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论盐 (2/2)
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定居唐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难道是他的用盐标准在古代看来太浪费了?!
薛朗默默反省。
公主殿下一眼就看穿薛朗所想,道:“刚才听幼阳议赋税,原以为幼阳懂得,如今看来,幼阳成长的环境,与我大唐差异颇大,故而才对盐政一事不解。想来,阿柳也不甚了了吧?”
“殿下英明。”
原来柳女官也不懂。两人一块儿等着公主殿下解惑。
公主殿下道:“我大唐的盐产量,如若只供应人口使用是尽够的,只是,相比起人口的消耗,还有一大部分要用于畜牧,牲畜也是需要用盐的;另外,医药、农耕、工匠们也有用盐的地方,盐的产量相比起其用途来,就显得捉襟见肘,供应不足。是故闲时吃淡食,战时、农忙才吃咸食,就是据此而来。”
薛朗恍然,不管人还是牲畜,缺盐就没力气。古代盐的使用范围比现代广,但因为生产技术和运输的缘故,盐的产量又跟不上,难怪要限制盐的使用量。
听到这里,薛朗就懂了!薛朗问道:“既然产量跟不上需求,照理来说,盐价应该高,朝廷为什么把盐价定的这样低?”
公主殿下道:“为了薄赋,让利于民,休养生息。”
薛朗懂了:“殿下的意思是盐价与赋税有关?盐价是控制赋税的手段?”
“然也!”
公主殿下赞赏的点头。
薛朗恍然。古代封建社会本质上来说是农耕文明的社会,小农型、地方性经济为主,经济流通性不大。
作为国家主体,要控制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以及通过赋税来调节、把脉国家经济和国计民生,再没有比粮价和盐价这两个人人都需要的东西合适的了。
粮还有个南北差异,北方爱吃面食,南方爱吃米谷。这盐可是不管东西南北,人人都需要的。难怪古代要盐政官营。
唐朝的低盐价,显然是朝廷强行把价格定低,进而影响到赋税的降低,进而影响到粮价,让利于民,以得到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后来老百姓生活变好了,于是盐税也就相应的调高。
所以,盐价便宜的唐朝并不是说不缺盐,盐是缺的,只是国家政策所致,盐税定的低而已。
薛朗明白了,不过,本着谨慎的原则,他并没有贸贸然提出提高盐产量的办法。盐价既然是关系一国赋税的根本,就不能贸贸然去改变。特别是大唐刚刚建立,经不起那么多的风雨飘摇。
特别是刚刚经历了战乱的民众,几乎没有什么抗风险能力。治大国如烹小鲜,牵一丝而动全身,薛朗说出来是很简单,上下嘴皮一碰就完的事儿,可于国家、于民众来说,是否是好事,薛朗还需要想一想。
就像王安石变法,王相公的本意肯定是好的,国家也是需要的,可是,民众是否接受,是否适应于民情民生,王相公就没考虑周全,变法失败的结果,对国家的伤害,难以计算。
薛朗不想穿越一遭,反而成了历史的罪人,薛朗想让大唐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得更糟。
本着多调查才有发言权,实践才出真知的原则,薛朗向公主殿下请教了许多唐朝关于盐政的政策和规定,完了才拎着公主殿下给他的盐回去。
nbsp;难道是他的用盐标准在古代看来太浪费了?!
薛朗默默反省。
公主殿下一眼就看穿薛朗所想,道:“刚才听幼阳议赋税,原以为幼阳懂得,如今看来,幼阳成长的环境,与我大唐差异颇大,故而才对盐政一事不解。想来,阿柳也不甚了了吧?”
“殿下英明。”
原来柳女官也不懂。两人一块儿等着公主殿下解惑。
公主殿下道:“我大唐的盐产量,如若只供应人口使用是尽够的,只是,相比起人口的消耗,还有一大部分要用于畜牧,牲畜也是需要用盐的;另外,医药、农耕、工匠们也有用盐的地方,盐的产量相比起其用途来,就显得捉襟见肘,供应不足。是故闲时吃淡食,战时、农忙才吃咸食,就是据此而来。”
薛朗恍然,不管人还是牲畜,缺盐就没力气。古代盐的使用范围比现代广,但因为生产技术和运输的缘故,盐的产量又跟不上,难怪要限制盐的使用量。
听到这里,薛朗就懂了!薛朗问道:“既然产量跟不上需求,照理来说,盐价应该高,朝廷为什么把盐价定的这样低?”
公主殿下道:“为了薄赋,让利于民,休养生息。”
薛朗懂了:“殿下的意思是盐价与赋税有关?盐价是控制赋税的手段?”
“然也!”
公主殿下赞赏的点头。
薛朗恍然。古代封建社会本质上来说是农耕文明的社会,小农型、地方性经济为主,经济流通性不大。
作为国家主体,要控制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以及通过赋税来调节、把脉国家经济和国计民生,再没有比粮价和盐价这两个人人都需要的东西合适的了。
粮还有个南北差异,北方爱吃面食,南方爱吃米谷。这盐可是不管东西南北,人人都需要的。难怪古代要盐政官营。
唐朝的低盐价,显然是朝廷强行把价格定低,进而影响到赋税的降低,进而影响到粮价,让利于民,以得到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后来老百姓生活变好了,于是盐税也就相应的调高。
所以,盐价便宜的唐朝并不是说不缺盐,盐是缺的,只是国家政策所致,盐税定的低而已。
薛朗明白了,不过,本着谨慎的原则,他并没有贸贸然提出提高盐产量的办法。盐价既然是关系一国赋税的根本,就不能贸贸然去改变。特别是大唐刚刚建立,经不起那么多的风雨飘摇。
特别是刚刚经历了战乱的民众,几乎没有什么抗风险能力。治大国如烹小鲜,牵一丝而动全身,薛朗说出来是很简单,上下嘴皮一碰就完的事儿,可于国家、于民众来说,是否是好事,薛朗还需要想一想。
就像王安石变法,王相公的本意肯定是好的,国家也是需要的,可是,民众是否接受,是否适应于民情民生,王相公就没考虑周全,变法失败的结果,对国家的伤害,难以计算。
薛朗不想穿越一遭,反而成了历史的罪人,薛朗想让大唐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得更糟。
本着多调查才有发言权,实践才出真知的原则,薛朗向公主殿下请教了许多唐朝关于盐政的政策和规定,完了才拎着公主殿下给他的盐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