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川水芙蓉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明代冯梦龙在他的警世通言的第二卷中,写了一个庄子成道的故事,题为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我今天要讲的故事的主要情节便取自于它。其它情节和细节都是我自己的杜撰,算是一个改编吧,只为把故事说得更生动有趣而已。如果有人看了以后,认为我是在给庄周之妻田氏翻案,那也未尝不可。中国古代女性的不少冤假错案,都是需要平反昭雪的。何况,冯梦龙笔下的田氏,明摆着就是被中国古代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歪曲了的女性形象,并不是现实的真实反映。要讲故事,一切就得乾坤倒转,推翻重来。
我要说的故事的主角并不是庄子,而是他的妻子田氏。田氏是庄子的第三任妻子。前两个一个死,一个因过失被庄子休掉了。第三个妻子年轻美貌,灵秀动人,好似仙女下凡。但庄周一味潜心修道,对田氏之美并不在意。在他看来,世间的一切都如过眼云烟,一妇道人家生得美不美又有什么意义呢,再美的娇容到头来也是骷髅白骨。且万恶淫为首,女人原本就是引男人想入非非的不祥之物,尤其是生得青春貌美的,那更是“红颜祸水”了。因此,他对他的这位俏丽娇妻也只是以礼相待,并无半点怜香惜玉之心。只恐自己受了女色的诱惑,迷了心窍,失了一个道人的身份,把多年修行的成果付之东流。加上庄子长年外出,四方游历,二人的夫妻恩爱更是几近于无。所以,田氏虽已为人妻室,倒像没有出嫁的闺中女子,整日*绣花、描红、弹琴打发时间。在她青春娇艳的脸庞上,常有一丝难言的寂寞流露自眉眼之间。但她又是一位端庄文雅的女子,颇有几分大家闺秀的风范,对先生的敬业精神,也是仰慕有加,深为敬佩。因此辛勤持家,不让他为家事操心烦恼,能安心修行,以便早成大道。
说起来,这个故事的悲剧性结局都是修道的庄子一手造成的,它正好映证了庸人自扰、无事生非,以及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一类俗话。
且说这庄周,乃是周末时的一位高贤,姓庄名周,字子休,是宋国蒙邑人。曾经做过官,但后因求道心切,便弃官隐居起来,一心一意地冥思修炼。一时竟名传四方,害得他不断迁居,惟恐被世上的俗人俗事缠身,坏了他的清静。说起他求道的由来,还有一个流传千古的著名传说,那便是“庄周梦蝶”据说,庄子曾经师事一位大圣人,是道教之祖,此人姓李名耳,字伯阳,因为生来白发,所以人们都叫他老子。庄周在老子门下拜师学习时,经常会做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白蝴蝶,翩翩飞舞于花丛之间。醒来后,还觉得全身飘飘然,真象是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他把此梦告诉了老子,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老子于是给他点破了前生:原来,他是一只天地混沌初开时生出的一只白蝴蝶,一次在天庭采蜜时,被王母娘娘的青鸾啄死。其神不散,脱身于世,化为庄周。庄周这才恍然大悟,心想,与其说是我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不如说是蝴蝶梦见它自己变成了庄周。那么,谁是蝴蝶,谁是庄周,并且,我又是谁呢?如此说来,这世间一切不过是梦中之梦而已。至于那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岂不更是流水行云,转瞬即逝,又何必执着于它呢?自此,他便立了求道的心志,只求早日成道,以脱离红尘苦海。
