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二号首之高手过招(官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夏春和爱的是孙苹丽,对梁惠珍的追求,不冷不热。不仅梁惠珍看上了夏春和,梁母也很喜欢他,这母女俩便一齐努力。梁母一动,整个司法厅,全都动了。夏春和因此面临一种选择,到底是选择权力还是选择美色。其实,这种选择并没有太大的意外,绝大多数人,会将权力摆在第一位。
夏春和与梁惠珍结婚了,可很快他就发现,这桩婚姻并不幸福,根本原因在于,高干家庭那种优越性成为了巨大压力。婚后,夏春和与别、苹丽一直秘密来往,他们到底是一直没有断过,还是后来某种机缘,使得两人又走到了一起,外人并不知晓。孙苹丽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十九个月。在孙苹丽怀孕三个月后,她离婚了,后来再没有结过婚,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
夏春和同梁惠珍结婚后,仕途自然顺了起来,先担任科长,后来担任处长,不久又下派到地区担任司法局长、公安局长,不久又提拔为地级市副市长、市长。其间有十几年时间,夏春和并不住在雍州,这就为他和两个女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他和梁惠珍生的是个女儿,学习极其优秀,大学毕业后,由舅舅带到了美国,在美国发展得相当不错。夏春和之所以在政坛显得干净,与他女儿收入极高大有关系。
孙苹丽的儿子后来也去了美国。是不是通过夏春和的女儿弄过去的,外人并不清楚。陈运达肯定地说,别、苹丽的儿子,其实就是夏春和的儿子,这孩子陈运达见过,和夏春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孙苹丽之所以不再婚,大概也因为这一关系。
三年前,梁惠珍办了内退,去美国和女儿一起生活,基本半年呆在美国,半年呆在国内。而孙苹丽在馨园买了一幢单独别墅,那里就成了夏春和的另一个家,只要梁惠珍生活在国外,他基本就住在那里。
齐天胜实在忍不住,问陈运达,你说的,是不是文联那个引、苹丽?
孙苹丽是文联副主席,齐天胜的老婆也是文联的干部,办公室副主任。齐天胜因此认识孙苹丽。一个极有魅力的单身女人。
陈运达说,就是她。要不然,我为什么说需要你出面?你可以找一个晚上,和你爱人一起去拜访孙苹丽,然后非常巧地在那里碰到夏春和。夏春和一旦知道我们清楚他的这段隐私。绝对不敢和我们过不去。
齐天胜大声叫妙,表示这几天就去馨固蹲点,一定让夏春和哑口无言。
陈运达说,至于罗先晖,也可以用这种敲山震虎的办法。不过,要稍稍给他一点压力。罗先晖也有一套别墅,在雍江居,当时的售价,四百多万,现在已经涨到七百多万了。以罗先晖的工资,一辈子也买不到这样一幢别墅。他和夏春和还不同,夏春和有一儿一女在美国,都很成功,在国内替他们买套别墅,是小事一桩。罗先晖的儿子不太争气,没混出个人样,不得不依靠罗先晖的关系,赚点小钱。罗先晖的这套别墅,是别人送的。一般情况下,罗先晖并不去这幢别墅里住,只有双休或者节假日,才到那里去住一两天。他往往非常低调,不用自己的车,而是用老婆单位的车。陈运达让齐天胜准了罗先晖在那幢别墅的时候,上门去拜访,名叉上是汇报工作,实际上是暗示罗先晖,我知道你在这里。不过,对待罗先晖还不能像对待夏春和,仅仅这样拜访一下,效果不一定明显,还得有后着。后着就是让龙晓鹏去找罗先晖送礼。可以由齐天胜先去,两人谈着的时候。龙晓鹇提着礼品出现。
齐天胜有点担心,问陈运达,罗先晖如果见他在场,将龙晓鹇轰出去怎么办?
陈运达摆了摆头,说,不会。龙晓鹇和罗先晖很熟,过年过节,总是到他家送礼的,从来没有缺过。你以为龙晓鹏靠什么升起来的?罗先晖是龙晓鹏的岳父一手培养起来的。而且,罗先晖这个人很贪,多大的钱,他都敢收,何况一点小意思?
齐天胜想了想,觉得陈运达这个釜底抽薪之计妙确实是妙,问题在于,执法大检查,是赵德良定的调子,夏春和和罗先晖敢顶吗?赵德良如果追这件事,他们怎么办?
陈运达说,这个,就不是你操心的事了,让他们去操心好了。
齐天胜问,雍州市党代会马上就要召开了,我们怎么办?
陈运达略想了想,说,前期目标没有达到,原定在党代会上的动作,大动作得停下来,不能再搞了,否则,可能出大乱子。至于那个什么神呀瘟啊,他们有神仙办法,就由他们搞去,我们的重点,放在省里。
齐天胜明白了,陈运达说的什么神呀瘟啊,指的肯定是温瑞隆。他当即说,我明白。
雍州市党代会如期召开。
会前,赵德良和彭清源都有些紧张,尤其是彭清源,担心有人借机搞魑,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召开预备会,反复做工作。
党代会和人代会情况有些不同。党代会相对要纯粹一些,除了总结上一届的工作部署下一届的工作,选举只不过是走过场。选举共有两场,第一场,是由全体代表选出市委委员。市委委员有候选名单,代表只需要在选票上打勾就行。市委委员选举产生之后,才由市委委员进行第二轮选举,这一轮选举并不在大会上,而是大会闭幕之后的第一次会议上。这次选举的是常委,同样,常委是有候选名单的,只要市委委员的选举不出意外,常委的选举,出意外的可能徽乎其微。
整个会议,最难把握的是选举市委委员。这一程序需要全体党代表投票选举。党代表的人数众多,来自不同的部门,谁投票谁不投票,很难控制。上面准备任命的市委书记,如果连市委委员都未能选上,那就是一次大的政治事故。至于市委委员选举常委,出现意外的可能就很小了,毕竟能够当选市委委员的人,都是权力场中人,出于手中的权力考虑,他们也绝对不敢和上级党委唱反调。
赵德良很清楚,任何一种选举,无论国外的还是国内的,一定会有人搞事,不同在于搞的事大小或者手法的隐蔽性。可毕竟只是一级市党代会,他这个省委书记,不好表现得太过热心。会议开始之前,他分别找几个主要领导谈话,其中包括省委组织部长马昭武。赵德良委托马昭武列席雍州市党代会,实际是要他代表自己,密切关注雍州市党代会的良性推进。谁匍:知道,整个江南省的官帽,掌握在马昭武手里,今年是换届年,也是一次帽子的再分配盛会,除非你不想要自己手里的官帽了,否则,你就当心点,千万别闹事。
马昭武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丝毫不敢大意,白天听会,晚上和彭清源以及市委组织部长刘常军分工,分别拜访各代表团,名义上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实际上是做工作以及了解动态,以便控制局面。
赵德良也没有闲着,他还在考虑下一步的工作。
换届年最大的政治就是班子的确定。各地级市的党代会,已经全部结束,党委的班子,已经确定,不会有大的变数。雍州市是市级班子里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块蛋糕,盯着的人多,对未来几年整个江南省政治的影响力大,因而至关重要。此外,省级班子,目前还处于运作阶段,中组部并没有揭晓最后答案,这才是整个江南省最大的政治谜底。
