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绍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跟胡家关系那么近,不知道里面的弯弯?
更何况,胡寅依然没有提及任何请辞的语句,哪怕是名义上的避嫌式的请辞也没有。
故此,解释交到了都省,都省左右为难,为公开文书传到官员与太学生那里,舆论热度不减,甚至连一些官员都被胡寅的姿态给激怒了。而另一边,枢密院将奏疏交给赵官家后,便做好了赵官家私下召集宰执进行讨论的准备,但赵官家却如胡明仲一般臭脾气,也是见都不见诸位宰执,只说过几日旬日大朝上正式讨论此事。
当然了,不见也是一种态度,就好像之前不作表态一样,大家都早就已经看出来赵官家是要死保胡寅了,此举怕也有在给宰执们施压的意思。
话说,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冒出来以后,赵官家的态度便如一层阴影一般笼罩着朝堂上的所有人……而且说句实在话,胡寅的身世确实情有可原……故此,不要说赵鼎、刘汲这些人,便是马伸、李光等人到了眼下地步,也只是尽自己的职责,并不想咬死的。
至于张浚那群人,就更不用多说了……也就是刘子羽,他两个弟弟,一个跟刘勉之是至交,一个跟胡寅是至交,此时有些小心。
但问题在于,这件事的根本并不在朝堂上,而在于民间舆论,赵官家也堵不住悠悠之口,不然哪来的太学生伏阙?
实际上,相对于朝堂上的万马齐喑,气氛紧张,一连数日,太学中却是异常热闹,不知道多少喝梅子酒喝多的太学生纷纷写文章批驳胡安国。支持福建学子正本清源之举。
这也能理解,因为不是人人都能遇到胡寅那种遭遇还能活下来的,他们无法对胡寅产生共情。
而且越年轻,气血越旺,越享受挑战权威的快感!
拿捏住胡安国这样的大儒,胡寅这样的重臣,甚至隔空拿捏住满朝朱紫与官家,偏偏满朝朱紫与官家乃至于两个当事人又都不能轻易回应,这是多么令人快意的感觉?
就这样,一连数日,舆论喧嚣直上,赵官家却只是闷声不吭,胡寅父子也只是各自发了一篇文便不再多论……但事情终究要有给说法的那一天,五月廿一,正值盛暑,朝廷在文德大殿开大朝会,宰执以下,百官毕见。
当然了,朝廷有的是事情,即便是胡寅位居尚书,即便此事沸沸扬扬,却也轮不到一场十日一次的大朝会专门为他开。
果然,朝会开始后,先是讨论了扩军的问题,朝廷财政既然稍微富裕,那自然要按照原计划继续扩军,最好能直接维持三十万御营军的规模才对……便是一时做不到,也要往那个方向做。
不过此事依然引发了部分纷争,关键还是在于是东是西的问题……上一次扩军已经将主要扩军员额给了关西和骑军,这一次,很多人出于平衡的本能想加给中军与京东方向。
至于赵玖,虽然心中大略下定了决心,如果可能,还是要将员额进一步倾斜给关西方向,以确保北伐后能迅速集中优势兵力打开局面,但也有些忧虑是不是给岳飞这边留的兵马少了点……所以,这注定又是一个要拉扯很多次的大事。
而最后讨论进行了很久,绝大多数人都不掩饰自己对关西方向权重过大的忧虑之心这个结果,也逼迫着赵玖不得不进一步深思熟虑。
此事一时无法,接下来的事情却算简单,乃是说去年送来的诸多质子在掌握了一定语言,熟悉了军纪与风土人情后,正该发出武学,充入军中。对此事,没人愿意这些党项、吐蕃、蒙古,甚至日本的贵族子弟发往任何大将身前,都是一口咬定留在官家身侧的御前班直最为妥当。
赵玖也没什么可说的。
接下来还有高丽的问题——高丽那边搞转口贸易规模越来越大,事情渐渐瞒不住人了。
两边都瞒不住,大宋这边瞒不住,大金那边也瞒不住。
大金国的高层又不是蠢货,当然知道在南方极度缺金银的情况下搞这种交易是在资敌。
于是,燕京那里马上发布了禁令,但问题在于,这种事情怎么可能禁的了?而且是燕京控制力最薄弱的塞外辽东地区与高丽的边境贸易?
