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改制 (1/2)
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官场铁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文山县水泥厂的改制正式启动了,水泥厂厂长是县经贸委副主任兼任的,此刻回到县经贸委上班,其余所有人,都要解除劳动关系,关系还是在劳动局,不过,国家正式工人的身份不存在了,重新建立保险档案。
省计委的两个专家到了文山县,市计委、经贸委也派人到了文山县,文山县水泥厂是淮扬市第一个进行改制的国有企业,市委、市政府很重视。
改制之后,文山县水泥厂不存在了,要注销称号和法人资格,部分县委常委考虑保留,遭到了省计委两个专家的否定,保留水泥厂法人资格,就是允许成立皮包公司,这与如今的政策不相符,从目前情况看,聚丰公司已经正式成立,办理了所有手续,保留文山县水泥厂的称号,容易混淆,如果遭遇特殊情况,县委、县政府很有可能会吃官司。
水泥厂的工人不干了,他们非常看重国家正式职工的身份,他们认为,有了这个身份,国家就要保证他们的生老病死,这是铁饭碗,下班的工人三三两两议论,情绪越来越激烈,眼看着要酝酿出集体大规模上访了。省计委的两个专家不以为意,这种情况,他们见多了。
文山县水泥厂一共有287名职工,其中已经退休的46人,截止97年上半年,水泥厂依旧在招工,经贸委和工业局分配招工指标,能够进入水泥厂工作,是县里不少人的愿望,职工中间,有不少人是干部家属,还有部分干部子女。
田斌主持召开了第一次改制动员大会,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水泥厂依旧在生产,建设需要大量的水泥,如今水泥是供不应求。
第一次改制大会以失败告终,工人早有准备,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负责解答问题的省计委专家的解释,工人不满意,从头到尾,他们不同意解除劳动关系,如果不解除劳动关系,一切都无从谈起。
不过,工人不会耽误生产,这涉及到他们的工资,水泥厂的工作,已经由秦淑、周梅、王照民等人主持,现在,周梅和王照民正在熟悉其中的运作模式,工人收入大幅度提升,因为水泥供不应求,所以,工人的干劲很高。
第一次改制大会失败,田斌急的吃不下饭,眼看着时间要到了,12月31日以前,不能完成水泥厂的改制工作,将直接影响聚丰公司的招工事宜,田斌刻苦钻研了改制政策,虚心请教省计委的专家,总算是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改制工作涉及到县财政的支出,工人进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以后,县财政要出钱,保证退休人员的收入,工人上缴的养老保险费用,根本不足以支付其工资,或者说是生活费、保险费。按照政策,国家将适当补助一部分,大部分的缺口,还是县财政承担。
文山县水泥厂的情况好很多,水泥厂评估后,按照450万的价格,由聚丰公司收购,职工按照450万元的总价格,核算买断工龄的价格,水泥厂的银行贷款,由聚丰公司承担,贷款不多,不超过1000万元。职工买断以后,参加聚丰公司组织的培训,培训合格以后,与聚丰公司签订用工合同,正式上岗,其收入的一部分,用来购买养老保险,聚丰公司承担一部分养老保险费用。
田斌愁眉苦脸向袁自立汇报了第一次改制动员大会的情况,袁自立听了以后,安慰了田斌,告诉田斌,组织第二次的大会,他要亲自参加。
12月9日晚上7点,在水泥厂的礼堂,进行了第二次改制动员大会,袁自立坐在主席台的正中,不少工人见到了年轻的县委书记,窃窃私语,他们很佩服这位县委书记,转眼间,就让文山县的境况大为改变。
不知道为什么,会议的秩序很好,田斌主持会议,省计委专家再次解释了改制的具体政策,周义海宣布了改制的初步方案,此刻,工人很安静,他们明白,今天县委书记参加会议了,肯定有话说,看看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会说些什么。
主席台上,田斌脸色严肃,周义海面无表情,秦淑看着袁自立的目光,充满了审视,王照民看着袁自立,透露出来的眼神,好像说袁自立受到攻击,他将毫不犹豫挺身上前保护,周梅的目光最为关注,她从一开始就关注着袁自立,担心、忧虑、关爱,还有说不清楚的因素,好像是热恋中女人的目光,袁自立一直不敢看周梅。
话筒到了袁自立面前的时候,礼堂里异常安静,接近300人,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同志们,今天是文山县水泥厂召开第二次改制大会,第一次的大会,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县委能够理解,关系到任何人的切身利益,都会出现波动,我们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挣钱养家,能够养活家人,能够过上好日子,才会考虑到为社会做出贡献。
文山县水泥厂,是淮扬市第一个改制的国有企业,为什么会改制,原因我不说了,大家都知道,改革,必然会付出代价,国家从1994年开始不包分配了,大学生毕业以后,自主择业,那也是改革,承担着这种改革代价的,是千千万万的家庭,可能包括你们中间的某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做,是因为国家正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要改变用人的体制和机制,国家要发展。改革的阵痛,就是由我们共同来承担的,我知道,有些人想不通,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是啊,我比你们很多人年轻,没有经历这些事情,但是,我知道,国家也承认,人到中年的一代人承受了太多,文化大革命期间,上山下乡,在农村吃苦,改革开放以后,好不容易回城了,参加工作了,进厂了,生活稳定了,又面临着企业改制,要打破铁饭碗,接着,儿女的工作也出现问题了,国家不包分配了,几次大的变革,一次没有落下,你们想不通,我也替你们想不通,可是,我们能够怎么样,阻止改革吗,示威游行吗,肯定是行不通的,改革的洪流,谁都不能阻挡,螳... -->>
