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大三国的小人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
杨仪这个人很有才学。小时候就看出来很会做事,考虑问题周全,是做官的料子。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他不是孩子王,不占主导地位。但他跟那个孩子王贴得很紧。有他在,孩子王不用操心,心都让杨仪操去了。杨仪拿着小木棍子,指指点点,这个那个,那个这个,指挥玩得井井有条。
大人们都说,这孩子有出息,是个做官的料。
果然,长大后,杨仪到荆州做了主簿。荆州本来是刘表的,后来曹操占了,赤壁之战后,刘备借荆州。后来刘备占领了西川,让他的二弟关羽镇守荆州。
杨仪本是曹操占领下的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办公地点在南阳。后来,他跟傅群闹了点矛盾,一怒之下,到荆州投靠了关羽。
杨仪很会做事,关羽很信任他。关羽想跟他大哥刘备说点事,写了一封信,给别人送去不放心,觉得杨仪最妥当,就让杨仪去了。
杨仪到了成都。把书信交给刘备。刘备顺便与他交谈了几句,问一问荆州的情况,杨仪对答如流。这一下子,把刘备给震住了。他觉得杨仪是大才,应当重用。就让杨仪在成都担当左将军兵曹掾的职务。
一有空,刘备就让杨仪来府中清谈一番。刘备说,杨仪这个人才学高,能力强,应当委以重任。
不久,刘备称了汉中王,立即把杨仪提拔为尚书。
杨仪帮着刘备做了不少事,深得赏识。
刘备伐吴失败,白帝城病故。诸葛亮掌握着蜀国的实权。
一次次地领兵伐魏。因为杨仪有统筹调度之才,又得到刘备生前多次推荐,诸葛亮重用杨仪,任其为参军,辅助自己处理军中大事。
杨仪调度得很有方略,让诸葛亮省心不少。
但杨仪再有调度能力,有一个人却调度不了。谁呀?魏延。
魏延是什么人,那是一位很勇敢的将军。跟随刘备多年,功劳很大,性格又高傲。当时很多人都讨好他,顺着他的毛捋,不敢跟他对着干。可是唯独场仪,觉得自己才华过人,不太看得上魏延。魏延很生气。杨仪调度他什么事,他置之不理。
有时,大家议论军机大事。魏延跟杨仪经常意见相左。争论得性起,魏延举刀要砍杨仪。杨仪呢,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到诸葛亮跟前告状。
诸葛亮也没什么办法。虽然他曾经给两人拉过和,可是效果不太好。诸葛亮不是神人,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比如这两人的矛盾。又不好责罚他们,因为他需要他们帮助。这两人各有长处。内部事务,他需要杨仪,阵前冲杀,他需要魏延。
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好在有诸葛亮在,他们不至于闹得太狠。
他们的矛盾,东吴的孙权都知道了。孙权问蜀国的使者,你家丞相重用哪些人啊?使者说,两军阵前冲锋陷阵是魏延,调度军中各项事务是杨仪。孙权说,这两个人都是小人,虽然一时有作用,但久则生乱,特别是诸葛丞相死后,祸事就大了。
后来,诸葛亮死了,死在了五丈原前线。
果然,杨仪跟魏延就闹翻了。
最终的结果是,杨仪利用丞相诸葛亮的计策杀了魏延。
诸葛亮不仅授计让杨仪杀了魏延,临终前还亲自拟了一道密本,交给杨仪,让杨仪务必将这道本章转交给后主刘禅。
表章中,丞相将蜀国以后该如何发展作了一番布署,特别是一些人事方面的调整,也都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
杨仪历尽千辛万苦,把兵马带到汉中,自己亲自来见后主,把平定魏延造反的前前后后说一遍,又把密本呈上。
对于相父的话,后主刘禅是坚决听的。
于是,后主按照丞相遗表中安排的那样,对人事作了一番调整。特别是前线回来的将士,都有封赏。比如,加蒋琬为丞相大将军,费袆为尚书令,姜维为辅汉将军平襄侯,等等。
都封赏完了,却独独落下一位。
谁呀?就是刚才汇报半天工作、呈上表章的杨仪。
一开始,杨仪没着急,他想,自己跟随丞相多年,多有战功。丞相一定在最后给他一个好位置。况且,自己刚刚平定魏延叛乱,把大军平安带回来,多大的功劳啊。别人能做得起来吗?