况且说白了,作为世界上最大,也可能是最富裕的两个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本就该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确实有巨大的交易需求……历史上两国战战和和,淮河流域也因为杜充决黄河变得一塌糊涂,却根本没有耽搁下蔡与寿春因为贸易直接发展成一种类似于布达佩斯的城市模式……可见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之大。
这么一种级别的贸易,你莫说是大宋朝廷这边不舍得,大金的权贵也不舍得,高丽人这才吃了几个月的利市,怕是更不舍得!
所以,燕京的禁令下来后,名义上高丽不再向辽东出口丝绸、瓷器了,但架不住源源不断的丝绸、瓷器依旧从京东出港,然后稀里糊涂又从鸭绿江那边冒出来,最后被一路送到河北。
拦都拦不住。
于是燕京那边很快更改策略,变成直接向高丽施压,而现在就是高丽那边被威胁后立即来问东京该如何应对?
讨论的结果也很直接,高丽人怕大金,就不怕大宋?而且这种贸易你们高丽两班贵族……甭管是开京两班还是西京两班……没吃到自己那份?
所以,朝上稍作讨论,便得出结果,乃是摆出保持高压态势,要求高丽人继续无条件维持贸易!
不过除此之外,也有人提出来可以考虑直接从京东、陕北,乃至海船从辽东直接走私的建议。
这当然是可行的。
但却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采用的策略,因为一旦如此,就只能用军队来做,而这样的话便相当于主动给军队开辟财源,将会对军队战斗力会产生剧烈磨损。
高丽的事情就这么激烈而迅速的议定了下来。
而此事之后,又有一点对下半年继续轮战的讨论……也是不一而足。
但不管如何了,几件事情一一讨论完毕,终于无话可说的时候,终于轮到本身其实不大,但却人人都想避开,偏偏又没人能轻易躲开的那件事情了。
到此为止,原本炽烈的文德大殿,也渐渐变得安静下来……几名宰执,还有御史台众人其实都有些心虚,他们心知肚明,在这个殿上是斗不过赵官家的,也没人想着要跟赵官家死斗下去。
所以,只要赵官家摆出姿态来,今日胡寅其实是被保定了的。
可问题在于,便是被保定了,能影响舆论吗?
不能影响舆论,胡明仲是不是要一直背着一个不孝的名头继续做事?
这难道不影响日渐繁忙的工部日常运行?
况且,保的姿态太难看,你让其他官员怎么想?
胡明仲就这么值?
有时候,作出适当的取舍,对大局似乎也是有好处的。
但是,熟悉这位官家的都知道,平日委婉隐忍,一到了需要激烈坚持的时候,谁也管不住的。
“关于太学生伏阙弹劾工部尚书胡寅一事,你们有什么说法吗?”眼见着无人说话,坐在御座之上的赵玖微微侧身,主动相询,顺便带动了幞头两侧的硬翅在空中振动不停。
“臣已经有了自辩文书交予都省。”胡寅出列,言语干脆,态度坚决。
满堂寂静,只有一些粗重的气息声若隐若现……而无奈之下,都省首相赵鼎先在心中微微一叹,然后便咬牙出列,准备应声。
然而,在赵相公咬牙开口之前,上方端坐的赵官家却忽然从怀中取出一幅丝绢出来,然后当众打开,引起了所有人的不解。
“赵相公稍待。”赵玖摊开丝绢,露出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却是不慌不忙抢先开口。“说来也巧,就在昨日,朕收到了少林寺送来的一份文书,乃是太上道君皇帝所书,正是前几日太学中批驳胡卿不孝最激烈时从少室山送出的……太上道君皇帝说他在少室山别的都好,就是有些冷清,心里有些责怪朕许久不去看他,多少没有尽孝道……诸卿怎么看啊?”
