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柏榴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庚寅年正月十四下午,参加汉网人文武汉版网友水手002组织的长春观寻访后,网友天风、一人行、护湖义士和我,顺道蛇山南坡寻访。这是网友里由早在去年国庆长假前便有的愿望。当我们走进龙华寺时,发现大雄宝殿左边有两块十分珍贵的石碑,便仔细辨认上面的字迹,分析碑的年代。其中一块从碑文看,明弘治年间的,而反面则是清光绪年间的。另一块碑可辨出“滕王阁序”“唐王”等字样。这时,有香客过来,向我们苦苦诉说。
早在明成化二年(1466年),明朝太监王定因母病,便在武昌蛇山南麓开出一方净土,御赐匾额龙华寺。后成化十三年、弘治十三年,不断重修扩大,到弘治十五年,该寺有佛殿五座,观音殿、天王殿、山门各三座,钟楼一座,东西廊舍48间,总共有264楹。佛殿巍峨,宝相庄严,桥梁镂刻,柏竹丛绕,终成为一大丛林。清顺治、光绪年间又数次重修该寺,使其成为武昌城内大型寺院之一。晚清名著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丫姑爷乘龙充快婿 知客僧拉马认干娘中这样描述龙华寺:且说这武昌省城有名是一座龙华寺。这龙华寺坐落在宾阳门内,乃是个极大丛林,听说亦有千几百年的香火了。寺里居中一座“大雄宝殿”供的是释迦牟尼。此外观音殿、罗汉堂、斋堂、客堂、禅堂、僧房,曲曲湾湾,已经不在少处。另外还有精室,专备接待女客。因为龙华寺是武昌名胜所在,所以合城文武官员,空闲时候都走来随喜随喜,就是过往的洲客亦都有慕名来的。
佛教近代著名高僧太虚大师的自传里写道:“民九三四月间,武昌与广州都来请我前往讲经。武昌已由隐尘、元白邀李馥庭等百余人发起为扩大的公开讲演,为我设榻龙华寺,即借龙华寺佛殿为讲堂,可容听众三四百人,派陈性白到杭迎接。我则与性白同赴武昌,亦在龙华寺讲起信论。”据民国佛教年纪中记载:“民国八年,五月、太虚讲起信论于武昌龙华寺,印行起信论别说。”
龙华寺原占地6千平米,是比丘尼僧道场。1954年,武昌尼众响应政府号召,开展生产自救,至1958年,龙华寺的大和尚将此庙舍给72座小庙集中而来的172位比丘尼。白天在外生产,晚上回寺过宗教生活。后寺院房舍、土地屡遭侵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宗教政策,龙华寺收回被占房产和土地,当时房屋土地面积仍是6000多平米,居住尼众一百多人。龙华寺曾珍藏有大批历史文物,如明代成化年间铸的三尊铁佛,自然生成的神龙护墙,大批的古碑石刻、兔儿石、猫儿石等,均散失。
龙华寺权益所受到的侵害是在改革开放后的1994年。有人受经济利益驱动,为一己私利,不顾我国的宗教政策,擅自拆毁了龙华寺的山门楼、清代木结构的天王殿、明代的海岛以及尼众住房,改造成商业楼和居民楼。只留下一大殿,另建了一栋与寺庙极不协调的7层居住楼。到现在又有人吹风,要拆掉现有的大殿和居住楼,搬到九峰去,此风一吹,使得尼众寝食不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偌大的蛇山,难道容不下一座小小的庙宇。不错,蛇山固然有黄鹤楼而扬名,但如果有龙华寺存在,从旅游的角度来说,只能将其做大做强才是上策。2008年初,在武昌“两轴五片筑名城”的规划中说过,要营造蛇山自然生态板块“寻幽访绿、层楼叠嶂”的意境,重点修复自然山体、恢复山林植被,营造自然生态、优化观赏游线,建设野趣盎然、人文荟萃的城市森林,保留龙华寺寺庙功能,营造“深山藏古寺”的意境。而如今,却是朝令夕改,政府的公信度还有多少?如果随意对该寺院拆毁或迁移,不仅违反了我国的宗教政策,更对于传承我国佛教文化,发展旅游事业的一大损失。
