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长公主不想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始琢磨起自己祈求致仕的折子来。
接下来的日子风平浪静,一是因为宫中最大的那个问题已经暂时得到了解决,二来为了葬礼的事大家忙得不可开交,也疲惫得提不起别的兴致。
转眼来到天顺三年三月,大行皇帝的一应葬仪都已完毕,梓宫移送至城郊的皇陵。
所有人都渐渐从这一场丧事之中回复了生气,开始考虑起其他事情的安排来。龙子还在母腹之中,这身份怎么定,就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要安定朝堂,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谁也没有贸然开口提这些事,毕竟稍有不慎很有可能不但没有功劳,反而会把自己给折进去。就算此刻站对了队,万一将来生出来的不是龙子,也是枉然。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封奏折打破了这种隐秘的平衡与僵持。
翰林院掌院学士顾铮上书,请加封林太后为太皇太后,张侍长为皇太后,张侍长腹中的孩子则暂为太子,先定下名分大义。待太子出生之后,再行登基典礼。
如此,名分既定,天下百姓也可安心了。
林太后自然千肯万肯。
别的不说,坐实了这太皇太后的身份,便是将来当真生出个女孩,或是万一……再选立新君时,也改不了她的这个身份。不至于像贺卿揣测的那样,因为新君要加封自己的亲生父母,使得她处境尴尬。
但朝臣们却有不同的意见。
这若真的是个皇子,自然没有问题,但若是皇女,如今就定下储君名分,将来却不好收场。
此时大朝已经重开,顾铮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上书,显然并没有半点退缩之意,而且准备周全。面对许多人的驳斥与反对,他侃侃而谈,引经据典,认为定下的并不是帝王身份,而是储君,便是有了转圜的余地。而更重要的是如今,帝王驾崩,天下不安,及早定下名分,使官民各归其所才是最重要的。
林太后端坐帘后,听着这一番合心意的进言,不由仔细观察了一番顾铮。
他看起来还很年轻,生得仪容俊美、姿态端方,只在唇边留了一圈胡子,使得整个人添了几分稳重。言行举止颇有大家风度,被众人攻讦而不忙不乱,进退有据,从他说的话来看,本人的才具也是十足的。
太后娘娘打量完了,不由低声问立在身侧的入内内侍省都知黄修,“这顾铮倒是个人才,怎么哀家从前不大听见他的名字?”
黄修作为内侍大总管,掌机密实封奏牍及中外往来之事,对于朝中大臣自然十分熟悉,闻言微微躬身,凑到太后耳边道,“他是明嘉年间的进士,少有才名。九岁就取中童生,是有名的神童才子,中进士时年方十七,灵帝爷十分爱重。只是年轻气盛,不久之后就出京了。因治理地方有功还朝,薛相公说他年少,得压一压,因此入了翰林院。先帝爷登基之后,爱他才名,点做翰林院掌院学士,今年才二十八岁。”
“是太年轻了些。”林太后闻言也不由微微皱眉。
她是看重这顾铮机变,又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想要用他,如此朝中也有自己的人了,往后方不至于事事掣肘。
只是这年纪怕是难以服众。
二十八岁的掌院学士尚可接受,毕竟翰林院里虽然号称储相,要入政事堂,却还嫌太早了些,须得再熬许多年。如今就要提拔他,朝臣们恐有非议。
这个地方,是她的丈夫所建,建成之后,他便长居于此,求仙问道,连这锦绣河山都弃若敝履,何况妻子儿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因为灵帝沉迷道法,不爱女色,才有他母子一生安稳。
所以林太后竟不知是该怨恨还是该感激了。
但这么多年来,她却下意识的避开这个地方,从未踏足过,就仿佛它在另一个世界。
而今当真走进来了,却觉得也不过如此。这道家清修之地,与寻常宫殿也没什么不同,不过是灵帝一厢情愿,以为它有什么神异罢了。
往事都成云烟,林太后心底那一点微微泛起的波澜很快就平复下去,恢复了一贯的端严。