一瞬间,堂中便安静到一根针掉下去都能听到的地步,呼吸声都没了——不知道多少人目瞪口呆,也不知道多少人恍然大悟。
就连一直态度坚决到宛如一块臭石头一般的胡寅也怔怔抬起头来,盯住了御座上的赵官家。
盯着赵官家的不止是一个胡寅,赵鼎以下,不知道多少人都在怔怔去看这位官家。
且说,此事不用林尚书去细细思考,便是殿上其他帝国精英也是一瞬间便醒悟了过来:
须知道,别的不清楚,唯独一件事却是大家心知肚明的,那就是少室山的太上道君皇帝根本不可能有这个胆量写这种文书,还直接给赵官家送过来!
那么,为什么还是会有这么一个文书出现呢?
当然是别人逼他写的。
谁有这个本事逼他写这么一个玩意而不担心哪天被灌了一斤砒霜?
当然是此时在御座中表情淡漠的赵官家。
那敢问赵官家疯了吗,闲着没事给自己按一个不孝的名头?
当然也没疯,因为只有赵官家亲自下场强行李代桃僵,才好让他的心腹胡尚书金蝉脱壳。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说白了,就是仗着自己脸大开嘲讽,把事情揽到自己身上……你们不是说谁谁谁不孝吗?不要紧,朕也不孝!是不是要指斥乘舆啊?有没有什么阴谋?是不是在指桑骂槐?
那么这股子疯劲使出来,依着眼下这位官家的绝对权威,怕是太学生也好,士大夫也罢,立即就会闭嘴,而不了解内情的老百姓则会喜闻乐见的继续暗搓搓嘲讽赵官家。
可无论如何,胡明仲就都被保住了。
这么做,相对于直接凭君权强迫诸位相公们出面死硬保下胡寅,好处是让针对胡明仲的舆论就此消失、转移,也不会让相公们背锅。
坏处是,赵官家的名声怕是又要坏掉几分了。
但很显然,赵官家不在乎。
而且,换成胡寅和几位相公,心里怕也是会感激官家的。
就这样,殿中沉默了许久,众人心思百转,快的如林景默、曲端,慢的如张浚、刘子羽,到最后,就连王德都咂摸出味来了。
可还是没人敢轻易开口。
最后,却是情知此事根本跟太上道君皇帝无关的刑部尚书马伸上前一步,愤愤打破了沉默:“官家何至于此?!”
“是啊,何至于此?”赵玖摆弄着手中丝绢喟然以对。“朕在这里为了北伐都差点累死了,他在少室山清修,却嫌弃朕不去看他……好像他是太上皇,这个孝就是他说了算一般?什么是大孝,难道不是朕九死一生打了那么多仗,把他给弄回来吗?结果弄回来还不满意,还要做这等事?朕不受这个委屈!依着朕看,这事不妨发到邸报上,找天下人评评理……问问太学生们和举国文武,朕到底是孝还是不孝?然后顺便也把胡明仲的事情弄上去,跟朕一起,让天下人一起来评判!”
这就是近乎于公开承认了。
“官家……臣……”胡寅俯首相对,却五味杂陈,居然无力将话说下去。
而很快,赵官家下一句话,却是连内心感动到一塌糊涂的胡明仲都吓到了:“要是这些人还要说朕不孝,那朕只好去认哲宗皇帝为父了……不受这个委屈!”
听到这话,早已经猜晓到赵官家意图的户部尚书林景默第一个反应过来,便要出列奏对,替已经做出这般恶心事的赵官家把墙糊平。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有人虽然比他反应慢了一瞬,动作却快了不止一筹。
“官家!”工部左侍郎勾龙如渊匆匆出列,抢在林景默之前严肃相对。“臣以为此二事不可能如此巧合,说不得是有心人擅自为之,而之前种种对胡尚书的攻讦,怕也是在呼应此事……臣在东南,素闻东南下野诸臣心怀怨怼,常常不满中枢施政,其中万一有如王次翁那等失心小人,怕也是可能的!官家,刘勉之,可是天下闻名的的道学后进!”
