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透视人性弱点22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妒忌、恶意和仇恨是魔鬼的特质,像魔鬼本人一样封闭和黑暗。而妒忌、恶意和仇恨冒烟的地方,灵魂有可能是洁白的。
--托马斯·布朗
谁是强者?能克服恶习的人就是强者。--佚名在人性中既然有天然向善的倾向,也有天然向恶的倾向。那种虚劳、急躁、固执的性格还不是最坏的,最恶的乃是嫉妒以致祸害他人。有一种人专以落井下石,给别人制造灾祸谋生--他们简直还不如《圣经》里那条以舔疮为生的恶狗,而更像那种吸吮死尸汁液的苍蝇。--培根无论如何,人是一种社会性高于生物性的高级动物。同时,人类的一切思维和行为也无不打下社会的烙印。通过社会作用,人于是就有了模式行为,并形成了某种性格型的人。而人性弱点就不同程度地体现在这一类人身上。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一类型人的共性中去挖掘他们的弱点,看透他们的本性。虽然一切并不能一概而论,但我们还是能够了解并掌握的。于是,生活把一切的人生哲理用教训的方式告诉人们。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人往往为了隐藏自己的弱点,逃避众人的耳目,于是制造了巧妙的辩解。这样可悲的行为其实在生活中很普遍。不仅自欺,而且欺人。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热恋后遭女友遗弃的男性经常会这样说:“反正再交往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不得已和公婆同住的媳妇也会说:“这样也好,可以替我带小孩嘛!”这些都是运用巧妙辩解以减缓心理压力的情形。
生活中有好多例子的共同之处在于,人们不愿承认错误或弱点时,便会巧妙地为自己辩解。换言之,就是把会使自己自卑、不安、挫折、暴露弱点的行为动机隐藏起来,并予以正当化。
《伊索寓言》里,有一篇著名的讽喻小故事,虽然已家喻户晓,但却极富典型性。
一只饥饿的狐狸从葡萄棚下走过,看到一串串结实累累的甜葡萄垂挂在棚架上,饥饿的狐狸忍不住垂涎三尺,但无论如何纵身跃起,都无法从高高的棚架上抓下一些葡萄。于是,狐狸只好无奈地看着葡萄,并安慰自己说:“这些葡萄一定很酸。”然后悻悻地走开。
虽然巧妙地自我安慰了,但却无损于葡萄的甜美。这就是真相。狐狸自我安慰的话,背后存在着不使自己落人抑郁状态的一种心理安慰。换言之,若能注意对方巧妙的行为或借口,即可探察出隐藏在对方内心的弱点。
一位男性与相恋已久的女友刚分手。朋友询问他分手的理由?于是,他滔滔不绝地开始批评自己的前任女友:“我开始觉得她肤浅”、“每次约会都迟到30分钟”……甚至找出了“她的胸部太小”、“年纪轻轻就长黑斑”……诸如此类的借口。他将此类不足为外人知道的事情也毫不留情地大肆宣扬。只能是一种十足的酸葡萄心理。和葡萄心理相对的情形是知足。像是被罢免的人,寄出写满当地美景或工作如何愉快的信给友人;或如因相亲结婚娶回并不满意的妻子,但他逢人即吹嘘道:“娶妻不娶美而贵于贤”,可谓最典型的例子。又如,被迫嫁给好逸恶劳的男人,与公婆同住的女性,往往会对她的朋友说:“重要的是,自己不必照顾婴儿,同时家里不像单住的小家庭般冷清,我过得相当轻松适意。”这些例子中,这些人离期待的愿望越远,越容易形成巧妙的辩解;但若能真正地知足惜福,则苦涩亦能化为甘甜。总之,即使与原来的期望不相符,但若能给予其正面的评价,即可平衡内心的情绪,防止矛盾的挣扎,这样也不失为-种积极的活法。
