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傲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更!)
--
--
刚回长安与杨国忠的一番交谈,虽然没讨论出个最终结果来,但杨晞已经将朝中与太子之位相争的情况了解了个大概。
李隆基的儿子很多,许多儿子都在觊觎太子之位,明目张胆的也就刚才杨国忠所言这几位,特别是永王李璘,杨国忠说李隆基的这个儿子表现的最为“活跃”,甚至数次来府上拜访时候,都是明目张胆地寻找杨国忠的支持,并表示要是他代李亨为太子,并最终即位的话,定会继续让杨国忠代掌朝事,凡事都问询于他的。只不过杨国忠对李璘的示好并没直接的回应,而是含糊其辞地推托。
“晞儿,在拥立谁为太子这件事上,必须慎之又慎,万不能有差错,不然大祸必临!”这是杨国忠在与杨晞说完后最终的感慨。
杨晞当然明白这件事的重要程度,要是稍有不慎,拥立者最终没能当上太子,那成功胜出的人在执掌大权后必定会“报复”,为了自己权力的巩固清洗一些潜在或者实际的威胁,没站对队伍的人,终将倒霉。
杨晞也能明白杨国忠及其他那些觊觎太子位皇子的焦急心情,毕竟李隆基已经七十几岁了,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突然将皇位传于太子,谁也没办法预料他什么时候会驾崩。要是突然发生了这些事,那任何人都是措手不及的,没办法临时做什么应对的措施,只能及早布防。
李亨也是非常憋屈的,他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太子,离皇位却一直有这么一点距离,要是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估计几辈子都不能释怀的。
不过杨晞还是强烈期望李亨的太子位不保,有一位对他们杨家和善的皇太子即位为皇,那样可能不会有危险临到杨家头上。要是李亨即位,那杨家日子注定不好过,作为杨家子嗣的他,也会跟着遭难,换作任何人都不会希望这样的事出现的。
何况杨晞也没觉得李亨有什么英明之处,历史记载中这个因为安史之乱暴发而阴差阳错当了皇帝,庙号为肃宗的人,也没做出多少贡献,在位十年左右就死了。李亨死的时候,安史之乱还未平息,直到其子代宗李豫当了皇帝的几年后,才彻底平息。
只是到底该拥立哪位皇子代替李亨当太子呢?杨晞现在想不出来,他对这些皇子都不熟,没有任何的交集,现在要他说意见,他不可能说出个所以然来的,只能慢慢了解后,再下决定。
不过有一个皇子,杨晞却觉得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支持的,那就是永王李璘。
杨晞也想到了他穿越来大唐之前看的那本《安史之乱》,好像粗略地看到过有永王李璘在安史之乱未平时候,拥兵想自立的事。
不说其有没有能力领导大唐帝国,就冲安史之乱未平,李隆基令其领军平叛,李璘就图谋自立,与王师对抗的举动就可以看出来,此子无勇无谋,更没有大局观念。更不要说其生割剧之意后拥兵之立,所采取的措施及战略布置都是没有远见的。这样的人,岂可支持?
杨晞倒是希望,他回长安后,能与李隆基的诸子有交集,对他们有所了解,再决定自己的评判。
杨晞也在回长安后的第二天,就到宫中去履行他被李隆基新任命的职务。
可以说,他的左龙武大将军职是替代被李隆基免除职务的陈玄礼的,虽然还挂着一个“检校”的头衔,也就是相当于代理,但职权基本相似。因为杨晞在潼关及陕郡的出色表现,在回长安之前又数度重创了孙孝哲、田乾真所领的十五万叛军,让叛军不敢再继续攻击陕郡,退后休整。如此大的战功在朝中武将列中也没什么人可以相比。军中将领最看重的就是军功,最能服人的也是军功,杨晞的到任,还是得到了手下诸将的接受,没有人敢轻视他。
再加上杨国忠在朝中的威望,杨晞也顺利地履行了新职,至少表面上如此。
杨晞在履行新职后,并没一直呆在宫中龙武卫大营内,他还是挺轻松的。龙武大将军并不是直接管事的,禁军的具体事务还是由几名将军掌管,大将军相对来说还是挺轻松的,没有太多俗事缠身。
从战场上回来,预计也不会很快就回前线,履行的新职也不要花太多精力去负责,李隆基又允许他在府中休息几日,杨晞乐的放松自己几天。当然他不会整天躲在自己的屋里休息,母亲裴柔那过于疼爱的表示他有点受不了,再加上他又记挂着某个女人,于是也在府中呆了两天后,就准备出门逛玩。
李隆基虽然赏赐了他府邸,并且已经整修的差不多了,但裴柔却不答应杨晞搬... -->>
(第二更!)
