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汉魏文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高桥马鞍所起的作用,是从纵向固定骑士,使得骑士朝向正面拉弓,或者正面以武器捅刺成为可能。但是骑士仍然不易向两侧用力。试想一个人站在地上向侧面攻击,则双腿最好分开呈弓箭步,攻击哪一侧,则同一侧的腿、脚就会受力,同时也给地面一个向下蹬的力量,地面若稳固,则出招无虞,地面若是软的,你根本就发不出力去。
但是骑兵在马背上,脚下空空,没地面可踩,力量全都要落在小腿上,得靠小腿紧紧夹着马腹——这发力可是太困难啦,你要依靠的不再是推动力,而变成摩擦力了。所以随着时间的推进,马镫才终于应运而生。
马镫可以从侧面固定骑士——虽然不如高桥马鞍那样是长时间固定,咱们前面说过,一直踩镫就会把屁股颠烂,但是在需要侧向发力的时候,马镫的作用就立刻凸显了出来。当时太史慈一见了马镫,就觉得这玩意儿有用,为啥呢?因为在没有镫的时候,即便向侧面射击,也必须先在纵向上拉开弓箭,然后再拧腰,但; 有了镫,就可以借踩镫之力,直接侧向拉弓瞄准,甚至可以直接拧过腰来,反身而射。
侧面格斗也是同理。踩在镫上,就跟踩在地面上一样,方便通过镫索,把向下的力量转移到整个鞍桥马具上去,虽然仍不如真踩在平地上得力,终究要比光用小腿夹着马腹,要给劲多啦。
马镫是谁发明的,是大致什么时候发明的,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考古所发现的最早一副硬质马镫(而不是有助于上下马的软套),是来自我国辽西地区,见于南北朝时代北燕大将冯素弗的墓葬。再结合文献记载,比较可靠的说法,最晚不超过四世纪晚期,我国东北地区就最早出现了马镫,发明人不是鲜卑,就是高句丽。
当然啦,如今历史已经被改变了,是勋穿越过来,提前两百年把马镫给亮了出来。这一世第一个使用马镫的,肯定是是勋本人,第二个是瞧着有趣却不明白真正好处的是家老八是峻,第三个就是太史子义。太史慈耍上马镫不是一天两天啦,他早就把马镫的性能给琢磨通透了,虽然没有就此放弃双手长兵器而改玩儿单手武器,但单手武器能够通过马镫,在马背上发挥出多大的效果来,那他可是门儿清!
所以今天跟孙策单挑,在落于下风之际,他就本能地抽刀出鞘了,然后单脚用力踩镫,借势狠狠地当头一刀劈下。孙策双手握戟来挡,就觉得一股极大的力气从戟杆上传了过来——要是在平地上,这种程度的攻击难奈他何,可这会儿是在马背上啊,大力透来,他根本就再也夹不住马腹了,不禁“啊呀”一声,侧着就滑了下去。
倘若孙策借势主动从马背上出溜下去,卸掉了对方的蛮力,他还未必就会受伤——马背才多高啊。可是孙策先是用力朝上搪,硬生生被砸下了马背,结果太史慈的膂力,再加上孙策反击所造成的反作用力,就全都落到他的身上,“嘭”的一声,他后背着地,就差点儿没把脊柱给砸断喽。当下长戟也脱手飞出去了,人也哼哼着不能动了,就连脑子也开始糊涂——
我试过他的力气了呀?怎么就突然变得那么大,跟在平地上砸我似的……难道这小子暗中留了一手?!
要是在往常,敌将落马,就有小兵一拥而上,按住了,瞧着四周形势好点儿就用绳子绑,四周形势不太好,害怕被对方给抢回去,就直接割脑袋。所以混战当中,将领不能落马,落马起码一半儿的几率就是完蛋。但是如今在场的只有三个人,是勋既没有当小兵的觉悟,靠他一个也根本按不住孙策。或者太史慈要是马槊还在手里,就能补上一槊,直接取了孙策的性命,可是他现在手里只有环首刀,骑在马上,刀尖儿根本就够不着地面。
当然啦,太史慈还没打算杀孙策。虽然双方见了才不过六七个回合,但他已然察觉出来了,对方的膂力、马术和器械技能,就跟自己差相仿佛——这小子瞧着还没自己身量高呢,而且起码比自己小五岁,竟然能跟自己战得不分上下,难道他是打从娘胎里就开始学武了吗?还是说,他的天赋竟然要超出自己老大一截去?太史子义不禁就起了惺惺相惜之意啊,他打算跳下马来,先用刀制住了孙策,然后再好好询问一番对方的来历——不想袁术麾下,还有这般大将!