“官家!”马伸反应过来,狠狠瞪了勾龙如渊一眼,然后愤然拱手。“焉能牵连无辜?”
“不牵连无辜,只让天下人评评理。”赵玖从容应对,脑袋两侧的硬翅晃得只剩影子。“况且,有马尚书在刑部,怎么可能会牵连无辜?”
马伸还想再说什么,但听到赵官家许诺不牵扯,再迎上这位官家那略带嘲讽之态的眼神,却终于是气馁,只能俯首无声相对。
周围群臣,此时也都回过神来,乃是纷纷上前,却多是附和勾龙如渊,力劝官家稍作清查,以防有人离间天家云云。
其中,张浚、吕祉、曲端等人最为激烈,却也是意料之中了。
翌日,邸报发出小范围增刊,增刊上同时出现了太上道君皇帝对官家不孝的指责,初始伏阙文书中指责胡寅不孝的言论,以及官家自己那番大孝、小孝的辩解(终于是没把哲宗皇帝那话给放上去),外加胡寅对自己的辩解。
增刊一出,太学里立即安静了,几名福建士人也多收拾行李准备归家。
至于又隔了一日,太上道君皇帝发出的,关于看到赵官家辩解‘恍然大悟’的回状,却已经无人在意了。
这件事情虽然闹到沸沸扬扬,但最后还是在赵官家亲自下场给臣子挡刀后轻易结束了。
事情似乎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官家,那人招了。”
五月廿五,这一日,乃是蒙古、吐蕃、党项质子,还有平忠盛之子平清盛等一众人正式进入刘晏麾下赤心队的日子,赵玖亲自来到武学给这些外邦贵族子弟一一发了佩刀,就在仪式结束之后,赵玖登上杏冈,准备拿自己的单筒望远镜窥一窥东京风景之时,匆匆自他处而来的杨沂中也登上岗来,却是上来便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什么叫那人招了?那人是谁?”赵玖放下望远镜,诧异回头。
“是当日在同乡聚会中说起刘勉之,然后说刘勉之仕途惨淡全都是胡尚书缘故的人!”杨沂中正色拱手以对。“此人说完之后,并未参与伏阙,也无人在意他……一直到两日前,臣发现匆匆收拾行装折返福建的在京建州士人里,有一名不在记录之人,而且此人特意没有与那些伏阙之人同行,这才觉得奇怪,遣人前去阻拦盘问,却只是刚一问,便吓到了那人,然后便全盘托出了。”
赵玖怔了一怔,半晌方才拎着望远镜醒悟过来:“真有幕后主使?!”
“是!”
“谁?”
“按照此人言语,乃是前泉州知州、现工部左侍郎勾龙如渊!”杨沂中依然认真相对。“据此人说,当日泉州番寺伏阙便是勾龙如渊让他奔走促成的……而后面这件事情,却是勾龙如渊来到京城后临时起意。”
赵玖愕然立在原地……半晌方才再问:“他为什么要做这等事?”
“官家。”杨沂中一时无语,却也只能俯首。“他之前在州郡蹉跎十余年,而来到京城后做的是工部左侍郎……”
“为了升官…?”
“应该是。”
“第一次是处心积虑?”
“是。”
“第二次是得了便宜,忍不住想再来一次?”
“应该是。”
“宣德楼前,故作荒诞马屁,是为了试探朕对此事态度?”
“或许吧……”
“结果没想到朕会死保胡明仲,所以刚做完后就后悔了,反而要一力维护胡寅,生怕暴露?”
“这就不是臣能知道了。”
“朕要杀了这厮。”赵玖脱口而出,继而才发觉怒火自心肺中烧起,早已经不可以抑制。“朕要杀了这个小人!!!”
PS:例行献祭《演员没有假期》……晚安
跟胡家关系那么近,不知道里面的弯弯?
