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红楼同人)红楼之孤家寡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承庆帝懒得叫太子当廷跟这些人争辩,这完全是掉价,太子是储君,你见过君主跟臣子辩论的吗?皇帝是天子,一言九鼎,哪能耽于口舌之争,跟臣子耍嘴皮子,皇帝的威严都没有了。承庆帝出手很是快准狠,他懒得跟这些人争辩,朝会才一结束,锦衣卫那边就行动起来了。
然后,顺天府那边就热闹起来了,不知道哪来的苦主在顺天府门口击鼓喊冤,宁可因为民告官被打上几十大板,也要告几个不干人事的官员,这些人就是组团来的,状子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写的,那叫一个言之凿凿,满纸血泪啊。总而言之,在这些苦主口中,那些官员一个比一个人面兽心,阴险狡诈,残忍狠毒,罪名也是花样百出,私自加租,逼死佃户什么的,都不稀罕了,纵奴行凶,包揽诉讼,放高利贷,强抢民女,逼良为贱,草菅人命……零零总总,最少的一个人都有十几个罪名,真要算起来,足够抄家去职了!罪名更多的,怎么也得赔进几条人命去。
因为有人推波助澜,很快这事闹大了,居然还有脑残的人闹出了杀人灭口的事情,结果,一下子更多的人同仇敌忾起来。雪片一般的弹劾折子飞到了内阁,内阁几个大臣哪个不是人精子,自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涉事的几个官员里,大半是弹劾过东宫的御史,能做出这种事情的,自然不可能真的清正廉明,正义凛然,专门为民做主,反而是老鸹站在猪身上,看得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这些人就是别人的一杆枪,这会儿却是直接撞到铁板,触及到承庆帝的底线了。
内阁里的人其实很清楚,承庆帝对东宫的态度如何,说实话,内阁的几个阁老对东宫印象都不坏,而且,真正儒家出身的人,对于正统还是很看重的,太子天然具有礼法上的优势,又没犯什么错误,那几个御史掺杂不清的几件事其实根本站不住脚,他们是知道太子弄出来的东西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的,不说那些小作坊收容了多少贫民,减少了多少乞丐,间接养活了多少人口,光是水泥的出现,不光节约了修建城墙,官道,水坝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当然,还有原料成本,要知道,跟烧水泥相比,开山采石,烧制城砖,夯土筑路,可都不是什么简单的活计,以往修筑一条一里的路,需要征发多少徭役,花费多少时间,消耗多少钱财,这些都是有例可循的,如今用了水泥,混上砂石,足以将综合成本降低八成,这就节约了多少人力物力。而且,三五年内,只需要稍微维护一下,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年年整修。
结果几个被人指使的御史,上下嘴皮子一翻,就变成奇技淫巧,于民无益了!几个阁老也觉得心里腻歪。因此,这边弹劾的折子才上来,就直接捧着去找了承庆帝,承庆帝摆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这些人食君之禄,不但不忠君之事,还鱼肉乡里,欺压百姓,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那就彻查吧!
顺天府、大理寺、刑部共同参与还不算,锦衣卫干脆正大光明上阵了,可见承庆帝决心如何了。没过多久,状子上的罪名就查实了,另外还查出了更多的罪名,比如说官商勾结,包庇徇私什么的,而拔出萝卜带出泥,这些人又不是疯了,无缘无故就弹劾太子,背后自然有人指使,因此,又牵扯出了不少官员来,牵扯出来的人多了,三司都扛不住了,锦衣卫倒是挺兴奋,锦衣卫一向如此,那就是皇帝手里的一条狗,皇帝说咬谁,他们立马就扑上去咬谁,咬的人越贵重,说明他们越卖力。
锦衣卫很久没有大肆出动了,上一次这般卖力,还是皇帝遇刺那会儿,之后就一直沉寂,搞得很多人都忘了锦衣卫的凶名,有人已经敢在锦衣卫头上撒野了,如今承庆帝命令一下,哪有不用心的道理,一时间,京中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起来。
有人已经拐弯抹角求到了东宫头上,徒景年可不是以德报怨的性子,自然不会反而给跟自己过不去的人求情,又不是圣母!好在承庆帝还算有分寸,在很多人都要哭出来,跑去承庆帝那里求饶的时候,这事算是停止了。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卷进了这件事里面,里面掺和得比较深的是甄家,哪怕甄家壮士断腕,也被锦衣卫抓住了尾巴,承庆帝得了锦衣卫上报的消息之后,还真是吃了一惊,他是真没想到甄家会掺和到这种事情里头,甄家想要对太子不利有什么好处呢?徒景睿年纪还那么小呢,有什么好着急的!