这个谜底,有些已经明确,比如省委书记赵德良,省长陈运达,除非出现巨大变故,否则难以改变。而原省委副书记游杰去世,他身后留下的职位需要递补,原常务副省长彭清源已去雍州当书记,由谁来补缺,同样没有明朗。除了有实力竞争这两个职位的人虎视眈眈之外,还有两个人物,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是原闻州市委书记郑砚华,一个是雍州市长温瑞隆。
郑砚华的闻州市委书记职务已经免去,曾经有传言说,他将担任副省长,中组部对他已经考察过了,可一直没有下文。温瑞隆担任雍州市长目前是第二届,任期还剩下两年,他最初的计划,是想趁着周昕若退下来的机会,升任雍州市委书记。这一计划落空后,他显得比较惶恐,政治上迅速倒向陈运达。这两个人物,很可能是未来江南省政坛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是目前最大的变数。
最初,赵德良确实考虑由郑砚华来担任副省长。副省长职位,空出了两个,一个是彭清源到雍州市后留下的常务副省长职位,这个职位是省委常委,在江南省政治格局中,地位很重要。另一个是原副省长尹越被双规后留下的。尹越原是江南省最年轻的副省长,曾经被认为是内定的接班人。
赵德良的考虑是,用一个年轻有魄力的副省长,制肘陈运达,使得陈运达不至于太过分地抓权。可是,直接由郑砚华担任常务副省长,无论是在江南省内部还是在中组部,都有相当难度,将一个市委书记直接提拔为常务副省长、省委常委,跨度太大了些。如果仅仅只是让郑砚华担任副省长,在政府班子里,很可能被陈运达压制,根本起不到制衡陈运达的作用。
至于温瑞隆,赵德良也会慎重考虑。温瑞隆还是有能力的,雍州市这些年的工作,上了一个大台阶,与温瑞隆有很大关系。赵德良自从来到江南省,就一直在考虑对温瑞隆的安排,他也有两方面顾虑。一是温瑞隆这个人,似乎和江南省官场的几股势力不即不离,又在雍州培养了一股自己的势力。如果重用他,对自己平衡整个江南官场,有利还是有害?他一时难以把握。二是温瑞隆和陈运达的关系,他始终没有摸透。陈运达将自己当成外来势力排挤,这是从一开始就摆出的姿态,整个江南官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假若将温瑞隆提拔,而温瑞隆又和陈运达联合,陈运达就如虎添翼,江南官场这盘棋,他赵德良就难以控制了。赵德良并非没有考虑温瑞隆,之所以一直没有行动,其实也是在等在看。
赵德良等的看的,其实也就是温瑞隆和陈运达之间的关系明朗化。
现在明朗化了吗?表面上看,确实是明朗化了,温瑞隆和陈运达走到了一起。赵德良早已经听到风声,这次陈运达所搞出的事,温瑞隆是参与了的,温瑞隆的得力干将邓初华,始终保持着和齐天胜、卢新华等人的接触。但是,这是不是说,温瑞隆的屁股,已经完全和陈运达坐上了一条板凳?似乎也不一定。
仔细思考并且反复权衡之后,赵德良终于下定决心,让郑砚华和温瑞隆来一个调换,郑砚华去雍州当市长,温瑞隆到省里当副省长。
找郑砚华谈话很简单。郑砚华的市委书记职务已经被允,先是闲置了一段时间,然后去中央党校学习。唐小舟给郑砚华打了一个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雍州,赵书记想见见他。郑砚华当天就乘飞机赶了回来,第二天一上班,就等在唐小舟的办公室外候见。
唐小舟领着郑砚华进入赵德良的办公室,赵德良从办公桌后站起来,绕过桌子,走过来主动和他握手,然后拉着他坐在沙发上。唐小舟泡了一杯茶,送给郑砚华。又给赵德良续了水。
赵德良说,砚华同志,你好像闲了几个月了,没有闲出病来吧?
正替赵德良续水的唐小舟说,他才没有闲,已经跑了好多地方,晒黑了不少。
赵德良说,哦,都跑了哪些地方?
郑砚华说了几个地方,都是江南省最偏远最落后的山区县,中央党校需要所有学员结合实际写一篇深刻的论文,他想写资源贫乏地区如何发展经济这样一个课题。
赵德良问,你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郑砚华说,这件事,说起来非常复杂。但总体上说,我认为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前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大谈因地制宜,这些年,已经不再谈这个词了,大家谈的是招商引资,是上项目,或者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结果是大家一哄而上,有条件没条件,匍;搞一个大而全的规划。少的恰恰是因地制宜。有些地方,貌似是在因地制宜,实际上很可能是在瞎胡闹。比如说岳衡市,因为辖区内有岳衡湖,就弄出一个规划,要建国际环湖自行车赛道,以此拉动当地的旅游业。如果说,这个规划还有一点点可取之处的话,还有两个山区县开阳县和新源县,竟然要争建国际山地越野汽车拉力赛赛道。这些项目是好项目,问题在于,这些项目,适合这穷山恶水的地方吗?如果立项了,赛道建起来了,一年两年,捞不到一次国际比赛,结果如何?这种可能,是完全存在的。
赵德良点了点头,却没有对此表示态度。他很清楚,这些项目,是陈运达在背后支持。陈运达当省长,想出政绩,需要GDP数据,也比较喜欢搞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政绩工程。对此,赵德良是有看法的,却又不便对政府的事插手太多,因而没有表示意见。
郑砚华沿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说。他说,针对这些华而不实的大项目,我着重研究了一些因地制宜的小项目,很有些体会。比如有一位农村大嫂养鹦鹅,现在已经养到了两千多对,每对每年纯利润二百元。她计划三年内发展到一万对的规模。解决二十个人就业,年利润高达二百万。我在这位大嫂的饲养场住了一个星期,认真仔细地考察过这一项目,觉得这是一个适合规模化发展的项目,如果政府出面,协调银行贷款并且在养殖用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完全可能将规模扩大到三五万对甚至上十万对规模。各方面条件成熟,达到千万的年利;闷,并不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别说是一个偏远乡镇,就算是一个偏远的资源贫乏县。年利注上千万的企业,都是大型企业。
赵德良说,不错,农村经济要发展,需要的,就是这种项目。
郑砚华说,还有一个项目,我是在岳衡湖边遇到的。岳衡湖边上有一个镇,生产了一种风干鱼,在当地四块钱一斤的白鲢,风干并且真空包装后,卖十块钱一条。那个镇有四五家这样的手工作坊,最大的,年产值二百多万,利注近百万,最小的年产值四十多万。这种风干鱼味道很好,在当地销路不错,是年节送礼的佳品。只可惜,销售范围有限,生产管理也是大问题。如果政府出面扶持,这样的项目,完全可以做大。我在想,假如我们全省每个偏远乡镇,有一两家这样的企业,这样的乡镇还会穷吗?
