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透视人性弱点22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啊!良心!良心!人类最忠实的朋友。--高尔基人的性格不可能始终向前,有退潮也有涨潮。
--巴斯卡
一位哲人曾经说,决定人发展方向的是人性的优点,决定人命运归宿的则是人性的弱点。这句话极具哲学内涵,它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历程,极具启示意义。
人性的优点毫无疑问已被人类发挥到极致,不然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格局。但人类的命运却始终在与自身的弱点搏击着。如果对这一点认识不清,不会影响人的生活,而且也波及社会及其他。
现实生活中,我们肯定见过这样的人,他的身材矮小、头发稀疏,但他所表现出的堂堂气度与充满自信的神态,却十分令人羡慕。他不但拥有社会地位,还享受着幸福的家庭生活。对他而言,外表的缺陷,或许曾让他内心一度感到苦闷,但却并不因这些而决定他的命运。相反地,另外一个人,高大英俊,有着人人羡慕的外在条件,但他的个性懦弱、缺乏自信,可算是个虚有其表的男人。由此可见,人性的弱点有着极为复杂的王观因素;换句话说,它仍是由个人的意识感受所决定。
这种心理与个人要求水准的心态颇为类似。换言之,若以百分为满分,A群体获得90分,但仍感到失败,以致终日郁郁寡欢,而B群体虽只拿到70分,却觉得心满意足,且视为成功,甚至因而沾沾自喜。这正是因为各人对自我要求的标准不同之故。
这样看来,所谓人性的弱点是否真成为一个人致命的“弱点”,和他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否只要改变心理态度就能克服弱点成为长处呢?当然也并非如此容易。
立口前所述那位身材矮小的朋友,可能经过种种内心挣扎而领悟到一些道理,又或许因他的忍耐力特强所致。因此虽然他备受打击,也无损他坚忍不湘精神。
一般来说,许多人似乎都因为未能意识到自己的弱点,而深感烦恼,但若有机会面临突发状况时,这些弱点便很自然地暴露出来。而为了避免他人洞悉自己的缺点,任何人都会偷偷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但所谓“欲盖弥彰”,他愈想隐藏的事实,愈会因极力掩饰而引起偏差。
这些情形,明显地表现于个人的表情、语言、日常生活等不自然的举动上。相对地,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学到从他人若无其事的外表下,观察其内心所隐藏的弱点及心理结构,对于他们隐藏的人性弱点也就能清楚地了解了。
这和人类的心理结构和层次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人类的心理分为意识及无意识两部分。严格来说,在无意识之前的意识世界,人的一切行动仿佛都是有意识的推动,但事实上,有些行为是由连自己都无法意识到的无意识所操纵。
什么是“无意识世界”呢?无意识世界绝不是黑暗死亡的世界,而是内心剧烈交战的感情。例如:欲致某人于死地、攻击的欲望、性的欲求及不合理的反社会行为等。有时候这些矛盾会与自我产生冲突,为了缓和这种自我威胁,无意识力量就会发挥作用,将这些欲望推入无意识世界内。因此,在无意识世界里,反社会的欲望和感情会被压抑。
弱点意识和自卑感亦同,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弱点,因此当然也想将它封人无意识世界。
但是,压抑弱点的程度和所谓反社会欲求的感情不同。因为自我防卫心理机能通常不会自我作用,如果压抑不完全,不自然的现象会浮现于意识表面。因此,某些时候过分地压抑,反使言行举止产生偏差。
人类的弱点有两种对应法。一是有意识、或半意识的对应机能,另一种则是无意识的压抑机能。