她将整个问道宫检视了一番,对邱姑姑道,“虽是方外之地,到底寒素了些。传令内侍省,重新将这里布置一番,好叫慧如真师住得安稳,如此才能精研道法,为我大楚祈福。”
“多谢太皇太后。”贺卿已经得了消息,因此改了称呼。
林太后摇头,“还未曾正式下旨。”
“那也快了。”贺卿道,“听闻今日顾学士舌战群儒,将群臣驳斥得哑口无言,此事已经定了,明日就要下旨。既如此,称呼也就该改了。”
二人进屋坐定,上了香茶果品,林太后便道,“等下了旨意,便该移宫了。养寿宫距离此处不远,哀家选了那里,将来也可时时见面说话,一起作伴。我进来读了几卷道经,也颇有所得,等略空闲些,正好与你切磋领悟。”
“娘娘不嫌弃我愚笨就好。”贺卿道。
“只是却不知朝堂上的事,何时才能安顿下来。”林太后放下茶盏,微微一叹,“如今朝上这些大臣们各怀心思,各自为政,不听宣调,哀家又是女流之辈,不能直接出面,若是没人压着,只怕……”
“不是有薛相公在?”贺卿问。
林太后微微摇头,从袖子里取出了一张折子递给她,“你瞧瞧这个。”
“这……”贺卿犹豫的看了她一眼,“这恐怕不妥。”
“有何不妥?哀家看得,你自然也看得。”林太后道,“真师如今已是方外之人,权当是替哀家化解烦忧便是。”
贺卿这才打开奏折,却是薛知道请辞的奏折。
这是前一世里没有的事。——自然,那时薛知道一力扶持中山王贺垣登位,虽然贺垣狼子野心,所做的事情令朝臣们都颇不满意,但毕竟是从龙之功,他这平章事的位置坐得稳稳的,一直是朝臣与贺垣对抗的领军人物。
却不想改了贺垣登位的可能,却让林太后与他生出嫌隙,竟是提前请辞了。
贺卿这段时间将记忆中的大楚的历史反复翻看,又回顾了不少后来之人对这段历史的评价,甚至包括不少小说家言。
是的,现在贺卿已经知道,那位神奇的穿越女,所获取的大部分专业知识,竟然是来自各种各样的小说。不过其中杜撰的成分虽然多,但也未必都没有道理。而且大抵因为与故事结合,记忆反而更加深刻。
贺卿将这些说法一一列出,进行比对,取其中较为可靠的部分,也算是对这段历史有了一点心得,不再是当初那个居于深宫之中,朝中大事一概不懂的大长公主。
因此一看到这封奏折,她便想到了许多,沉吟片刻,才轻声问,“娘娘是想用那顾铮?”
“此人的确是个人才,惜乎太过年轻,只怕难以服众。”林太后揉了揉眉心,“哀家的身份顾虑重重,也不好与朝臣为此争执。”
她要是皇帝,想用谁就用谁,就算顾铮年轻,只要的确有才华,便能压得住。偏偏她只是垂帘听政的太后,一旦有出格的政治举措,便一定会被朝臣们所警惕。
“顾、铮。”贺卿念了一遍这个名字,表情一时也有些复杂。
在贺卿自己经历过的人生中,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大抵是因为薛知道还在,顾铮一直被压着,也就才能不显,不为外人所知。
但是她知道历史书里的顾铮是个什么样的人。
顾铮,在后世评价之中,是能与古之圣贤并肩之人。不但政治上才华横溢,在儒家学说上更是自成一派,写出无数著作,门人弟子无数,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是史书上必然浓墨重彩描绘的对象。
铁狼族攻破都城,终结了一个朝代,但他们也没能嚣张多久,因为终于醒过神来的楚朝遗臣和军队,不可能接受被异族奴役的下场,于是拼死反抗,很快就又将他们逐出关外。
这其中,顾铮连横合纵的通天手段,是最重要的部分。正是他四处奔走,说服了各方势力联手,才有这样的结果。
但可悲的是,草原人一被赶走,中原群龙无首,岌岌可危的联军立刻崩溃,内部四分五裂,陷入了长达十三年的内乱,而后才被新的王朝统一。
而顾铮,作为新朝的开国功臣,一代大儒,乃是这前后几百年间最传奇的人物。
有人说,正是因为得到了他的辅佐,新朝太-祖才能够如此顺利的打下并坐稳江山,而他推行的一系列善政,也的确影响深远,知道穿越女来的那个时代,其中一些思想,也仍旧显得十分先进,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并没有半点落伍和褪色。
所以贺卿对于林太后“年轻”的评价颇不以为然。
毕竟这世上,天才本就寥寥无几,而天才中的天才,更是千百年才得一个。这样一个人,年龄会成为束缚他的东西吗?
三年后的顾铮能单靠着一张嘴连横合纵,若将整个楚朝托付给他,有朝廷做后盾,那么……是否就有可能在即将到来的灾难之中,保全大楚王朝,避免前世的结局呢?