酸葡萄和知足心理的典型模式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由这些模式里,看出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事情,及隐藏于这些行为背后的人性弱点。
就酸葡萄的逻辑而言,没有赶上巴士的人会告诉自己,“我喜欢走路”;又如,以高价买到劣质商品的人,亦会强加辩解说:“我讨厌廉价品”;如重考数次皆未上榜的学生,最后会无理地批评:“考上那所学校会染上不正确的思想,甚至连毕业后也没有出路。”又如,把男友赠送的昂贵手表遗失的女人会自我安慰的说:“反正也该换表了,不必太在乎。”然后,又刻意去忘记这只表所代表的纪念价值。这些论调无疑是借口,但对本人来说,却是为了平衡心理的安定所不可或缺的借口。如想从中读出对方的弱点,只需将此逻辑逆转即可。例如,有人事无大小地四处宣扬:“我不愿和无聊的人交往”,那么。那人的弱点必在于朋友太少;又如,一些用非所学的高学历者,大多对自己的学历有强烈的自卑感。此外,那些无法考进更好的大学就读的人,亦常会以合理化的逻辑为自己辩解,诸如“此处环境幽静,也可以好好地学习”。或“女同学多,应该能有段愉快的学生生活”等等。
任何一家公司,无论其规模大小,几乎都有所谓“批评家”的存在。这类批评家会不断地抨击公司上司或同事们待人处事的态度,甚至挑起其他人的不满情绪。例如:“这家公司无法让我发挥能力……”、“科长目光短浅,不会培养人才……”或“那家伙经常挂着‘我是XX大毕业’的招牌到处招摇,惹人生厌……”就这些“批评家”而言,凡此种种皆为借口,且被用以消除自己的挫折。因此,若信以为真并附和赞同,将会不自觉地陷入同样的不满情绪中,甚至因此遭受无妄之灾。这是办公室文化中最畸形的一种。人本来是解决问题的,这些人却在制造问题。
因此,在聆听他们的意见时,应该了解他们真正的心态,采取客观的态度来加以判断。例如,有些人在批评公司时,因自己对科长之位置觊觎已久,但却没有升迁的条件或能力的缘故。此种心态,可用批评家的心理结构加以解释。
有些人表面的不满,与内心真正的意愿间存在何种关系呢?据以某公司200名女性员工为对象做面谈调查,结果发现对薪水越表不满的员工,对工作也越不热衷。这些女性员工只要有人提起薪酬不公,就会连声抱怨:“工资低微,工作自然提不起劲。”但进一步探讨后却发现,不喜欢工作的因素在先,再以工资低为借口,而导致欲求抱怨的心理,与调查结果一样。根据巧妙辩解的趋势分析,这类人的人性弱点,在于自己能力不足,无法热衷于工作,以至于产生自卑感。因此对工作的抱怨,与之似是而非的理论,提供了观察人性弱点的最佳题材。例如,有些人说:“派头十足的经理,不是支撑公司的栋梁;无名英雄的踏实工作者,才是公司的基础。”而实际上这些人大多因其在公司担任的职位并不重要,而对自己有自卑感之故。又如,抱怨不断的推销员,实际上是因无法顺利地争取到订单。另外,科长措词严厉地指责报告书上微不足道的小错误,或唠唠叨叨地教训属下,大多因为自己无法迅速地办理公务,或没有升迁机会所致。对于下属的这种严厉苛刻,只能反映了这种上级的虚弱和无能。如果我们对人了解越多,则会看透被言行外表所隐蔽的真相,并可轻易地揭去其神秘的面纱,窥得人性的弱点。但是,切记,我们透视人性弱点,只是为了防止人性弱点害了自己。比如,酸葡萄心理者一旦恶性发作,后果往往不堪设想。嫉妒之火不仅能烧毁一个人的心境,更能令人疯狂。这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战国初期,齐人孙膑和魏人庞涓是同学。争强好胜的庞涓学了三年,自以为学成了,前往魏国寻求功名利禄。孙膑则仍留在老师身边继续学习。庞涓后来在魏国受到重用,被授予元帅兼军师之职。随后他又立了些功劳,自以为天下第一。后来孙膑也到了魏国,见到魏王,魏王想考察一下孙膑的才能,让孙、庞二人各演阵法。庞涓之阵,孙膑一看便知;孙膑排阵,庞涓却感到茫然。庞涓这才得知孙膑已受老师真传,胜过自己百倍,嫉妒之心陡生。他一向自视天下第一,如今呢?终于,丧心病狂的庞涓设计谋害孙膑。