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儒道之天下霸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典宏张了张口,显然是从来没有往这方面去想过,一时间,有些目瞪口呆。
在他身边,青年道:“其实我也知道,老师您在纠结什么。你会来这里,其实还是更愿意接受我在九阴真解里所暗藏的那些理念的,但是,真如老师你刚才的看法一般,这些理念,或许符合当前华夏的局势,但并非长治久安之法,甚至比起天人感应说、慈心于物说,它都更短视,更着重于眼前。天人感应说也好、慈心于物说也好,它们都在努力的告诉世人,要这样做,只要这样做,才能够得到永世的太平。我在九阴真解中,所暗藏的理念,却只是告诉大家,要变强,我们来变强,我们来担起责任。它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尊华抗蛮而生的,它有道理,却让人看不到千千万万年之后的希望,而这就是老师你所纠结的事,对此,我只有一句话可说。”
典宏往他看来。
青年缓缓的道:“天下无万世不易之法。”
典宏怔了一怔,紧接着便是一阵沉默。
青年起身,双手负后,慢慢的踏着步子:“这世上,有很多狂妄的人,也有很多居心叵测之人,他们总想找出一个能够衡量天下,为古今之准绳的大道理,然后告诉大家,按我说的做,只要按我说的做,就必定能够实现天下大同……是的,天下大同,这就是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圣贤想要追求的目标,儒家也好,道家也好,墨家也好,不管手段如何,最终追求的,其实都是一样的东西,那就是最完美的,无纷争,无战火,人人幸福美满的世界。他们错了吗?不,其实他们都没有错,而且各有各的道理,听起来,都像那么一回事。这些道理,符合它们出现的年代,也代表着那些圣贤,对世界的思考和救世的努力。就好像,所有人都看到了一座美妙无比的仙山,而其中一些人,踏上了上山的第一步,他们并没有错,至少,他们的用心是好的……”
“既然大家都没有错,那么错在哪里?错在,那些明明只是登上仙山的尝试,后人却非得将它们……或者是它们中的某一个,当成了万世不易之法。那些圣贤,踏出的第一步是进步,后人被逼着,只能在他们踏出的那一步上,不断研究着这一步的妙用,仿佛这一步就已经到了仙山,不敢再踏出新的步子,这就成了固步自封,甚至是成了囚牢和枷锁。”青年抬起头来,看着顶上的藻海,“就像这天人感应说,它全都是错的吗?当然不是。不管最初创出它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思,不可否认的是,它都有其进步的一面。在此之前,帝王权力过大,无人能治,天人感应之说,在一定程度上,将帝王那毫无节制的权力关进了笼子里,它是对大秦二世而灭的反省,也的确让大周朝,维持了数百年的太平……”
“问题是,它是尝试,是前进的一步,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它也变成了困住所有人的囚牢。没有人有勇气质疑它,也没有人敢去质疑它。所有敢去质疑它的人,全都被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儒,举着圣贤书打翻在地,再受万人唾弃。这么多年下来,难道真没有人看出它所存在的问题?但是没有人说,因为那些大儒的权力和风光,全都是建立在它的‘绝对正确’的基础上。只要高举着这面万世不易的大旗,他们就能够永远保持他们高高在上的地位。他们靠着这面大旗,不知道踩翻了多少人,是以也生怕别人将他们踹翻。”
低下头来,淡淡的看着外头的风雨:“这些人,逐渐形成了一个阶级,把持着整个国家的权力,于是,他们所信奉的道理,就越来越正确,从一开始的方向正确,到后来的微言大义,连每一个字都是正确的,不但正确,而且应该子子孙孙的传下去,永世不易。你如果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那必定是你错了,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地方错了,那就自己给我想,想到对为止。”
青年笑了一笑:“圣贤朝着他们所向往的美好未来,踏出了前进的第一步,我们本应该站在圣贤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的,我们坚持,错的,我们改正。然而我们却宁愿躲在圣贤的脚下,直至被圣贤死死的踩着,圣贤的每一句话,都成了压在我们头顶上的大山,一个天人感应说,就压住了我们几百年。事到如今,天翻了,地覆了,眼看着什么都不对劲了,甚至连国家都开始完蛋了。于是大家开始批判,使劲的批判,说这个道理错了,错得离谱,来,我们来找另外一座大山吧,找另外一座真真正正的、永世不易的大山,让它压在我们的头顶……于是慈心说就冒出来了。”
