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沉冗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四隆。相传春秋战国时代,吴越争霸,越王勾践率铁骑长驱直入,吴王夫差弃姑苏城南逃,途经南桥,怕三个女儿落入勾践之手,将三个女儿活埋于上海奉贤南桥镇古华园,历代文人墨客前往浏览凭吊,留下不少感慨之词,流传至今。
姜女祠,位于铜川古城郊区金山山麓,环境幽雅,传说着神奇、悲壮的姜女
三
西园,一座集徽派建筑精粹之大成的徽商大宅院,位于练江西岸,被誉为:民间故宫。
踏进西园,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都市喧嚣和现代浮躁被隔绝于园外,像一座幽城渗透出诱人的魅力。西园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古”群集牌坊、戏台、亭阁、花园、水榭等于一体,为组合式的宅第群体,有宅第二十六座、房屋数百间、天井三十六个。宅院气势宏伟,马头墙昂起,飞檐翘首,亭阁桥榭、牌坊;“三雕”精品琳琅满目、比比皆是。宅院里集中了明、清、民国的徽派建筑,厅堂书院、戏台家祠、亭台桥榭汇聚一堂,天井曲径通幽。举目望去,脚下青石,白墙黛瓦,房屋构件、陈设,百多年的算老,上千年算古,正堂门前两尊石雕赑屃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赑屃镇宅,身驮宝物形同铜钱,寓意招财进宝,与中国传统的“家和万事兴”的理念不谋而合;人们把它们的头顶和身驮宝物抚摸得黝黑发亮,希望摸得好运,感受到先人福气。宅院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朴”既不像皇家那样宫殿金碧辉煌、富丽堂皇,也不似江南水乡私家花园那样娇小玲珑、惹人爱怜;建筑以楠木、石料为主,不描漆画,不施粉黛,本色示人,凭精致的雕刻取胜,在凝重间流露飘逸,在内敛中彰显含蓄。园内砖瓦柱梁体现“真”将散落在县内濒危的二十六座明末、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徽派建筑进行拆迁和修缮,从民间征集、收购来的一万四千多处古徽州石雕、木雕、砖雕,按照“复原”的原则,在“西园”的废墟上,整体搬迁;百年古树30多棵,其中一棵桂花树和一棵紫薇有千年历史,随拆迁的古建筑一起移植而来,甚至连后花园一座古坟,也迁移过来。房屋各具体例,古色古香,完美重现了明代建筑肥粱瘦柱,简约舒展,清朝及民国建筑内涵丰富、雕饰细腻的特征风貌。无不尽显徽商大家族宅第礼仪、教化、进取、休闲等诸多功能。如此辉煌的建筑群,竟然是搬迁拼凑,而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工程之巨,匠心之独,令世人震撼!
西园的策划者和总设计师何许人也?
竟然是“黄山第一贪”歙县传奇人物徐普来!
他是浙江淳安人,九岁随家移民到歙县,上世纪70年代,被戴上“投机倒把”的帽子,关押一年半;后因交通肇事又坐了半年牢。八十年代初,他当上了建筑队队长,从包工头升任歙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建委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徽文化是生意文化和做官的文化,徐普来寻求官商结合的机会,保护、弘扬徽州文化,古民居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自然的侵蚀、人为破坏,古建筑濒危,现存的5000多座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徽派老宅以每年5%的速度消失,他对徽文化情有独钟,徽派建筑更令他心驰神往,收集和抢救徽派建筑精品就成了当务之急,父子俩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从民间征集、收购濒临坍塌的古民居。
西园本无园,其建造源于徐普来的一个突发奇想。
从2005年开始,他投资1。5亿元,招募200多名徽州能工巧匠,紧张施工了一年多,将26栋明清及民国期间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集体搬迁进一,复原兴建“徽商大宅院”其规模之大属古代宅院国内第一,超过山西乔家大院,而且是全古的;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在施工期间,在工地下挖出了一块古石刻门匾,上书“西园”恰巧与宅院的地理位置相吻合,其主人曾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后(为了躲避战祸,更名改姓南迁到古徽州落户),清初状元徐元文祖宅的废墟上,占地一万多平方米;西园由此而重生。
保护古民居,有恒产者才有恒心。对保护文物,应当从公共性资源的角度来认识,为公众保护,对公众开放,实施公共监督、管理。
希腊、西班牙等许多国家的古堡允许出售,包括外国人也可以购买,有的只是一欧元的象征性价格;但是,法律要求购者必须投入资金进行维护,必须有相应部分对公众开放,必须展现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形成了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
对于大迁移式、重装的徽商大宅院,当地文物部门曾有的专家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保护举措,解决了保护的资金难题”;有的专家认为:这种迁移古建筑异地重组的做法虽有一定的可取性,可迁移后的建筑因离开了原有环境,失去了它的原真性和整体性,已变得面目全非,原有的价值也已消失,即使用的是原材料;也有的专家置疑:一座古建筑的赝品,好比是一个价值连城的破损古董,为了让它看起来更完美,就用现代材料把它做旧完整如初,那么,这个古董还有价值吗?