孙膑也因此被诬陷下狱受刑,打成了废人。孙膑成了废人后,庞涓却假仁假义地三餐供养。庞涓见时机一到,让孙膑把老师传授给他的孙武兵法快写出来。孙膑很痛快地答应了。当他写了十分之一时,一名兵士见孙膑无辜受害又受人欺骗,暗地里向孙膑透露了庞涓将在他把兵书写完之后杀掉他的打算。这一下惊醒了孙膑,他左思右想,遂用诈疯之计自保。于是孙膑痰涎满面,伏地呵呵大笑,又忽然大哭,整个人似乎疯了。庞涓起初不信,三番五次试探他。他更是越发疯得厉害,甚至连屎尿都分不清了。这样,庞涓才放松了警惕。也只有在这时,他的妒火才稍微平息些。
后来,齐威王派人设法找到孙膑,把他用车秘密地运回齐国,并拜为军师,让他伐魏救韩。庞涓多次战败韩国军队,眼看要攻下韩国国都,忽然得知齐军奔向魏国大梁,只得急忙传令撤兵,迅速回师。孙膑故意麻痹魏军诱敌深人,庞涓中计,只带少数精锐部队兼程赶路,企图在天黑的时候追上齐军,这时正好进入齐军设下的包围圈。庞涓命令军士点火照路前进,忽见路旁一棵大树上挂着一块树皮,上书七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下。”方知中计,结果魏军被全部歼灭,最后庞涓自杀。
这就是酸葡萄的心理恶性发作的可怕情景,它使人完全丧失理智。人们难道不应该透视一下人性弱点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成功。幸运的雨水地落在地球上。而这些少数人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嫉已无药可救。他们可能是你身边的人、你的朋友和熟人。这一切多么可悲,然而,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嫉妒几乎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弱点,不论是谁,都难以幸免。在人类的历史上,某些伟人也是如此。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可以使磁针偏转的现象。于是安培、戴维、沃拉斯顿、法拉第等都对此发生了兴趣,并着手进行研究。威廉·沃拉斯顿是由于发现了元素钯和铑,发明了使用铂的新方法而闻名于世的。1820年6月皇家学会会长约瑟福·班克斯爵是逝世,沃拉斯顿和戴维成为了继任这一职位的两个候选人。但沃拉斯顿谢绝提名,戴维由此当上了会长。自从得知奥斯特的实验结果--电对磁的影响后,沃拉斯顿就根据作用与反作用原理,试图进一步实验,找出磁对电的影响。然而,实验几次也未能如愿。什么原因呢?大科学家展开了讨论,但毫无结果。法拉第这时年方三十,虽早巳具备了独立研究的水平,然而,他仍然是戴维的实验助手。
法拉第很早就对电学抱有浓厚兴趣,奥斯特的发现激起了他研究电和磁的热情,现在他准备独立进行研究了。然而,就他的地位来讲,要闯入像沃拉斯顿和戴维那样已经注目的著名人物的领域中,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尽管如此,法拉第也不管那么多了,因为电和磁的实验对他来说实在是爱不释手了,况且沃拉斯顿和戴维遇到了难解的困惑,已经不能继续实验下去了。
法拉第敏锐地看出了奥斯特的发现的重要意义,于是,他花了三个月时间查阅了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切文献,重复了一系列的实验,认真地分析了奥斯特发现电流使磁针偏转的实验结果,不断思索沃拉斯顿使磁致导线自转试验失败的原因。经过多少次反反复复试验和思考,法拉第终于实现了通电导线绕磁铁公转这一伟大的梦想。这是一个相当重大、相当了不起的成功,奥斯特只是发现了旋转力的存在,而法拉第则实现了长久的旋转运动。
在朋友们的建议下,法拉第将自己的实验及其结果发表了。