甄家为此心惊胆战,很是老实了一阵子,承庆帝传旨通政司对甄家进行监视,通政司传回来的消息表示甄家很冤枉,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事,完全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甄家实在是无辜什么的,承庆帝也不愿意往坏里想甄家,因此,冷落了德妃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原本的态度,然后想想甄家在这事里面也受了惊,居然还又赏赐了甄家一番,给他们压惊,甄家人终于长松了一口气,做事也更加小心谨慎起来。
而如今主管通政司的薛家那边,薛家上任没几年的年轻家主薛俭暗中销毁了一些信件,心中却是暗自叹息,薛家跟甄家原本也是有些交情的,这次甄家还是抓住了薛家的把柄,又许诺给了薛家一批盐引,薛俭这才冒险给承庆帝传了假消息,如今事情尘埃落定,薛俭后怕起来,心里却也是苦笑,看起来,薛家以后是被绑上了甄家的船了,好在甄家盛宠不衰,要不然,监视甄家的肯定不会是通政司,而是更加严酷,没事也能整出事情来的锦衣卫了。
甄家算是逃出生天,但是其他人却没这么好运气,几个被当做出头鸟的御史最倒霉的那个直接被判了秋后处斩,剩下的几个也是丢了官,丢了功名,成了庶民,还得了远近不一的流放之旅,不等到大赦,大概是回不了家了。家里也没好过,直接被抄了家,抄到的财物又让承庆帝生了一场气,几个御史出身最高的家里也不过是个小地主,结果当官才几年啊,一个个都家财万贯,良田千顷了,女眷穿金戴银,呼奴使婢,连家里的下人在外面也是体面的爷了!承庆帝自然暴怒不已,因此处置格外严厉,好几个人家女眷也跟着获罪,直接被打入贱籍,成了官奴。
另外同样参与此事的官员虽说没有用污蔑东宫这个罪名,但是没过多久,便被御史台用各种罪名弹劾了一番,自辩无果,一个个很快被贬职,调到了无关紧要的位置上,朝中算是小小地洗了一次牌,倒是有不少因为各种原因,在家候补的官员立马填充了空出来的官位,一个个感恩戴德地开始兢兢业业为朝廷做事了。
作为受到无端攻击的东宫,徒景年承受了承庆帝的愧疚光环攻击,皇帝的愧疚不在于他会向你道歉,而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承庆帝如今很乐意在所有人面前表现对太子的宠爱与看重,徒景年大了,事情也多了,如今不能经常跟承庆帝一起用膳,承庆帝几乎每顿饭,看到什么徒景年喜欢吃的东西,就直接命人连炉子一起,赏赐给东宫。除此之外,别的赏赐也是一样不少。
徒景年也是投桃报李之人,也乐得跟承庆帝表演一番什么叫做父慈子孝,同样,没事就跑到承庆帝那边尽孝,看到什么稀奇的吃食点心方子,立马叫人做了,连方子一起送到大明宫,平常也是嘘寒问暖,承庆帝恨不得跟所有人显摆儿子的孝心,一下子,到处都是恭维承庆帝跟太子父亲情深的声音。
一切都非常稳当,然后承庆帝再次丢出了一个炸弹出来,他又想要南巡了!