更何况,胡寅依然没有提及任何请辞的语句,哪怕是名义上的避嫌式的请辞也没有。
故此,解释交到了都省,都省左右为难,为公开文书传到官员与太学生那里,舆论热度不减,甚至连一些官员都被胡寅的姿态给激怒了。而另一边,枢密院将奏疏交给赵官家后,便做好了赵官家私下召集宰执进行讨论的准备,但赵官家却如胡明仲一般臭脾气,也是见都不见诸位宰执,只说过几日旬日大朝上正式讨论此事。
当然了,不见也是一种态度,就好像之前不作表态一样,大家都早就已经看出来赵官家是要死保胡寅了,此举怕也有在给宰执们施压的意思。
话说,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冒出来以后,赵官家的态度便如一层阴影一般笼罩着朝堂上的所有人……而且说句实在话,胡寅的身世确实情有可原……故此,不要说赵鼎、刘汲这些人,便是马伸、李光等人到了眼下地步,也只是尽自己的职责,并不想咬死的。
至于张浚那群人,就更不用多说了……也就是刘子羽,他两个弟弟,一个跟刘勉之是至交,一个跟胡寅是至交,此时有些小心。
但问题在于,这件事的根本并不在朝堂上,而在于民间舆论,赵官家也堵不住悠悠之口,不然哪来的太学生伏阙?
实际上,相对于朝堂上的万马齐喑,气氛紧张,一连数日,太学中却是异常热闹,不知道多少喝梅子酒喝多的太学生纷纷写文章批驳胡安国。支持福建学子正本清源之举。
这也能理解,因为不是人人都能遇到胡寅那种遭遇还能活下来的,他们无法对胡寅产生共情。
而且越年轻,气血越旺,越享受挑战权威的快感!
拿捏住胡安国这样的大儒,胡寅这样的重臣,甚至隔空拿捏住满朝朱紫与官家,偏偏满朝朱紫与官家乃至于两个当事人又都不能轻易回应,这是多么令人快意的感觉?
就这样,一连数日,舆论喧嚣直上,赵官家却只是闷声不吭,胡寅父子也只是各自发了一篇文便不再多论……但事情终究要有给说法的那一天,五月廿一,正值盛暑,朝廷在文德大殿开大朝会,宰执以下,百官毕见。
当然了,朝廷有的是事情,即便是胡寅位居尚书,即便此事沸沸扬扬,却也轮不到一场十日一次的大朝会专门为他开。
果然,朝会开始后,先是讨论了扩军的问题,朝廷财政既然稍微富裕,那自然要按照原计划继续扩军,最好能直接维持三十万御营军的规模才对……便是一时做不到,也要往那个方向做。
不过此事依然引发了部分纷争,关键还是在于是东是西的问题……上一次扩军已经将主要扩军员额给了关西和骑军,这一次,很多人出于平衡的本能想加给中军与京东方向。
至于赵玖,虽然心中大略下定了决心,如果可能,还是要将员额进一步倾斜给关西方向,以确保北伐后能迅速集中优势兵力打开局面,但也有些忧虑是不是给岳飞这边留的兵马少了点……所以,这注定又是一个要拉扯很多次的大事。
而最后讨论进行了很久,绝大多数人都不掩饰自己对关西方向权重过大的忧虑之心这个结果,也逼迫着赵玖不得不进一步深思熟虑。
此事一时无法,接下来的事情却算简单,乃是说去年送来的诸多质子在掌握了一定语言,熟悉了军纪与风土人情后,正该发出武学,充入军中。对此事,没人愿意这些党项、吐蕃、蒙古,甚至日本的贵族子弟发往任何大将身前,都是一口咬定留在官家身侧的御前班直最为妥当。
赵玖也没什么可说的。
接下来还有高丽的问题——高丽那边搞转口贸易规模越来越大,事情渐渐瞒不住人了。
两边都瞒不住,大宋这边瞒不住,大金那边也瞒不住。
大金国的高层又不是蠢货,当然知道在南方极度缺金银的情况下搞这种交易是在资敌。
于是,燕京那里马上发布了禁令,但问题在于,这种事情怎么可能禁的了?而且是燕京控制力最薄弱的塞外辽东地区与高丽的边境贸易?