相信任何人都不愿意看见或谈论自己的弱点。因为那是一件痛苦的事,人们都会极力地避开,甚至将之遗忘。例如,把身体矮小视为弱点,自然避免谈话到有关身体的话题。于是,当同事间正兴高采烈讲身材呀模特呀等话题时,他可能会暗暗离开座位,与之有关的书报杂志也绝不去买。总而言之,只要与身材有关的事,他往往一律绝口不谈,但偶尔他也会变成极端爱谈论身材的双面人。一旦他征服了几个比自己身材高大的人后,极可能趾高气扬地详述当时的情形,并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我身材虽然小,但你们不可小看哟!”这种说法虽自暴了自己的缺点,但确实也能缓和自我的威胁。
此外,有些人往往为了逃避弱点带来意识的不安而每晚饮酒,通过酒中寻乐、或寄情于书画、音乐等兴趣中。总之,有意识与半意识的对应,因人而异且即使同一个人,亦会因时空及对象而有不同的对应法。无论如何,若要洞悉对方的弱点,务须注意对方的言行举止,以明了其内心深处所隐藏的部分。
其次,某些人更为严重的弱点也有一些特别的表现方式。例如,若在年幼时曾被人伤害至深,以致造成心理不可磨灭的创痛,则当事者无不尽可能地压抑自己,以图彻底遗忘。这时,如果你具有防卫机能的粗略知识,就不难了解其内心深处。因为,尽管对方如此压抑,有时仍无法完全隐藏自己的情绪,一遇突发的状况,就可能使得他过度压抑的情绪爆发出来,也就是在他的无意识深处依然潜伏着动态意识。
当然,这并非刻意揭他人隐私,只不过想探讨人类内心深处,那种接近防卫线所发生的情结罢了,这也是认识人类自身的一个方式。
另外,也有一些情况,平时我们认为无所谓的事,有些人却可能极端地拘泥。例如,有地位的人对于席次往往非常在意,因此感觉被轻视而辞职的人亦不在少数。同样地,对上司具有强烈自卑感的人,会完全模仿上司的语调、动作,甚至对他的人生观、兴趣、价值观等也十分关注。这种情形也是弗洛依德所谓的防卫机能之一。
研究影响人性的本质及行动的机能,看出他人弱点的行为并非即为揭人隐私,而是意图对人性做全盘的了解。若能看出人性的弱点,就能加深对对方的了解。
要知道,一个人即使再坚强、再充满自信,其内心一定仍有表里、明暗的部分,普通的交往也只能看见其表面及有光的地方而已,其实,在其心里必定仍然隐藏着种种不为人知的弱点。而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这种情形,则在与他人相处时,就不必过于计较或害怕对方,相反地,也无须因此而看轻他人。最重要的是,我们若能对人际关系有着深层的理解,往往就更能宽于待人及敬爱他人。其实,无论多令人讨厌之人、充满自信之人、哕嗦之人,都必有其形成的内在因素,因此,我们对任何人都应以平常心来看待,切勿存有轻视他人的心理,更不可以虚伪的态度来与人交往。在此前提之下,若能了解彼此的弱点,便能相互理解,对于缓和人际关系,无疑将有极大的帮助。
比如,我们在洞悉了人性弱点的规则后,就会发现一个极为普通极为怪异的行为模式:当一个人不愿被识破弱点的意念愈强烈,则愈不能全面地看问题而拘泥于某些细节。
有些人在会议中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主张,使得双方意见僵持不下。这种行为的背景,通常因无法克服的弱点在潜意识下作祟。希望自己的事业飞黄腾达,但却又无法顺利开展工作。这种害怕为人识破的潜意识愈强烈,则自我主张的意识也愈强。不过,此种执著情形本身并非其目的,而是隐藏于执著背后不满的需求。
其实,这种固执行为也具有一定普遍意义。因为它属于一种在需求不满、不安、不愉快等负面作用下,保护自我的防卫措施。
任何喜欢固执己见的人,心中往往并没有全盘的概念。这只会使他视野变得狭窄,而无法随机应变。一般而言,易于坚持己见的人,是性格学上所称的“偏执型”的人。此种类型的特征为充满信心、自负、主观意识非常强烈,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毫无缺点的人。但这类型的人经常坚持己见,自以为是,对别人要求过于严格。根据分析,偏执型的人有坚定的自信、对自己的主张执著笃定,往往是起因于自己内心隐藏着人性弱点、或失败挫折感所致。他们认为,不顺利或失败是别人造成的,于是更加地固执己见,更为偏执自负。