赵德良说,你谈到的这些,也正是我考虑的。不过,我倒是觉得,这或许并不是是否因地制宜或者贪大求全求新求奇的问题,而是一个执政理念问题,到底是执政为民,还是执政为己。建环湖自行车赛道和山地越野车赛道,就不因地制宜了?我看不一定吧。环湖不是因地?山地赛车,不是因地?都是因地。是否制宜?也不一定。不过,你想一想,建一个环湖自行车赛道和建一家鹦鹚养殖场,哪一个项目更出效益?
郑砚华说,那自然是建自行车赛道。建一个养殖十万对鹦鹅的养殖场,总投入不会超过两个亿,如果是循环投入的话,前期投资,可能只是几百万,至多千来万。就算投资千来万,对于一个县的GDP拉动,意义不是太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恰恰是我们的基层干部,对这类中小企业不热心不扶持的根本原因。相反,建一个环湖自行车赛道,仅仅只是一条环湖赛道,就需要投资几十亿,再加上周边的道路建设,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其他配套,对当地6DP的贡献,可能是上百亿甚至几百亿。有了这几百亿的GDP增量,当地的官员,肯定就升上去了。至于以后几十年,当地财政是不是为这个项目还债,肯定没有人去管。
赵德良说,问题就在这里。几千万的投资,能够为当地今后几十年时间里,每年带来几百甚至上千万的收益,可GDP上不来。执政者的那盘账,不太好看。因此,没有人愿意去扶持那些中小型企业。没有人愿意经营那些中小型项目。相反,动辄几十亿几百亿,可以今GPD猛增,是大政绩,谁都削尖脑袋去抢。这就是执政为己还是执政为民的不同。
郑砚华说,赵书记高瞻远瞩。
赵德良说,你不要给我戴高帽子了。你谈了偏远农村,那么,如果是城市呢?城市怎么发展经济?你有完整的思路吗?
郑砚华不太明白赵德良何以有此一问,抬头看他,希望他有更进一步的解释。郑砚华之所以感到突兀是有道理的。当初,考虑让他担任副省长,估计赵德良早已经将这一意思透露给他了。决定副省长的职位,省委有很大的主动权,但这个职位决定之后,具体分工,则由省长决定。郑砚华曾和唐小舟一起分析过,觉得郑砚华一旦当上副省长,分管农村和农业的可能性最大。
赵德良问,有点惊讶?
郑砚华说,是的。
赵德良说,这些年,你在闻州的成绩,省委是充分肯定的。所以,省委曾经有一个设想,准备给你加担子,让你到省里来工作。这个建议,主要是我提出来的,省委的几位主要负责同志,也都同意。所以,才会有你将闻州的工作交了,省里的工作还没有安排这样的局面。没有安排,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可以说,是我个人的原因。我一直在考虑,让你到省里来工作,是不是最恰当的?如果不恰当,那么,还会不会有更恰当的位置?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是基于对江南省了解的更进一步深入。我这个人,说话不喜欢转弯抹角。江南省官场的情况,你比我更熟悉。如果换一个官场生态良好的省,让你到省里来工作,肯定是最恰当的。但在这里,在江南省,是不是最恰当的?我有点把握不准。省委是代表党在用人,如果将一个好党员好干部用错了位置,最后产生了不好的结果,甚至是毁了一个干部,那就是我们这些用人者对党和国家犯的错误。
郑砚华十分审慎地说,我不十分明白赵书记的意思。
赵德良说,那我这样说吧,雍州市市长和江南省副省长两个位置,对于你来说,哪一个更有利于你发挥?
郑砚华几乎毫不犹豫地说,雍州市。
赵德良更进一步问,那么,如果这两个位置让你来选择的话,你更愿意选择哪一个?
郑砚华说,当然是雍州市。清源同志是我的老领导,我们更容易合作。不过。雍州市的班子,不是已经定了吗?
赵德良说,好,你的态度,我已经知道了。你的那个调查报告,我还是希望你继续搞下去。如果可能的话,我要用一个工作组来推进这件事。
至于和温瑞隆谈话,显然不可能像对待郑砚华一样,通知他来自己的办公室。市里正开党代会呢,这时候通知他来省委书记办公室,太敏感了。赵德良采取了另一种办法,先看望市党代会的代表,晚餐过后,住进了大会替他安排的房间。他往那里一住,彭清源和温瑞隆自然不会放过机会,即使是出于礼节,也一定要来拜访他。
先来的是彭清源。两人先聊了一下党代会的情况,一切显得很平静,明天就要投票了,感觉不会出现意外,尤其是有赵书记来这里看望代表们,大家更不太可能搞小动作了。接下来,自然会谈到黎兆平案。彭清源说,他原以为,那天的会之后,那些人会借梯子下楼,将黎兆平放了,没想到,几天过去,一点动静都没有。他们似乎还想坚持下去。看来,只能是执法大检查才可能起到威慑作用。
彭清源问,省里的执法大检查,什么时候开始。
赵德良说,可能还需要几天,出了点小状况,春和同志的痛风病犯了,住进了医院。既然如此,那不如再等等,看看情况。如果春和同志的病很快能好,还是由他和先晖同志一起抓这件事。如果过几天还不能好的话,那就由先晖同志和尚玲同志负责。
接着,赵德良的话锋一转,问道,清源,你说,如果砚华同志来和你搭班子,你觉得会不会更好一些?