外头的雨渐渐地又大了,后园中,雨水打在芭蕉叶上,发出啪啪啪的、有节奏的声响。趴在蛮族女人大腿上的小黑猫,懒洋洋的打了个呵欠。北方的大雁,呈人字形,在县城的上空飞过,越飞越低,急急的寻找着在雨中歇息的湖泊。县城的一角,有难民冲击着店铺,抢夺着什么,街头的巡捕匆匆的赶来,有人惊逃,有人惨叫。
厅子里,却变得完全安静了。
典宏沉默着,他想要说些什么,却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说。
在来这里之前,他原本以为,将会听到的,是宁江对慈心说的批判,以及对九阴真解里所暗藏的“物竞天择”的理念的补充和宣传,理念之争,恐怕自文字形成以来,就从来不曾少过。
他却没有想到,宁江并没有去为其理念解释什么,甚至毫不犹豫的、赞同了其中的缺点,不做任何的辩解,也没有对明显是为了抵消九阴真解的影响而出现的慈心说进行批判和辱骂,反而是从另外一个……一个让他意外的角度,来看待圣贤,看待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理念。
“世间无万世不易之法,任何一种理念,都有它所适应的范围,”青年继续说道,“先秦时百家争鸣,一片乱象,秦国重用法家,横扫六国。其后,大秦用法过苛,二世而亡,可以说,成也法家,败也法家。太祖再开新朝,天人感应说横空出世。
“天人感应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住了帝王,让臣子能够口口声声,假天意,用图纬,来约束和制约帝王。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天人感应说越来越脱离实际,人人都妄言天命,却不关心底层百姓的民意。朝中的重臣,十年寒窗,一朝成名,点金榜,入翰林,直接进入朝堂,时时刻刻举着圣贤书,口口声声皆是天命,真正的治国之道,却是一窍不通,能够维持至今,全是靠着文气,文气一失,马上就崩了……
“然则周礼也好、法家也好、天人感应说也好,它们也都在它们的那个时代里,做到了其它学说所难以做到的事,脱离它们所处的时代,去看它们最终的失败,本身就是一件可笑的事,而更可笑的,却是那些,或是将它们当做万世不易之法,或是将它们贬得一钱不值的后人。当它们起到作用的时候,将它们当作一字不可移的至宝,当它们最终走向失败的时候,将它们视做不值一提的垃圾。... -->>
典宏张了张口,显然是从来没有往这方面去想过,一时间,有些目瞪口呆。
在他身边,青年道:“其实我也知道,老师您在纠结什么。你会来这里,其实还是更愿意接受我在九阴真解里所暗藏的那些理念的,但是,真如老师你刚才的看法一般,这些理念,或许符合当前华夏的局势,但并非长治久安之法,甚至比起天人感应说、慈心于物说,它都更短视,更着重于眼前。天人感应说也好、慈心于物说也好,它们都在努力的告诉世人,要这样做,只要这样做,才能够得到永世的太平。我在九阴真解中,所暗藏的理念,却只是告诉大家,要变强,我们来变强,我们来担起责任。它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尊华抗蛮而生的,它有道理,却让人看不到千千万万年之后的希望,而这就是老师你所纠结的事,对此,我只有一句话可说。”
典宏往他看来。
青年缓缓的道:“天下无万世不易之法。”
典宏怔了一怔,紧接着便是一阵沉默。
青年起身,双手负后,慢慢的踏着步子:“这世上,有很多狂妄的人,也有很多居心叵测之人,他们总想找出一个能够衡量天下,为古今之准绳的大道理,然后告诉大家,按我说的做,只要按我说的做,就必定能够实现天下大同……是的,天下大同,这就是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圣贤想要追求的目标,儒家也好,道家也好,墨家也好,不管手段如何,最终追求的,其实都是一样的东西,那就是最完美的,无纷争,无战火,人人幸福美满的世界。他们错了吗?不,其实他们都没有错,而且各有各的道理,听起来,都像那么一回事。这些道理,符合它们出现的年代,也代表着那些圣贤,对世界的思考和救世的努力。就好像,所有人都看到了一座美妙无比的仙山,而其中一些人,踏上了上山的第一步,他们并没有错,至少,他们的用心是好的……”
“既然大家都没有错,那么错在哪里?错在,那些明明只是登上仙山的尝试,后人却非得将它们……或者是它们中的某一个,当成了万世不易之法。那些圣贤,踏出的第一步是进步,后人被逼着,只能在他们踏出的那一步上,不断研究着这一步的妙用,仿佛这一步就已经到了仙山,不敢再踏出新的步子,这就成了固步自封,甚至是成了囚牢和枷锁。”青年抬起头来,看着顶上的藻海,“就像这天人感应说,它全都是错的吗?当然不是。不管最初创出它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思,不可否认的是,它都有其进步的一面。在此之前,帝王权力过大,无人能治,天人感应之说,在一定程度上,将帝王那毫无节制的权力关进了笼子里,它是对大秦二世而灭的反省,也的确让大周朝,维持了数百年的太平……”
