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烈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高启潜虽然是个宦官,但毕竟多次执掌兵权参与平叛内乱,崇祯五年,高启潜总督北直隶与山东诸将平定孔有德之乱,后来又督帅辽镇军马,入关讨伐流寇,也因此落下一个知兵的名声。虽然战绩乏善可陈,但在宦官的队伍中却已经算是鹤立鸡群了。这也是为什么,高启潜作为一名普通的内官,能迅速崛起并和出身于崇祯潜邸的曹化淳、王德化、王承恩等人抗衡的主要原因。
更关键的是,如今的崇祯对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充满了怀疑,而高启潜作为内官中知兵的代表,自然而然的获得了更多的信任,
不过,高启潜倒不是绝对的酒囊饭袋,这么多年在兵事中的浸润,也让他多多少少的具备了一些统兵大将的素质,不过这胆色嘛,倒还真对得起他宦官的身份。
这一次增援巨鹿,他便完全将指挥大权交给了义子吴三桂,援军中以辽镇兵马为主,吴三桂担任主帅自然并无异议。来自于京城的驸马巩永固担任副手,王梦弼自然而然的和高启潜一起成为监军。有了巩永固和王梦弼的在旁监视,吴三桂虽然在曹无伤手中吃了大亏,但也并不敢说什么,只得乖乖的领兵出发。
抵达巨鹿城下后,明军旋即发动进攻,以优势兵力猛攻清军的后翼。清军多尔衮和阿巴泰此时也得到了鸡泽出兵的消息,但调整总是需要时间,更何况,作为主力的两白旗部队正在和守城的卢象昇部激战在一起。
所以,清军面对明军的来援,是有些准备不足的。
权衡利弊,多尔衮果断的下令北撤。
原本散布在河北平原上的范氏商行的据点,被朱平安拔除的干干净净,仅这一项,便给清军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其一,失去了征集粮草的渠道;其二,便是消息的断绝。范氏商行没有了在河北的据点,而朱平安在朝中的布局,周延儒、曹化淳等人的谋划又仅限于中枢一干人等,所以贺有龄等朝中的棋子便发挥不出作用来,更何况,杨廷麟等人星夜南下,迅速的搞定了高启潜,逼迫其火速动身救援巨鹿,等范氏的消息再传到多尔衮军中,已然是有些晚了。
所以,面对高启潜和卢象昇的内外夹击,多尔衮只能苦涩的选择了撤退。
清军的战事马上陷入到被动中。辽镇的关宁军近些年虽然被挤压在关外有限的城池内,但并不代表其战力下降。关宁军来自于当年孙承宗“以辽人守辽土”的方略,其主体也是以祖大寿、吴襄等为核心的辽镇本土将领的家丁部队,兵马器械无一不精,辽镇的军饷甲杖三分之二倒是用在了这些兵马的身上,加之辽镇将领对于家丁的操练,因此关宁军绝对算是此时的大明朝数得上的精锐之师。
更何况这次为了拱卫高启潜,辽镇将领更是派出了吴三桂统领的一万精骑,这可是辽镇将领压箱底的宝贝。原因无他,只是因为辽镇与高启潜的利益休戚相关,已然连为了一体。
接连数轮的火器轰鸣之后,清军的主力在仓猝间调整方向,已经是吃了不小的亏。接下来更是要面对五千宣大骑兵和关宁铁骑的联袂猛攻,一时间,作为殿后部队的正蓝旗和正红旗部队有些支撑不住了。
两黄旗和两白旗部队匆忙从攻城战斗中撤下来,还没回归大营,巨鹿城中已然是号炮连天,南门和东西两门大开,卢象昇亲自率领着八千士卒冲杀出来,虽然大部分是步卒,但一连数天被鞑子堵在城中猛攻,更加上眼见着城南、城北两座大营的浴血奋战,军中上下都憋着一股怒气和悲愤,此时出得城来,更是一种无法阻挡的宣泄。
而朱平安则带领着一千养精蓄锐的骑兵静静的等待机会,一个一击必中的机会。