彭清源显然愣了一下。雍州市的班子,当初省委常委会研究的时候,就存在一些遗留问题。省委组织部的意见,当然也是赵德良的意见,由彭清源担任市委书记。陈运达想将江南烟草集团的董事长王禺丹推上去当雍州市市长。让余丹鸿担任市委书记。没想到丁应平第一个发言,提名彭清源。陈运达只好退而求其次,放弃提名余丹鸿,转而支持温瑞隆,这也是后来温瑞隆和陈运达联合的原因。常委会上出现如此之大的分歧,赵德良也始料不及,他不得不采取了一个折衰的办法,将两个人选报到中组部。最后,由中组部确定了彭清源。
彭清源心里也清楚,虽说报上去的是两个人,但中组部既然要支持赵德良的工作,自然比较倾向于他的意见。因为市委书记人选上出现了分歧,雍州市班子的其他人选,便没有讨论,搁置了。
现在,赵德良突然提出由他和郑砚华搭班子,这说明,赵德良并没有疏忽温瑞隆已经当了两届市长一事。同时,新的麻烦又出现了。市长肯定是市委常委。可市委常委是要在党代会上确认的。明天就要票选市委委员了,有关郑砚华的人事问题,省委常委还没有讨论,明天肯定不可能参加雍州市的选举。那也就是说,即使郑砚华当选雍州市市长,也是一个非常委市长。
彭清源试探地问,可是,瑞隆同志怎么安排?
赵德良对此深思熟虑,说,我考虑让他和你对调一下,担任副省长,主持日常工作。
彭清源稍想了想,心中暗自惊了一下,不得不叹服,赵德良这是一计釜底抽薪,奥妙之极。在陈运达临时搭起的权力联盟中,温瑞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不说能撑起一半的天,至少能撑起五分之二的天。但是,温瑞隆和陈运达显然不是一路人,他们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是因为彼此的利益。温瑞隆是想再往上走那么一点,陈运达呢?则是看到了温瑞隆的政治势力能够令自己的实力大增。赵德良轻轻一招,四两拨千斤,将温瑞隆往上这么一提,温瑞隆自然欣喜异常,陈运达却又不能不接受,与此同时,陈温联盟应声而解不说,党代会危机却被消弭于无形。
这事要细琢磨,越琢磨越觉得有味。当初,温瑞隆和他争市委书记一职,赵德良干脆将两个人都报上去了,最终中组部确定的是他而不是温瑞隆。那时,赵德良是不是已经和中组部达成默契,由他担任市委书记而温瑞隆担任常务副省长?如果说,这一安排,在那时便已经形成,这里面就极其充分地体现了赵德良的政治智慧和政治人脉。温瑞隆如果当了市委书记,他会觉得,这个职位是自己努力得来的,绝对不会觉得这一职位与赵德良有关。未来的官场,两人之间,可能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冲突或者磨擦。赵德良将两人一齐上报,最后由中组部确定,尽管这一结果绝对与赵德良有关,温瑞隆却无法认定赵德良在排挤自己。后来,他和陈运达走近,闹出一些事来,而赵德良在关键时刻,还是充分肯定了他的能力和政绩,将他提到了适当位置。这一提拔,就完全是赵德良作用的结果。
轻轻一招,赵德良不仅安抚甚至收编了温瑞隆。还成功地将陈运达的努力化解于无形。尤其令人惊讶的是,由温瑞隆担任常务副省长一事,赵德良肯定和中组部达成了默契,而这一默契,竟然未透露半点风声,充分说明,赵德良和中组部高层关系之紧密。
公开这一人事计划的时机,也是奥妙无穷。
恰在此时公布,看起来,对郑观华不利,他至少在担任市长的第一年,无法担任市委常委。但这一不利因为有彭清源当市委书记,并不成为问题了。常委会的召集人是彭清源,他可以通知郑砚华列席,并且充分尊重他的意见。他的市长权力,并不会因为不是常委而架空。温瑞隆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假若一开始便确定彭清源担任市委书记而温瑞隆担任常务副省长,那么,即将召开的省党代会,就一定要对温瑞隆在省委的任职有所安排。那样一来,温瑞隆就先是省委常委,后担任副省长。一步到位了。现在决定让温瑞隆担任常务副省长,党代会的盘子,已经确定,不太可能临时增补他为常委。那也就是说,和郑砚华一样,温瑞隆担任常务副省长期间,至少有一年不是省委常委。以后能否成为省委常委,还需要看他今后的表现。
温瑞隆的省会市市长,是一个实职,权力非常之大,许多时候,就连省长也需要向他讨点小钱花。省会市的市长和副省长,是同一级别,都是副省级。由市长去当副省长,看起来只是平调。可是,如果当的是常务副省长,意义又不一样,常务副省长是省委常委,进了班子,毫无疑问就是升了。这样的结果,温瑞隆如果不愿意,那是傻瓜。但陈运达显然不太乐意,根本原因在于,原常务副省长是彭清源,彼此之间,出现了很多磨擦。好不容易彭清源走了,他自然乐于扶持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现在,提拔温瑞隆的不是陈运达,而是赵德良,陈运达便不得不怀疑,温瑞隆背着自己找过赵德良,他们之间做过政治交易。陈运迭会非常不希望提拔温瑞隆,却又不能表达丝毫反对。讨论此事时,无论他说什么,都会传到温瑞隆的耳里,稍有不慎,不仅无法保住与温瑞隆的同盟,甚至可能反目成仇。所以,除了举手赞成,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如此一来,两人之间,便种下了一根刺,以后工作中一旦发生不默契,这根刺就会发生作用。分歧一旦出现,赵德良作为旁边者,既可以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以不变应万变:也可以暗中施力,推波助澜,关键时刻,对温瑞隆施以援手。现在看,陈运达是兵强马准,旗帜猎猎。终于有一天,人们发现赵德良和温瑞隆握着手站在同一个山头的时候,陈运达顿时就得面临树倒狐狲散的局面。
至于本次党代会,那更是妙用无限。就算陈运达想在本次党代会上搞什么名堂,或者说,所有一切,均按陈运达的计划在进行。可这个计划,一定得靠温瑞隆来执行。陈运达本人一直在下面地市州担任职务,权力对雍州市的渗透很浅,更多的是通过温瑞隆来实现这一掌控。相反,温瑞隆是从雍州市起来的,在雍州官场根深叶茂。不管陈温之间,此前有什么政治交易,只要温瑞隆期待常务副省长,他都会全力以赴维护党代会的圆满。这就等于陈运达架起了一炉火,赵德良却悄悄地将炉膛下面的柴给抽走了。... -->>
夏春和爱的是孙苹丽,对梁惠珍的追求,不冷不热。不仅梁惠珍看上了夏春和,梁母也很喜欢他,这母女俩便一齐努力。梁母一动,整个司法厅,全都动了。夏春和因此面临一种选择,到底是选择权力还是选择美色。其实,这种选择并没有太大的意外,绝大多数人,会将权力摆在第一位。
夏春和与梁惠珍结婚了,可很快他就发现,这桩婚姻并不幸福,根本原因在于,高干家庭那种优越性成为了巨大压力。婚后,夏春和与别、苹丽一直秘密来往,他们到底是一直没有断过,还是后来某种机缘,使得两人又走到了一起,外人并不知晓。孙苹丽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十九个月。在孙苹丽怀孕三个月后,她离婚了,后来再没有结过婚,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
夏春和同梁惠珍结婚后,仕途自然顺了起来,先担任科长,后来担任处长,不久又下派到地区担任司法局长、公安局长,不久又提拔为地级市副市长、市长。其间有十几年时间,夏春和并不住在雍州,这就为他和两个女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他和梁惠珍生的是个女儿,学习极其优秀,大学毕业后,由舅舅带到了美国,在美国发展得相当不错。夏春和之所以在政坛显得干净,与他女儿收入极高大有关系。
孙苹丽的儿子后来也去了美国。是不是通过夏春和的女儿弄过去的,外人并不清楚。陈运达肯定地说,别、苹丽的儿子,其实就是夏春和的儿子,这孩子陈运达见过,和夏春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孙苹丽之所以不再婚,大概也因为这一关系。
三年前,梁惠珍办了内退,去美国和女儿一起生活,基本半年呆在美国,半年呆在国内。而孙苹丽在馨园买了一幢单独别墅,那里就成了夏春和的另一个家,只要梁惠珍生活在国外,他基本就住在那里。
齐天胜实在忍不住,问陈运达,你说的,是不是文联那个引、苹丽?