偏执型的人,若固执到形同幻想的程度时,即会逐渐影响心理而成为一种病态,即所谓“偏执症”。一般地,固执的人无法通权达变。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让被实验者连续解答五个以相同方法即可解出的数学题目,白第六题开始,只须稍微改变思考方向即能更轻易地解答出答案。以此测试出被实验者自第几题型改变算法,便可知被实验者的思考力与灵活度。结果能在问题开始改变时,随之更改方法的人,却非常之少。
换言之,一般人在解决某一个问题时所获得的经验,会迅速地深植在他的潜意识里,而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很容易认为只有这种方式才是最佳途径。结果,却阻碍了思想的转变,影响理解力的灵活度,而固执行为不过是扩大了这种现象而已。由此可知,执著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的人,有许多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做出结论,但却又局限于其中,无法适应目前的环境。
有不少企业界主管、领导者均有同样的现象,他们都深信自己的那一套是最好的,也经常要求部属按图索骥、照本宣科。
当然,这些方法有时的确高明,但无法适应情况的变化,而导致失败的后果也不少。但他们往往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看法,当部属失败时,即勃然大怒,宁死也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
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信心十足,其认定的方法也曾有过成功经验为佐证。但进一步深究其内心,却发现存在着不安、失败感之类的人性弱点,并且害怕将此类心理表露出来。换言之,在其潜意识里,对属下的方法心存疑虑,更担心其能力会超越自己。因此,愈是遭到挫败,愈坚持己见。因为,他们惟有固执于此,才能使惶恐的心获得安定。
这类人表面上看来非常坚强,但内心却累积着许多郁闷和自卑。任何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不满,刚开始虽不至于表面化,但是当累积到一定限度时,会使人的行为造成各种变化,其中之一便是执著的行为。
例如,每当公司人事变动时,都有一、两个人相信自己一定可顺利接任某职位,但最后却发生了事与愿违的情形。而这些人往往在开始时固执地不改变自己的看法。这些过于自信的人坚持己见的结果,常变得喋喋不休。
状似信心十足而又饶舌、喜欢兜圈子的人,其内心往往存在着害怕对方反驳的不安。换言之,虽固执于自己的看法,但却又害怕对方反驳,而暴露了自己的内心的不安,一旦无法固执下去,所有累积的自卑及需求不满将会倾泻而出,心态也不得不随之动摇了。
常言道:“能够记取失败教训的人,即能从中发现成功之路。”的确,不畏失败的挫折,记取累积的失败教训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定能开创出自己的道路。
但在现实生活中,失败的打击往往会造成心里的阴影。因为从人类心理学分析,失败的意识常常深植于人心,使思考失去灵活的变化和弹性。阻碍人类创造力的主要原因有三类:认知的障碍、文化的障碍、情绪的障碍,其中又以情绪的障碍最易成为阻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所谓情绪的障碍,乃是源于害怕过失遭到嘲讽、害怕受上司责备,而降低了个人价值或不相信同事部属、与对安定的需求有关等。总而言之,这些人对失败怀着极大的恐惧。