一日,庄子外出云游,经过一座山丘,见上面荒冢累累,不由浮想联翩,更觉得人生如梦,岁月如烟。正在他凝神遐想之际,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悲哭之声。他走近一看,见一妇人手拿一把素白纨扇,正用力地拼命往一座新坟上扇土。庄周大为困惑,便问那妇人缘何如此。妇人说,因为她和丈夫生前恩爱,曾彼此约定,若丈夫先去,得待他坟上之土干了以后,她方可改嫁他人。她现在扇的正是她刚去世的丈夫的坟土。庄周听了,用法术替妇人扫干了坟土。妇人以纨扇送之,作为回报。庄周一边走,一边摇着扇子,连连叹息,吟道:“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早知死后无情义,索把生前恩爱勾。”走了几步,又吟道:“生前个个说恩爱,死后人人欲扇坟。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吟毕,庄周沿着山间小径,渐行渐远
再说田氏,自开春庄周外出游历之后,便独自在家,与丫环相伴。每日,田氏守着一座空空的房子,只觉得度时如年,却也无可奈何,只有怨自己命苦,嫁了这么一个疯疯颠颠的求道之人,从来不会知疼知热,更不会虚寒问暖,好象自己一个大活人根本就不存在似的。想起当初刚刚嫁给他时,还曾一度为他的专心敬业所感动,以为他真的在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其实就是念念经,打打坐,四处游荡而已,心中真是后悔,不禁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一天,田氏在小丫环的蛊惑下,和她一道去赶了一场庙会。在热闹非凡的庙会上,田氏看见不少成双成对的夫妻,或携家带口,或两两相伴,好不亲热和睦。那乐融融的合家欢乐的亲情使她心中无不羡慕嫉妒,更为自己的形只影单,寂寞冷清而倍感惆怅孤独。在归家的途中,她们遇到了一个问路的人。这是一个年轻的公子,生得眉清目秀,仪表堂堂,举止文雅庄重,有一种潇洒脱俗的高贵气质,让人看着就知道他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
原来,这位公子是楚国王孙,曾与庄周有约,欲拜他为师,跟随他一同修道。不巧遇到庄妻田氏,见她美貌动人,端庄文雅,不由心生爱慕之意,回去之后,一直念念不忘。但苦于男女有别,且她已是一有夫之妇,又是自己敬重的将拜之为师的庄周之妻,只得哀叹相逢太晚。之后,楚王孙又多次来访,因庄周一直没有回来,他仍然不得见上他一面。每一次,都是田氏的丫环接待。公子有意无意地想见一见田氏,却被婉言拒绝。丫环说,庄先生有吩咐,凡外来男宾,一律不得由娘子接待,以免有失礼之处,被人留下诟柄和闲话。这也是庄先生御妻有方,远近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守本分,尽忠心的“贤内助”一心辅助他的求道大业,无不羡慕钦敬,都说他们夫妻俩真是志同道合,比翼齐飞。
楚王孙得知这一实情后,对田氏更添了几分敬意。心想,难怪庄先生智慧过人,名扬四方,都是因为有了这位红粉知己的缘故。若我也能有这样的一位冰雪聪明、知书识理、慧眼灵心的红颜佳人伴我左右,那我一定早已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了。象这般出色的女子,就是打着灯笼火把,也不容易找到啊。我又哪里有这种前世修来的福份呢。天下的美女佳人我见得够多了,也曾为其中一两个害过相思,有过私情。今日见到她,才知过去看到的那些美人儿都是绣花枕头,庸脂俗粉。而自己所谓的相思恋情,也都不过是小孩子办家家酒。情为何物,到今日我才算真正明白了三分。可惜,这份痴情,只能永远被深埋在心底,再无见天之日了。只是不知那田氏心中怎样看我,若我能在她心里哪怕是只占据一个小小的角落,那我便死也瞑目了。
