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心里面非常恐惧。我妈不是,她幻觉就有花啦、水果啦,动不动就抓一下。我们问:妈,你抓什么?她就说这里好像有花啦、不是水果吗?她还看到那些圆寂的仁波切来。没有那种恐惧的幻觉,都是好的征兆。”
没有恐惧的幻觉,这种情形,在真正的死亡来临时是很少的。大多数人,都是在恐惧与痛苦中走向尽头。即使没有往生的世界,这种死法,也算是最好的了,哪怕是幻想,人们也想有个好的幻想。
“那如果是临终没有自主能力的话,我们一切的修行就变成颠倒了,过去、今生一切的修行变成颠倒,走上了颠倒的路。所以我们要小心,我们虽然今生学习认真修的样子,但是不可以把它用在颠倒路上,我们不要走在颠倒路上。”
我问到:“如果要达到这一步,或者说临终时有把握的话,需要做到哪些呢?平时该怎么修呢?”
刘大哥笑到:“我没死过,当然无法全部回答你的问题。但我的上师也给我讲过。这不是什么秘密,在密教中,这是共法,也就是可以说出来的。我把当年,我的上师给我所说的,都告诉你吧。这一段太重要,所以,至今,我不敢忘记。况且,你文大姐也知道这一段,因为我们的死亡时,估计是互相陪伴的。”
什么是爱情?这就是爱情啊。他跟文大姐,为了保证在死亡时在对方身边,居然把这些法则都记了下来。最长情的情话,就是:你安然死去吧,就像睡着一样,亲爱的,我在你身边看着呢。
“上师告诉我们:临终时临终时对上师的信心是解脱的关键。为什么临终忆念上师能解脱呢?因为上师虽然呈现与人相同的形象,但是你已经把他当成是上师,而不是朋友。若是把上师当成朋友,临终的时候忆念到朋友,这是一个过患;但若临终时想到这是我的上师,上师与佛无二,获得解脱是特定的事,可以放一千一万个心。”
他讲到这里时,对我问到:“是不是上师故意抬高自己的作用?你觉得呢?”
我摇了摇头,我觉得,上师不可能骗一个将死之人吧。
刘大哥继续着他的讲述:“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是关于禅院老和尚病重忆念上师的事情。当时我在禅院,里面有一位老和尚,身体一直不太好。有一天晚上,他的病情非常严重,基本已经说不出话啦。我们请的一位经验丰富的藏医说:以现在这个病情看,病人挺危险的。我一听,急忙跑去找上师。上师当时已经要休息了,看见我说:你进来,有什么事吗?我说:禅院那个老和尚病情已经开始恶化,医生说可能支撑不到明天早上,该怎么办呢?”
因为是刘大哥亲身经历的故事,他讲得生动,我听得入神。
“上师打了个卦,说:我这边有一个藏药,拿去让他吃,说不定还能救回他的命。并且让我告诉他身边的人,需要念什么经。上师一再强调:你去告诉他,我们进入佛门到亚青修行,一切都是为了成办解脱。成办解脱唯一的条件是祈祷上师,所以无论生死,时时不能忘记上师!哪怕他已经说不出什么话,你也必须在他耳边多次提醒这句话。”
由此可以推断,当年刘大哥修行的地方在亚青。
“我拿着药下去时,他已经没有力气张嘴,他弟弟用自己的嘴含着药,再慢慢喂进他的嘴里,终于咽下去了。他已非常虚弱,我伏到他耳边说:我刚刚到上师身边说了你的情况,上师让我告诉你,我们进入佛门,到亚青依止上师修行,目的就是为了成办解脱。成办解脱的唯一条件是祈祷上师,无论生与死,时时不能忘记上师”。
这跟经典中要求给临终者说话一样,也有点像内地,为临终之人念佛号。因为人的感觉功能,最后失去的是听力,要借用这个力量,抓紧最宝贵的时间。
“他的眼光看着我,好像要说话,我把耳朵对到他唇边,听他说:我病情开始严重时,上师已经亲自降临到我的境界中,这时的上师比平常更清楚。所以我没有一丝一毫恐惧,反而更快乐。一听到这句话,我非常非常感动!看似一个普通的老和尚,在面临死亡时能做到这一点,真是活着的时候是佛菩萨,面临死亡时也是佛菩萨,此外还能寻找到什么样的佛菩萨呢?”