出人意料的是,法拉第的成功不但没有得到赞赏,反而遭到了人们的指责。皇家学会的会员议论纷纷,还有人在报上发表文章,指责法拉第剽窃沃拉斯顿的研究成果。法拉第得知这些后十分痛苦。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他的荣誉、他的人格受到了怀疑和玷污。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事。这在一个爱惜名誉如同生命的人更是难以忍受的。人生多么令人无奈!于是,他立刻去找沃拉斯顿解释,沃拉斯顿完全没有参与这件事,他到实验室观看了法拉第的演示,并对法拉第的成功表示祝贺。他坦率地承认他是在从事电和磁的工作,但那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因此他承认,法拉第并不能从他那里借用什么。其实,法拉第的实验与沃拉斯顿的实验是根本不同的,不但方法、技巧、仪器不同,连理论解释也不一样,这一点作为皇家学会会长的戴维是最清楚的。法拉第起初想指望他的老师能够站出来替他说句公道话。戴维爵士作为第三者、知情人,又是科学界的权威,只要他说句公道话,这桩案子将立刻真相大白。然而,法拉第等来的却是戴维的沉默。可怕的沉默,有时候这比恶毒的语言更恶毒。究其原因,他终于发现,是嫉妒,可怕的嫉妒使这位伟人做出了小人行径。这样的做法实在太可悲了!
多少年来,法拉第对戴维无限崇敬。那是一种复杂而又丰富的感情,既有对恩人的感激,对老师的敬爱,也有对天才的崇拜。然而,当戴维得知法拉第在他失败的领域取得了成功,他的虚荣心受到了严重挫伤。他看到学生超过了老师,区区小实验员超过了堂堂大科学家,因而他产生了嫉妒。
嫉妒蒙住了戴维的眼腈,使他看不见法拉第实验与沃拉斯顿实验的根本区别,看不到法拉第一贯为人诚实、谦虚好学的事实。他更担心的却是学生的声誉超过老师。
在戴维看来,法拉第只是一个助手,是一个领导的顺从者。除此之外,要想尊重他什么,... -->>
妒忌、恶意和仇恨是魔鬼的特质,像魔鬼本人一样封闭和黑暗。而妒忌、恶意和仇恨冒烟的地方,灵魂有可能是洁白的。
--托马斯·布朗
谁是强者?能克服恶习的人就是强者。--佚名在人性中既然有天然向善的倾向,也有天然向恶的倾向。那种虚劳、急躁、固执的性格还不是最坏的,最恶的乃是嫉妒以致祸害他人。有一种人专以落井下石,给别人制造灾祸谋生--他们简直还不如《圣经》里那条以舔疮为生的恶狗,而更像那种吸吮死尸汁液的苍蝇。--培根无论如何,人是一种社会性高于生物性的高级动物。同时,人类的一切思维和行为也无不打下社会的烙印。通过社会作用,人于是就有了模式行为,并形成了某种性格型的人。而人性弱点就不同程度地体现在这一类人身上。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一类型人的共性中去挖掘他们的弱点,看透他们的本性。虽然一切并不能一概而论,但我们还是能够了解并掌握的。于是,生活把一切的人生哲理用教训的方式告诉人们。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人往往为了隐藏自己的弱点,逃避众人的耳目,于是制造了巧妙的辩解。这样可悲的行为其实在生活中很普遍。不仅自欺,而且欺人。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热恋后遭女友遗弃的男性经常会这样说:“反正再交往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不得已和公婆同住的媳妇也会说:“这样也好,可以替我带小孩嘛!”这些都是运用巧妙辩解以减缓心理压力的情形。
生活中有好多例子的共同之处在于,人们不愿承认错误或弱点时,便会巧妙地为自己辩解。换言之,就是把会使自己自卑、不安、挫折、暴露弱点的行为动机隐藏起来,并予以正当化。