再说田氏,自从在庙会之日见到楚王孙之后,他不俗的气质给她留下了一分良好的印象。但除此之外,她对他并不在意。庄先生的崇拜者哪个不是才华横溢、气度非凡呢。再说,他们再出色,也不能与庄周相提并论。当初,她也是看上了他的高贵不俗和一身的仙风道骨,心想,这样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连宇宙万物都尽知尽悉了,难道还会不懂生活的艺术,不知女人的辛苦和艰难吗?和这样的人生活一辈子,一定是无比幸福的。虽然一想到庄周是第三次娶妻,她也曾有几分犹豫,担心他是不是个克妻之人。但又一想,听说他的第一个妻子在没有嫁过去之前就患有暗疾,到后来才发病而死的;第二个妻子是自己不争气,做了什么冒失之事,听说是把他的一箱祖传真经当作废纸烧了,才使他一怒之下休了她。这也是她自惹的麻烦,你烧什么不可以,怎么能把他的命根子烧了呢?真是小家碧玉,没有一点见识。如此说来,嫁给庄先生也不是一件坏事,只是以后小心点,不要认错了他的经书就行了。田氏到底还是做了庄周的妻子,并且自出嫁之日起,就一心支持丈夫的求道大业,日子起初倒还过得平静安宁。
但到后来,田氏见庄周一心求道,对她不理不问,一出门就乐不思蜀。临行前嘱咐他几句一路保重之类的告别赠语,他都像没有听见似的,还嫌她啰嗦,嫌她烦。他总是一去就杳无音信,从不捎封信回来报一声平安,让她傻兮兮地牵肠挂肚、望眼欲穿---这样的夫妻做起来真是没有什么意思。她好几次也有了把他的经书通通扔到河里去的念头,进而怀疑他的第二任老婆是明知故犯。她心想,烧得好,把他的经书全部烧完了才好呢,也叫他死了成道的心,安安心心地呆在家里,让她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幸福女人。如今,她别的倒不怕,只怕他一日成道,便一纸休书丢下她这结过婚的柔弱女子,翩然仙去,那她可就惨了;想起自己当初还一心勉励他求道,真是愚蠢之至。他也曾劝她一起修行,她试过几日,觉得十分乏味,一点意思都没有,便放弃了。眼看庄周得道之日临近,弄得她一颗心七上八下的,惶惶不可终日,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这一日,田氏闲极无聊,便叫丫环把前几次楚王孙留下的诗文拿来看一看,用以打发时光。平时,她是很少看那些拜访庄子的人留下的笔墨的,她不喜欢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没有想到一看楚王孙的诗文,就让她不忍释卷,流连忘返。这位公子的文笔实在是漂亮,但真正打动她的还不是他的才华,而是那字里行间洋溢的一种青春的朝气,一股生命蓬勃向上的活力。无论写人状物,他下笔都生动有神。其中,有一篇写给一个妙龄少女的生日贺文,尤其让她觉得有趣。他把少女的天真烂漫之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对她的赞美和祝福,更是情真意切。那位女子在生日之时,能获得这样一份珍贵的馈赠,也算是一个幸福的女子了。田氏心中充满艳羡,也对那能写出如此动人的文字的楚王孙增添了几分倾慕之情。看来,这位公子还真是个懂得怜香惜玉之人啊,他诗中的女子一定是他的爱妻吧。这样的文章应该让庄周多看看多学学才好呢,免得他一天到晚只会读他那些空洞无物、神经兮兮的经文经书。
田氏看到的那篇诗文,是楚王孙几年前,为他的一位青梅竹马的表妹而写的。他们二人虽然情投意合,无奈表妹早由父母作主,许配他人。表妹出嫁时,他只得独自咽下了一杯爱情的苦酒。那是他的第一次失恋。从此,他便看破红尘,有了求道解脱之心。但不曾想遇到田氏这样天仙似的非凡女子,他的一颗凡心又蠢蠢欲动了起来。这楚王孙还真的害起了相思病,终日借酒浇愁,哀声叹气。他的心腹小厮见他这副模样,立即明白了七八分,心想,我家主人一定是看上庄先生的那位娘子了。他们两人才真是天生的一对呢。唉,只可惜相逢太晚。怎么说,这也是瞎子点灯,白亮了。于是,他对公子好言相劝,叫他不要误了求道的大事。谁知公子还真是动了深情,痴心不改,把那求道之事也抛到海天云外去了。楚王孙原本是个儒生,对求道之事并不真的感兴趣,不过是一时兴起,凑凑热闹而已。在他看来,大丈夫还是当以功名为重,应该多读圣贤书,以求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至于那求道之事,可以把它看作是养性的一个好方法;万一自己将来潦倒不得志,还可算作早留的一条退路,到时候就归隐山林,也不至于贻笑大方。谁曾想求道不成,自己倒先走火入魔,被一个妇人给迷住了。唉,这可叫人如何是好?