这就是信心问题,一个人面对有信心有把握的事,当然心态安详了。
“第二个要点,就是要临终时忆念亲朋的过患。临终的时候,尽可能别去想你的亲朋好友,你可能只是一种忆念,但是对你的亲朋好友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我不太理解,这是人之常性嘛,怎么不行呢?
“为什么呢?人在去世的时候,会有索命鬼索走你的命。你在临终这一瞬间忆念到谁,虽然你不会直接危害到他,但是这个索命鬼会到他家,开始给他制造各式各样的违缘,直到他死。换句话说,这个索命鬼第二个要索命的,就是你临终想到的人。所以,临终时还是多想想佛,多想想上师,而不是世间的亲友。虽然你认为这个人太好了,太想念他了,但是你一想,完啦!本来人家活得好好的,因为你的想念,给他制造了很大的麻烦。所以,这时还是少想一点的好。”
这好像有点迷信的色彩,但他说到这里,我也没什么证据反驳。
接着,他讲了一个更有迷信色彩的故事。
“有段时间,有很多弟子跟上师一起去上师家乡,当时,家乡有一位老人去世了,他去世不到一个星期,村里的另一位老人也被雷击死。在高原,人去世后,先要去打卦,看看这个亡者临终的时候忆念到谁,他的灵魂飘到谁家,就知道索命鬼要去找谁。这时候,后面的这家就要做佛事,遣除违缘。据说打卦会非常准,会说出房子的朝向,房子边上有什么标志,家里有几口人,家里有什么特点等等,说得非常清楚。”
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打卦是什么意思,估计是一咱高原的占卜方式,不会是八卦周易吧。
“当时那位老人去世以后也打了卦,打卦的是个老和尚,算出来的结果是,在某一家有三兄弟,三兄弟都住在家里,其中一个常年生病,甚至说他家门口拴着一条狗,狗的颜色有点发白直到后来被雷击的那位老人去世,大家才发现,这几个特征和他家都极其吻合。但是,这两家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前面这个老人为什么会想到那一家?”
原来打卦,是为了预测这位临终者,最想到的一家,但这肯定不是好事情。
“原来,这两家的女儿都在亚青寺出家修行,老人临终的前几天,他的儿子去亚青给女儿送东西,回来时,第二家的女儿托他带了几包素肉,给自己父亲。回来后,这个儿子忘了告诉家人,素肉是别人家的,这家人以为是自家女儿带下来的,就把它吃啦。吃了以后才知道,所以,这位老人心里一直挂念着:天哪!人家女儿从那么远的地方送东西回来,我家把它吃了,这可怎么交代呢?他心里有亏欠,可能临终时一直都放不下,就飘到这一家去啦!”