那些容易造成固执行为的偏执狂,表面上看来都相当坚强,即使处于逆境或危机时,亦不容易感到挫折气馁。但事实却不然,此一类的人,每当有某种变化或某种观念紧紧盘踞在脑海时,即无法轻易地脱逃出来。
当我们犯了某种过错而遭遇失败时,通常都会产生恐惧害怕,但时日一久则自然消失;而偏执型的人却不会消失,反而形成心中的自卑或挫折感,同时他们也非常自私、自以为是,永远相信自己才是对的。换言之,他们认为世界的运转是以他为中心的。因此,无论任何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去解释。例如,工作不顺利或遭遇失败时,他们绝不会自我反省,反而不断地怪罪别人。因而导致下一次的失败命运。因此,只消仔细地观察此种人,将不难发现,他们的失败是原于过分的自信。此外,专制型的经营者或主管,也有类似的倾向。他们拒绝与部属沟通磋商,也不接纳部属的意见,更害怕自己的大权沦人他人之手。因此,举凡大小事物均一手独揽,事必躬亲。倘若其能力出众、以德服人,则事尚有可为;但如果他坚持情绪化地刚愎自用,遭致失败是不难想像的。失败之后仍不知反省检讨的固执性格,就会导致下次的失败,最后将陷于万劫不复之地。类此情形,可说是执著于一次失败的结果,却不思更改方式,只会招致更多的挫败。这种很可悲的事例并不在少数。一切只是因为这种人深陷于自我的人性弱点中不能自拔。
这样就不难明白,专注于某种固执行为背后,往往有相当程度的自卑感。而由自卑感所发展出的固执行为,却容易使人走上完美主义的歧途。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手段与目的,常常和过程、目标相互倒置,甚至背道而驰。这种类型的例子,经常可以在学术界中发现,不少知名的学者皆有类似的倾向。例如,一位从事蚂蚱生态研究的昆虫学家,某日突然对蚂蚱后肢关节感兴趣。从此,终其一生都只研究这一个问题,而不再重视大范围的蚂蚱生态研究,忽略了原来的目的。
当然,科学的发展,源自于踏实细致的研究及其成果的累积。即使是蚂蚱的后肢关节也有其研究的意义和研究价值;但就人生而言,耗费其终生精力去研究这样一个小小的枝节问题未免过于微不足道了。诸如此类的例子,皆是因固执行为所造成的。由此可知,坚持于方法、过程的固执行为,并不一定是其最... -->>
啊!良心!良心!人类最忠实的朋友。--高尔基人的性格不可能始终向前,有退潮也有涨潮。
--巴斯卡
一位哲人曾经说,决定人发展方向的是人性的优点,决定人命运归宿的则是人性的弱点。这句话极具哲学内涵,它深刻揭示了人的本质和历程,极具启示意义。
人性的优点毫无疑问已被人类发挥到极致,不然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种格局。但人类的命运却始终在与自身的弱点搏击着。如果对这一点认识不清,不会影响人的生活,而且也波及社会及其他。
现实生活中,我们肯定见过这样的人,他的身材矮小、头发稀疏,但他所表现出的堂堂气度与充满自信的神态,却十分令人羡慕。他不但拥有社会地位,还享受着幸福的家庭生活。对他而言,外表的缺陷,或许曾让他内心一度感到苦闷,但却并不因这些而决定他的命运。相反地,另外一个人,高大英俊,有着人人羡慕的外在条件,但他的个性懦弱、缺乏自信,可算是个虚有其表的男人。由此可见,人性的弱点有着极为复杂的王观因素;换句话说,它仍是由个人的意识感受所决定。
这种心理与个人要求水准的心态颇为类似。换言之,若以百分为满分,A群体获得90分,但仍感到失败,以致终日郁郁寡欢,而B群体虽只拿到70分,却觉得心满意足,且视为成功,甚至因而沾沾自喜。这正是因为各人对自我要求的标准不同之故。
这样看来,所谓人性的弱点是否真成为一个人致命的“弱点”,和他的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否只要改变心理态度就能克服弱点成为长处呢?当然也并非如此容易。
立口前所述那位身材矮小的朋友,可能经过种种内心挣扎而领悟到一些道理,又或许因他的忍耐力特强所致。因此虽然他备受打击,也无损他坚忍不湘精神。