况且说白了,作为世界上最大,也可能是最富裕的两个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本就该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确实有巨大的交易需求……历史上两国战战和和,淮河流域也因为杜充决黄河变得一塌糊涂,却根本没有耽搁下蔡与寿春因为贸易直接发展成一种类似于布达佩斯的城市模式……可见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之大。
这么一种级别的贸易,你莫说是大宋朝廷这边不舍得,大金的权贵也不舍得,高丽人这才吃了几个月的利市,怕是更不舍得!
所以,燕京的禁令下来后,名义上高丽不再向辽东出口丝绸、瓷器了,但架不住源源不断的丝绸、瓷器依旧从京东出港,然后稀里糊涂又从鸭绿江那边冒出来,最后被一路送到河北。
拦都拦不住。
于是燕京那边很快更改策略,变成直接向高丽施压,而现在就是高丽那边被威胁后立即来问东京该如何应对?
讨论的结果也很直接,高丽人怕大金,就不怕大宋?而且这种贸易你们高丽两班贵族……甭管是开京两班还是西京两班……没吃到自己那份?
所以,朝上稍作讨论,便得出结果,乃是摆出保持高压态势,要求高丽人继续无条件维持贸易!
不过除此之外,也有人提出来可以考虑直接从京东、陕北,乃至海船从辽东直接走私的建议。
这当然是可行的。
但却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采用的策略,因为一旦如此,就只能用军队来做,而这样的话便相当于主动给军队开辟财源,将会对军队战斗力会产生剧烈磨损。
高丽的事情就这么激烈而迅速的议定了下来。
而此事之后,又有一点对下半年继续轮战的讨论……也是不一而足。
但不管如何了,几件事情一一讨论完毕,终于无话可说的时候,终于轮到本身其实不大,但却人人都想避开,偏偏又没人能轻易躲开的那件事情了。
到此为止,原本炽烈的文德大殿,也渐渐变得安静下来……几名宰执,还有御史台众人其实都有些心虚,他们心知肚明,在这个殿上是斗不过赵官家的,也没人想着要跟赵官家死斗下去。
所以,只要赵官家摆出姿态来,今日胡寅其实是被保定了的。
可问题在于,便是被保定了,能影响舆论吗?
不能影响舆论,胡明仲是不是要一直背着一个不孝的名头继续做事?
这难道不影响日渐繁忙的工部日常运行?
况且,保的姿态太难看,你让其他官员怎么想?
胡明仲就这么值?
有时候,作出适当的取舍,对大局似乎也是有好处的。
但是,熟悉这位官家的都知道,平日委婉隐忍,一到了需要激烈坚持的时候,谁也管不住的。
“关于太学生伏阙弹劾工部尚书胡寅一事,你们有什么说法吗?”眼见着无人说话,坐在御座之上的赵玖微微侧身,主动相询,顺便带动了幞头两侧的硬翅在空中振动不停。
“臣已经有了自辩文书交予都省。”胡寅出列,言语干脆,态度坚决。
满堂寂静,只有一些粗重的气息声若隐若现……而无奈之下,都省首相赵鼎先在心中微微一叹,然后便咬牙出列,准备应声。
然而,在赵相公咬牙开口之前,上方端坐的赵官家却忽然从怀中取出一幅丝绢出来,然后当众打开,引起了所有人的不解。
“赵相公稍待。”赵玖摊开丝绢,露出上面密密麻麻的字迹,却是不慌不忙抢先开口。“说来也巧,就在昨日,朕收到了少林寺送来的一份文书,乃是太上道君皇帝所书,正是前几日太学中批驳胡卿不孝最激烈时从少室山送出的……太上道君皇帝说他在少室山别的都好,就是有些冷清,心里有些责怪朕许久不去看他,多少没有尽孝道……诸卿怎么看啊?”