楚王孙在对田氏的苦苦思念中,心潮起伏,不觉诗性大发,文思如涌,挥笔写下... -->>
明代冯梦龙在他的警世通言的第二卷中,写了一个庄子成道的故事,题为庄子休鼓盆成大道。我今天要讲的故事的主要情节便取自于它。其它情节和细节都是我自己的杜撰,算是一个改编吧,只为把故事说得更生动有趣而已。如果有人看了以后,认为我是在给庄周之妻田氏翻案,那也未尝不可。中国古代女性的不少冤假错案,都是需要平反昭雪的。何况,冯梦龙笔下的田氏,明摆着就是被中国古代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歪曲了的女性形象,并不是现实的真实反映。要讲故事,一切就得乾坤倒转,推翻重来。
我要说的故事的主角并不是庄子,而是他的妻子田氏。田氏是庄子的第三任妻子。前两个一个死,一个因过失被庄子休掉了。第三个妻子年轻美貌,灵秀动人,好似仙女下凡。但庄周一味潜心修道,对田氏之美并不在意。在他看来,世间的一切都如过眼云烟,一妇道人家生得美不美又有什么意义呢,再美的娇容到头来也是骷髅白骨。且万恶淫为首,女人原本就是引男人想入非非的不祥之物,尤其是生得青春貌美的,那更是“红颜祸水”了。因此,他对他的这位俏丽娇妻也只是以礼相待,并无半点怜香惜玉之心。只恐自己受了女色的诱惑,迷了心窍,失了一个道人的身份,把多年修行的成果付之东流。加上庄子长年外出,四方游历,二人的夫妻恩爱更是几近于无。所以,田氏虽已为人妻室,倒像没有出嫁的闺中女子,整日*绣花、描红、弹琴打发时间。在她青春娇艳的脸庞上,常有一丝难言的寂寞流露自眉眼之间。但她又是一位端庄文雅的女子,颇有几分大家闺秀的风范,对先生的敬业精神,也是仰慕有加,深为敬佩。因此辛勤持家,不让他为家事操心烦恼,能安心修行,以便早成大道。
说起来,这个故事的悲剧性结局都是修道的庄子一手造成的,它正好映证了庸人自扰、无事生非,以及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一类俗话。
且说这庄周,乃是周末时的一位高贤,姓庄名周,字子休,是宋国蒙邑人。曾经做过官,但后因求道心切,便弃官隐居起来,一心一意地冥思修炼。一时竟名传四方,害得他不断迁居,惟恐被世上的俗人俗事缠身,坏了他的清静。说起他求道的由来,还有一个流传千古的著名传说,那便是“庄周梦蝶”据说,庄子曾经师事一位大圣人,是道教之祖,此人姓李名耳,字伯阳,因为生来白发,所以人们都叫他老子。庄周在老子门下拜师学习时,经常会做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白蝴蝶,翩翩飞舞于花丛之间。醒来后,还觉得全身飘飘然,真象是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他把此梦告诉了老子,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老子于是给他点破了前生:原来,他是一只天地混沌初开时生出的一只白蝴蝶,一次在天庭采蜜时,被王母娘娘的青鸾啄死。其神不散,脱身于世,化为庄周。庄周这才恍然大悟,心想,与其说是我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不如说是蝴蝶梦见它自己变成了庄周。那么,谁是蝴蝶,谁是庄周,并且,我又是谁呢?如此说来,这世间一切不过是梦中之梦而已。至于那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岂不更是流水行云,转瞬即逝,又何必执着于它呢?自此,他便立了求道的心志,只求早日成道,以脱离红尘苦海。