历史不能复制,古宅可以仿造,而古宅迁移毕竟是真物,就像金子埋在土里照样发光。
尽管有一些专家提出了不同观点,还是有一些媒体称徐普来“遍访中国,收集散落各地的徽派建筑精品”;建起徽商大宅院,属于抢救文物与保护徽州历史的义举;称其为“文物斗士”、“徽文化的守护神”
披上“斗士、守护神”光环的徐普来,2007年,因在改制时“隐匿、侵吞”国有资产,被以贪污罪名刑拘、逮捕,被贬为“黄山第一贪”押上法庭受审;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徐普来伙同其子等人贪污国有财产4918万余元,判处徐普来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50万元但是;抄他家的结果是,徐普来只有存款人民币5万元。
辩护律师函致安徽高院中认为:一审判决将一个没有国家一分钱投资的公司认定为“国有”这样的一个认定既缺乏事实的支撑,更没有法律的依据。一审判决的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可以清楚的知道:指控徐普来犯贪污罪不能成立。
徐普来难道是被冤枉的?
案件诡异,至今仍未结案,巨款是谁的?又用于何处?
律师说:我看到了黄山市检察院大门口的石狮子——可谁知道这也是所谓的“贪污款”所购买的呢!
西园是个迷:倒底是文物还是复制品?建造者也是个迷:是罪犯还是徽文化的守护神?
让人迷茫不解,当你参观了神秘的西园,也许,能找到深藏的答案。
四
练江中的渔梁坝,宛若彩虹卧波,犹如巨龙拦江,古桥遥对,气象万千!
站在石坝上,举目远眺,坝上水势平坦,碧波如镜,鱼翔深潭,泊舟几条,恬静安闲;坝顶如脊,苔藓遍布,洼道平宽,急流如潮,激起涟漪;坝下乱石嶙峋,激流奔腾,浪峰咬石。西岸紫阳山巍然屹立,林木葱郁;坝南依龙井山;北傍古镇,一条徽牌居民老街沿江岸蜿蜒。
桥的上游为徽商行舟码头,今非昔比、冷清寂寞;下游几百米处是明代紫阳桥,沧桑孤傲,长140米,桥孔高大,行舟过帆,为歙县城古桥中最高、最宽。
渔梁坝为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拦河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了,横截练江,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兼而利之。
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令人叹为观止!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石插钉称元宝钉,上下层如穿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固的坝体;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
国家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说:“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
秋日艳阳下,我漫步坝上,迎着飞溅的浪花,想起宏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了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孕育了富庶的天府之国;而脚下简朴的渔梁古坝,则是徽商巨贾的敛财聚富的码头,是徽州文化的源头。
历史无法改变,永远受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但是,历史能够穿越。
当我站在坝上,穿越时空,感慨万千,仿佛看到熙熙攘攘的徽商在这里扬帆启航、满载而归
2012年9月29日
四隆。相传春秋战国时代,吴越争霸,越王勾践率铁骑长驱直入,吴王夫差弃姑苏城南逃,途经南桥,怕三个女儿落入勾践之手,将三个女儿活埋于上海奉贤南桥镇古华园,历代文人墨客前往浏览凭吊,留下不少感慨之词,流传至今。
姜女祠,位于铜川古城郊区金山山麓,环境幽雅,传说着神奇、悲壮的姜女
三
西园,一座集徽派建筑精粹之大成的徽商大宅院,位于练江西岸,被誉为:民间故宫。