一瞬间,堂中便安静到一根针掉下去都能听到的地步,呼吸声都没了——不知道多少人目瞪口呆,也不知道多少人恍然大悟。
就连一直态度坚决到宛如一块臭石头一般的胡寅也怔怔抬起头来,盯住了御座上的赵官家。
盯着赵官家的不止是一个胡寅,赵鼎以下,不知道多少人都在怔怔去看这位官家。
且说,此事不用林尚书去细细思考,便是殿上其他帝国精英也是一瞬间便醒悟了过来:
须知道,别的不清楚,唯独一件事却是大家心知肚明的,那就是少室山的太上道君皇帝根本不可能有这个胆量写这种文书,还直接给赵官家送过来!
那么,为什么还是会有这么一个文书出现呢?
当然是别人逼他写的。
谁有这个本事逼他写这么一个玩意而不担心哪天被灌了一斤砒霜?
当然是此时在御座中表情淡漠的赵官家。
那敢问赵官家疯了吗,闲着没事给自己按一个不孝的名头?
当然也没疯,因为只有赵官家亲自下场强行李代桃僵,才好让他的心腹胡尚书金蝉脱壳。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说白了,就是仗着自己脸大开嘲讽,把事情揽到自己身上……你们不是说谁谁谁不孝吗?不要紧,朕也不孝!是不是要指斥乘舆啊?有没有什么阴谋?是不是在指桑骂槐?
那么这股子疯劲使出来,依着眼下这位官家的绝对权威,怕是太学生也好,士大夫也罢,立即就会闭嘴,而不了解内情的老百姓则会喜闻乐见的继续暗搓搓嘲讽赵官家。
可无论如何,胡明仲就都被保住了。
这么做,相对于直接凭君权强迫诸位相公们出面死硬保下胡寅,好处是让针对胡明仲的舆论就此消失、转移,也不会让相公们背锅。
坏处是,赵官家的名声怕是又要坏掉几分了。
但很显然,赵官家不在乎。
而且,换成胡寅和几位相公,心里怕也是会感激官家的。
就这样,殿中沉默了许久,众人心思百转,快的如林景默、曲端,慢的如张浚、刘子羽,到最后,就连王德都咂摸出味来了。
可还是没人敢轻易开口。
最后,却是情知此事根本跟太上道君皇帝无关的刑部尚书马伸上前一步,愤愤打破了沉默:“官家何至于此?!”
“是啊,何至于此?”赵玖摆弄着手中丝绢喟然以对。“朕在这里为了北伐都差点累死了,他在少室山清修,却嫌弃朕不去看他……好像他是太上皇,这个孝就是他说了算一般?什么是大孝,难道不是朕九死一生打了那么多仗,把他给弄回来吗?结果弄回来还不满意,还要做这等事?朕不受这个委屈!依着朕看,这事不妨发到邸报上,找天下人评评理……问问太学生们和举国文武,朕到底是孝还是不孝?然后顺便也把胡明仲的事情弄上去,跟朕一起,让天下人一起来评判!”
这就是近乎于公开承认了。
“官家……臣……”胡寅俯首相对,却五味杂陈,居然无力将话说下去。
而很快,赵官家下一句话,却是连内心感动到一塌糊涂的胡明仲都吓到了:“要是这些人还要说朕不孝,那朕只好去认哲宗皇帝为父了……不受这个委屈!”
听到这话,早已经猜晓到赵官家意图的户部尚书林景默第一个反应过来,便要出列奏对,替已经做出这般恶心事的赵官家把墙糊平。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有人虽然比他反应慢了一瞬,动作却快了不止一筹。
“官家!”工部左侍郎勾龙如渊匆匆出列,抢在林景默之前严肃相对。“臣以为此二事不可能如此巧合,说不得是有心人擅自为之,而之前种种对胡尚书的攻讦,怕也是在呼应此事……臣在东南,素闻东南下野诸臣心怀怨怼,常常不满中枢施政,其中万一有如王次翁那等失心小人,怕也是可能的!官家,刘勉之,可是天下闻名的的道学后进!”