心中有愧,临死忆念,这本来是有良心的标志,但在临终时,这也是不好的。
“但这是藏地的风俗,你也不要有思想负担,不要从此以后一听说谁死了,就想会不会到我家来?要不要看一看,算一算?这也没必要,好好修行就可以啦。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故事来听,但最终要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呢?临终的时候,除了上师、佛菩萨之外,还是少想你身边的这些人。”
刘大哥好像为了安慰我,才说这些话的。当然,对于临终者来说,既然往生,就应该在感情上思想上,彻底断绝与此世界的关系。
“当然,忆念上师,怎样才做得到,为什么呢?其实中间有两个大道理,它的名字分别叫:引业与满业。临终时祈祷上师,呈现上师的形象,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吗?这就要看看你平常祈祷上师时,祈祷到什么地步。在讲解业之因果的时候,从现在修行直到临终,整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叫引业,一个叫满业。引业是从我们进入佛门直至临终之前的一切行为。在临终的那一刹那,短短的那一瞬间,就叫满业。”
这又是一个道理了,但愿刘大哥能够让我明白。
“举个例子,引业是善,满业是恶,那么他会顺着谁走呢?会顺着满业走,而堕入三恶趣。哪怕曾经行过善,但是临终一瞬间起一个恶念,就会顺着这个恶念堕入三恶趣之中。引业是恶平常一直做很多很多恶事,但是在临终时,满业是善,他可以投生到三善道。引业是善,满业也是善,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引业是恶,满业也是恶,会堕入地狱。从中就知道,满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他说到这里,我想到本能与习气。一般人临终或者遇到危险时,都发出本能的恐惧,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忆念上师或者佛菩萨呢?
“你如果生前没有很深的习气,想在满业的一瞬间想起上师或者佛菩萨,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所以我们需要长时间修炼,时时不忘祈祷上师,而且在祈祷上师时,要做到在清净中祈祷,不要掺杂很多不清净的成分在里面。因为在面对死亡时,人的神识会增加七倍,到那时,你现前掺杂的不好成分会更浓。所以,还是尽可能去创造最清净的信心。希望我们每一位弟子都要铭记这一点,临终的时候最重要!为了临终这一刻,引业时时都要去修炼,让这个习气变得很深刻,时时都能忆念上师、佛菩萨。”
这就是把忆念上师与佛菩萨的习惯,刻进心灵深处感情深处,如同本能那样,就可以了。我问到:“临终念阿弥陀佛,有没有效果呢?”
刘大哥说到:“念佛功德无量。但能不能即生往生,就要看看你在晚上做梦,梦见一些惊吓的梦境时,能不能即时想到阿弥陀佛?或者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惊吓或烦恼,能不能即时想到阿弥陀佛?若能做到这一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特定的,一点都不需要疑惑。若平常仅仅是在修,一遇到这样的时刻,自己的内心就是一片空白,压根想不起佛菩萨,那成就的机会真的很渺茫。”
他继续说到:“我们现前所讲解的见解也同样一个道理。能不能即生成就,能不能在第一本净解脱成就,在第二本净解脱成就,一切取决于我们今天的见解。今天的见解若是没有达到这个地步,在临终时,哪怕有成就的机会,也会如流星一般消失。要知道,从临终直至中阴,有一系列成就机会,这些机会哪怕是一个业障沉重的凡夫也具有,和佛菩萨没有丝毫之差异。但是佛菩萨可以执受这个见解,而凡夫却执著这种显现,一瞬间就会错过解脱的机会。因此,我们能不能在这样的时候获得解脱,完全取决于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
我理解,满业能不能把握住解脱的机会,主要取决于生前所修的法。从这个角度而言,引业也非常非常重要。作为追求即生解脱的修行者,一定要多多创造好的习气,不要顺着个人的烦恼飘动,否则会对我们的修行造成极大的障碍。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多去观照自己的内心。在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信心难免会有瑕疵或污点,这时候一定要关注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修行的目的在于何处,及时调整。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条件”刘大哥说到:“任何事情的达成,都有条件的约束。为了修行,我们在时间、精力、钱财等方面,付出的代价真的一点都不少。若是最终没有得到好的结局,那我们信仰这个干什么?还不如像世间人一样,该干嘛就干嘛!无论怎么说,进入佛门之后,还是多了很多约束,这个不能,那个不行,往昔没进佛门,可以肆无忌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当他用到约束这个词,我就知道,他所说的条件,是戒律。在汉传佛教中,有百丈清规,在藏传佛教中,有三昧耶戒。
佛在最后说法时,强调“以戒为师”,有他巨大的深意。而平时戒律的完善,在临终时,就会以直接客观的现象,被检验出来。
这真是一门实践的宗教。
心里面非常恐惧。我妈不是,她幻觉就有花啦、水果啦,动不动就抓一下。我们问:妈,你抓什么?她就说这里好像有花啦、不是水果吗?她还看到那些圆寂的仁波切来。没有那种恐惧的幻觉,都是好的征兆。”
没有恐惧的幻觉,这种情形,在真正的死亡来临时是很少的。大多数人,都是在恐惧与痛苦中走向尽头。即使没有往生的世界,这种死法,也算是最好的了,哪怕是幻想,人们也想有个好的幻想。
“那如果是临终没有自主能力的话,我们一切的修行就变成颠倒了,过去、今生一切的修行变成颠倒,走上了颠倒的路。所以我们要小心,我们虽然今生学习认真修的样子,但是不可以把它用在颠倒路上,我们不要走在颠倒路上。”
我问到:“如果要达到这一步,或者说临终时有把握的话,需要做到哪些呢?平时该怎么修呢?”