呼苍天,唤大地,谁来拯救风雨中摇摆不定的龙华寺。
庚寅年正月十四下午,参加汉网人文武汉版网友水手002组织的长春观寻访后,网友天风、一人行、护湖义士和我,顺道蛇山南坡寻访。这是网友里由早在去年国庆长假前便有的愿望。当我们走进龙华寺时,发现大雄宝殿左边有两块十分珍贵的石碑,便仔细辨认上面的字迹,分析碑的年代。其中一块从碑文看,明弘治年间的,而反面则是清光绪年间的。另一块碑可辨出“滕王阁序”“唐王”等字样。这时,有香客过来,向我们苦苦诉说。
早在明成化二年(1466年),明朝太监王定因母病,便在武昌蛇山南麓开出一方净土,御赐匾额龙华寺。后成化十三年、弘治十三年,不断重修扩大,到弘治十五年,该寺有佛殿五座,观音殿、天王殿、山门各三座,钟楼一座,东西廊舍48间,总共有264楹。佛殿巍峨,宝相庄严,桥梁镂刻,柏竹丛绕,终成为一大丛林。清顺治、光绪年间又数次重修该寺,使其成为武昌城内大型寺院之一。晚清名著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丫姑爷乘龙充快婿 知客僧拉马认干娘中这样描述龙华寺:且说这武昌省城有名是一座龙华寺。这龙华寺坐落在宾阳门内,乃是个极大丛林,听说亦有千几百年的香火了。寺里居中一座“大雄宝殿”供的是释迦牟尼。此外观音殿、罗汉堂、斋堂、客堂、禅堂、僧房,曲曲湾湾,已经不在少处。另外还有精室,专备接待女客。因为龙华寺是武昌名胜所在,所以合城文武官员,空闲时候都走来随喜随喜,就是过往的洲客亦都有慕名来的。
佛教近代著名高僧太虚大师的自传里写道:“民九三四月间,武昌与广州都来请我前往讲经。武昌已由隐尘、元白邀李馥庭等百余人发起为扩大的公开讲演,为我设榻龙华寺,即借龙华寺佛殿为讲堂,可容听众三四百人,派陈性白到杭迎接。我则与性白同赴武昌,亦在龙华寺讲起信论。”据民国佛教年纪中记载:“民国八年,五月、太虚讲起信论于武昌龙华寺,印行起信论别说。”
龙华寺原占地6千平米,是比丘尼僧道场。1954年,武昌尼众响应政府号召,开展生产自救,至1958年,龙华寺的大和尚将此庙舍给72座小庙集中而来的172位比丘尼。白天在外生产,晚上回寺过宗教生活。后寺院房舍、土地屡遭侵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宗教政策,龙华寺收回被占房产和土地,当时房屋土地面积仍是6000多平米,居住尼众一百多人。龙华寺曾珍藏有大批历史文物,如明代成化年间铸的三尊铁佛,自然生成的神龙护墙,大批的古碑石刻、兔儿石、猫儿石等,均散失。
龙华寺权益所受到的侵害是在改革开放后的1994年。有人受经济利益驱动,为一己私利,不顾我国的宗教政策,擅自拆毁了龙华寺的山门楼、清代木结构的天王殿、明代的海岛以及尼众住房,改造成商业楼和居民楼。只留下一大殿,另建了一栋与寺庙极不协调的7层居住楼。到现在又有人吹风,要拆掉现有的大殿和居住楼,搬到九峰去,此风一吹,使得尼众寝食不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偌大的蛇山,难道容不下一座小小的庙宇。不错,蛇山固然有黄鹤楼而扬名,但如果有龙华寺存在,从旅游的角度来说,只能将其做大做强才是上策。2008年初,在武昌“两轴五片筑名城”的规划中说过,要营造蛇山自然生态板块“寻幽访绿、层楼叠嶂”的意境,重点修复自然山体、恢复山林植被,营造自然生态、优化观赏游线,建设野趣盎然、人文荟萃的城市森林,保留龙华寺寺庙功能,营造“深山藏古寺”的意境。而如今,却是朝令夕改,政府的公信度还有多少?如果随意对该寺院拆毁或迁移,不仅违反了我国的宗教政策,更对于传承我国佛教文化,发展旅游事业的一大损失。
呼苍天,唤大地,谁来拯救风雨中摇摆不定的龙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