从凤阳到转战河北,两千凤阳子弟兵,到现在只剩下不到六百人。朱平安自问整个的谋划布局都没有问题,但他也万万没有想到战事居然会惨烈到如斯的地步。原以为卢象昇肯退入三府之地,便可以依仗着地利、人和与鞑子周旋,但完没有想到多尔衮却是分头并进,劫掠三府,直接将卢象昇的大军围在了巨鹿。
透过这一点,朱平安的心中不由得自责不已,他还是过于信赖自己穿越而来的优势了。可真正到了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敌军主帅更是不世出的满清名将,而朱平安自己还是将整个形势估计的太过乐观了。
朝堂的反复争夺、多尔衮的应对、对于火器部队的过于迷信,都是造成如此巨大伤亡的原因。或许卢象昇等人不觉得这有什么,但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人,面对着朝夕相伴的同袍兄弟不断的倒在自己的面前,这种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更何况作为一军统帅的朱平安,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拉起来的队伍变成现在的模样,他便忍不住有吐血的冲动。
也就是从苏醒过来的那一刻开始,朱平安开始反复的推敲自己的布局。平心而论,与满清、流贼甚至是大明朝廷相比,他的实力简直是天壤之别,也因为如此,此次出征河北,朱平安从一年前便开始布局筹划,但事到临头,却还是遭受到巨大的损失,这一点,朱平安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他发现,自己着实有些过于自信了。
一千人的队伍就这么静悄悄的聚集在东门附近,每个人都感觉到,战机即将到来。
卢象昇从北向南攻击,而吴三桂则由南向北猛攻,清军两线作战,只能是以稳固防守站稳脚跟,缓缓的的向东北方向撤退。
多尔衮急调特木尔的蒙古军队增援殿后的满达海所部,而自己则率... -->>
高启潜虽然是个宦官,但毕竟多次执掌兵权参与平叛内乱,崇祯五年,高启潜总督北直隶与山东诸将平定孔有德之乱,后来又督帅辽镇军马,入关讨伐流寇,也因此落下一个知兵的名声。虽然战绩乏善可陈,但在宦官的队伍中却已经算是鹤立鸡群了。这也是为什么,高启潜作为一名普通的内官,能迅速崛起并和出身于崇祯潜邸的曹化淳、王德化、王承恩等人抗衡的主要原因。
更关键的是,如今的崇祯对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充满了怀疑,而高启潜作为内官中知兵的代表,自然而然的获得了更多的信任,
不过,高启潜倒不是绝对的酒囊饭袋,这么多年在兵事中的浸润,也让他多多少少的具备了一些统兵大将的素质,不过这胆色嘛,倒还真对得起他宦官的身份。
这一次增援巨鹿,他便完全将指挥大权交给了义子吴三桂,援军中以辽镇兵马为主,吴三桂担任主帅自然并无异议。来自于京城的驸马巩永固担任副手,王梦弼自然而然的和高启潜一起成为监军。有了巩永固和王梦弼的在旁监视,吴三桂虽然在曹无伤手中吃了大亏,但也并不敢说什么,只得乖乖的领兵出发。
抵达巨鹿城下后,明军旋即发动进攻,以优势兵力猛攻清军的后翼。清军多尔衮和阿巴泰此时也得到了鸡泽出兵的消息,但调整总是需要时间,更何况,作为主力的两白旗部队正在和守城的卢象昇部激战在一起。
所以,清军面对明军的来援,是有些准备不足的。
权衡利弊,多尔衮果断的下令北撤。