☆、56
皇城就这么大点地方,哪怕找来的工匠都是天下顶尖的,有本事让御花园一年四季百花盛开,也不能改变住的时间长了,就让人觉得无聊的现实。若是一直宅着,习惯了自然没事,但是承庆帝已经出去玩过了,这会儿觉得无聊了,自然想要再出去晃悠一圈!那么,去哪儿呢?自然是江南。
江南的四时风光都各有韵味,不知道多少文人墨客为此写了多少诗篇,承庆帝上次出行,并未玩得痛快,因此,这次干脆就打算早点出发,在江南苏杭那些地方盘桓一段时日。当然,名义上自然不是皇帝想要出去旅游了,而是要去亲访南方那边推行良种的情况。既然有了合适的旅游,下面的臣子自然也不能反对了,因此,只得认命地开始准备。
然而这一次,徒景年没有捞到跟着出行的机会,承庆帝直接下旨,命太子监国,整套詹事府的班子也跟着一起留了下来,按照承庆帝的意思,徒景年过两年都是娶妻的时候了,也该多做点事,给自己这个父皇分忧了。
徒景年却不觉得承庆帝是真的要自己给他分忧,估摸着之前的事情,还是给承庆帝留下了一些疑惑的,这算是一种考验吧!因此,佯作小儿女态,撒娇耍赖了一番,最终无果之后,只得跟承庆帝依依惜别了。
承庆帝出发,徒景年带着人一直送出了五六十里,眼看着太阳都快西下了,才依依不舍地停住了脚步,又目送着车队远离了自己的视线,这才起身回城。好在回城坐的不是辇车,而是骑马,加上如今的官道已经是水泥的,没有那么多尘土,也非常平整,速度快了很多,总算在太阳下山之前赶回了皇城。
这会儿其实还是夏天,天气正热的时候,承庆帝他们在马车里面有冰盆,徒景年站在外面可没有。出城的时候,穿得又比较正式,里三层外三层的,要不是徒景年这几年练武的事情一直没搁下,身体素质很是不错,都要中暑了。不过,这会儿还不是休息的时候,徒景年对跟随自己出城的詹事府一干官员很是勉励了一番,又叫下面的宫人将原本准备好的祛暑的冰镇酸梅汤给抬了出来,给詹事府的官员每人倒了一大碗,又叫人切了几个用井水湃过的西瓜过来,给这些人分了,然后温言道:“今日天气炎热,几位大人先用点西瓜消消暑,回去之后早点休息吧,孤这边,还得仰仗诸位呢!”
“太子殿下言重了,这本是吾等分内之事!”这些官员连忙谦逊起来。
等到一干官员吃了几片西瓜,喝了点酸梅汤,消去了一身的暑气,然后告退之后,徒景年才回了自己的寝宫,好好泡了个加了清热去火之类药材的药澡,然后擦干了头发,换了一身轻薄的中衣,直接躺到了床上,斜倚着一个软枕,开始琢磨自个接下来应该做的事情。
朝中那些事情,自然自己是不能拿主意的,还是得跟以前一样,自己这边过个目,再拿去给承庆帝拿主意,然后自个照办就行了!徒景年并不是什么急躁的人,跟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奏折相比,他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好好跟承庆帝联系联系感情。
联系感情的事情说起来难也难,说简单其实也简单。第二天,徒景年就在给承庆帝递交折子的时候附带了一封信。信写得非常煽情肉麻,就是说一早起来,想要去大明宫,才想起来父皇你离京南巡了,心里一下子就觉得有些失落惶惑,这么多年父皇你一直在我身边,保护我教导我,现在你才一离开,自己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云云!反正把自己写成了一个被父亲丢下的小可怜,叫人看得好气又好笑。
承庆帝离京还不远,不到一天,折子和信就都送到了,承庆帝看到有徒景年的来信,自然先把信拆了看,看到... -->>
承庆帝懒得叫太子当廷跟这些人争辩,这完全是掉价,太子是储君,你见过君主跟臣子辩论的吗?皇帝是天子,一言九鼎,哪能耽于口舌之争,跟臣子耍嘴皮子,皇帝的威严都没有了。承庆帝出手很是快准狠,他懒得跟这些人争辩,朝会才一结束,锦衣卫那边就行动起来了。
然后,顺天府那边就热闹起来了,不知道哪来的苦主在顺天府门口击鼓喊冤,宁可因为民告官被打上几十大板,也要告几个不干人事的官员,这些人就是组团来的,状子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写的,那叫一个言之凿凿,满纸血泪啊。总而言之,在这些苦主口中,那些官员一个比一个人面兽心,阴险狡诈,残忍狠毒,罪名也是花样百出,私自加租,逼死佃户什么的,都不稀罕了,纵奴行凶,包揽诉讼,放高利贷,强抢民女,逼良为贱,草菅人命……零零总总,最少的一个人都有十几个罪名,真要算起来,足够抄家去职了!罪名更多的,怎么也得赔进几条人命去。