一般来说,许多人似乎都因为未能意识到自己的弱点,而深感烦恼,但若有机会面临突发状况时,这些弱点便很自然地暴露出来。而为了避免他人洞悉自己的缺点,任何人都会偷偷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但所谓“欲盖弥彰”,他愈想隐藏的事实,愈会因极力掩饰而引起偏差。
这些情形,明显地表现于个人的表情、语言、日常生活等不自然的举动上。相对地,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学到从他人若无其事的外表下,观察其内心所隐藏的弱点及心理结构,对于他们隐藏的人性弱点也就能清楚地了解了。
这和人类的心理结构和层次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人类的心理分为意识及无意识两部分。严格来说,在无意识之前的意识世界,人的一切行动仿佛都是有意识的推动,但事实上,有些行为是由连自己都无法意识到的无意识所操纵。
什么是“无意识世界”呢?无意识世界绝不是黑暗死亡的世界,而是内心剧烈交战的感情。例如:欲致某人于死地、攻击的欲望、性的欲求及不合理的反社会行为等。有时候这些矛盾会与自我产生冲突,为了缓和这种自我威胁,无意识力量就会发挥作用,将这些欲望推入无意识世界内。因此,在无意识世界里,反社会的欲望和感情会被压抑。
弱点意识和自卑感亦同,谁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弱点,因此当然也想将它封人无意识世界。
但是,压抑弱点的程度和所谓反社会欲求的感情不同。因为自我防卫心理机能通常不会自我作用,如果压抑不完全,不自然的现象会浮现于意识表面。因此,某些时候过分地压抑,反使言行举止产生偏差。
人类的弱点有两种对应法。一是有意识、或半意识的对应机能,另一种则是无意识的压抑机能。
相信任何人都不愿意看见或谈论自己的弱点。因为那是一件痛苦的事,人们都会极力地避开,甚至将之遗忘。例如,把身体矮小视为弱点,自然避免谈话到有关身体的话题。于是,当同事间正兴高采烈讲身材呀模特呀等话题时,他可能会暗暗离开座位,与之有关的书报杂志也绝不去买。总而言之,只要与身材有关的事,他往往一律绝口不谈,但偶尔他也会变成极端爱谈论身材的双面人。一旦他征服了几个比自己身材高大的人后,极可能趾高气扬地详述当时的情形,并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我身材虽然小,但你们不可小看哟!”这种说法虽自暴了自己的缺点,但确实也能缓和自我的威胁。
此外,有些人往往为了逃避弱点带来意识的不安而每晚饮酒,通过酒中寻乐、或寄情于书画、音乐等兴趣中。总之,有意识与半意识的对应,因人而异且即使同一个人,亦会因时空及对象而有不同的对应法。无论如何,若要洞悉对方的弱点,务须注意对方的言行举止,以明了其内心深处所隐藏的部分。
其次,某些人更为严重的弱点也有一些特别的表现方式。例如,若在年幼时曾被人伤害至深,以致造成心理不可磨灭的创痛,则当事者无不尽可能地压抑自己,以图彻底遗忘。这时,如果你具有防卫机能的粗略知识,就不难了解其内心深处。因为,尽管对方如此压抑,有时仍无法完全隐藏自己的情绪,一遇突发的状况,就可能使得他过度压抑的情绪爆发出来,也就是在他的无意识深处依然潜伏着动态意识。
当然,这并非刻意揭他人隐私,只不过想探讨人类内心深处,那种接近防卫线所发生的情结罢了,这也是认识人类自身的一个方式。
另外,也有一些情况,平时我们认为无所谓的事,有些人却可能极端地拘泥。例如,有地位的人对于席次往往非常在意,因此感觉被轻视而辞职的人亦不在少数。同样地,对上司具有强烈自卑感的人,会完全模仿上司的语调、动作,甚至对他的人生观、兴趣、价值观等也十分关注。这种情形也是弗洛依德所谓的防卫机能之一。
研究影响人性的本质及行动的机能,看出他人弱点的行为并非即为揭人隐私,而是意图对人性做全盘的了解。若能看出人性的弱点,就能加深对对方的了解。