《伊索寓言》里,有一篇著名的讽喻小故事,虽然已家喻户晓,但却极富典型性。
一只饥饿的狐狸从葡萄棚下走过,看到一串串结实累累的甜葡萄垂挂在棚架上,饥饿的狐狸忍不住垂涎三尺,但无论如何纵身跃起,都无法从高高的棚架上抓下一些葡萄。于是,狐狸只好无奈地看着葡萄,并安慰自己说:“这些葡萄一定很酸。”然后悻悻地走开。
虽然巧妙地自我安慰了,但却无损于葡萄的甜美。这就是真相。狐狸自我安慰的话,背后存在着不使自己落人抑郁状态的一种心理安慰。换言之,若能注意对方巧妙的行为或借口,即可探察出隐藏在对方内心的弱点。
一位男性与相恋已久的女友刚分手。朋友询问他分手的理由?于是,他滔滔不绝地开始批评自己的前任女友:“我开始觉得她肤浅”、“每次约会都迟到30分钟”……甚至找出了“她的胸部太小”、“年纪轻轻就长黑斑”……诸如此类的借口。他将此类不足为外人知道的事情也毫不留情地大肆宣扬。只能是一种十足的酸葡萄心理。和葡萄心理相对的情形是知足。像是被罢免的人,寄出写满当地美景或工作如何愉快的信给友人;或如因相亲结婚娶回并不满意的妻子,但他逢人即吹嘘道:“娶妻不娶美而贵于贤”,可谓最典型的例子。又如,被迫嫁给好逸恶劳的男人,与公婆同住的女性,往往会对她的朋友说:“重要的是,自己不必照顾婴儿,同时家里不像单住的小家庭般冷清,我过得相当轻松适意。”这些例子中,这些人离期待的愿望越远,越容易形成巧妙的辩解;但若能真正地知足惜福,则苦涩亦能化为甘甜。总之,即使与原来的期望不相符,但若能给予其正面的评价,即可平衡内心的情绪,防止矛盾的挣扎,这样也不失为-种积极的活法。
酸葡萄和知足心理的典型模式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可以由这些模式里,看出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事情,及隐藏于这些行为背后的人性弱点。
就酸葡萄的逻辑而言,没有赶上巴士的人会告诉自己,“我喜欢走路”;又如,以高价买到劣质商品的人,亦会强加辩解说:“我讨厌廉价品”;如重考数次皆未上榜的学生,最后会无理地批评:“考上那所学校会染上不正确的思想,甚至连毕业后也没有出路。”又如,把男友赠送的昂贵手表遗失的女人会自我安慰的说:“反正也该换表了,不必太在乎。”然后,又刻意去忘记这只表所代表的纪念价值。这些论调无疑是借口,但对本人来说,却是为了平衡心理的安定所不可或缺的借口。如想从中读出对方的弱点,只需将此逻辑逆转即可。例如,有人事无大小地四处宣扬:“我不愿和无聊的人交往”,那么。那人的弱点必在于朋友太少;又如,一些用非所学的高学历者,大多对自己的学历有强烈的自卑感。此外,那些无法考进更好的大学就读的人,亦常会以合理化的逻辑为自己辩解,诸如“此处环境幽静,也可以好好地学习”。或“女同学多,应该能有段愉快的学生生活”等等。
任何一家公司,无论其规模大小,几乎都有所谓“批评家”的存在。这类批评家会不断地抨击公司上司或同事们待人处事的态度,甚至挑起其他人的不满情绪。例如:“这家公司无法让我发挥能力……”、“科长目光短浅,不会培养人才……”或“那家伙经常挂着‘我是XX大毕业’的招牌到处招摇,惹人生厌……”就这些“批评家”而言,凡此种种皆为借口,且被用以消除自己的挫折。因此,若信以为真并附和赞同,将会不自觉地陷入同样的不满情绪中,甚至因此遭受无妄之灾。这是办公室文化中最畸形的一种。人本来是解决问题的,这些人却在制造问题。
因此,在聆听他们的意见时,应该了解他们真正的心态,采取客观的态度来加以判断。例如,有些人在批评公司时,因自己对科长之位置觊觎已久,但却没有升迁的条件或能力的缘故。此种心态,可用批评家的心理结构加以解释。