孙苹丽是文联副主席,齐天胜的老婆也是文联的干部,办公室副主任。齐天胜因此认识孙苹丽。一个极有魅力的单身女人。
陈运达说,就是她。要不然,我为什么说需要你出面?你可以找一个晚上,和你爱人一起去拜访孙苹丽,然后非常巧地在那里碰到夏春和。夏春和一旦知道我们清楚他的这段隐私。绝对不敢和我们过不去。
齐天胜大声叫妙,表示这几天就去馨固蹲点,一定让夏春和哑口无言。
陈运达说,至于罗先晖,也可以用这种敲山震虎的办法。不过,要稍稍给他一点压力。罗先晖也有一套别墅,在雍江居,当时的售价,四百多万,现在已经涨到七百多万了。以罗先晖的工资,一辈子也买不到这样一幢别墅。他和夏春和还不同,夏春和有一儿一女在美国,都很成功,在国内替他们买套别墅,是小事一桩。罗先晖的儿子不太争气,没混出个人样,不得不依靠罗先晖的关系,赚点小钱。罗先晖的这套别墅,是别人送的。一般情况下,罗先晖并不去这幢别墅里住,只有双休或者节假日,才到那里去住一两天。他往往非常低调,不用自己的车,而是用老婆单位的车。陈运达让齐天胜准了罗先晖在那幢别墅的时候,上门去拜访,名叉上是汇报工作,实际上是暗示罗先晖,我知道你在这里。不过,对待罗先晖还不能像对待夏春和,仅仅这样拜访一下,效果不一定明显,还得有后着。后着就是让龙晓鹏去找罗先晖送礼。可以由齐天胜先去,两人谈着的时候。龙晓鹇提着礼品出现。
齐天胜有点担心,问陈运达,罗先晖如果见他在场,将龙晓鹇轰出去怎么办?
陈运达摆了摆头,说,不会。龙晓鹇和罗先晖很熟,过年过节,总是到他家送礼的,从来没有缺过。你以为龙晓鹏靠什么升起来的?罗先晖是龙晓鹏的岳父一手培养起来的。而且,罗先晖这个人很贪,多大的钱,他都敢收,何况一点小意思?
齐天胜想了想,觉得陈运达这个釜底抽薪之计妙确实是妙,问题在于,执法大检查,是赵德良定的调子,夏春和和罗先晖敢顶吗?赵德良如果追这件事,他们怎么办?
陈运达说,这个,就不是你操心的事了,让他们去操心好了。
齐天胜问,雍州市党代会马上就要召开了,我们怎么办?
陈运达略想了想,说,前期目标没有达到,原定在党代会上的动作,大动作得停下来,不能再搞了,否则,可能出大乱子。至于那个什么神呀瘟啊,他们有神仙办法,就由他们搞去,我们的重点,放在省里。
齐天胜明白了,陈运达说的什么神呀瘟啊,指的肯定是温瑞隆。他当即说,我明白。
雍州市党代会如期召开。
会前,赵德良和彭清源都有些紧张,尤其是彭清源,担心有人借机搞魑,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召开预备会,反复做工作。
党代会和人代会情况有些不同。党代会相对要纯粹一些,除了总结上一届的工作部署下一届的工作,选举只不过是走过场。选举共有两场,第一场,是由全体代表选出市委委员。市委委员有候选名单,代表只需要在选票上打勾就行。市委委员选举产生之后,才由市委委员进行第二轮选举,这一轮选举并不在大会上,而是大会闭幕之后的第一次会议上。这次选举的是常委,同样,常委是有候选名单的,只要市委委员的选举不出意外,常委的选举,出意外的可能徽乎其微。
整个会议,最难把握的是选举市委委员。这一程序需要全体党代表投票选举。党代表的人数众多,来自不同的部门,谁投票谁不投票,很难控制。上面准备任命的市委书记,如果连市委委员都未能选上,那就是一次大的政治事故。至于市委委员选举常委,出现意外的可能就很小了,毕竟能够当选市委委员的人,都是权力场中人,出于手中的权力考虑,他们也绝对不敢和上级党委唱反调。
赵德良很清楚,任何一种选举,无论国外的还是国内的,一定会有人搞事,不同在于搞的事大小或者手法的隐蔽性。可毕竟只是一级市党代会,他这个省委书记,不好表现得太过热心。会议开始之前,他分别找几个主要领导谈话,其中包括省委组织部长马昭武。赵德良委托马昭武列席雍州市党代会,实际是要他代表自己,密切关注雍州市党代会的良性推进。谁匍:知道,整个江南省的官帽,掌握在马昭武手里,今年是换届年,也是一次帽子的再分配盛会,除非你不想要自己手里的官帽了,否则,你就当心点,千万别闹事。
马昭武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丝毫不敢大意,白天听会,晚上和彭清源以及市委组织部长刘常军分工,分别拜访各代表团,名义上是听取他们的意见,实际上是做工作以及了解动态,以便控制局面。
赵德良也没有闲着,他还在考虑下一步的工作。
换届年最大的政治就是班子的确定。各地级市的党代会,已经全部结束,党委的班子,已经确定,不会有大的变数。雍州市是市级班子里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块蛋糕,盯着的人多,对未来几年整个江南省政治的影响力大,因而至关重要。此外,省级班子,目前还处于运作阶段,中组部并没有揭晓最后答案,这才是整个江南省最大的政治谜底。
这个谜底,有些已经明确,比如省委书记赵德良,省长陈运达,除非出现巨大变故,否则难以改变。而原省委副书记游杰去世,他身后留下的职位需要递补,原常务副省长彭清源已去雍州当书记,由谁来补缺,同样没有明朗。除了有实力竞争这两个职位的人虎视眈眈之外,还有两个人物,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是原闻州市委书记郑砚华,一个是雍州市长温瑞隆。
郑砚华的闻州市委书记职务已经免去,曾经有传言说,他将担任副省长,中组部对他已经考察过了,可一直没有下文。温瑞隆担任雍州市长目前是第二届,任期还剩下两年,他最初的计划,是想趁着周昕若退下来的机会,升任雍州市委书记。这一计划落空后,他显得比较惶恐,政治上迅速倒向陈运达。这两个人物,很可能是未来江南省政坛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是目前最大的变数。