一日,庄子外出云游,经过一座山丘,见上面荒冢累累,不由浮想联翩,更觉得人生如梦,岁月如烟。正在他凝神遐想之际,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悲哭之声。他走近一看,见一妇人手拿一把素白纨扇,正用力地拼命往一座新坟上扇土。庄周大为困惑,便问那妇人缘何如此。妇人说,因为她和丈夫生前恩爱,曾彼此约定,若丈夫先去,得待他坟上之土干了以后,她方可改嫁他人。她现在扇的正是她刚去世的丈夫的坟土。庄周听了,用法术替妇人扫干了坟土。妇人以纨扇送之,作为回报。庄周一边走,一边摇着扇子,连连叹息,吟道:“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早知死后无情义,索把生前恩爱勾。”走了几步,又吟道:“生前个个说恩爱,死后人人欲扇坟。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吟毕,庄周沿着山间小径,渐行渐远
再说田氏,自开春庄周外出游历之后,便独自在家,与丫环相伴。每日,田氏守着一座空空的房子,只觉得度时如年,却也无可奈何,只有怨自己命苦,嫁了这么一个疯疯颠颠的求道之人,从来不会知疼知热,更不会虚寒问暖,好象自己一个大活人根本就不存在似的。想起当初刚刚嫁给他时,还曾一度为他的专心敬业所感动,以为他真的在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其实就是念念经,打打坐,四处游荡而已,心中真是后悔,不禁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一天,田氏在小丫环的蛊惑下,和她一道去赶了一场庙会。在热闹非凡的庙会上,田氏看见不少成双成对的夫妻,或携家带口,或两两相伴,好不亲热和睦。那乐融融的合家欢乐的亲情使她心中无不羡慕嫉妒,更为自己的形只影单,寂寞冷清而倍感惆怅孤独。在归家的途中,她们遇到了一个问路的人。这是一个年轻的公子,生得眉清目秀,仪表堂堂,举止文雅庄重,有一种潇洒脱俗的高贵气质,让人看着就知道他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
原来,这位公子是楚国王孙,曾与庄周有约,欲拜他为师,跟随他一同修道。不巧遇到庄妻田氏,见她美貌动人,端庄文雅,不由心生爱慕之意,回去之后,一直念念不忘。但苦于男女有别,且她已是一有夫之妇,又是自己敬重的将拜之为师的庄周之妻,只得哀叹相逢太晚。之后,楚王孙又多次来访,因庄周一直没有回来,他仍然不得见上他一面。每一次,都是田氏的丫环接待。公子有意无意地想见一见田氏,却被婉言拒绝。丫环说,庄先生有吩咐,凡外来男宾,一律不得由娘子接待,以免有失礼之处,被人留下诟柄和闲话。这也是庄先生御妻有方,远近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守本分,尽忠心的“贤内助”一心辅助他的求道大业,无不羡慕钦敬,都说他们夫妻俩真是志同道合,比翼齐飞。
楚王孙得知这一实情后,对田氏更添了几分敬意。心想,难怪庄先生智慧过人,名扬四方,都是因为有了这位红粉知己的缘故。若我也能有这样的一位冰雪聪明、知书识理、慧眼灵心的红颜佳人伴我左右,那我一定早已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了。象这般出色的女子,就是打着灯笼火把,也不容易找到啊。我又哪里有这种前世修来的福份呢。天下的美女佳人我见得够多了,也曾为其中一两个害过相思,有过私情。今日见到她,才知过去看到的那些美人儿都是绣花枕头,庸脂俗粉。而自己所谓的相思恋情,也都不过是小孩子办家家酒。情为何物,到今日我才算真正明白了三分。可惜,这份痴情,只能永远被深埋在心底,再无见天之日了。只是不知那田氏心中怎样看我,若我能在她心里哪怕是只占据一个小小的角落,那我便死也瞑目了。
再说田氏,自从在庙会之日见到楚王孙之后,他不俗的气质给她留下了一分良好的印象。但除此之外,她对他并不在意。庄先生的崇拜者哪个不是才华横溢、气度非凡呢。再说,他们再出色,也不能与庄周相提并论。当初,她也是看上了他的高贵不俗和一身的仙风道骨,心想,这样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连宇宙万物都尽知尽悉了,难道还会不懂生活的艺术,不知女人的辛苦和艰难吗?和这样的人生活一辈子,一定是无比幸福的。虽然一想到庄周是第三次娶妻,她也曾有几分犹豫,担心他是不是个克妻之人。但又一想,听说他的第一个妻子在没有嫁过去之前就患有暗疾,到后来才发病而死的;第二个妻子是自己不争气,做了什么冒失之事,听说是把他的一箱祖传真经当作废纸烧了,才使他一怒之下休了她。这也是她自惹的麻烦,你烧什么不可以,怎么能把他的命根子烧了呢?真是小家碧玉,没有一点见识。如此说来,嫁给庄先生也不是一件坏事,只是以后小心点,不要认错了他的经书就行了。田氏到底还是做了庄周的妻子,并且自出嫁之日起,就一心支持丈夫的求道大业,日子起初倒还过得平静安宁。