因为有人推波助澜,很快这事闹大了,居然还有脑残的人闹出了杀人灭口的事情,结果,一下子更多的人同仇敌忾起来。雪片一般的弹劾折子飞到了内阁,内阁几个大臣哪个不是人精子,自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涉事的几个官员里,大半是弹劾过东宫的御史,能做出这种事情的,自然不可能真的清正廉明,正义凛然,专门为民做主,反而是老鸹站在猪身上,看得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这些人就是别人的一杆枪,这会儿却是直接撞到铁板,触及到承庆帝的底线了。
内阁里的人其实很清楚,承庆帝对东宫的态度如何,说实话,内阁的几个阁老对东宫印象都不坏,而且,真正儒家出身的人,对于正统还是很看重的,太子天然具有礼法上的优势,又没犯什么错误,那几个御史掺杂不清的几件事其实根本站不住脚,他们是知道太子弄出来的东西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的,不说那些小作坊收容了多少贫民,减少了多少乞丐,间接养活了多少人口,光是水泥的出现,不光节约了修建城墙,官道,水坝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当然,还有原料成本,要知道,跟烧水泥相比,开山采石,烧制城砖,夯土筑路,可都不是什么简单的活计,以往修筑一条一里的路,需要征发多少徭役,花费多少时间,消耗多少钱财,这些都是有例可循的,如今用了水泥,混上砂石,足以将综合成本降低八成,这就节约了多少人力物力。而且,三五年内,只需要稍微维护一下,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年年整修。
结果几个被人指使的御史,上下嘴皮子一翻,就变成奇技淫巧,于民无益了!几个阁老也觉得心里腻歪。因此,这边弹劾的折子才上来,就直接捧着去找了承庆帝,承庆帝摆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这些人食君之禄,不但不忠君之事,还鱼肉乡里,欺压百姓,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那就彻查吧!
顺天府、大理寺、刑部共同参与还不算,锦衣卫干脆正大光明上阵了,可见承庆帝决心如何了。没过多久,状子上的罪名就查实了,另外还查出了更多的罪名,比如说官商勾结,包庇徇私什么的,而拔出萝卜带出泥,这些人又不是疯了,无缘无故就弹劾太子,背后自然有人指使,因此,又牵扯出了不少官员来,牵扯出来的人多了,三司都扛不住了,锦衣卫倒是挺兴奋,锦衣卫一向如此,那就是皇帝手里的一条狗,皇帝说咬谁,他们立马就扑上去咬谁,咬的人越贵重,说明他们越卖力。
锦衣卫很久没有大肆出动了,上一次这般卖力,还是皇帝遇刺那会儿,之后就一直沉寂,搞得很多人都忘了锦衣卫的凶名,有人已经敢在锦衣卫头上撒野了,如今承庆帝命令一下,哪有不用心的道理,一时间,京中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起来。
有人已经拐弯抹角求到了东宫头上,徒景年可不是以德报怨的性子,自然不会反而给跟自己过不去的人求情,又不是圣母!好在承庆帝还算有分寸,在很多人都要哭出来,跑去承庆帝那里求饶的时候,这事算是停止了。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卷进了这件事里面,里面掺和得比较深的是甄家,哪怕甄家壮士断腕,也被锦衣卫抓住了尾巴,承庆帝得了锦衣卫上报的消息之后,还真是吃了一惊,他是真没想到甄家会掺和到这种事情里头,甄家想要对太子不利有什么好处呢?徒景睿年纪还那么小呢,有什么好着急的!