这么一想,贺卿的心跳都跟着快了几分。
也许是因为见识增长,她觉得自己再也回不到原来那个居于深宫之中,只求平淡度日的小姑娘了。想到能够亲身经历、见证、甚至亲手去改变历史,她便不由得心潮涌动,生出一股无法形容的胆气来。
之前没想过要去改变,是因为贺卿知道自己绝不是那块材料,所以也就不敢随意插手。
但如果有顾铮,自己只是从旁推动和辅助,或许结局就不一样了。
这样想着,她含笑道,“娘娘多虑了,此人既然能在朝上据理力争,且辩驳得所有人哑口无言,这‘不能服众’四个字又从何说起?”
林太后眼睛一亮,“这倒是,听说他年少才高,已是宇内文宗一般的人物,但凡读书人,对他倒是都没有不服气的。只是做官上,却不知究竟如何。那有才气的文人,往往过于狂悖,世所不容,哀家也不免担忧。”
万一所托非人,坏了她自己的名声也就罢了,若是坏了大楚江山,她有何面目见人?
贺卿若有所思的看着手里的奏折,“这个我倒觉得不会。薛相公这折子里,也是举荐他入政事堂的意思。可见连薛相公这样老成持重者,也认为他能堪大任,想来不是那等放诞之人。”
见林太后若有所动,她又道,“何况,便是因为他年轻,旁人心有疑虑,才需要娘娘的恩典,给他机会。想来,顾大人他日有所成就,也必定感念娘娘知遇之恩。”
“也罢。”林太后轻轻吸了一口气,“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也是无可奈何。”
……
第二日,礼部即颁旨,以大行皇帝遗诏的名义,册张氏肚子里的孩子为储君,出生之后继位。又封张氏为太后,尊林氏为太皇太后,以太皇太后临朝,垂帘听政,彻底奠定了接下来十多年间后宫的局面。
太皇太后移至养寿宫居住,张太后则暂时住在坤华宫中,安心养胎。
翌日,太皇太后御内东门听政,下旨议大行皇帝谥号,并诏命今年继续使用天顺的年号,暂不改元。同时召翰林院掌院学士顾铮等人修大行皇帝实录。最后是封赏诸多大臣。
这一系列的举措,彻底彰显了太皇太后对朝堂的掌控,也让一直惶恐的臣民们安下了心。即使大行皇帝骤然离世,也没有对朝廷产生冲击和影响。
但暗地里,却还是免不了有一些波澜。
天顺三年三月初一,朝中十几位大臣联名上书,弹劾平章事薛知道十项罪名。
皇家亲缘本就淡薄,到贺卿这里,跟那些所谓的“亲人”一年也未必能见一次,自然感情有限。与其说是担忧小皇帝的安危,不如说是对环境变化即将带来的动荡而惶恐。
但是这前十八年的生命中,无论是她的父亲还是哥哥,活着时都未曾关注过她的存在,就算这个侄子继续活下去,情况也未必会有多大的不同。
只不过当时发现自己正身处于那个节点之中,自然而然生出了改变一切的念头。其实对贺卿而言,如果能够改变什么,真正的意义只在于她之后的命运也是可以改变的。
贺卿不相信上天让自己回到这一刻,就是为了重复之前的道路,再死一次。
所以改变的内容是什么,并没有关系。既然没能让小皇帝活下来,那就只能从自己的婚事上下手了。
有血淋淋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贺卿不再天真的以为成亲之后就会有新的生活。她固然可以设法换一个人家,但却无法保证不会再遇上糟心的事。
贺卿心中隐隐的生出一个念头来。
她不想再嫁人了。
其实楚朝的公主存在感真的很低,因为不需要像汉唐那样去和亲,又为了避免她们仗着天之骄女的身份干扰政事,所以开国之后,便制定了一系列用于限制她们的规矩,严苛且压抑。
细究起来,其实大多数公主的日子都不好过,早逝者比比皆是,贺卿只不过是格外的倒霉罢了。
所以天可怜见得到了新生,贺卿不想再走一遍这条路。
可是她的见识又实在有限,该怎么做着实拿不定主意。贺卿闭着眼,眉头微微蹙起,在某个瞬间,脑海里忽然灵光一闪,她决定去翻一翻自己脑海中属于另一个人的记忆。
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来历神秘的女子虽然已经消失了,但她的记忆却还留存在贺卿的脑海里。之前这些记忆其实都在她脑子里过了一遍,但当时正在战斗的关键时刻,贺卿也顾不上细细研究,只觉得玄奇诡秘,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或许其中就有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呢?
