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抗战雄心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年八月十五日毕业1,481人,当时北伐阵营正因国民党清共陷于分裂,南京方面的革命军大体自南京北上,进出于苏北、鲁南;武汉方面的势力未继续北进,一度东征抵九江。第六期于民国十六年十月三日入学,到十八年一月二十四日毕业718人,当时北伐战争已结束;第七期于民国十八年一月十四日入学,到十九年九月二十六日毕业612人。第七期学生未及参加北伐战争。
事实上,替代并承袭黄埔军事教育工作的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民国十七年三月六日才开学,作为军校第六期。原在黄埔受教育的第六期学生,此时亦转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受教育。第七期学生在黄埔军校受教育时,当时广东与中央政府关系不睦,故在民国十九年九月七日第七期毕业后,黄埔军校即奉令停办。
黄埔校军及学生,据有姓名可考者,参加两次东征阵亡的官兵共237人,在沙基惨案中罹难者27人。
在北伐战争中,一至五期毕业生或学生战死者,第一期25人,第二期8人,第三期38人,第四期17人,第五期10人,潮州分校12人,军补班1人,军官班2人,共113人。实际恐不只此数。据王肇宏研究,黄埔一、二、三期,毕业人数共2,327人,第一次东征之役,阵亡156人、伤182人;平定滇桂军之役,阵亡91人、伤103人;第二次东征之役,阵亡284人、伤123人。以上共阵亡531人、伤408人。合计伤亡939人,占毕业总人数将近40%。
据史全生研究,在北伐战争中黄埔学生牺牲者303人。
据黎显衡等研究,在北伐战争中阵亡的黄埔学生353人。
校训校歌
校训“亲爱精诚”是由蒋中正亲自拟选,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校庆日定为每年的6月16日。
1924年制定的《陆军军官学校歌》:
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1926年制定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歌》: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澈,纪律莫放松,
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
携着手,向前行。
路不远,莫要惊,
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历任校长
第一任蒋中正先生
第二任关麟征将军
第三任张耀明将军
第四任罗友伦将军
第五任谢肇齐将军
第六任徐汝诚将军
第七任艾叆将军
第八任张立夫将军
第九任林初耀将军
第十任秦祖熙将军
第十一任言百谦将军
第十二任许历农将军
第十三任朱致远将军
第十四任卢光义将军
第十五任黄幸强将军
第十六任黄耀羽将军
第十七任汤元普将军
第十八任胡家麒将军
第十九任杨德智将军
第二十任马登鹤将军
第廿一任童兆阳将军
第廿二任丁渝洲将军
第廿三任张岳衡将军
第廿四任杨国强将军
第廿五任王根林将军
在当时,黄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1994年6月16日,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纪念邮票1枚,面值20分,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台湾邮政局亦发行邮票1枚,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与蒋中正校长头像。
2004年6月14日,台`湾`国`防`部长李杰与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参观“黄埔军校八十周年史迹展”。
200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日,由黄埔军校同学会、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同编辑的《黄埔风云人物》专题邮品纪念册在北京首发,收入50余枚有关黄埔军校人物、历史事件的邮票。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园,来自台湾各地的万名黄埔军校校友举行盛大庆祝活动。
黄埔军校旧址简介: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孙中山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军校在黄埔办到第七期,1930年迁往南京。1938年军校校本部被日军炸毁。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校本部,使军校旧址恢复昔日风采。现复原开放的主要建筑有军校大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和纪念室、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举办《军校校史》,《东征史迹》陈列和《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图片展览,设立青少年学生军训营,进行军训。收藏文物、文献、照片颇丰,并认真开展科研,编辑出版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史料》等著作、论文、资料集约100万字,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校本部:面临珠江,背倚扯旗山,座南朝北,大门、二门后面是一座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教室。
孙总理纪念室(俗称“孙中山故居”):原为清广东海关黄埔分关旧址,是一座砖瓦结构凝土结构的两层建筑。1971年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和1924年创办军校时曾多次在此休息和办公。
俱乐部:1926年11月建成,规模颇大,可容数千人,是师生集会、演讲、节日庆典、文艺演出的场所,该楼后遭日军飞机轰炸,多处损坏,解放后曾加建改造,经1993年修缮,已恢复原貌。
游泳池:1926年为适应部队在南方水网地带作战的需要,军校将造木船的两个小坞改建面游泳池及建更衣室,经维修已初步恢复历史原貌。
东征烈士墓园:是安葬军校在东征等战役中牺牲的516位烈士遗骸的墓园,座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面积5万多平方米,气氛宏伟,1926年6月落成,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
北伐纪念碑:是1929年为纪念北伐牺牲的烈士而建,有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浣浣;屹立丰碑以万世,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5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1984年多次维修,恢复了原貌。
济深公园:1928年11月始建,以副校长李济深名字命名,林茂不减当年,大门两旁门柱遗迹犹在,仍可依稀追寻昔日风采。
黄埔公园:建于光绪年间,大门挂有两广总督岑春煊写的“黄埔公园”牌匾。1926年改建成为中正公园,旧貌犹在。
大坡地炮台、白鹤岗炮台:1884年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倡建,是长洲要塞的组成部分,白鹤岗炮台在长洲炮台中规模最大、是司令的指挥台。