要知道,一个人即使再坚强、再充满自信,其内心一定仍有表里、明暗的部分,普通的交往也只能看见其表面及有光的地方而已,其实,在其心里必定仍然隐藏着种种不为人知的弱点。而如果我们能够明白这种情形,则在与他人相处时,就不必过于计较或害怕对方,相反地,也无须因此而看轻他人。最重要的是,我们若能对人际关系有着深层的理解,往往就更能宽于待人及敬爱他人。其实,无论多令人讨厌之人、充满自信之人、哕嗦之人,都必有其形成的内在因素,因此,我们对任何人都应以平常心来看待,切勿存有轻视他人的心理,更不可以虚伪的态度来与人交往。在此前提之下,若能了解彼此的弱点,便能相互理解,对于缓和人际关系,无疑将有极大的帮助。
比如,我们在洞悉了人性弱点的规则后,就会发现一个极为普通极为怪异的行为模式:当一个人不愿被识破弱点的意念愈强烈,则愈不能全面地看问题而拘泥于某些细节。
有些人在会议中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主张,使得双方意见僵持不下。这种行为的背景,通常因无法克服的弱点在潜意识下作祟。希望自己的事业飞黄腾达,但却又无法顺利开展工作。这种害怕为人识破的潜意识愈强烈,则自我主张的意识也愈强。不过,此种执著情形本身并非其目的,而是隐藏于执著背后不满的需求。
其实,这种固执行为也具有一定普遍意义。因为它属于一种在需求不满、不安、不愉快等负面作用下,保护自我的防卫措施。
任何喜欢固执己见的人,心中往往并没有全盘的概念。这只会使他视野变得狭窄,而无法随机应变。一般而言,易于坚持己见的人,是性格学上所称的“偏执型”的人。此种类型的特征为充满信心、自负、主观意识非常强烈,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毫无缺点的人。但这类型的人经常坚持己见,自以为是,对别人要求过于严格。根据分析,偏执型的人有坚定的自信、对自己的主张执著笃定,往往是起因于自己内心隐藏着人性弱点、或失败挫折感所致。他们认为,不顺利或失败是别人造成的,于是更加地固执己见,更为偏执自负。
偏执型的人,若固执到形同幻想的程度时,即会逐渐影响心理而成为一种病态,即所谓“偏执症”。一般地,固执的人无法通权达变。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让被实验者连续解答五个以相同方法即可解出的数学题目,白第六题开始,只须稍微改变思考方向即能更轻易地解答出答案。以此测试出被实验者自第几题型改变算法,便可知被实验者的思考力与灵活度。结果能在问题开始改变时,随之更改方法的人,却非常之少。
换言之,一般人在解决某一个问题时所获得的经验,会迅速地深植在他的潜意识里,而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很容易认为只有这种方式才是最佳途径。结果,却阻碍了思想的转变,影响理解力的灵活度,而固执行为不过是扩大了这种现象而已。由此可知,执著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的人,有许多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做出结论,但却又局限于其中,无法适应目前的环境。
有不少企业界主管、领导者均有同样的现象,他们都深信自己的那一套是最好的,也经常要求部属按图索骥、照本宣科。
当然,这些方法有时的确高明,但无法适应情况的变化,而导致失败的后果也不少。但他们往往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看法,当部属失败时,即勃然大怒,宁死也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
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信心十足,其认定的方法也曾有过成功经验为佐证。但进一步深究其内心,却发现存在着不安、失败感之类的人性弱点,并且害怕将此类心理表露出来。换言之,在其潜意识里,对属下的方法心存疑虑,更担心其能力会超越自己。因此,愈是遭到挫败,愈坚持己见。因为,他们惟有固执于此,才能使惶恐的心获得安定。