刘大哥笑到:“我没死过,当然无法全部回答你的问题。但我的上师也给我讲过。这不是什么秘密,在密教中,这是共法,也就是可以说出来的。我把当年,我的上师给我所说的,都告诉你吧。这一段太重要,所以,至今,我不敢忘记。况且,你文大姐也知道这一段,因为我们的死亡时,估计是互相陪伴的。”
什么是爱情?这就是爱情啊。他跟文大姐,为了保证在死亡时在对方身边,居然把这些法则都记了下来。最长情的情话,就是:你安然死去吧,就像睡着一样,亲爱的,我在你身边看着呢。
“上师告诉我们:临终时临终时对上师的信心是解脱的关键。为什么临终忆念上师能解脱呢?因为上师虽然呈现与人相同的形象,但是你已经把他当成是上师,而不是朋友。若是把上师当成朋友,临终的时候忆念到朋友,这是一个过患;但若临终时想到这是我的上师,上师与佛无二,获得解脱是特定的事,可以放一千一万个心。”
他讲到这里时,对我问到:“是不是上师故意抬高自己的作用?你觉得呢?”
我摇了摇头,我觉得,上师不可能骗一个将死之人吧。
刘大哥继续着他的讲述:“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是关于禅院老和尚病重忆念上师的事情。当时我在禅院,里面有一位老和尚,身体一直不太好。有一天晚上,他的病情非常严重,基本已经说不出话啦。我们请的一位经验丰富的藏医说:以现在这个病情看,病人挺危险的。我一听,急忙跑去找上师。上师当时已经要休息了,看见我说:你进来,有什么事吗?我说:禅院那个老和尚病情已经开始恶化,医生说可能支撑不到明天早上,该怎么办呢?”
因为是刘大哥亲身经历的故事,他讲得生动,我听得入神。
“上师打了个卦,说:我这边有一个藏药,拿去让他吃,说不定还能救回他的命。并且让我告诉他身边的人,需要念什么经。上师一再强调:你去告诉他,我们进入佛门到亚青修行,一切都是为了成办解脱。成办解脱唯一的条件是祈祷上师,所以无论生死,时时不能忘记上师!哪怕他已经说不出什么话,你也必须在他耳边多次提醒这句话。”
由此可以推断,当年刘大哥修行的地方在亚青。
“我拿着药下去时,他已经没有力气张嘴,他弟弟用自己的嘴含着药,再慢慢喂进他的嘴里,终于咽下去了。他已非常虚弱,我伏到他耳边说:我刚刚到上师身边说了你的情况,上师让我告诉你,我们进入佛门,到亚青依止上师修行,目的就是为了成办解脱。成办解脱的唯一条件是祈祷上师,无论生与死,时时不能忘记上师”。
这跟经典中要求给临终者说话一样,也有点像内地,为临终之人念佛号。因为人的感觉功能,最后失去的是听力,要借用这个力量,抓紧最宝贵的时间。
“他的眼光看着我,好像要说话,我把耳朵对到他唇边,听他说:我病情开始严重时,上师已经亲自降临到我的境界中,这时的上师比平常更清楚。所以我没有一丝一毫恐惧,反而更快乐。一听到这句话,我非常非常感动!看似一个普通的老和尚,在面临死亡时能做到这一点,真是活着的时候是佛菩萨,面临死亡时也是佛菩萨,此外还能寻找到什么样的佛菩萨呢?”
