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1/2)
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安吴商妇(晚清女首富周莹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了了和尚说:“算你们有眼力。我实话对你们说,这娃是嵯峨山李家大院的丫鬟小娥的私生子,三天前,李家把小娥撵出了大门。小娥把孩子抱到庙里说,了了师父你行行好,把这个孩子收养大,让他当你徒弟出家当和尚吧,孩子没罪呀!说完,没等我回过神来,她便跑出山门纵身跳下了山,等我找到她尸体,人已没了样。我把她埋在一个石缝里后,想了几天,才决定把这孩子送进安吴堡,求少奶奶慈悲为怀,行行好,把这孩子收为义子养大。了了不是不愿收这孩子为徒,而是悟空庙太小太穷,养不起这没妈的孩子呀!”了了和尚说着流下泪来。
周莹一听动了恻隐之心,问众人:“你们说,我能不能把这孩子收为义子?”
众人异口同声说:“少奶奶认个义子,救了一个生命,咱们东大院也能多点童趣。”
周莹不再犹豫,让了了和尚将孩子送进了安吴堡东大院,当着全堡老少的面,认了了了和尚抱进东大院的孤儿为义子,并请了了和尚给孩子起个名字。
了了说:“此子依尘,乃因尘缘未净而生,命相含长命百岁,富贵终生之意,此子可归周姓名为依尘,幸也。”
五年前,周莹夜过修石渡,取道咸阳前往宝鸡巡视商号途中,在泾河滩里听到婴儿啼哭声,循声找寻发现一弃婴,她由弃婴怀中找出其母留字,看后叹道:“家贫养子难,弃女于河滩,可怜可悲可恨啊!”于是命家人将弃婴抱回安吴堡,找了一个奶妈哺养。周莹由宝鸡返回,见弃婴长得十分令人心疼,和王坚商量后,在抱回百天时,宣布了收养弃婴为女的决定,五年后又收养了孤儿依尘为义子。“这一切都是天缘呀,如今我也成了。”周莹感叹道。
关中地区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民风朴实,交通方便,文化氛围浓烈,历来是帝王争霸之地,但因战火不断,民富国安时间十分短暂。太平天国起义军兴起之后,陕甘回民起义,清廷出兵镇压,关中地区也连年征杀不断,丁壮伤亡惨重,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抗御天灾能力降低,风灾雨害旱虫灾祸接二连三,此起彼伏,不是这个州闹饥荒,便是那一个府饿死人。周莹因解决经营中的问题,在三原县城住了三十多天,每天都见家人要打发几十个讨吃要喝的人,翻开邸报瞧瞧,并无灾害消息公布,哪来这么多穷人要饭?她想知道底细,便带几个人,弃轿上马,出了县城,转遍七乡三县才知道旱象严重,并不像邸报上讲的那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
自从卖掉大部分土地,将所留耕地分包给佃户后,周莹很少对农村粮食生产关心,除了对安吴堡四周田地略知一二外,连泾阳县全境情况也知之甚少,而围住她的人,除报告各地所报商号经营情况与存在问题,极少有人向她提及农业及农民出现的问题。当她实地了解灾情回到安吴堡,忧心如焚,对王坚说:“我担心因灾而起的饥民大潮一旦涌来,安吴堡就危险了。”
饥民潮潜伏的危机,并不只是周莹一人的预感,连在家颐养天年的骆荣也感到了形势严峻。本不想再管安吴堡事的老人,越想越不安,于是让小儿子吆车进了安吴堡,一见周莹便说:“沽名钓誉自古不断,眼下关中饥民大批逃亡,安吴堡是关中的白菜心,一旦有人鼓动饥民向安吴堡发难,你周莹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在劫难逃!”
周莹忙迎上去,搀扶骆荣入座后说:“好骆叔哩,为这事这些天我走了三县七乡,哪能安生睡着?我已经和王坚他们商量了几天,但到现在也没找到一个防患于未然的好办法。你老来,定是来教我咋办的吧?”
骆荣指指身边座位说:“少奶奶坐下吧,你若站着,我咋好意思说三道四。”
周莹入座后,骆荣才环顾了一下四周,见偌大的房子里只有红玉和一名伺候周莹读书写字绘画的书童在场,心想:这更好,省了我说的话一旦被周莹当了耳旁风,传出去让人笑话骆荣老不中用了,话没人听。
周莹见骆荣四顾,揣摸着他心思说:“骆叔,你只管说,这房里没有外人,你的话准传不出我这院门。”
“饿极必偷,饿极必抢,饿极必铤而走险,历史上揭竿起义者多是饥民。李闯王起义,口号里就有两条,一条是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另一条是,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有口粮,吃饱喝足,战死不心慌。说的就是这个理。”
“这个理周莹知道,只是不知道咋样才能防止饥民拥进安吴堡,保护安吴堡平安无事。眼下饥民一天比一天多,形势一比一天危急,官府连个动静也没有,能把人给急疯。”
骆荣喝了一口茶,放下茶碗说:“少奶奶若认为你骆叔的话可听可信,你就记住我今天对你讲的话。”
 ... -->>
了了和尚说:“算你们有眼力。我实话对你们说,这娃是嵯峨山李家大院的丫鬟小娥的私生子,三天前,李家把小娥撵出了大门。小娥把孩子抱到庙里说,了了师父你行行好,把这个孩子收养大,让他当你徒弟出家当和尚吧,孩子没罪呀!说完,没等我回过神来,她便跑出山门纵身跳下了山,等我找到她尸体,人已没了样。我把她埋在一个石缝里后,想了几天,才决定把这孩子送进安吴堡,求少奶奶慈悲为怀,行行好,把这孩子收为义子养大。了了不是不愿收这孩子为徒,而是悟空庙太小太穷,养不起这没妈的孩子呀!”了了和尚说着流下泪来。
周莹一听动了恻隐之心,问众人:“你们说,我能不能把这孩子收为义子?”