原本散布在河北平原上的范氏商行的据点,被朱平安拔除的干干净净,仅这一项,便给清军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其一,失去了征集粮草的渠道;其二,便是消息的断绝。范氏商行没有了在河北的据点,而朱平安在朝中的布局,周延儒、曹化淳等人的谋划又仅限于中枢一干人等,所以贺有龄等朝中的棋子便发挥不出作用来,更何况,杨廷麟等人星夜南下,迅速的搞定了高启潜,逼迫其火速动身救援巨鹿,等范氏的消息再传到多尔衮军中,已然是有些晚了。
所以,面对高启潜和卢象昇的内外夹击,多尔衮只能苦涩的选择了撤退。
清军的战事马上陷入到被动中。辽镇的关宁军近些年虽然被挤压在关外有限的城池内,但并不代表其战力下降。关宁军来自于当年孙承宗“以辽人守辽土”的方略,其主体也是以祖大寿、吴襄等为核心的辽镇本土将领的家丁部队,兵马器械无一不精,辽镇的军饷甲杖三分之二倒是用在了这些兵马的身上,加之辽镇将领对于家丁的操练,因此关宁军绝对算是此时的大明朝数得上的精锐之师。
更何况这次为了拱卫高启潜,辽镇将领更是派出了吴三桂统领的一万精骑,这可是辽镇将领压箱底的宝贝。原因无他,只是因为辽镇与高启潜的利益休戚相关,已然连为了一体。
接连数轮的火器轰鸣之后,清军的主力在仓猝间调整方向,已经是吃了不小的亏。接下来更是要面对五千宣大骑兵和关宁铁骑的联袂猛攻,一时间,作为殿后部队的正蓝旗和正红旗部队有些支撑不住了。
两黄旗和两白旗部队匆忙从攻城战斗中撤下来,还没回归大营,巨鹿城中已然是号炮连天,南门和东西两门大开,卢象昇亲自率领着八千士卒冲杀出来,虽然大部分是步卒,但一连数天被鞑子堵在城中猛攻,更加上眼见着城南、城北两座大营的浴血奋战,军中上下都憋着一股怒气和悲愤,此时出得城来,更是一种无法阻挡的宣泄。
而朱平安则带领着一千养精蓄锐的骑兵静静的等待机会,一个一击必中的机会。
从凤阳到转战河北,两千凤阳子弟兵,到现在只剩下不到六百人。朱平安自问整个的谋划布局都没有问题,但他也万万没有想到战事居然会惨烈到如斯的地步。原以为卢象昇肯退入三府之地,便可以依仗着地利、人和与鞑子周旋,但完没有想到多尔衮却是分头并进,劫掠三府,直接将卢象昇的大军围在了巨鹿。
透过这一点,朱平安的心中不由得自责不已,他还是过于信赖自己穿越而来的优势了。可真正到了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敌军主帅更是不世出的满清名将,而朱平安自己还是将整个形势估计的太过乐观了。
朝堂的反复争夺、多尔衮的应对、对于火器部队的过于迷信,都是造成如此巨大伤亡的原因。或许卢象昇等人不觉得这有什么,但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人,面对着朝夕相伴的同袍兄弟不断的倒在自己的面前,这种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更何况作为一军统帅的朱平安,一想到自己辛辛苦苦拉起来的队伍变成现在的模样,他便忍不住有吐血的冲动。
也就是从苏醒过来的那一刻开始,朱平安开始反复的推敲自己的布局。平心而论,与满清、流贼甚至是大明朝廷相比,他的实力简直是天壤之别,也因为如此,此次出征河北,朱平安从一年前便开始布局筹划,但事到临头,却还是遭受到巨大的损失,这一点,朱平安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他发现,自己着实有些过于自信了。
一千人的队伍就这么静悄悄的聚集在东门附近,每个人都感觉到,战机即将到来。
卢象昇从北向南攻击,而吴三桂则由南向北猛攻,清军两线作战,只能是以稳固防守站稳脚跟,缓缓的的向东北方向撤退。
多尔衮急调特木尔的蒙古军队增援殿后的满达海所部,而自己则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