这就是信心问题,一个人面对有信心有把握的事,当然心态安详了。
“第二个要点,就是要临终时忆念亲朋的过患。临终的时候,尽可能别去想你的亲朋好友,你可能只是一种忆念,但是对你的亲朋好友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我不太理解,这是人之常性嘛,怎么不行呢?
“为什么呢?人在去世的时候,会有索命鬼索走你的命。你在临终这一瞬间忆念到谁,虽然你不会直接危害到他,但是这个索命鬼会到他家,开始给他制造各式各样的违缘,直到他死。换句话说,这个索命鬼第二个要索命的,就是你临终想到的人。所以,临终时还是多想想佛,多想想上师,而不是世间的亲友。虽然你认为这个人太好了,太想念他了,但是你一想,完啦!本来人家活得好好的,因为你的想念,给他制造了很大的麻烦。所以,这时还是少想一点的好。”
这好像有点迷信的色彩,但他说到这里,我也没什么证据反驳。
接着,他讲了一个更有迷信色彩的故事。
“有段时间,有很多弟子跟上师一起去上师家乡,当时,家乡有一位老人去世了,他去世不到一个星期,村里的另一位老人也被雷击死。在高原,人去世后,先要去打卦,看看这个亡者临终的时候忆念到谁,他的灵魂飘到谁家,就知道索命鬼要去找谁。这时候,后面的这家就要做佛事,遣除违缘。据说打卦会非常准,会说出房子的朝向,房子边上有什么标志,家里有几口人,家里有什么特点等等,说得非常清楚。”
我不知道他们所说的打卦是什么意思,估计是一咱高原的占卜方式,不会是八卦周易吧。
“当时那位老人去世以后也打了卦,打卦的是个老和尚,算出来的结果是,在某一家有三兄弟,三兄弟都住在家里,其中一个常年生病,甚至说他家门口拴着一条狗,狗的颜色有点发白直到后来被雷击的那位老人去世,大家才发现,这几个特征和他家都极其吻合。但是,这两家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前面这个老人为什么会想到那一家?”
原来打卦,是为了预测这位临终者,最想到的一家,但这肯定不是好事情。
“原来,这两家的女儿都在亚青寺出家修行,老人临终的前几天,他的儿子去亚青给女儿送东西,回来时,第二家的女儿托他带了几包素肉,给自己父亲。回来后,这个儿子忘了告诉家人,素肉是别人家的,这家人以为是自家女儿带下来的,就把它吃啦。吃了以后才知道,所以,这位老人心里一直挂念着:天哪!人家女儿从那么远的地方送东西回来,我家把它吃了,这可怎么交代呢?他心里有亏欠,可能临终时一直都放不下,就飘到这一家去啦!”