这样想着,她便开始回忆。
那些记忆跟她自己的混在一起,只要稍稍一回想就能记起来。
然后贺卿就被记忆之中的内容惊住了。
始琢磨起自己祈求致仕的折子来。
接下来的日子风平浪静,一是因为宫中最大的那个问题已经暂时得到了解决,二来为了葬礼的事大家忙得不可开交,也疲惫得提不起别的兴致。
转眼来到天顺三年三月,大行皇帝的一应葬仪都已完毕,梓宫移送至城郊的皇陵。
所有人都渐渐从这一场丧事之中回复了生气,开始考虑起其他事情的安排来。龙子还在母腹之中,这身份怎么定,就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要安定朝堂,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谁也没有贸然开口提这些事,毕竟稍有不慎很有可能不但没有功劳,反而会把自己给折进去。就算此刻站对了队,万一将来生出来的不是龙子,也是枉然。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封奏折打破了这种隐秘的平衡与僵持。
翰林院掌院学士顾铮上书,请加封林太后为太皇太后,张侍长为皇太后,张侍长腹中的孩子则暂为太子,先定下名分大义。待太子出生之后,再行登基典礼。
如此,名分既定,天下百姓也可安心了。
林太后自然千肯万肯。
别的不说,坐实了这太皇太后的身份,便是将来当真生出个女孩,或是万一……再选立新君时,也改不了她的这个身份。不至于像贺卿揣测的那样,因为新君要加封自己的亲生父母,使得她处境尴尬。
但朝臣们却有不同的意见。
这若真的是个皇子,自然没有问题,但若是皇女,如今就定下储君名分,将来却不好收场。
此时大朝已经重开,顾铮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上书,显然并没有半点退缩之意,而且准备周全。面对许多人的驳斥与反对,他侃侃而谈,引经据典,认为定下的并不是帝王身份,而是储君,便是有了转圜的余地。而更重要的是如今,帝王驾崩,天下不安,及早定下名分,使官民各归其所才是最重要的。
林太后端坐帘后,听着这一番合心意的进言,不由仔细观察了一番顾铮。
他看起来还很年轻,生得仪容俊美、姿态端方,只在唇边留了一圈胡子,使得整个人添了几分稳重。言行举止颇有大家风度,被众人攻讦而不忙不乱,进退有据,从他说的话来看,本人的才具也是十足的。
太后娘娘打量完了,不由低声问立在身侧的入内内侍省都知黄修,“这顾铮倒是个人才,怎么哀家从前不大听见他的名字?”
黄修作为内侍大总管,掌机密实封奏牍及中外往来之事,对于朝中大臣自然十分熟悉,闻言微微躬身,凑到太后耳边道,“他是明嘉年间的进士,少有才名。九岁就取中童生,是有名的神童才子,中进士时年方十七,灵帝爷十分爱重。只是年轻气盛,不久之后就出京了。因治理地方有功还朝,薛相公说他年少,得压一压,因此入了翰林院。先帝爷登基之后,爱他才名,点做翰林院掌院学士,今年才二十八岁。”
“是太年轻了些。”林太后闻言也不由微微皱眉。
她是看重这顾铮机变,又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想要用他,如此朝中也有自己的人了,往后方不至于事事掣肘。
只是这年纪怕是难以服众。
二十八岁的掌院学士尚可接受,毕竟翰林院里虽然号称储相,要入政事堂,却还嫌太早了些,须得再熬许多年。如今就要提拔他,朝臣们恐有非议。
这个地方,是她的丈夫所建,建成之后,他便长居于此,求仙问道,连这锦绣河山都弃若敝履,何况妻子儿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因为灵帝沉迷道法,不爱女色,才有他母子一生安稳。
所以林太后竟不知是该怨恨还是该感激了。
但这么多年来,她却下意识的避开这个地方,从未踏足过,就仿佛它在另一个世界。
而今当真走进来了,却觉得也不过如此。这道家清修之地,与寻常宫殿也没什么不同,不过是灵帝一厢情愿,以为它有什么神异罢了。
往事都成云烟,林太后心底那一点微微泛起的波澜很快就平复下去,恢复了一贯的端严。
她将整个问道宫检视了一番,对邱姑姑道,“虽是方外之地,到底寒素了些。传令内侍省,重新将这里布置一番,好叫慧如真师住得安稳,如此才能精研道法,为我大楚祈福。”
“多谢太皇太后。”贺卿已经得了消息,因此改了称呼。