只有我杨仪。
重头戏总是在后面。
可后主起驾回宫了,别人也都下去了。
大殿上空荡荡的,只剩下他一个杨仪。
杨仪可就愣住了。
杨仪想,这怎么回事呢?难道刚才封我的时候,我开了小差,没听见。不可能呀!我竖着两耳朵,一字不落地听着呢。
杨长史,现在已经退朝了,请回吧。一个宦官对杨仪说... -->>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
杨仪这个人很有才学。小时候就看出来很会做事,考虑问题周全,是做官的料子。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他不是孩子王,不占主导地位。但他跟那个孩子王贴得很紧。有他在,孩子王不用操心,心都让杨仪操去了。杨仪拿着小木棍子,指指点点,这个那个,那个这个,指挥玩得井井有条。
大人们都说,这孩子有出息,是个做官的料。
果然,长大后,杨仪到荆州做了主簿。荆州本来是刘表的,后来曹操占了,赤壁之战后,刘备借荆州。后来刘备占领了西川,让他的二弟关羽镇守荆州。
杨仪本是曹操占领下的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办公地点在南阳。后来,他跟傅群闹了点矛盾,一怒之下,到荆州投靠了关羽。
杨仪很会做事,关羽很信任他。关羽想跟他大哥刘备说点事,写了一封信,给别人送去不放心,觉得杨仪最妥当,就让杨仪去了。
杨仪到了成都。把书信交给刘备。刘备顺便与他交谈了几句,问一问荆州的情况,杨仪对答如流。这一下子,把刘备给震住了。他觉得杨仪是大才,应当重用。就让杨仪在成都担当左将军兵曹掾的职务。
一有空,刘备就让杨仪来府中清谈一番。刘备说,杨仪这个人才学高,能力强,应当委以重任。
不久,刘备称了汉中王,立即把杨仪提拔为尚书。
杨仪帮着刘备做了不少事,深得赏识。
刘备伐吴失败,白帝城病故。诸葛亮掌握着蜀国的实权。
一次次地领兵伐魏。因为杨仪有统筹调度之才,又得到刘备生前多次推荐,诸葛亮重用杨仪,任其为参军,辅助自己处理军中大事。
杨仪调度得很有方略,让诸葛亮省心不少。
但杨仪再有调度能力,有一个人却调度不了。谁呀?魏延。
魏延是什么人,那是一位很勇敢的将军。跟随刘备多年,功劳很大,性格又高傲。当时很多人都讨好他,顺着他的毛捋,不敢跟他对着干。可是唯独场仪,觉得自己才华过人,不太看得上魏延。魏延很生气。杨仪调度他什么事,他置之不理。
有时,大家议论军机大事。魏延跟杨仪经常意见相左。争论得性起,魏延举刀要砍杨仪。杨仪呢,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到诸葛亮跟前告状。
诸葛亮也没什么办法。虽然他曾经给两人拉过和,可是效果不太好。诸葛亮不是神人,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比如这两人的矛盾。又不好责罚他们,因为他需要他们帮助。这两人各有长处。内部事务,他需要杨仪,阵前冲杀,他需要魏延。
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好在有诸葛亮在,他们不至于闹得太狠。
他们的矛盾,东吴的孙权都知道了。孙权问蜀国的使者,你家丞相重用哪些人啊?使者说,两军阵前冲锋陷阵是魏延,调度军中各项事务是杨仪。孙权说,这两个人都是小人,虽然一时有作用,但久则生乱,特别是诸葛丞相死后,祸事就大了。
后来,诸葛亮死了,死在了五丈原前线。
果然,杨仪跟魏延就闹翻了。
最终的结果是,杨仪利用丞相诸葛亮的计策杀了魏延。
诸葛亮不仅授计让杨仪杀了魏延,临终前还亲自拟了一道密本,交给杨仪,让杨仪务必将这道本章转交给后主刘禅。
表章中,丞相将蜀国以后该如何发展作了一番布署,特别是一些人事方面的调整,也都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
杨仪历尽千辛万苦,把兵马带到汉中,自己亲自来见后主,把平定魏延造反的前前后后说一遍,又把密本呈上。
对于相父的话,后主刘禅是坚决听的。
于是,后主按照丞相遗表中安排的那样,对人事作了一番调整。特别是前线回来的将士,都有封赏。比如,加蒋琬为丞相大将军,费袆为尚书令,姜维为辅汉将军平襄侯,等等。
都封赏完了,却独独落下一位。
谁呀?就是刚才汇报半天工作、呈上表章的杨仪。
一开始,杨仪没着急,他想,自己跟随丞相多年,多有战功。丞相一定在最后给他一个好位置。况且,自己刚刚平定魏延叛乱,把大军平安带回来,多大的功劳啊。别人能做得起来吗?
只有我杨仪。
重头戏总是在后面。
可后主起驾回宫了,别人也都下去了。
大殿上空荡荡的,只剩下他一个杨仪。
杨仪可就愣住了。
杨仪想,这怎么回事呢?难道刚才封我的时候,我开了小差,没听见。不可能呀!我竖着两耳朵,一字不落地听着呢。
杨长史,现在已经退朝了,请回吧。一个宦官对杨仪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