有些人表面的不满,与内心真正的意愿间存在何种关系呢?据以某公司200名女性员工为对象做面谈调查,结果发现对薪水越表不满的员工,对工作也越不热衷。这些女性员工只要有人提起薪酬不公,就会连声抱怨:“工资低微,工作自然提不起劲。”但进一步探讨后却发现,不喜欢工作的因素在先,再以工资低为借口,而导致欲求抱怨的心理,与调查结果一样。根据巧妙辩解的趋势分析,这类人的人性弱点,在于自己能力不足,无法热衷于工作,以至于产生自卑感。因此对工作的抱怨,与之似是而非的理论,提供了观察人性弱点的最佳题材。例如,有些人说:“派头十足的经理,不是支撑公司的栋梁;无名英雄的踏实工作者,才是公司的基础。”而实际上这些人大多因其在公司担任的职位并不重要,而对自己有自卑感之故。又如,抱怨不断的推销员,实际上是因无法顺利地争取到订单。另外,科长措词严厉地指责报告书上微不足道的小错误,或唠唠叨叨地教训属下,大多因为自己无法迅速地办理公务,或没有升迁机会所致。对于下属的这种严厉苛刻,只能反映了这种上级的虚弱和无能。如果我们对人了解越多,则会看透被言行外表所隐蔽的真相,并可轻易地揭去其神秘的面纱,窥得人性的弱点。但是,切记,我们透视人性弱点,只是为了防止人性弱点害了自己。比如,酸葡萄心理者一旦恶性发作,后果往往不堪设想。嫉妒之火不仅能烧毁一个人的心境,更能令人疯狂。这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战国初期,齐人孙膑和魏人庞涓是同学。争强好胜的庞涓学了三年,自以为学成了,前往魏国寻求功名利禄。孙膑则仍留在老师身边继续学习。庞涓后来在魏国受到重用,被授予元帅兼军师之职。随后他又立了些功劳,自以为天下第一。后来孙膑也到了魏国,见到魏王,魏王想考察一下孙膑的才能,让孙、庞二人各演阵法。庞涓之阵,孙膑一看便知;孙膑排阵,庞涓却感到茫然。庞涓这才得知孙膑已受老师真传,胜过自己百倍,嫉妒之心陡生。他一向自视天下第一,如今呢?终于,丧心病狂的庞涓设计谋害孙膑。孙膑也因此被诬陷下狱受刑,打成了废人。孙膑成了废人后,庞涓却假仁假义地三餐供养。庞涓见时机一到,让孙膑把老师传授给他的孙武兵法快写出来。孙膑很痛快地答应了。当他写了十分之一时,一名兵士见孙膑无辜受害又受人欺骗,暗地里向孙膑透露了庞涓将在他把兵书写完之后杀掉他的打算。这一下惊醒了孙膑,他左思右想,遂用诈疯之计自保。于是孙膑痰涎满面,伏地呵呵大笑,又忽然大哭,整个人似乎疯了。庞涓起初不信,三番五次试探他。他更是越发疯得厉害,甚至连屎尿都分不清了。这样,庞涓才放松了警惕。也只有在这时,他的妒火才稍微平息些。
后来,齐威王派人设法找到孙膑,把他用车秘密地运回齐国,并拜为军师,让他伐魏救韩。庞涓多次战败韩国军队,眼看要攻下韩国国都,忽然得知齐军奔向魏国大梁,只得急忙传令撤兵,迅速回师。孙膑故意麻痹魏军诱敌深人,庞涓中计,只带少数精锐部队兼程赶路,企图在天黑的时候追上齐军,这时正好进入齐军设下的包围圈。庞涓命令军士点火照路前进,忽见路旁一棵大树上挂着一块树皮,上书七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下。”方知中计,结果魏军被全部歼灭,最后庞涓自杀。
这就是酸葡萄的心理恶性发作的可怕情景,它使人完全丧失理智。人们难道不应该透视一下人性弱点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成功。幸运的雨水地落在地球上。而这些少数人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嫉已无药可救。他们可能是你身边的人、你的朋友和熟人。这一切多么可悲,然而,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嫉妒几乎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弱点,不论是谁,都难以幸免。在人类的历史上,某些伟人也是如此。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可以使磁针偏转的现象。