但到后来,田氏见庄周一心求道,对她不理不问,一出门就乐不思蜀。临行前嘱咐他几句一路保重之类的告别赠语,他都像没有听见似的,还嫌她啰嗦,嫌她烦。他总是一去就杳无音信,从不捎封信回来报一声平安,让她傻兮兮地牵肠挂肚、望眼欲穿---这样的夫妻做起来真是没有什么意思。她好几次也有了把他的经书通通扔到河里去的念头,进而怀疑他的第二任老婆是明知故犯。她心想,烧得好,把他的经书全部烧完了才好呢,也叫他死了成道的心,安安心心地呆在家里,让她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幸福女人。如今,她别的倒不怕,只怕他一日成道,便一纸休书丢下她这结过婚的柔弱女子,翩然仙去,那她可就惨了;想起自己当初还一心勉励他求道,真是愚蠢之至。他也曾劝她一起修行,她试过几日,觉得十分乏味,一点意思都没有,便放弃了。眼看庄周得道之日临近,弄得她一颗心七上八下的,惶惶不可终日,也只有听天由命了。
这一日,田氏闲极无聊,便叫丫环把前几次楚王孙留下的诗文拿来看一看,用以打发时光。平时,她是很少看那些拜访庄子的人留下的笔墨的,她不喜欢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没有想到一看楚王孙的诗文,就让她不忍释卷,流连忘返。这位公子的文笔实在是漂亮,但真正打动她的还不是他的才华,而是那字里行间洋溢的一种青春的朝气,一股生命蓬勃向上的活力。无论写人状物,他下笔都生动有神。其中,有一篇写给一个妙龄少女的生日贺文,尤其让她觉得有趣。他把少女的天真烂漫之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对她的赞美和祝福,更是情真意切。那位女子在生日之时,能获得这样一份珍贵的馈赠,也算是一个幸福的女子了。田氏心中充满艳羡,也对那能写出如此动人的文字的楚王孙增添了几分倾慕之情。看来,这位公子还真是个懂得怜香惜玉之人啊,他诗中的女子一定是他的爱妻吧。这样的文章应该让庄周多看看多学学才好呢,免得他一天到晚只会读他那些空洞无物、神经兮兮的经文经书。
田氏看到的那篇诗文,是楚王孙几年前,为他的一位青梅竹马的表妹而写的。他们二人虽然情投意合,无奈表妹早由父母作主,许配他人。表妹出嫁时,他只得独自咽下了一杯爱情的苦酒。那是他的第一次失恋。从此,他便看破红尘,有了求道解脱之心。但不曾想遇到田氏这样天仙似的非凡女子,他的一颗凡心又蠢蠢欲动了起来。这楚王孙还真的害起了相思病,终日借酒浇愁,哀声叹气。他的心腹小厮见他这副模样,立即明白了七八分,心想,我家主人一定是看上庄先生的那位娘子了。他们两人才真是天生的一对呢。唉,只可惜相逢太晚。怎么说,这也是瞎子点灯,白亮了。于是,他对公子好言相劝,叫他不要误了求道的大事。谁知公子还真是动了深情,痴心不改,把那求道之事也抛到海天云外去了。楚王孙原本是个儒生,对求道之事并不真的感兴趣,不过是一时兴起,凑凑热闹而已。在他看来,大丈夫还是当以功名为重,应该多读圣贤书,以求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至于那求道之事,可以把它看作是养性的一个好方法;万一自己将来潦倒不得志,还可算作早留的一条退路,到时候就归隐山林,也不至于贻笑大方。谁曾想求道不成,自己倒先走火入魔,被一个妇人给迷住了。唉,这可叫人如何是好?
楚王孙在对田氏的苦苦思念中,心潮起伏,不觉诗性大发,文思如涌,挥笔写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