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奔小康的同时还有部分农民挣扎在温饱线上;它告诉我们农民说话的渠道并不畅通,有人在防民之口;它告诉我们一些官僚仍然为了取悦上级而压榨百姓;它告诉我们兴隆乡假典型事件绝非个别现象。
或许沃土并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只是说了一点真话。但是,很多作品连这一点起码的要求都达不到,它们讲艺术讲特技惟独不讲良心。而一部作品不讲良心就如同一条汉子没有脊梁。
是一个个平凡质朴的人物构筑了沃土的脊梁。孔平衡,别人的官都是越做越大,他却从县里调到乡里,从乡里调到村里。但他付出的一切是值得的,临行前全村的人为他送行;郑建国,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最终被淹没于洪流中。还有蒋长林亲手炸毁自己建造的大坝的仰天长叹,还有成了孤家寡人的罗汉生在岳丈葬礼上喊出的一声“爸爸”这些人这些事令观者为之动容。
一个个动情点使沃土更像是一部文艺作品,而不是枯燥的红头文件。文艺作品是抽象的,依靠电视剧中的一点简单的想法无法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可有魄力、有良心的文艺工作者们能做的只有这些了。
他们能做的只是不忘本,不忘自己的祖上也是农民出身,在自己去除了土腥味之后仍不改百姓立场,不忘为农民说话。要是文艺家们也只会侍奉权贵、不会针砭时弊了,那这个社会进步的希望就实在有些渺茫。
体制改革为什么那样难?因为有些既得利益者根本就不想改。不是不能,是不想。若一部分脑满肠肥的官吏多为百姓着想,与人民同甘苦“三农”问题怕也不是那么难解决。
整个沃土就是在质问,质问锦衣玉食的人们:“省里有省里的理由,乡里有乡里的理由,有谁听过他们(农民)的理由,有谁真正关心过他们的利益呢?”
沃土展现的社会图景、天道人性、政治伦理不是这篇拙文所能概括,解读沃土或者说透过沃土解读社会也远在我的能力之外。
谨以此文寄语沃土,为它的精彩鼓掌,向它表现出的良知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