最初,赵德良确实考虑由郑砚华来担任副省长。副省长职位,空出了两个,一个是彭清源到雍州市后留下的常务副省长职位,这个职位是省委常委,在江南省政治格局中,地位很重要。另一个是原副省长尹越被双规后留下的。尹越原是江南省最年轻的副省长,曾经被认为是内定的接班人。
赵德良的考虑是,用一个年轻有魄力的副省长,制肘陈运达,使得陈运达不至于太过分地抓权。可是,直接由郑砚华担任常务副省长,无论是在江南省内部还是在中组部,都有相当难度,将一个市委书记直接提拔为常务副省长、省委常委,跨度太大了些。如果仅仅只是让郑砚华担任副省长,在政府班子里,很可能被陈运达压制,根本起不到制衡陈运达的作用。
至于温瑞隆,赵德良也会慎重考虑。温瑞隆还是有能力的,雍州市这些年的工作,上了一个大台阶,与温瑞隆有很大关系。赵德良自从来到江南省,就一直在考虑对温瑞隆的安排,他也有两方面顾虑。一是温瑞隆这个人,似乎和江南省官场的几股势力不即不离,又在雍州培养了一股自己的势力。如果重用他,对自己平衡整个江南官场,有利还是有害?他一时难以把握。二是温瑞隆和陈运达的关系,他始终没有摸透。陈运达将自己当成外来势力排挤,这是从一开始就摆出的姿态,整个江南官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假若将温瑞隆提拔,而温瑞隆又和陈运达联合,陈运达就如虎添翼,江南官场这盘棋,他赵德良就难以控制了。赵德良并非没有考虑温瑞隆,之所以一直没有行动,其实也是在等在看。
赵德良等的看的,其实也就是温瑞隆和陈运达之间的关系明朗化。
现在明朗化了吗?表面上看,确实是明朗化了,温瑞隆和陈运达走到了一起。赵德良早已经听到风声,这次陈运达所搞出的事,温瑞隆是参与了的,温瑞隆的得力干将邓初华,始终保持着和齐天胜、卢新华等人的接触。但是,这是不是说,温瑞隆的屁股,已经完全和陈运达坐上了一条板凳?似乎也不一定。
仔细思考并且反复权衡之后,赵德良终于下定决心,让郑砚华和温瑞隆来一个调换,郑砚华去雍州当市长,温瑞隆到省里当副省长。
找郑砚华谈话很简单。郑砚华的市委书记职务已经被允,先是闲置了一段时间,然后去中央党校学习。唐小舟给郑砚华打了一个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雍州,赵书记想见见他。郑砚华当天就乘飞机赶了回来,第二天一上班,就等在唐小舟的办公室外候见。
唐小舟领着郑砚华进入赵德良的办公室,赵德良从办公桌后站起来,绕过桌子,走过来主动和他握手,然后拉着他坐在沙发上。唐小舟泡了一杯茶,送给郑砚华。又给赵德良续了水。
赵德良说,砚华同志,你好像闲了几个月了,没有闲出病来吧?
正替赵德良续水的唐小舟说,他才没有闲,已经跑了好多地方,晒黑了不少。
赵德良说,哦,都跑了哪些地方?
郑砚华说了几个地方,都是江南省最偏远最落后的山区县,中央党校需要所有学员结合实际写一篇深刻的论文,他想写资源贫乏地区如何发展经济这样一个课题。
赵德良问,你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郑砚华说,这件事,说起来非常复杂。但总体上说,我认为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前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大谈因地制宜,这些年,已经不再谈这个词了,大家谈的是招商引资,是上项目,或者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结果是大家一哄而上,有条件没条件,匍;搞一个大而全的规划。少的恰恰是因地制宜。有些地方,貌似是在因地制宜,实际上很可能是在瞎胡闹。比如说岳衡市,因为辖区内有岳衡湖,就弄出一个规划,要建国际环湖自行车赛道,以此拉动当地的旅游业。如果说,这个规划还有一点点可取之处的话,还有两个山区县开阳县和新源县,竟然要争建国际山地越野汽车拉力赛赛道。这些项目是好项目,问题在于,这些项目,适合这穷山恶水的地方吗?如果立项了,赛道建起来了,一年两年,捞不到一次国际比赛,结果如何?这种可能,是完全存在的。
赵德良点了点头,却没有对此表示态度。他很清楚,这些项目,是陈运达在背后支持。陈运达当省长,想出政绩,需要GDP数据,也比较喜欢搞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政绩工程。对此,赵德良是有看法的,却又不便对政府的事插手太多,因而没有表示意见。
郑砚华沿着自己的思路往下说。他说,针对这些华而不实的大项目,我着重研究了一些因地制宜的小项目,很有些体会。比如有一位农村大嫂养鹦鹅,现在已经养到了两千多对,每对每年纯利润二百元。她计划三年内发展到一万对的规模。解决二十个人就业,年利润高达二百万。我在这位大嫂的饲养场住了一个星期,认真仔细地考察过这一项目,觉得这是一个适合规模化发展的项目,如果政府出面,协调银行贷款并且在养殖用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完全可能将规模扩大到三五万对甚至上十万对规模。各方面条件成熟,达到千万的年利;闷,并不是一个很难达到的目标。别说是一个偏远乡镇,就算是一个偏远的资源贫乏县。年利注上千万的企业,都是大型企业。
赵德良说,不错,农村经济要发展,需要的,就是这种项目。
郑砚华说,还有一个项目,我是在岳衡湖边遇到的。岳衡湖边上有一个镇,生产了一种风干鱼,在当地四块钱一斤的白鲢,风干并且真空包装后,卖十块钱一条。那个镇有四五家这样的手工作坊,最大的,年产值二百多万,利注近百万,最小的年产值四十多万。这种风干鱼味道很好,在当地销路不错,是年节送礼的佳品。只可惜,销售范围有限,生产管理也是大问题。如果政府出面扶持,这样的项目,完全可以做大。我在想,假如我们全省每个偏远乡镇,有一两家这样的企业,这样的乡镇还会穷吗?