“问题是,它是尝试,是前进的一步,但是因为某些原因,它也变成了困住所有人的囚牢。没有人有勇气质疑它,也没有人敢去质疑它。所有敢去质疑它的人,全都被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儒,举着圣贤书打翻在地,再受万人唾弃。这么多年下来,难道真没有人看出它所存在的问题?但是没有人说,因为那些大儒的权力和风光,全都是建立在它的‘绝对正确’的基础上。只要高举着这面万世不易的大旗,他们就能够永远保持他们高高在上的地位。他们靠着这面大旗,不知道踩翻了多少人,是以也生怕别人将他们踹翻。”
低下头来,淡淡的看着外头的风雨:“这些人,逐渐形成了一个阶级,把持着整个国家的权力,于是,他们所信奉的道理,就越来越正确,从一开始的方向正确,到后来的微言大义,连每一个字都是正确的,不但正确,而且应该子子孙孙的传下去,永世不易。你如果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那必定是你错了,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地方错了,那就自己给我想,想到对为止。”
青年笑了一笑:“圣贤朝着他们所向往的美好未来,踏出了前进的第一步,我们本应该站在圣贤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的,我们坚持,错的,我们改正。然而我们却宁愿躲在圣贤的脚下,直至被圣贤死死的踩着,圣贤的每一句话,都成了压在我们头顶上的大山,一个天人感应说,就压住了我们几百年。事到如今,天翻了,地覆了,眼看着什么都不对劲了,甚至连国家都开始完蛋了。于是大家开始批判,使劲的批判,说这个道理错了,错得离谱,来,我们来找另外一座大山吧,找另外一座真真正正的、永世不易的大山,让它压在我们的头顶……于是慈心说就冒出来了。”
外头的雨渐渐地又大了,后园中,雨水打在芭蕉叶上,发出啪啪啪的、有节奏的声响。趴在蛮族女人大腿上的小黑猫,懒洋洋的打了个呵欠。北方的大雁,呈人字形,在县城的上空飞过,越飞越低,急急的寻找着在雨中歇息的湖泊。县城的一角,有难民冲击着店铺,抢夺着什么,街头的巡捕匆匆的赶来,有人惊逃,有人惨叫。
厅子里,却变得完全安静了。
典宏沉默着,他想要说些什么,却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说。
在来这里之前,他原本以为,将会听到的,是宁江对慈心说的批判,以及对九阴真解里所暗藏的“物竞天择”的理念的补充和宣传,理念之争,恐怕自文字形成以来,就从来不曾少过。
他却没有想到,宁江并没有去为其理念解释什么,甚至毫不犹豫的、赞同了其中的缺点,不做任何的辩解,也没有对明显是为了抵消九阴真解的影响而出现的慈心说进行批判和辱骂,反而是从另外一个……一个让他意外的角度,来看待圣贤,看待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理念。
“世间无万世不易之法,任何一种理念,都有它所适应的范围,”青年继续说道,“先秦时百家争鸣,一片乱象,秦国重用法家,横扫六国。其后,大秦用法过苛,二世而亡,可以说,成也法家,败也法家。太祖再开新朝,天人感应说横空出世。
“天人感应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住了帝王,让臣子能够口口声声,假天意,用图纬,来约束和制约帝王。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天人感应说越来越脱离实际,人人都妄言天命,却不关心底层百姓的民意。朝中的重臣,十年寒窗,一朝成名,点金榜,入翰林,直接进入朝堂,时时刻刻举着圣贤书,口口声声皆是天命,真正的治国之道,却是一窍不通,能够维持至今,全是靠着文气,文气一失,马上就崩了……
“然则周礼也好、法家也好、天人感应说也好,它们也都在它们的那个时代里,做到了其它学说所难以做到的事,脱离它们所处的时代,去看它们最终的失败,本身就是一件可笑的事,而更可笑的,却是那些,或是将它们当做万世不易之法,或是将它们贬得一钱不值的后人。当它们起到作用的时候,将它们当作一字不可移的至宝,当它们最终走向失败的时候,将它们视做不值一提的垃圾。...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