“官家!”马伸反应过来,狠狠瞪了勾龙如渊一眼,然后愤然拱手。“焉能牵连无辜?”
“不牵连无辜,只让天下人评评理。”赵玖从容应对,脑袋两侧的硬翅晃得只剩影子。“况且,有马尚书在刑部,怎么可能会牵连无辜?”
马伸还想再说什么,但听到赵官家许诺不牵扯,再迎上这位官家那略带嘲讽之态的眼神,却终于是气馁,只能俯首无声相对。
周围群臣,此时也都回过神来,乃是纷纷上前,却多是附和勾龙如渊,力劝官家稍作清查,以防有人离间天家云云。
其中,张浚、吕祉、曲端等人最为激烈,却也是意料之中了。
翌日,邸报发出小范围增刊,增刊上同时出现了太上道君皇帝对官家不孝的指责,初始伏阙文书中指责胡寅不孝的言论,以及官家自己那番大孝、小孝的辩解(终于是没把哲宗皇帝那话给放上去),外加胡寅对自己的辩解。
增刊一出,太学里立即安静了,几名福建士人也多收拾行李准备归家。
至于又隔了一日,太上道君皇帝发出的,关于看到赵官家辩解‘恍然大悟’的回状,却已经无人在意了。
这件事情虽然闹到沸沸扬扬,但最后还是在赵官家亲自下场给臣子挡刀后轻易结束了。
事情似乎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官家,那人招了。”
五月廿五,这一日,乃是蒙古、吐蕃、党项质子,还有平忠盛之子平清盛等一众人正式进入刘晏麾下赤心队的日子,赵玖亲自来到武学给这些外邦贵族子弟一一发了佩刀,就在仪式结束之后,赵玖登上杏冈,准备拿自己的单筒望远镜窥一窥东京风景之时,匆匆自他处而来的杨沂中也登上岗来,却是上来便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什么叫那人招了?那人是谁?”赵玖放下望远镜,诧异回头。
“是当日在同乡聚会中说起刘勉之,然后说刘勉之仕途惨淡全都是胡尚书缘故的人!”杨沂中正色拱手以对。“此人说完之后,并未参与伏阙,也无人在意他……一直到两日前,臣发现匆匆收拾行装折返福建的在京建州士人里,有一名不在记录之人,而且此人特意没有与那些伏阙之人同行,这才觉得奇怪,遣人前去阻拦盘问,却只是刚一问,便吓到了那人,然后便全盘托出了。”
赵玖怔了一怔,半晌方才拎着望远镜醒悟过来:“真有幕后主使?!”
“是!”
“谁?”
“按照此人言语,乃是前泉州知州、现工部左侍郎勾龙如渊!”杨沂中依然认真相对。“据此人说,当日泉州番寺伏阙便是勾龙如渊让他奔走促成的……而后面这件事情,却是勾龙如渊来到京城后临时起意。”
赵玖愕然立在原地……半晌方才再问:“他为什么要做这等事?”
“官家。”杨沂中一时无语,却也只能俯首。“他之前在州郡蹉跎十余年,而来到京城后做的是工部左侍郎……”
“为了升官…?”
“应该是。”
“第一次是处心积虑?”
“是。”
“第二次是得了便宜,忍不住想再来一次?”
“应该是。”
“宣德楼前,故作荒诞马屁,是为了试探朕对此事态度?”
“或许吧……”
“结果没想到朕会死保胡明仲,所以刚做完后就后悔了,反而要一力维护胡寅,生怕暴露?”
“这就不是臣能知道了。”
“朕要杀了这厮。”赵玖脱口而出,继而才发觉怒火自心肺中烧起,早已经不可以抑制。“朕要杀了这个小人!!!”
PS:例行献祭《演员没有假期》……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