踏进西园,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都市喧嚣和现代浮躁被隔绝于园外,像一座幽城渗透出诱人的魅力。西园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古”群集牌坊、戏台、亭阁、花园、水榭等于一体,为组合式的宅第群体,有宅第二十六座、房屋数百间、天井三十六个。宅院气势宏伟,马头墙昂起,飞檐翘首,亭阁桥榭、牌坊;“三雕”精品琳琅满目、比比皆是。宅院里集中了明、清、民国的徽派建筑,厅堂书院、戏台家祠、亭台桥榭汇聚一堂,天井曲径通幽。举目望去,脚下青石,白墙黛瓦,房屋构件、陈设,百多年的算老,上千年算古,正堂门前两尊石雕赑屃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赑屃镇宅,身驮宝物形同铜钱,寓意招财进宝,与中国传统的“家和万事兴”的理念不谋而合;人们把它们的头顶和身驮宝物抚摸得黝黑发亮,希望摸得好运,感受到先人福气。宅院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朴”既不像皇家那样宫殿金碧辉煌、富丽堂皇,也不似江南水乡私家花园那样娇小玲珑、惹人爱怜;建筑以楠木、石料为主,不描漆画,不施粉黛,本色示人,凭精致的雕刻取胜,在凝重间流露飘逸,在内敛中彰显含蓄。园内砖瓦柱梁体现“真”将散落在县内濒危的二十六座明末、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徽派建筑进行拆迁和修缮,从民间征集、收购来的一万四千多处古徽州石雕、木雕、砖雕,按照“复原”的原则,在“西园”的废墟上,整体搬迁;百年古树30多棵,其中一棵桂花树和一棵紫薇有千年历史,随拆迁的古建筑一起移植而来,甚至连后花园一座古坟,也迁移过来。房屋各具体例,古色古香,完美重现了明代建筑肥粱瘦柱,简约舒展,清朝及民国建筑内涵丰富、雕饰细腻的特征风貌。无不尽显徽商大家族宅第礼仪、教化、进取、休闲等诸多功能。如此辉煌的建筑群,竟然是搬迁拼凑,而天衣无缝、浑然一体,工程之巨,匠心之独,令世人震撼!
西园的策划者和总设计师何许人也?
竟然是“黄山第一贪”歙县传奇人物徐普来!
他是浙江淳安人,九岁随家移民到歙县,上世纪70年代,被戴上“投机倒把”的帽子,关押一年半;后因交通肇事又坐了半年牢。八十年代初,他当上了建筑队队长,从包工头升任歙县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建委主任、县政协副主席。徽文化是生意文化和做官的文化,徐普来寻求官商结合的机会,保护、弘扬徽州文化,古民居遗产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财富,自然的侵蚀、人为破坏,古建筑濒危,现存的5000多座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徽派老宅以每年5%的速度消失,他对徽文化情有独钟,徽派建筑更令他心驰神往,收集和抢救徽派建筑精品就成了当务之急,父子俩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从民间征集、收购濒临坍塌的古民居。
西园本无园,其建造源于徐普来的一个突发奇想。
从2005年开始,他投资1。5亿元,招募200多名徽州能工巧匠,紧张施工了一年多,将26栋明清及民国期间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集体搬迁进一,复原兴建“徽商大宅院”其规模之大属古代宅院国内第一,超过山西乔家大院,而且是全古的;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是在施工期间,在工地下挖出了一块古石刻门匾,上书“西园”恰巧与宅院的地理位置相吻合,其主人曾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后(为了躲避战祸,更名改姓南迁到古徽州落户),清初状元徐元文祖宅的废墟上,占地一万多平方米;西园由此而重生。
保护古民居,有恒产者才有恒心。对保护文物,应当从公共性资源的角度来认识,为公众保护,对公众开放,实施公共监督、管理。
希腊、西班牙等许多国家的古堡允许出售,包括外国人也可以购买,有的只是一欧元的象征性价格;但是,法律要求购者必须投入资金进行维护,必须有相应部分对公众开放,必须展现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形成了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
对于大迁移式、重装的徽商大宅院,当地文物部门曾有的专家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保护举措,解决了保护的资金难题”;有的专家认为:这种迁移古建筑异地重组的做法虽有一定的可取性,可迁移后的建筑因离开了原有环境,失去了它的原真性和整体性,已变得面目全非,原有的价值也已消失,即使用的是原材料;也有的专家置疑:一座古建筑的赝品,好比是一个价值连城的破损古董,为了让它看起来更完美,就用现代材料把它做旧完整如初,那么,这个古董还有价值吗?