文山县水泥厂的改制正式启动了,水泥厂厂长是县经贸委副主任兼任的,此刻回到县经贸委上班,其余所有人,都要解除劳动关系,关系还是在劳动局,不过,国家正式工人的身份不存在了,重新建立保险档案。
省计委的两个专家到了文山县,市计委、经贸委也派人到了文山县,文山县水泥厂是淮扬市第一个进行改制的国有企业,市委、市政府很重视。
改制之后,文山县水泥厂不存在了,要注销称号和法人资格,部分县委常委考虑保留,遭到了省计委两个专家的否定,保留水泥厂法人资格,就是允许成立皮包公司,这与如今的政策不相符,从目前情况看,聚丰公司已经正式成立,办理了所有手续,保留文山县水泥厂的称号,容易混淆,如果遭遇特殊情况,县委、县政府很有可能会吃官司。
水泥厂的工人不干了,他们非常看重国家正式职工的身份,他们认为,有了这个身份,国家就要保证他们的生老病死,这是铁饭碗,下班的工人三三两两议论,情绪越来越激烈,眼看着要酝酿出集体大规模上访了。省计委的两个专家不以为意,这种情况,他们见多了。
文山县水泥厂一共有287名职工,其中已经退休的46人,截止97年上半年,水泥厂依旧在招工,经贸委和工业局分配招工指标,能够进入水泥厂工作,是县里不少人的愿望,职工中间,有不少人是干部家属,还有部分干部子女。
田斌主持召开了第一次改制动员大会,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水泥厂依旧在生产,建设需要大量的水泥,如今水泥是供不应求。
第一次改制大会以失败告终,工人早有准备,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负责解答问题的省计委专家的解释,工人不满意,从头到尾,他们不同意解除劳动关系,如果不解除劳动关系,一切都无从谈起。
不过,工人不会耽误生产,这涉及到他们的工资,水泥厂的工作,已经由秦淑、周梅、王照民等人主持,现在,周梅和王照民正在熟悉其中的运作模式,工人收入大幅度提升,因为水泥供不应求,所以,工人的干劲很高。
第一次改制大会失败,田斌急的吃不下饭,眼看着时间要到了,12月31日以前,不能完成水泥厂的改制工作,将直接影响聚丰公司的招工事宜,田斌刻苦钻研了改制政策,虚心请教省计委的专家,总算是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改制工作涉及到县财政的支出,工人进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以后,县财政要出钱,保证退休人员的收入,工人上缴的养老保险费用,根本不足以支付其工资,或者说是生活费、保险费。按照政策,国家将适当补助一部分,大部分的缺口,还是县财政承担。
文山县水泥厂的情况好很多,水泥厂评估后,按照450万的价格,由聚丰公司收购,职工按照450万元的总价格,核算买断工龄的价格,水泥厂的银行贷款,由聚丰公司承担,贷款不多,不超过1000万元。职工买断以后,参加聚丰公司组织的培训,培训合格以后,与聚丰公司签订用工合同,正式上岗,其收入的一部分,用来购买养老保险,聚丰公司承担一部分养老保险费用。
田斌愁眉苦脸向袁自立汇报了第一次改制动员大会的情况,袁自立听了以后,安慰了田斌,告诉田斌,组织第二次的大会,他要亲自参加。
12月9日晚上7点,在水泥厂的礼堂,进行了第二次改制动员大会,袁自立坐在主席台的正中,不少工人见到了年轻的县委书记,窃窃私语,他们很佩服这位县委书记,转眼间,就让文山县的境况大为改变。
不知道为什么,会议的秩序很好,田斌主持会议,省计委专家再次解释了改制的具体政策,周义海宣布了改制的初步方案,此刻,工人很安静,他们明白,今天县委书记参加会议了,肯定有话说,看看这位年轻的县委书记会说些什么。
主席台上,田斌脸色严肃,周义海面无表情,秦淑看着袁自立的目光,充满了审视,王照民看着袁自立,透露出来的眼神,好像说袁自立受到攻击,他将毫不犹豫挺身上前保护,周梅的目光最为关注,她从一开始就关注着袁自立,担心、忧虑、关爱,还有说不清楚的因素,好像是热恋中女人的目光,袁自立一直不敢看周梅。
话筒到了袁自立面前的时候,礼堂里异常安静,接近300人,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同志们,今天是文山县水泥厂召开第二次改制大会,第一次的大会,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县委能够理解,关系到任何人的切身利益,都会出现波动,我们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挣钱养家,能够养活家人,能够过上好日子,才会考虑到为社会做出贡献。
文山县水泥厂,是淮扬市第一个改制的国有企业,为什么会改制,原因我不说了,大家都知道,改革,必然会付出代价,国家从1994年开始不包分配了,大学生毕业以后,自主择业,那也是改革,承担着这种改革代价的,是千千万万的家庭,可能包括你们中间的某些人,为什么会这样做,是因为国家正在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要改变用人的体制和机制,国家要发展。改革的阵痛,就是由我们共同来承担的,我知道,有些人想不通,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是啊,我比你们很多人年轻,没有经历这些事情,但是,我知道,国家也承认,人到中年的一代人承受了太多,文化大革命期间,上山下乡,在农村吃苦,改革开放以后,好不容易回城了,参加工作了,进厂了,生活稳定了,又面临着企业改制,要打破铁饭碗,接着,儿女的工作也出现问题了,国家不包分配了,几次大的变革,一次没有落下,你们想不通,我也替你们想不通,可是,我们能够怎么样,阻止改革吗,示威游行吗,肯定是行不通的,改革的洪流,谁都不能阻挡,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