赵德良说,你谈到的这些,也正是我考虑的。不过,我倒是觉得,这或许并不是是否因地制宜或者贪大求全求新求奇的问题,而是一个执政理念问题,到底是执政为民,还是执政为己。建环湖自行车赛道和山地越野车赛道,就不因地制宜了?我看不一定吧。环湖不是因地?山地赛车,不是因地?都是因地。是否制宜?也不一定。不过,你想一想,建一个环湖自行车赛道和建一家鹦鹚养殖场,哪一个项目更出效益?
郑砚华说,那自然是建自行车赛道。建一个养殖十万对鹦鹅的养殖场,总投入不会超过两个亿,如果是循环投入的话,前期投资,可能只是几百万,至多千来万。就算投资千来万,对于一个县的GDP拉动,意义不是太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恰恰是我们的基层干部,对这类中小企业不热心不扶持的根本原因。相反,建一个环湖自行车赛道,仅仅只是一条环湖赛道,就需要投资几十亿,再加上周边的道路建设,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其他配套,对当地6DP的贡献,可能是上百亿甚至几百亿。有了这几百亿的GDP增量,当地的官员,肯定就升上去了。至于以后几十年,当地财政是不是为这个项目还债,肯定没有人去管。
赵德良说,问题就在这里。几千万的投资,能够为当地今后几十年时间里,每年带来几百甚至上千万的收益,可GDP上不来。执政者的那盘账,不太好看。因此,没有人愿意去扶持那些中小型企业。没有人愿意经营那些中小型项目。相反,动辄几十亿几百亿,可以今GPD猛增,是大政绩,谁都削尖脑袋去抢。这就是执政为己还是执政为民的不同。
郑砚华说,赵书记高瞻远瞩。
赵德良说,你不要给我戴高帽子了。你谈了偏远农村,那么,如果是城市呢?城市怎么发展经济?你有完整的思路吗?
郑砚华不太明白赵德良何以有此一问,抬头看他,希望他有更进一步的解释。郑砚华之所以感到突兀是有道理的。当初,考虑让他担任副省长,估计赵德良早已经将这一意思透露给他了。决定副省长的职位,省委有很大的主动权,但这个职位决定之后,具体分工,则由省长决定。郑砚华曾和唐小舟一起分析过,觉得郑砚华一旦当上副省长,分管农村和农业的可能性最大。
赵德良问,有点惊讶?
郑砚华说,是的。
赵德良说,这些年,你在闻州的成绩,省委是充分肯定的。所以,省委曾经有一个设想,准备给你加担子,让你到省里来工作。这个建议,主要是我提出来的,省委的几位主要负责同志,也都同意。所以,才会有你将闻州的工作交了,省里的工作还没有安排这样的局面。没有安排,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可以说,是我个人的原因。我一直在考虑,让你到省里来工作,是不是最恰当的?如果不恰当,那么,还会不会有更恰当的位置?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是基于对江南省了解的更进一步深入。我这个人,说话不喜欢转弯抹角。江南省官场的情况,你比我更熟悉。如果换一个官场生态良好的省,让你到省里来工作,肯定是最恰当的。但在这里,在江南省,是不是最恰当的?我有点把握不准。省委是代表党在用人,如果将一个好党员好干部用错了位置,最后产生了不好的结果,甚至是毁了一个干部,那就是我们这些用人者对党和国家犯的错误。
郑砚华十分审慎地说,我不十分明白赵书记的意思。
赵德良说,那我这样说吧,雍州市市长和江南省副省长两个位置,对于你来说,哪一个更有利于你发挥?
郑砚华几乎毫不犹豫地说,雍州市。
赵德良更进一步问,那么,如果这两个位置让你来选择的话,你更愿意选择哪一个?
郑砚华说,当然是雍州市。清源同志是我的老领导,我们更容易合作。不过。雍州市的班子,不是已经定了吗?
赵德良说,好,你的态度,我已经知道了。你的那个调查报告,我还是希望你继续搞下去。如果可能的话,我要用一个工作组来推进这件事。
至于和温瑞隆谈话,显然不可能像对待郑砚华一样,通知他来自己的办公室。市里正开党代会呢,这时候通知他来省委书记办公室,太敏感了。赵德良采取了另一种办法,先看望市党代会的代表,晚餐过后,住进了大会替他安排的房间。他往那里一住,彭清源和温瑞隆自然不会放过机会,即使是出于礼节,也一定要来拜访他。
先来的是彭清源。两人先聊了一下党代会的情况,一切显得很平静,明天就要投票了,感觉不会出现意外,尤其是有赵书记来这里看望代表们,大家更不太可能搞小动作了。接下来,自然会谈到黎兆平案。彭清源说,他原以为,那天的会之后,那些人会借梯子下楼,将黎兆平放了,没想到,几天过去,一点动静都没有。他们似乎还想坚持下去。看来,只能是执法大检查才可能起到威慑作用。
彭清源问,省里的执法大检查,什么时候开始。
赵德良说,可能还需要几天,出了点小状况,春和同志的痛风病犯了,住进了医院。既然如此,那不如再等等,看看情况。如果春和同志的病很快能好,还是由他和先晖同志一起抓这件事。如果过几天还不能好的话,那就由先晖同志和尚玲同志负责。
接着,赵德良的话锋一转,问道,清源,你说,如果砚华同志来和你搭班子,你觉得会不会更好一些?