这类人表面上看来非常坚强,但内心却累积着许多郁闷和自卑。任何人都会有各种不同的不满,刚开始虽不至于表面化,但是当累积到一定限度时,会使人的行为造成各种变化,其中之一便是执著的行为。
例如,每当公司人事变动时,都有一、两个人相信自己一定可顺利接任某职位,但最后却发生了事与愿违的情形。而这些人往往在开始时固执地不改变自己的看法。这些过于自信的人坚持己见的结果,常变得喋喋不休。
状似信心十足而又饶舌、喜欢兜圈子的人,其内心往往存在着害怕对方反驳的不安。换言之,虽固执于自己的看法,但却又害怕对方反驳,而暴露了自己的内心的不安,一旦无法固执下去,所有累积的自卑及需求不满将会倾泻而出,心态也不得不随之动摇了。
常言道:“能够记取失败教训的人,即能从中发现成功之路。”的确,不畏失败的挫折,记取累积的失败教训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定能开创出自己的道路。
但在现实生活中,失败的打击往往会造成心里的阴影。因为从人类心理学分析,失败的意识常常深植于人心,使思考失去灵活的变化和弹性。阻碍人类创造力的主要原因有三类:认知的障碍、文化的障碍、情绪的障碍,其中又以情绪的障碍最易成为阻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所谓情绪的障碍,乃是源于害怕过失遭到嘲讽、害怕受上司责备,而降低了个人价值或不相信同事部属、与对安定的需求有关等。总而言之,这些人对失败怀着极大的恐惧。
那些容易造成固执行为的偏执狂,表面上看来都相当坚强,即使处于逆境或危机时,亦不容易感到挫折气馁。但事实却不然,此一类的人,每当有某种变化或某种观念紧紧盘踞在脑海时,即无法轻易地脱逃出来。
当我们犯了某种过错而遭遇失败时,通常都会产生恐惧害怕,但时日一久则自然消失;而偏执型的人却不会消失,反而形成心中的自卑或挫折感,同时他们也非常自私、自以为是,永远相信自己才是对的。换言之,他们认为世界的运转是以他为中心的。因此,无论任何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去解释。例如,工作不顺利或遭遇失败时,他们绝不会自我反省,反而不断地怪罪别人。因而导致下一次的失败命运。因此,只消仔细地观察此种人,将不难发现,他们的失败是原于过分的自信。此外,专制型的经营者或主管,也有类似的倾向。他们拒绝与部属沟通磋商,也不接纳部属的意见,更害怕自己的大权沦人他人之手。因此,举凡大小事物均一手独揽,事必躬亲。倘若其能力出众、以德服人,则事尚有可为;但如果他坚持情绪化地刚愎自用,遭致失败是不难想像的。失败之后仍不知反省检讨的固执性格,就会导致下次的失败,最后将陷于万劫不复之地。类此情形,可说是执著于一次失败的结果,却不思更改方式,只会招致更多的挫败。这种很可悲的事例并不在少数。一切只是因为这种人深陷于自我的人性弱点中不能自拔。
这样就不难明白,专注于某种固执行为背后,往往有相当程度的自卑感。而由自卑感所发展出的固执行为,却容易使人走上完美主义的歧途。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手段与目的,常常和过程、目标相互倒置,甚至背道而驰。这种类型的例子,经常可以在学术界中发现,不少知名的学者皆有类似的倾向。例如,一位从事蚂蚱生态研究的昆虫学家,某日突然对蚂蚱后肢关节感兴趣。从此,终其一生都只研究这一个问题,而不再重视大范围的蚂蚱生态研究,忽略了原来的目的。
当然,科学的发展,源自于踏实细致的研究及其成果的累积。即使是蚂蚱的后肢关节也有其研究的意义和研究价值;但就人生而言,耗费其终生精力去研究这样一个小小的枝节问题未免过于微不足道了。诸如此类的例子,皆是因固执行为所造成的。由此可知,坚持于方法、过程的固执行为,并不一定是其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