于是安培、戴维、沃拉斯顿、法拉第等都对此发生了兴趣,并着手进行研究。威廉·沃拉斯顿是由于发现了元素钯和铑,发明了使用铂的新方法而闻名于世的。1820年6月皇家学会会长约瑟福·班克斯爵是逝世,沃拉斯顿和戴维成为了继任这一职位的两个候选人。但沃拉斯顿谢绝提名,戴维由此当上了会长。自从得知奥斯特的实验结果--电对磁的影响后,沃拉斯顿就根据作用与反作用原理,试图进一步实验,找出磁对电的影响。然而,实验几次也未能如愿。什么原因呢?大科学家展开了讨论,但毫无结果。法拉第这时年方三十,虽早巳具备了独立研究的水平,然而,他仍然是戴维的实验助手。
法拉第很早就对电学抱有浓厚兴趣,奥斯特的发现激起了他研究电和磁的热情,现在他准备独立进行研究了。然而,就他的地位来讲,要闯入像沃拉斯顿和戴维那样已经注目的著名人物的领域中,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尽管如此,法拉第也不管那么多了,因为电和磁的实验对他来说实在是爱不释手了,况且沃拉斯顿和戴维遇到了难解的困惑,已经不能继续实验下去了。
法拉第敏锐地看出了奥斯特的发现的重要意义,于是,他花了三个月时间查阅了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切文献,重复了一系列的实验,认真地分析了奥斯特发现电流使磁针偏转的实验结果,不断思索沃拉斯顿使磁致导线自转试验失败的原因。经过多少次反反复复试验和思考,法拉第终于实现了通电导线绕磁铁公转这一伟大的梦想。这是一个相当重大、相当了不起的成功,奥斯特只是发现了旋转力的存在,而法拉第则实现了长久的旋转运动。
在朋友们的建议下,法拉第将自己的实验及其结果发表了。
出人意料的是,法拉第的成功不但没有得到赞赏,反而遭到了人们的指责。皇家学会的会员议论纷纷,还有人在报上发表文章,指责法拉第剽窃沃拉斯顿的研究成果。法拉第得知这些后十分痛苦。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他的荣誉、他的人格受到了怀疑和玷污。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事。这在一个爱惜名誉如同生命的人更是难以忍受的。人生多么令人无奈!于是,他立刻去找沃拉斯顿解释,沃拉斯顿完全没有参与这件事,他到实验室观看了法拉第的演示,并对法拉第的成功表示祝贺。他坦率地承认他是在从事电和磁的工作,但那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因此他承认,法拉第并不能从他那里借用什么。其实,法拉第的实验与沃拉斯顿的实验是根本不同的,不但方法、技巧、仪器不同,连理论解释也不一样,这一点作为皇家学会会长的戴维是最清楚的。法拉第起初想指望他的老师能够站出来替他说句公道话。戴维爵士作为第三者、知情人,又是科学界的权威,只要他说句公道话,这桩案子将立刻真相大白。然而,法拉第等来的却是戴维的沉默。可怕的沉默,有时候这比恶毒的语言更恶毒。究其原因,他终于发现,是嫉妒,可怕的嫉妒使这位伟人做出了小人行径。这样的做法实在太可悲了!
多少年来,法拉第对戴维无限崇敬。那是一种复杂而又丰富的感情,既有对恩人的感激,对老师的敬爱,也有对天才的崇拜。然而,当戴维得知法拉第在他失败的领域取得了成功,他的虚荣心受到了严重挫伤。他看到学生超过了老师,区区小实验员超过了堂堂大科学家,因而他产生了嫉妒。
嫉妒蒙住了戴维的眼腈,使他看不见法拉第实验与沃拉斯顿实验的根本区别,看不到法拉第一贯为人诚实、谦虚好学的事实。他更担心的却是学生的声誉超过老师。
在戴维看来,法拉第只是一个助手,是一个领导的顺从者。除此之外,要想尊重他什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