--
--
刚回长安与杨国忠的一番交谈,虽然没讨论出个最终结果来,但杨晞已经将朝中与太子之位相争的情况了解了个大概。
李隆基的儿子很多,许多儿子都在觊觎太子之位,明目张胆的也就刚才杨国忠所言这几位,特别是永王李璘,杨国忠说李隆基的这个儿子表现的最为“活跃”,甚至数次来府上拜访时候,都是明目张胆地寻找杨国忠的支持,并表示要是他代李亨为太子,并最终即位的话,定会继续让杨国忠代掌朝事,凡事都问询于他的。只不过杨国忠对李璘的示好并没直接的回应,而是含糊其辞地推托。
“晞儿,在拥立谁为太子这件事上,必须慎之又慎,万不能有差错,不然大祸必临!”这是杨国忠在与杨晞说完后最终的感慨。
杨晞当然明白这件事的重要程度,要是稍有不慎,拥立者最终没能当上太子,那成功胜出的人在执掌大权后必定会“报复”,为了自己权力的巩固清洗一些潜在或者实际的威胁,没站对队伍的人,终将倒霉。
杨晞也能明白杨国忠及其他那些觊觎太子位皇子的焦急心情,毕竟李隆基已经七十几岁了,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突然将皇位传于太子,谁也没办法预料他什么时候会驾崩。要是突然发生了这些事,那任何人都是措手不及的,没办法临时做什么应对的措施,只能及早布防。
李亨也是非常憋屈的,他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太子,离皇位却一直有这么一点距离,要是最终与皇位失之交臂,估计几辈子都不能释怀的。
不过杨晞还是强烈期望李亨的太子位不保,有一位对他们杨家和善的皇太子即位为皇,那样可能不会有危险临到杨家头上。要是李亨即位,那杨家日子注定不好过,作为杨家子嗣的他,也会跟着遭难,换作任何人都不会希望这样的事出现的。
何况杨晞也没觉得李亨有什么英明之处,历史记载中这个因为安史之乱暴发而阴差阳错当了皇帝,庙号为肃宗的人,也没做出多少贡献,在位十年左右就死了。李亨死的时候,安史之乱还未平息,直到其子代宗李豫当了皇帝的几年后,才彻底平息。
只是到底该拥立哪位皇子代替李亨当太子呢?杨晞现在想不出来,他对这些皇子都不熟,没有任何的交集,现在要他说意见,他不可能说出个所以然来的,只能慢慢了解后,再下决定。
不过有一个皇子,杨晞却觉得无论如何都不应该支持的,那就是永王李璘。
杨晞也想到了他穿越来大唐之前看的那本《安史之乱》,好像粗略地看到过有永王李璘在安史之乱未平时候,拥兵想自立的事。
不说其有没有能力领导大唐帝国,就冲安史之乱未平,李隆基令其领军平叛,李璘就图谋自立,与王师对抗的举动就可以看出来,此子无勇无谋,更没有大局观念。更不要说其生割剧之意后拥兵之立,所采取的措施及战略布置都是没有远见的。这样的人,岂可支持?
杨晞倒是希望,他回长安后,能与李隆基的诸子有交集,对他们有所了解,再决定自己的评判。
杨晞也在回长安后的第二天,就到宫中去履行他被李隆基新任命的职务。
可以说,他的左龙武大将军职是替代被李隆基免除职务的陈玄礼的,虽然还挂着一个“检校”的头衔,也就是相当于代理,但职权基本相似。因为杨晞在潼关及陕郡的出色表现,在回长安之前又数度重创了孙孝哲、田乾真所领的十五万叛军,让叛军不敢再继续攻击陕郡,退后休整。如此大的战功在朝中武将列中也没什么人可以相比。军中将领最看重的就是军功,最能服人的也是军功,杨晞的到任,还是得到了手下诸将的接受,没有人敢轻视他。
再加上杨国忠在朝中的威望,杨晞也顺利地履行了新职,至少表面上如此。
杨晞在履行新职后,并没一直呆在宫中龙武卫大营内,他还是挺轻松的。龙武大将军并不是直接管事的,禁军的具体事务还是由几名将军掌管,大将军相对来说还是挺轻松的,没有太多俗事缠身。
从战场上回来,预计也不会很快就回前线,履行的新职也不要花太多精力去负责,李隆基又允许他在府中休息几日,杨晞乐的放松自己几天。当然他不会整天躲在自己的屋里休息,母亲裴柔那过于疼爱的表示他有点受不了,再加上他又记挂着某个女人,于是也在府中呆了两天后,就准备出门逛玩。
李隆基虽然赏赐了他府邸,并且已经整修的差不多了,但裴柔却不答应杨晞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