心中有愧,临死忆念,这本来是有良心的标志,但在临终时,这也是不好的。
“但这是藏地的风俗,你也不要有思想负担,不要从此以后一听说谁死了,就想会不会到我家来?要不要看一看,算一算?这也没必要,好好修行就可以啦。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故事来听,但最终要传递的信息是什么呢?临终的时候,除了上师、佛菩萨之外,还是少想你身边的这些人。”
刘大哥好像为了安慰我,才说这些话的。当然,对于临终者来说,既然往生,就应该在感情上思想上,彻底断绝与此世界的关系。
“当然,忆念上师,怎样才做得到,为什么呢?其实中间有两个大道理,它的名字分别叫:引业与满业。临终时祈祷上师,呈现上师的形象,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吗?这就要看看你平常祈祷上师时,祈祷到什么地步。在讲解业之因果的时候,从现在修行直到临终,整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叫引业,一个叫满业。引业是从我们进入佛门直至临终之前的一切行为。在临终的那一刹那,短短的那一瞬间,就叫满业。”
这又是一个道理了,但愿刘大哥能够让我明白。
“举个例子,引业是善,满业是恶,那么他会顺着谁走呢?会顺着满业走,而堕入三恶趣。哪怕曾经行过善,但是临终一瞬间起一个恶念,就会顺着这个恶念堕入三恶趣之中。引业是恶平常一直做很多很多恶事,但是在临终时,满业是善,他可以投生到三善道。引业是善,满业也是善,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引业是恶,满业也是恶,会堕入地狱。从中就知道,满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他说到这里,我想到本能与习气。一般人临终或者遇到危险时,都发出本能的恐惧,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忆念上师或者佛菩萨呢?
“你如果生前没有很深的习气,想在满业的一瞬间想起上师或者佛菩萨,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所以我们需要长时间修炼,时时不忘祈祷上师,而且在祈祷上师时,要做到在清净中祈祷,不要掺杂很多不清净的成分在里面。因为在面对死亡时,人的神识会增加七倍,到那时,你现前掺杂的不好成分会更浓。所以,还是尽可能去创造最清净的信心。希望我们每一位弟子都要铭记这一点,临终的时候最重要!为了临终这一刻,引业时时都要去修炼,让这个习气变得很深刻,时时都能忆念上师、佛菩萨。”
这就是把忆念上师与佛菩萨的习惯,刻进心灵深处感情深处,如同本能那样,就可以了。我问到:“临终念阿弥陀佛,有没有效果呢?”
刘大哥说到:“念佛功德无量。但能不能即生往生,就要看看你在晚上做梦,梦见一些惊吓的梦境时,能不能即时想到阿弥陀佛?或者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惊吓或烦恼,能不能即时想到阿弥陀佛?若能做到这一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特定的,一点都不需要疑惑。若平常仅仅是在修,一遇到这样的时刻,自己的内心就是一片空白,压根想不起佛菩萨,那成就的机会真的很渺茫。”
他继续说到:“我们现前所讲解的见解也同样一个道理。能不能即生成就,能不能在第一本净解脱成就,在第二本净解脱成就,一切取决于我们今天的见解。今天的见解若是没有达到这个地步,在临终时,哪怕有成就的机会,也会如流星一般消失。要知道,从临终直至中阴,有一系列成就机会,这些机会哪怕是一个业障沉重的凡夫也具有,和佛菩萨没有丝毫之差异。但是佛菩萨可以执受这个见解,而凡夫却执著这种显现,一瞬间就会错过解脱的机会。因此,我们能不能在这样的时候获得解脱,完全取决于能不能把握住这个机会。”
我理解,满业能不能把握住解脱的机会,主要取决于生前所修的法。从这个角度而言,引业也非常非常重要。作为追求即生解脱的修行者,一定要多多创造好的习气,不要顺着个人的烦恼飘动,否则会对我们的修行造成极大的障碍。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多去观照自己的内心。在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信心难免会有瑕疵或污点,这时候一定要关注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修行的目的在于何处,及时调整。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条件”刘大哥说到:“任何事情的达成,都有条件的约束。为了修行,我们在时间、精力、钱财等方面,付出的代价真的一点都不少。若是最终没有得到好的结局,那我们信仰这个干什么?还不如像世间人一样,该干嘛就干嘛!无论怎么说,进入佛门之后,还是多了很多约束,这个不能,那个不行,往昔没进佛门,可以肆无忌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当他用到约束这个词,我就知道,他所说的条件,是戒律。在汉传佛教中,有百丈清规,在藏传佛教中,有三昧耶戒。
佛在最后说法时,强调“以戒为师”,有他巨大的深意。而平时戒律的完善,在临终时,就会以直接客观的现象,被检验出来。
这真是一门实践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