甄家为此心惊胆战,很是老实了一阵子,承庆帝传旨通政司对甄家进行监视,通政司传回来的消息表示甄家很冤枉,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事,完全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甄家实在是无辜什么的,承庆帝也不愿意往坏里想甄家,因此,冷落了德妃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原本的态度,然后想想甄家在这事里面也受了惊,居然还又赏赐了甄家一番,给他们压惊,甄家人终于长松了一口气,做事也更加小心谨慎起来。
而如今主管通政司的薛家那边,薛家上任没几年的年轻家主薛俭暗中销毁了一些信件,心中却是暗自叹息,薛家跟甄家原本也是有些交情的,这次甄家还是抓住了薛家的把柄,又许诺给了薛家一批盐引,薛俭这才冒险给承庆帝传了假消息,如今事情尘埃落定,薛俭后怕起来,心里却也是苦笑,看起来,薛家以后是被绑上了甄家的船了,好在甄家盛宠不衰,要不然,监视甄家的肯定不会是通政司,而是更加严酷,没事也能整出事情来的锦衣卫了。
甄家算是逃出生天,但是其他人却没这么好运气,几个被当做出头鸟的御史最倒霉的那个直接被判了秋后处斩,剩下的几个也是丢了官,丢了功名,成了庶民,还得了远近不一的流放之旅,不等到大赦,大概是回不了家了。家里也没好过,直接被抄了家,抄到的财物又让承庆帝生了一场气,几个御史出身最高的家里也不过是个小地主,结果当官才几年啊,一个个都家财万贯,良田千顷了,女眷穿金戴银,呼奴使婢,连家里的下人在外面也是体面的爷了!承庆帝自然暴怒不已,因此处置格外严厉,好几个人家女眷也跟着获罪,直接被打入贱籍,成了官奴。
另外同样参与此事的官员虽说没有用污蔑东宫这个罪名,但是没过多久,便被御史台用各种罪名弹劾了一番,自辩无果,一个个很快被贬职,调到了无关紧要的位置上,朝中算是小小地洗了一次牌,倒是有不少因为各种原因,在家候补的官员立马填充了空出来的官位,一个个感恩戴德地开始兢兢业业为朝廷做事了。
作为受到无端攻击的东宫,徒景年承受了承庆帝的愧疚光环攻击,皇帝的愧疚不在于他会向你道歉,而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承庆帝如今很乐意在所有人面前表现对太子的宠爱与看重,徒景年大了,事情也多了,如今不能经常跟承庆帝一起用膳,承庆帝几乎每顿饭,看到什么徒景年喜欢吃的东西,就直接命人连炉子一起,赏赐给东宫。除此之外,别的赏赐也是一样不少。
徒景年也是投桃报李之人,也乐得跟承庆帝表演一番什么叫做父慈子孝,同样,没事就跑到承庆帝那边尽孝,看到什么稀奇的吃食点心方子,立马叫人做了,连方子一起送到大明宫,平常也是嘘寒问暖,承庆帝恨不得跟所有人显摆儿子的孝心,一下子,到处都是恭维承庆帝跟太子父亲情深的声音。
一切都非常稳当,然后承庆帝再次丢出了一个炸弹出来,他又想要南巡了!