黄埔军校史迹丰富,山水相隔,已初步重现划昔日风姿,是游览的好去处,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年八月十五日毕业1,481人,当时北伐阵营正因国民党清共陷于分裂,南京方面的革命军大体自南京北上,进出于苏北、鲁南;武汉方面的势力未继续北进,一度东征抵九江。第六期于民国十六年十月三日入学,到十八年一月二十四日毕业718人,当时北伐战争已结束;第七期于民国十八年一月十四日入学,到十九年九月二十六日毕业612人。第七期学生未及参加北伐战争。
事实上,替代并承袭黄埔军事教育工作的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到民国十七年三月六日才开学,作为军校第六期。原在黄埔受教育的第六期学生,此时亦转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受教育。第七期学生在黄埔军校受教育时,当时广东与中央政府关系不睦,故在民国十九年九月七日第七期毕业后,黄埔军校即奉令停办。
黄埔校军及学生,据有姓名可考者,参加两次东征阵亡的官兵共237人,在沙基惨案中罹难者27人。
在北伐战争中,一至五期毕业生或学生战死者,第一期25人,第二期8人,第三期38人,第四期17人,第五期10人,潮州分校12人,军补班1人,军官班2人,共113人。实际恐不只此数。据王肇宏研究,黄埔一、二、三期,毕业人数共2,327人,第一次东征之役,阵亡156人、伤182人;平定滇桂军之役,阵亡91人、伤103人;第二次东征之役,阵亡284人、伤123人。以上共阵亡531人、伤408人。合计伤亡939人,占毕业总人数将近40%。
据史全生研究,在北伐战争中黄埔学生牺牲者303人。
据黎显衡等研究,在北伐战争中阵亡的黄埔学生353人。
校训校歌
校训“亲爱精诚”是由蒋中正亲自拟选,孙中山在开学典礼时宣布的。校庆日定为每年的6月16日。
1924年制定的《陆军军官学校歌》:
莘莘学子,亲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革命先声。
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1926年制定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歌》: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澈,纪律莫放松,
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
携着手,向前行。
路不远,莫要惊,
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历任校长
第一任蒋中正先生
第二任关麟征将军
第三任张耀明将军
第四任罗友伦将军
第五任谢肇齐将军
第六任徐汝诚将军
第七任艾叆将军
第八任张立夫将军
第九任林初耀将军
第十任秦祖熙将军
第十一任言百谦将军
第十二任许历农将军
第十三任朱致远将军
第十四任卢光义将军
第十五任黄幸强将军
第十六任黄耀羽将军
第十七任汤元普将军
第十八任胡家麒将军
第十九任杨德智将军
第二十任马登鹤将军
第廿一任童兆阳将军
第廿二任丁渝洲将军
第廿三任张岳衡将军
第廿四任杨国强将军
第廿五任王根林将军
在当时,黄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以及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世界“四大军校”。
1994年6月16日,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纪念邮票1枚,面值20分,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台湾邮政局亦发行邮票1枚,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与蒋中正校长头像。
2004年6月14日,台`湾`国`防`部长李杰与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参观“黄埔军校八十周年史迹展”。
200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日,由黄埔军校同学会、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共同编辑的《黄埔风云人物》专题邮品纪念册在北京首发,收入50余枚有关黄埔军校人物、历史事件的邮票。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园,来自台湾各地的万名黄埔军校校友举行盛大庆祝活动。
黄埔军校旧址简介: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孙中山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军校在黄埔办到第七期,1930年迁往南京。1938年军校校本部被日军炸毁。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重建校本部,使军校旧址恢复昔日风采。现复原开放的主要建筑有军校大门、校本部、孙总理纪念碑和纪念室、俱乐部、游泳池、东征烈士墓园、北伐纪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举办《军校校史》,《东征史迹》陈列和《孙中山在广东革命活动》图片展览,设立青少年学生军训营,进行军训。收藏文物、文献、照片颇丰,并认真开展科研,编辑出版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史料》等著作、论文、资料集约100万字,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
校本部:面临珠江,背倚扯旗山,座南朝北,大门、二门后面是一座砖木结构、三路四进、回廊相通的教室。
孙总理纪念室(俗称“孙中山故居”):原为清广东海关黄埔分关旧址,是一座砖瓦结构凝土结构的两层建筑。1971年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和1924年创办军校时曾多次在此休息和办公。
俱乐部:1926年11月建成,规模颇大,可容数千人,是师生集会、演讲、节日庆典、文艺演出的场所,该楼后遭日军飞机轰炸,多处损坏,解放后曾加建改造,经1993年修缮,已恢复原貌。
游泳池:1926年为适应部队在南方水网地带作战的需要,军校将造木船的两个小坞改建面游泳池及建更衣室,经维修已初步恢复历史原貌。
东征烈士墓园:是安葬军校在东征等战役中牺牲的516位烈士遗骸的墓园,座落在军校西南的平冈,面积5万多平方米,气氛宏伟,1926年6月落成,1936年在墓园正门增建东征阵亡烈士纪念坊和码头,有小黄花岗之称。
北伐纪念碑:是1929年为纪念北伐牺牲的烈士而建,有军校代校务何遂撰写的碑文“平冈之石齿齿兮,黄埔之水浣浣;屹立丰碑以万世,将以垂纪于无穷”。碑的正面刻“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学生出身北伐阵亡纪念碑”,碑座的东、西、北面刻有北伐阵亡的独立团第一营营长曹渊等355位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字,1984年多次维修,恢复了原貌。
济深公园:1928年11月始建,以副校长李济深名字命名,林茂不减当年,大门两旁门柱遗迹犹在,仍可依稀追寻昔日风采。
黄埔公园:建于光绪年间,大门挂有两广总督岑春煊写的“黄埔公园”牌匾。1926年改建成为中正公园,旧貌犹在。
大坡地炮台、白鹤岗炮台:1884年由两广总督张之洞倡建,是长洲要塞的组成部分,白鹤岗炮台在长洲炮台中规模最大、是司令的指挥台。
黄埔军校史迹丰富,山水相隔,已初步重现划昔日风姿,是游览的好去处,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