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我的大明新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胡惟庸之后,朱元璋撤销了丞相一职。相当于一个国家只有各部委,没有总理了。
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再大,也不可能忙的完所有事情。朱元璋什么事都喜欢亲力亲为,朱棣却没有他那么足的精神,所以现在又弄了一个内阁,也就是秘书处。
在皇帝霸道的时候,内阁初创,没有实权,也还不具备后来的权势。
解缙今年才三十四岁,他这个内阁首辅,不过也只是相当于一个大秘书。
整个内阁也才不到百人,除了七个内阁成员,办事人员总共不到百人。
文渊阁面积虽然不算大,但是也足够将他们容纳进来了。
朱瞻基自灵魂变成周游之后,不喜欢让人抱,距离近的时候,也不愿意坐轿子。
整天喜欢腰里挎着郑和送的小木刀,到处逛游,权当锻炼身体了。
一路行来,所有人见到他哪怕不认识他,看到他的身后跟着两个长随,四个小太监,也都知道他是谁,纷纷俯身问好。
进了文渊阁,朱瞻基就看到了朱棣的御驾仪仗队在院子驻守,登时知道了为何解缙没有去宣布他放学。
拿着今天学习的课堂作业,朱瞻基才不管里面在谈什么国家大事,就直接闯了进去。
几个守卫想拦不敢拦,只能大声行礼。“见过世子殿下。”
他年龄还小,有些事需要忌讳,却不必太多计较。
朱棣如果没有来,他还会让人通传一声,单独见一见解缙就好了。
但是现在朱棣来了,他这个当孙子的首先应该表现出来的是欢喜之情,而不是避讳。
小小年纪就因为避讳而疏远朱棣,这不是好事,更会落一个心思深沉的评价。
他敢大摇大摆往里面闯,几个太监却不敢跟进去,在外面干跺脚。
文渊阁大厅里,听到侍卫通传的声音,一个声音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五则北平土地贫瘠,迁都至此,需要南方粮食源源不断运往京师,增加民负。六则……”
这个时候,朱棣大声喝道:“孙爱卿不必多言,陪都非国都,朕今时尚无迁都之意。”
“迁都,为何迁都?”
众人都纷纷惊诧地看向了刚进来像个小大人一样手扶刀柄,大摇大摆的朱瞻基。
皇帝讲话之时,无人敢打断他的话,这恐怕也是朱棣当皇帝后第一次说话被人打断。
不过面对朱瞻基,他却并没有生气,而是温和笑道:“基儿为何不返内宫,你皇祖母怕是还要等你一同进餐。”
朱瞻基穿过了诸位大臣,向着朱棣走去,大太监王彦伸手来扶,被他轻轻摆手制止。来到朱棣面前,他长揖到底,直起身来才说道:“见过皇祖父,一餐不食尚得过,一法错却万民不得过。”
朱棣笑问:“何言对错?”
“有利万民是对,民不聊生是错。”
“那迁都到底是对是错?”
朱瞻基面对众人大声说道:“立陪都是对,立国都是错。”
朱棣脸上的笑容有些尴尬了,因为几乎没有人赞成迁都,所以他才采用迂回战术先立陪都。但是到了自己孙子这里,竟然也说迁都是错。
他轻咳了一声,问道:“难道基儿舍不得应天府繁华?所以不赞成迁都?”
朱瞻基上了两级台阶,靠在了朱棣的大腿上,望着他说道:“孙儿生于北平燕王府,自小在那里长大。来应天后也一直在宫中,不曾去过市井。所以哪里繁华孙儿并不知。”
“那为何不赞成迁都?”