彭清源显然愣了一下。雍州市的班子,当初省委常委会研究的时候,就存在一些遗留问题。省委组织部的意见,当然也是赵德良的意见,由彭清源担任市委书记。陈运达想将江南烟草集团的董事长王禺丹推上去当雍州市市长。让余丹鸿担任市委书记。没想到丁应平第一个发言,提名彭清源。陈运达只好退而求其次,放弃提名余丹鸿,转而支持温瑞隆,这也是后来温瑞隆和陈运达联合的原因。常委会上出现如此之大的分歧,赵德良也始料不及,他不得不采取了一个折衰的办法,将两个人选报到中组部。最后,由中组部确定了彭清源。
彭清源心里也清楚,虽说报上去的是两个人,但中组部既然要支持赵德良的工作,自然比较倾向于他的意见。因为市委书记人选上出现了分歧,雍州市班子的其他人选,便没有讨论,搁置了。
现在,赵德良突然提出由他和郑砚华搭班子,这说明,赵德良并没有疏忽温瑞隆已经当了两届市长一事。同时,新的麻烦又出现了。市长肯定是市委常委。可市委常委是要在党代会上确认的。明天就要票选市委委员了,有关郑砚华的人事问题,省委常委还没有讨论,明天肯定不可能参加雍州市的选举。那也就是说,即使郑砚华当选雍州市市长,也是一个非常委市长。
彭清源试探地问,可是,瑞隆同志怎么安排?
赵德良对此深思熟虑,说,我考虑让他和你对调一下,担任副省长,主持日常工作。
彭清源稍想了想,心中暗自惊了一下,不得不叹服,赵德良这是一计釜底抽薪,奥妙之极。在陈运达临时搭起的权力联盟中,温瑞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不说能撑起一半的天,至少能撑起五分之二的天。但是,温瑞隆和陈运达显然不是一路人,他们之所以能够走到一起,是因为彼此的利益。温瑞隆是想再往上走那么一点,陈运达呢?则是看到了温瑞隆的政治势力能够令自己的实力大增。赵德良轻轻一招,四两拨千斤,将温瑞隆往上这么一提,温瑞隆自然欣喜异常,陈运达却又不能不接受,与此同时,陈温联盟应声而解不说,党代会危机却被消弭于无形。
这事要细琢磨,越琢磨越觉得有味。当初,温瑞隆和他争市委书记一职,赵德良干脆将两个人都报上去了,最终中组部确定的是他而不是温瑞隆。那时,赵德良是不是已经和中组部达成默契,由他担任市委书记而温瑞隆担任常务副省长?如果说,这一安排,在那时便已经形成,这里面就极其充分地体现了赵德良的政治智慧和政治人脉。温瑞隆如果当了市委书记,他会觉得,这个职位是自己努力得来的,绝对不会觉得这一职位与赵德良有关。未来的官场,两人之间,可能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冲突或者磨擦。赵德良将两人一齐上报,最后由中组部确定,尽管这一结果绝对与赵德良有关,温瑞隆却无法认定赵德良在排挤自己。后来,他和陈运达走近,闹出一些事来,而赵德良在关键时刻,还是充分肯定了他的能力和政绩,将他提到了适当位置。这一提拔,就完全是赵德良作用的结果。
轻轻一招,赵德良不仅安抚甚至收编了温瑞隆。还成功地将陈运达的努力化解于无形。尤其令人惊讶的是,由温瑞隆担任常务副省长一事,赵德良肯定和中组部达成了默契,而这一默契,竟然未透露半点风声,充分说明,赵德良和中组部高层关系之紧密。
公开这一人事计划的时机,也是奥妙无穷。
恰在此时公布,看起来,对郑观华不利,他至少在担任市长的第一年,无法担任市委常委。但这一不利因为有彭清源当市委书记,并不成为问题了。常委会的召集人是彭清源,他可以通知郑砚华列席,并且充分尊重他的意见。他的市长权力,并不会因为不是常委而架空。温瑞隆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假若一开始便确定彭清源担任市委书记而温瑞隆担任常务副省长,那么,即将召开的省党代会,就一定要对温瑞隆在省委的任职有所安排。那样一来,温瑞隆就先是省委常委,后担任副省长。一步到位了。现在决定让温瑞隆担任常务副省长,党代会的盘子,已经确定,不太可能临时增补他为常委。那也就是说,和郑砚华一样,温瑞隆担任常务副省长期间,至少有一年不是省委常委。以后能否成为省委常委,还需要看他今后的表现。
温瑞隆的省会市市长,是一个实职,权力非常之大,许多时候,就连省长也需要向他讨点小钱花。省会市的市长和副省长,是同一级别,都是副省级。由市长去当副省长,看起来只是平调。可是,如果当的是常务副省长,意义又不一样,常务副省长是省委常委,进了班子,毫无疑问就是升了。这样的结果,温瑞隆如果不愿意,那是傻瓜。但陈运达显然不太乐意,根本原因在于,原常务副省长是彭清源,彼此之间,出现了很多磨擦。好不容易彭清源走了,他自然乐于扶持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现在,提拔温瑞隆的不是陈运达,而是赵德良,陈运达便不得不怀疑,温瑞隆背着自己找过赵德良,他们之间做过政治交易。陈运迭会非常不希望提拔温瑞隆,却又不能表达丝毫反对。讨论此事时,无论他说什么,都会传到温瑞隆的耳里,稍有不慎,不仅无法保住与温瑞隆的同盟,甚至可能反目成仇。所以,除了举手赞成,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如此一来,两人之间,便种下了一根刺,以后工作中一旦发生不默契,这根刺就会发生作用。分歧一旦出现,赵德良作为旁边者,既可以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以不变应万变:也可以暗中施力,推波助澜,关键时刻,对温瑞隆施以援手。现在看,陈运达是兵强马准,旗帜猎猎。终于有一天,人们发现赵德良和温瑞隆握着手站在同一个山头的时候,陈运达顿时就得面临树倒狐狲散的局面。
至于本次党代会,那更是妙用无限。就算陈运达想在本次党代会上搞什么名堂,或者说,所有一切,均按陈运达的计划在进行。可这个计划,一定得靠温瑞隆来执行。陈运达本人一直在下面地市州担任职务,权力对雍州市的渗透很浅,更多的是通过温瑞隆来实现这一掌控。相反,温瑞隆是从雍州市起来的,在雍州官场根深叶茂。不管陈温之间,此前有什么政治交易,只要温瑞隆期待常务副省长,他都会全力以赴维护党代会的圆满。这就等于陈运达架起了一炉火,赵德良却悄悄地将炉膛下面的柴给抽走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