历史不能复制,古宅可以仿造,而古宅迁移毕竟是真物,就像金子埋在土里照样发光。
尽管有一些专家提出了不同观点,还是有一些媒体称徐普来“遍访中国,收集散落各地的徽派建筑精品”;建起徽商大宅院,属于抢救文物与保护徽州历史的义举;称其为“文物斗士”、“徽文化的守护神”
披上“斗士、守护神”光环的徐普来,2007年,因在改制时“隐匿、侵吞”国有资产,被以贪污罪名刑拘、逮捕,被贬为“黄山第一贪”押上法庭受审;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徐普来伙同其子等人贪污国有财产4918万余元,判处徐普来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50万元但是;抄他家的结果是,徐普来只有存款人民币5万元。
辩护律师函致安徽高院中认为:一审判决将一个没有国家一分钱投资的公司认定为“国有”这样的一个认定既缺乏事实的支撑,更没有法律的依据。一审判决的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可以清楚的知道:指控徐普来犯贪污罪不能成立。
徐普来难道是被冤枉的?
案件诡异,至今仍未结案,巨款是谁的?又用于何处?
律师说:我看到了黄山市检察院大门口的石狮子——可谁知道这也是所谓的“贪污款”所购买的呢!
西园是个迷:倒底是文物还是复制品?建造者也是个迷:是罪犯还是徽文化的守护神?
让人迷茫不解,当你参观了神秘的西园,也许,能找到深藏的答案。
四
练江中的渔梁坝,宛若彩虹卧波,犹如巨龙拦江,古桥遥对,气象万千!
站在石坝上,举目远眺,坝上水势平坦,碧波如镜,鱼翔深潭,泊舟几条,恬静安闲;坝顶如脊,苔藓遍布,洼道平宽,急流如潮,激起涟漪;坝下乱石嶙峋,激流奔腾,浪峰咬石。西岸紫阳山巍然屹立,林木葱郁;坝南依龙井山;北傍古镇,一条徽牌居民老街沿江岸蜿蜒。
桥的上游为徽商行舟码头,今非昔比、冷清寂寞;下游几百米处是明代紫阳桥,沧桑孤傲,长140米,桥孔高大,行舟过帆,为歙县城古桥中最高、最宽。
渔梁坝为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拦河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了,横截练江,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兼而利之。
坝长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令人叹为观止!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石插钉称元宝钉,上下层如穿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固的坝体;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
国家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说:“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相媲美!”
秋日艳阳下,我漫步坝上,迎着飞溅的浪花,想起宏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造就了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孕育了富庶的天府之国;而脚下简朴的渔梁古坝,则是徽商巨贾的敛财聚富的码头,是徽州文化的源头。
历史无法改变,永远受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但是,历史能够穿越。
当我站在坝上,穿越时空,感慨万千,仿佛看到熙熙攘攘的徽商在这里扬帆启航、满载而归
2012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