众人异口同声说:“少奶奶认个义子,救了一个生命,咱们东大院也能多点童趣。”
周莹不再犹豫,让了了和尚将孩子送进了安吴堡东大院,当着全堡老少的面,认了了了和尚抱进东大院的孤儿为义子,并请了了和尚给孩子起个名字。
了了说:“此子依尘,乃因尘缘未净而生,命相含长命百岁,富贵终生之意,此子可归周姓名为依尘,幸也。”
五年前,周莹夜过修石渡,取道咸阳前往宝鸡巡视商号途中,在泾河滩里听到婴儿啼哭声,循声找寻发现一弃婴,她由弃婴怀中找出其母留字,看后叹道:“家贫养子难,弃女于河滩,可怜可悲可恨啊!”于是命家人将弃婴抱回安吴堡,找了一个奶妈哺养。周莹由宝鸡返回,见弃婴长得十分令人心疼,和王坚商量后,在抱回百天时,宣布了收养弃婴为女的决定,五年后又收养了孤儿依尘为义子。“这一切都是天缘呀,如今我也成了。”周莹感叹道。
关中地区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民风朴实,交通方便,文化氛围浓烈,历来是帝王争霸之地,但因战火不断,民富国安时间十分短暂。太平天国起义军兴起之后,陕甘回民起义,清廷出兵镇压,关中地区也连年征杀不断,丁壮伤亡惨重,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抗御天灾能力降低,风灾雨害旱虫灾祸接二连三,此起彼伏,不是这个州闹饥荒,便是那一个府饿死人。周莹因解决经营中的问题,在三原县城住了三十多天,每天都见家人要打发几十个讨吃要喝的人,翻开邸报瞧瞧,并无灾害消息公布,哪来这么多穷人要饭?她想知道底细,便带几个人,弃轿上马,出了县城,转遍七乡三县才知道旱象严重,并不像邸报上讲的那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安居乐业。
自从卖掉大部分土地,将所留耕地分包给佃户后,周莹很少对农村粮食生产关心,除了对安吴堡四周田地略知一二外,连泾阳县全境情况也知之甚少,而围住她的人,除报告各地所报商号经营情况与存在问题,极少有人向她提及农业及农民出现的问题。当她实地了解灾情回到安吴堡,忧心如焚,对王坚说:“我担心因灾而起的饥民大潮一旦涌来,安吴堡就危险了。”
饥民潮潜伏的危机,并不只是周莹一人的预感,连在家颐养天年的骆荣也感到了形势严峻。本不想再管安吴堡事的老人,越想越不安,于是让小儿子吆车进了安吴堡,一见周莹便说:“沽名钓誉自古不断,眼下关中饥民大批逃亡,安吴堡是关中的白菜心,一旦有人鼓动饥民向安吴堡发难,你周莹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在劫难逃!”
周莹忙迎上去,搀扶骆荣入座后说:“好骆叔哩,为这事这些天我走了三县七乡,哪能安生睡着?我已经和王坚他们商量了几天,但到现在也没找到一个防患于未然的好办法。你老来,定是来教我咋办的吧?”
骆荣指指身边座位说:“少奶奶坐下吧,你若站着,我咋好意思说三道四。”
周莹入座后,骆荣才环顾了一下四周,见偌大的房子里只有红玉和一名伺候周莹读书写字绘画的书童在场,心想:这更好,省了我说的话一旦被周莹当了耳旁风,传出去让人笑话骆荣老不中用了,话没人听。
周莹见骆荣四顾,揣摸着他心思说:“骆叔,你只管说,这房里没有外人,你的话准传不出我这院门。”
“饿极必偷,饿极必抢,饿极必铤而走险,历史上揭竿起义者多是饥民。李闯王起义,口号里就有两条,一条是吃他娘,喝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另一条是,打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有口粮,吃饱喝足,战死不心慌。说的就是这个理。”
“这个理周莹知道,只是不知道咋样才能防止饥民拥进安吴堡,保护安吴堡平安无事。眼下饥民一天比一天多,形势一比一天危急,官府连个动静也没有,能把人给急疯。”
骆荣喝了一口茶,放下茶碗说:“少奶奶若认为你骆叔的话可听可信,你就记住我今天对你讲的话。”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