可是才刚片腿要下马,他却又突然定住了,侧耳倾听。果然,那不是自己的幻觉,也不是风声,就听着远处传来杂沓的马蹄声,似乎有不止三五骑正疾奔而来。到这时候,是勋也听到了,他猜那一定是孙策的从骑,说不定内中就有什么程普啊、黄盖啊、韩当啊、周泰啊……不对,周幼平这时候大概还没有加入革命队伍。他知道情况不妙,好汉难敌四手,光太史慈一... -->>
高桥马鞍所起的作用,是从纵向固定骑士,使得骑士朝向正面拉弓,或者正面以武器捅刺成为可能。但是骑士仍然不易向两侧用力。试想一个人站在地上向侧面攻击,则双腿最好分开呈弓箭步,攻击哪一侧,则同一侧的腿、脚就会受力,同时也给地面一个向下蹬的力量,地面若稳固,则出招无虞,地面若是软的,你根本就发不出力去。
但是骑兵在马背上,脚下空空,没地面可踩,力量全都要落在小腿上,得靠小腿紧紧夹着马腹——这发力可是太困难啦,你要依靠的不再是推动力,而变成摩擦力了。所以随着时间的推进,马镫才终于应运而生。
马镫可以从侧面固定骑士——虽然不如高桥马鞍那样是长时间固定,咱们前面说过,一直踩镫就会把屁股颠烂,但是在需要侧向发力的时候,马镫的作用就立刻凸显了出来。当时太史慈一见了马镫,就觉得这玩意儿有用,为啥呢?因为在没有镫的时候,即便向侧面射击,也必须先在纵向上拉开弓箭,然后再拧腰,但; 有了镫,就可以借踩镫之力,直接侧向拉弓瞄准,甚至可以直接拧过腰来,反身而射。
侧面格斗也是同理。踩在镫上,就跟踩在地面上一样,方便通过镫索,把向下的力量转移到整个鞍桥马具上去,虽然仍不如真踩在平地上得力,终究要比光用小腿夹着马腹,要给劲多啦。
马镫是谁发明的,是大致什么时候发明的,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但考古所发现的最早一副硬质马镫(而不是有助于上下马的软套),是来自我国辽西地区,见于南北朝时代北燕大将冯素弗的墓葬。再结合文献记载,比较可靠的说法,最晚不超过四世纪晚期,我国东北地区就最早出现了马镫,发明人不是鲜卑,就是高句丽。
当然啦,如今历史已经被改变了,是勋穿越过来,提前两百年把马镫给亮了出来。这一世第一个使用马镫的,肯定是是勋本人,第二个是瞧着有趣却不明白真正好处的是家老八是峻,第三个就是太史子义。太史慈耍上马镫不是一天两天啦,他早就把马镫的性能给琢磨通透了,虽然没有就此放弃双手长兵器而改玩儿单手武器,但单手武器能够通过马镫,在马背上发挥出多大的效果来,那他可是门儿清!
所以今天跟孙策单挑,在落于下风之际,他就本能地抽刀出鞘了,然后单脚用力踩镫,借势狠狠地当头一刀劈下。孙策双手握戟来挡,就觉得一股极大的力气从戟杆上传了过来——要是在平地上,这种程度的攻击难奈他何,可这会儿是在马背上啊,大力透来,他根本就再也夹不住马腹了,不禁“啊呀”一声,侧着就滑了下去。
倘若孙策借势主动从马背上出溜下去,卸掉了对方的蛮力,他还未必就会受伤——马背才多高啊。可是孙策先是用力朝上搪,硬生生被砸下了马背,结果太史慈的膂力,再加上孙策反击所造成的反作用力,就全都落到他的身上,“嘭”的一声,他后背着地,就差点儿没把脊柱给砸断喽。当下长戟也脱手飞出去了,人也哼哼着不能动了,就连脑子也开始糊涂——
我试过他的力气了呀?怎么就突然变得那么大,跟在平地上砸我似的……难道这小子暗中留了一手?!
要是在往常,敌将落马,就有小兵一拥而上,按住了,瞧着四周形势好点儿就用绳子绑,四周形势不太好,害怕被对方给抢回去,就直接割脑袋。所以混战当中,将领不能落马,落马起码一半儿的几率就是完蛋。但是如今在场的只有三个人,是勋既没有当小兵的觉悟,靠他一个也根本按不住孙策。或者太史慈要是马槊还在手里,就能补上一槊,直接取了孙策的性命,可是他现在手里只有环首刀,骑在马上,刀尖儿根本就够不着地面。
当然啦,太史慈还没打算杀孙策。虽然双方见了才不过六七个回合,但他已然察觉出来了,对方的膂力、马术和器械技能,就跟自己差相仿佛——这小子瞧着还没自己身量高呢,而且起码比自己小五岁,竟然能跟自己战得不分上下,难道他是打从娘胎里就开始学武了吗?还是说,他的天赋竟然要超出自己老大一截去?太史子义不禁就起了惺惺相惜之意啊,他打算跳下马来,先用刀制住了孙策,然后再好好询问一番对方的来历——不想袁术麾下,还有这般大将!
可是才刚片腿要下马,他却又突然定住了,侧耳倾听。果然,那不是自己的幻觉,也不是风声,就听着远处传来杂沓的马蹄声,似乎有不止三五骑正疾奔而来。到这时候,是勋也听到了,他猜那一定是孙策的从骑,说不定内中就有什么程普啊、黄盖啊、韩当啊、周泰啊……不对,周幼平这时候大概还没有加入革命队伍。他知道情况不妙,好汉难敌四手,光太史慈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