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民国之文豪崛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百分之一的专利费非常低,但在民国时期已经难能可贵了。即便如此,估计也有商人虚报销售数量,从而逃避专利使用费。
没办法啊,国情如此,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李书华对此非常满意,他觉得就算一分钱专利费不收,能够利国利民也是好的。
不仅全国商会联合会同意合作,农矿部也答应帮忙推广。易培基甚至当场作出决定,奖励北大科研部500元,以嘉奖他们对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
李书华和随行的北大科研部学生非常兴奋,同样兴奋的还有记者们。
不仅《大公报》对此详细报道,就连《申报》和《新闻报》也不吝溢美之词。
《申报》用了一整版刊登此消息:
“著名学者周赫煊以小说和学术专著称道于世,然而他还是一个发明家。‘周氏内衣’如今风靡中国,该内衣正是由周赫煊先生发明改进……
近日,由周先生主导设计、北大科研部参与设计并研发的‘人力收割机’,在金山的稻田中进行了检验。现场参观者众多,有农矿部长易培基、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
当天安排了两场比试,初时由于长工对机器不熟,导致收割进度落后。然只用了两刻钟,机器便超过人力……第二场比试,更是以机器大获全胜而结束。通过科学之测量,该机器的工作效率是人力的三倍……
西人以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现代发明层出不穷,蒸汽机更是开创了工业时代。而我国人没有发明精神吗?并非如此,古代四大发明皆出于中国,为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之人力收割机,亦证明此理,我国人拥有聪明才智,并不输于西人半分……
据周赫煊先生介绍,此次发明的人力收割机,主要用于收获小麦和稻谷。因为中国南方多丘陵、河道,所以不适用大型机械。联合中国的特殊农业地理环境,以及中国基础工业不发达之现状,北大的人力收割机主体为木质,既轻便易行,又廉价易制。此机器可在西南大山中使用,又适用于江南水乡。传统木匠,亦可自行仿制,实为切合国情之伟大发明创造。”
由于上海报纸的竞相报道,其他报纸也纷纷转载,人力收割机的名气迅速打开。
光吹牛是没用的,新闻照片再加上比试结果,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印象更为直观。那1比3的生产效率,更是以科学数据来证明其优秀,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无数读者对此赞誉有加,但也有不屑一顾的。
这些人认为,周赫煊跟北大发明的人力收割机,不过是西方联合收割机的简化版,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人家的联合收割机,方便快捷而且高大上,中国的这个破收割机还得用人力搬抬踩踏,尚属于传统农具的范畴。
不管赞同还是反对,周氏收割机(也叫北大收割机)迅速普及开来。
甚至有传统工匠开动脑筋,用竹片代替铁扣、麻绳代替皮带,仿制出“纯天然”的山寨品。整部机器拆开,浑身上下见不到任何铁的器,连一颗铁钉都没有,因为人家用的是卯榫结构。
到30年代中期,人力收割机已经在中国农村遍地开花。由于地区和农作物不同,出现各种版本迥异的仿制品。这种机器一直使用到21世纪,直至被新式农用收割机代替,才终于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搞笑的是,由于大部分仿制品都是全木质结构,以至于后世很多人,以为这种机器属于传统农具。甚至有位教授写论文,通过人力收割机大肆吹捧中国的传统农具,认为其是现代联合收割机的祖宗,从而闹出大笑话。
p;百分之一的专利费非常低,但在民国时期已经难能可贵了。即便如此,估计也有商人虚报销售数量,从而逃避专利使用费。
没办法啊,国情如此,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李书华对此非常满意,他觉得就算一分钱专利费不收,能够利国利民也是好的。
不仅全国商会联合会同意合作,农矿部也答应帮忙推广。易培基甚至当场作出决定,奖励北大科研部500元,以嘉奖他们对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
李书华和随行的北大科研部学生非常兴奋,同样兴奋的还有记者们。
不仅《大公报》对此详细报道,就连《申报》和《新闻报》也不吝溢美之词。
《申报》用了一整版刊登此消息:
“著名学者周赫煊以小说和学术专著称道于世,然而他还是一个发明家。‘周氏内衣’如今风靡中国,该内衣正是由周赫煊先生发明改进……
近日,由周先生主导设计、北大科研部参与设计并研发的‘人力收割机’,在金山的稻田中进行了检验。现场参观者众多,有农矿部长易培基、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
当天安排了两场比试,初时由于长工对机器不熟,导致收割进度落后。然只用了两刻钟,机器便超过人力……第二场比试,更是以机器大获全胜而结束。通过科学之测量,该机器的工作效率是人力的三倍……
西人以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现代发明层出不穷,蒸汽机更是开创了工业时代。而我国人没有发明精神吗?并非如此,古代四大发明皆出于中国,为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之人力收割机,亦证明此理,我国人拥有聪明才智,并不输于西人半分……
据周赫煊先生介绍,此次发明的人力收割机,主要用于收获小麦和稻谷。因为中国南方多丘陵、河道,所以不适用大型机械。联合中国的特殊农业地理环境,以及中国基础工业不发达之现状,北大的人力收割机主体为木质,既轻便易行,又廉价易制。此机器可在西南大山中使用,又适用于江南水乡。传统木匠,亦可自行仿制,实为切合国情之伟大发明创造。”
由于上海报纸的竞相报道,其他报纸也纷纷转载,人力收割机的名气迅速打开。
光吹牛是没用的,新闻照片再加上比试结果,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印象更为直观。那1比3的生产效率,更是以科学数据来证明其优秀,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无数读者对此赞誉有加,但也有不屑一顾的。
这些人认为,周赫煊跟北大发明的人力收割机,不过是西方联合收割机的简化版,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人家的联合收割机,方便快捷而且高大上,中国的这个破收割机还得用人力搬抬踩踏,尚属于传统农具的范畴。
不管赞同还是反对,周氏收割机(也叫北大收割机)迅速普及开来。
甚至有传统工匠开动脑筋,用竹片代替铁扣、麻绳代替皮带,仿制出“纯天然”的山寨品。整部机器拆开,浑身上下见不到任何铁的器,连一颗铁钉都没有,因为人家用的是卯榫结构。
到30年代中期,人力收割机已经在中国农村遍地开花。由于地区和农作物不同,出现各种版本迥异的仿制品。这种机器一直使用到21世纪,直至被新式农用收割机代替,才终于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搞笑的是,由于大部分仿制品都是全木质结构,以至于后世很多人,以为这种机器属于传统农具。甚至有位教授写论文,通过人力收割机大肆吹捧中国的传统农具,认为其是现代联合收割机的祖宗,从而闹出大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