☆、56
皇城就这么大点地方,哪怕找来的工匠都是天下顶尖的,有本事让御花园一年四季百花盛开,也不能改变住的时间长了,就让人觉得无聊的现实。若是一直宅着,习惯了自然没事,但是承庆帝已经出去玩过了,这会儿觉得无聊了,自然想要再出去晃悠一圈!那么,去哪儿呢?自然是江南。
江南的四时风光都各有韵味,不知道多少文人墨客为此写了多少诗篇,承庆帝上次出行,并未玩得痛快,因此,这次干脆就打算早点出发,在江南苏杭那些地方盘桓一段时日。当然,名义上自然不是皇帝想要出去旅游了,而是要去亲访南方那边推行良种的情况。既然有了合适的旅游,下面的臣子自然也不能反对了,因此,只得认命地开始准备。
然而这一次,徒景年没有捞到跟着出行的机会,承庆帝直接下旨,命太子监国,整套詹事府的班子也跟着一起留了下来,按照承庆帝的意思,徒景年过两年都是娶妻的时候了,也该多做点事,给自己这个父皇分忧了。
徒景年却不觉得承庆帝是真的要自己给他分忧,估摸着之前的事情,还是给承庆帝留下了一些疑惑的,这算是一种考验吧!因此,佯作小儿女态,撒娇耍赖了一番,最终无果之后,只得跟承庆帝依依惜别了。
承庆帝出发,徒景年带着人一直送出了五六十里,眼看着太阳都快西下了,才依依不舍地停住了脚步,又目送着车队远离了自己的视线,这才起身回城。好在回城坐的不是辇车,而是骑马,加上如今的官道已经是水泥的,没有那么多尘土,也非常平整,速度快了很多,总算在太阳下山之前赶回了皇城。
这会儿其实还是夏天,天气正热的时候,承庆帝他们在马车里面有冰盆,徒景年站在外面可没有。出城的时候,穿得又比较正式,里三层外三层的,要不是徒景年这几年练武的事情一直没搁下,身体素质很是不错,都要中暑了。不过,这会儿还不是休息的时候,徒景年对跟随自己出城的詹事府一干官员很是勉励了一番,又叫下面的宫人将原本准备好的祛暑的冰镇酸梅汤给抬了出来,给詹事府的官员每人倒了一大碗,又叫人切了几个用井水湃过的西瓜过来,给这些人分了,然后温言道:“今日天气炎热,几位大人先用点西瓜消消暑,回去之后早点休息吧,孤这边,还得仰仗诸位呢!”
“太子殿下言重了,这本是吾等分内之事!”这些官员连忙谦逊起来。
等到一干官员吃了几片西瓜,喝了点酸梅汤,消去了一身的暑气,然后告退之后,徒景年才回了自己的寝宫,好好泡了个加了清热去火之类药材的药澡,然后擦干了头发,换了一身轻薄的中衣,直接躺到了床上,斜倚着一个软枕,开始琢磨自个接下来应该做的事情。
朝中那些事情,自然自己是不能拿主意的,还是得跟以前一样,自己这边过个目,再拿去给承庆帝拿主意,然后自个照办就行了!徒景年并不是什么急躁的人,跟处理来自全国各地的奏折相比,他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好好跟承庆帝联系联系感情。
联系感情的事情说起来难也难,说简单其实也简单。第二天,徒景年就在给承庆帝递交折子的时候附带了一封信。信写得非常煽情肉麻,就是说一早起来,想要去大明宫,才想起来父皇你离京南巡了,心里一下子就觉得有些失落惶惑,这么多年父皇你一直在我身边,保护我教导我,现在你才一离开,自己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云云!反正把自己写成了一个被父亲丢下的小可怜,叫人看得好气又好笑。
承庆帝离京还不远,不到一天,折子和信就都送到了,承庆帝看到有徒景年的来信,自然先把信拆了看,看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