朱瞻基大声说道:“孙儿前段日子学习三字经,看过我大明地图。自古以来,中原大地朝代更迭,除蒙元入侵百年期间,立都北方,再没有其他朝代将国都偏离中原。吾虽生于北平,那里是吾故乡,却也知道,那里不适合当国都。”
在这个时代,再也没有谁能比他清楚定都北平的错误。
污染和人口爆炸带来的压力现在还不需要考虑,仅仅一个粮食问题,就给明清两代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一个人口超过百万人的消费型城市,仿佛是一个巨型吸血虫,吸收着京城周边的资源。
在北方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的时代,一个北方都城,消耗的资源太大了。
而且,北平还缺水,人少的时候不觉得,人多的时候……
其次,定都北平虽然在历史上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高评价,但是实际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是弊大于利。
历史赞成派对永乐迁都的意见认为,由于首都距离长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侵略。
朱棣本人就曾以北平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残余势力,北平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处于后方的南京无... -->>
胡惟庸之后,朱元璋撤销了丞相一职。相当于一个国家只有各部委,没有总理了。
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再大,也不可能忙的完所有事情。朱元璋什么事都喜欢亲力亲为,朱棣却没有他那么足的精神,所以现在又弄了一个内阁,也就是秘书处。
在皇帝霸道的时候,内阁初创,没有实权,也还不具备后来的权势。
解缙今年才三十四岁,他这个内阁首辅,不过也只是相当于一个大秘书。
整个内阁也才不到百人,除了七个内阁成员,办事人员总共不到百人。
文渊阁面积虽然不算大,但是也足够将他们容纳进来了。
朱瞻基自灵魂变成周游之后,不喜欢让人抱,距离近的时候,也不愿意坐轿子。
整天喜欢腰里挎着郑和送的小木刀,到处逛游,权当锻炼身体了。
一路行来,所有人见到他哪怕不认识他,看到他的身后跟着两个长随,四个小太监,也都知道他是谁,纷纷俯身问好。
进了文渊阁,朱瞻基就看到了朱棣的御驾仪仗队在院子驻守,登时知道了为何解缙没有去宣布他放学。
拿着今天学习的课堂作业,朱瞻基才不管里面在谈什么国家大事,就直接闯了进去。
几个守卫想拦不敢拦,只能大声行礼。“见过世子殿下。”
他年龄还小,有些事需要忌讳,却不必太多计较。
朱棣如果没有来,他还会让人通传一声,单独见一见解缙就好了。
但是现在朱棣来了,他这个当孙子的首先应该表现出来的是欢喜之情,而不是避讳。
小小年纪就因为避讳而疏远朱棣,这不是好事,更会落一个心思深沉的评价。
他敢大摇大摆往里面闯,几个太监却不敢跟进去,在外面干跺脚。
文渊阁大厅里,听到侍卫通传的声音,一个声音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五则北平土地贫瘠,迁都至此,需要南方粮食源源不断运往京师,增加民负。六则……”
这个时候,朱棣大声喝道:“孙爱卿不必多言,陪都非国都,朕今时尚无迁都之意。”
“迁都,为何迁都?”
众人都纷纷惊诧地看向了刚进来像个小大人一样手扶刀柄,大摇大摆的朱瞻基。
皇帝讲话之时,无人敢打断他的话,这恐怕也是朱棣当皇帝后第一次说话被人打断。
不过面对朱瞻基,他却并没有生气,而是温和笑道:“基儿为何不返内宫,你皇祖母怕是还要等你一同进餐。”
朱瞻基穿过了诸位大臣,向着朱棣走去,大太监王彦伸手来扶,被他轻轻摆手制止。来到朱棣面前,他长揖到底,直起身来才说道:“见过皇祖父,一餐不食尚得过,一法错却万民不得过。”
朱棣笑问:“何言对错?”
“有利万民是对,民不聊生是错。”
“那迁都到底是对是错?”
朱瞻基面对众人大声说道:“立陪都是对,立国都是错。”
朱棣脸上的笑容有些尴尬了,因为几乎没有人赞成迁都,所以他才采用迂回战术先立陪都。但是到了自己孙子这里,竟然也说迁都是错。
他轻咳了一声,问道:“难道基儿舍不得应天府繁华?所以不赞成迁都?”
朱瞻基上了两级台阶,靠在了朱棣的大腿上,望着他说道:“孙儿生于北平燕王府,自小在那里长大。来应天后也一直在宫中,不曾去过市井。所以哪里繁华孙儿并不知。”
“那为何不赞成迁都?”
朱瞻基大声说道:“孙儿前段日子学习三字经,看过我大明地图。自古以来,中原大地朝代更迭,除蒙元入侵百年期间,立都北方,再没有其他朝代将国都偏离中原。吾虽生于北平,那里是吾故乡,却也知道,那里不适合当国都。”
在这个时代,再也没有谁能比他清楚定都北平的错误。
污染和人口爆炸带来的压力现在还不需要考虑,仅仅一个粮食问题,就给明清两代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一个人口超过百万人的消费型城市,仿佛是一个巨型吸血虫,吸收着京城周边的资源。
在北方粮食都不能自给自足的时代,一个北方都城,消耗的资源太大了。
而且,北平还缺水,人少的时候不觉得,人多的时候……
其次,定都北平虽然在历史上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高评价,但是实际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是弊大于利。
历史赞成派对永乐迁都的意见认为,由于首都距离长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侵略。
朱棣本人就曾以北平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残余势力,北平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处于后方的南京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