林太后摇头,“还未曾正式下旨。”
“那也快了。”贺卿道,“听闻今日顾学士舌战群儒,将群臣驳斥得哑口无言,此事已经定了,明日就要下旨。既如此,称呼也就该改了。”
二人进屋坐定,上了香茶果品,林太后便道,“等下了旨意,便该移宫了。养寿宫距离此处不远,哀家选了那里,将来也可时时见面说话,一起作伴。我进来读了几卷道经,也颇有所得,等略空闲些,正好与你切磋领悟。”
“娘娘不嫌弃我愚笨就好。”贺卿道。
“只是却不知朝堂上的事,何时才能安顿下来。”林太后放下茶盏,微微一叹,“如今朝上这些大臣们各怀心思,各自为政,不听宣调,哀家又是女流之辈,不能直接出面,若是没人压着,只怕……”
“不是有薛相公在?”贺卿问。
林太后微微摇头,从袖子里取出了一张折子递给她,“你瞧瞧这个。”
“这……”贺卿犹豫的看了她一眼,“这恐怕不妥。”
“有何不妥?哀家看得,你自然也看得。”林太后道,“真师如今已是方外之人,权当是替哀家化解烦忧便是。”
贺卿这才打开奏折,却是薛知道请辞的奏折。
这是前一世里没有的事。——自然,那时薛知道一力扶持中山王贺垣登位,虽然贺垣狼子野心,所做的事情令朝臣们都颇不满意,但毕竟是从龙之功,他这平章事的位置坐得稳稳的,一直是朝臣与贺垣对抗的领军人物。
却不想改了贺垣登位的可能,却让林太后与他生出嫌隙,竟是提前请辞了。
贺卿这段时间将记忆中的大楚的历史反复翻看,又回顾了不少后来之人对这段历史的评价,甚至包括不少小说家言。
是的,现在贺卿已经知道,那位神奇的穿越女,所获取的大部分专业知识,竟然是来自各种各样的小说。不过其中杜撰的成分虽然多,但也未必都没有道理。而且大抵因为与故事结合,记忆反而更加深刻。
贺卿将这些说法一一列出,进行比对,取其中较为可靠的部分,也算是对这段历史有了一点心得,不再是当初那个居于深宫之中,朝中大事一概不懂的大长公主。
因此一看到这封奏折,她便想到了许多,沉吟片刻,才轻声问,“娘娘是想用那顾铮?”
“此人的确是个人才,惜乎太过年轻,只怕难以服众。”林太后揉了揉眉心,“哀家的身份顾虑重重,也不好与朝臣为此争执。”
她要是皇帝,想用谁就用谁,就算顾铮年轻,只要的确有才华,便能压得住。偏偏她只是垂帘听政的太后,一旦有出格的政治举措,便一定会被朝臣们所警惕。
“顾、铮。”贺卿念了一遍这个名字,表情一时也有些复杂。
在贺卿自己经历过的人生中,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大抵是因为薛知道还在,顾铮一直被压着,也就才能不显,不为外人所知。
但是她知道历史书里的顾铮是个什么样的人。
顾铮,在后世评价之中,是能与古之圣贤并肩之人。不但政治上才华横溢,在儒家学说上更是自成一派,写出无数著作,门人弟子无数,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是史书上必然浓墨重彩描绘的对象。
铁狼族攻破都城,终结了一个朝代,但他们也没能嚣张多久,因为终于醒过神来的楚朝遗臣和军队,不可能接受被异族奴役的下场,于是拼死反抗,很快就又将他们逐出关外。
这其中,顾铮连横合纵的通天手段,是最重要的部分。正是他四处奔走,说服了各方势力联手,才有这样的结果。
但可悲的是,草原人一被赶走,中原群龙无首,岌岌可危的联军立刻崩溃,内部四分五裂,陷入了长达十三年的内乱,而后才被新的王朝统一。
而顾铮,作为新朝的开国功臣,一代大儒,乃是这前后几百年间最传奇的人物。
有人说,正是因为得到了他的辅佐,新朝太-祖才能够如此顺利的打下并坐稳江山,而他推行的一系列善政,也的确影响深远,知道穿越女来的那个时代,其中一些思想,也仍旧显得十分先进,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并没有半点落伍和褪色。
所以贺卿对于林太后“年轻”的评价颇不以为然。
毕竟这世上,天才本就寥寥无几,而天才中的天才,更是千百年才得一个。这样一个人,年龄会成为束缚他的东西吗?
三年后的顾铮能单靠着一张嘴连横合纵,若将整个楚朝托付给他,有朝廷做后盾,那么……是否就有可能在即将到来的灾难之中,保全大楚王朝,避免前世的结局呢?
这么一想,贺卿的心跳都跟着快了几分。
也许是因为见识增长,她觉得自己再也回不到原来那个居于深宫之中,只求平淡度日的小姑娘了。想到能够亲身经历、见证、甚至亲手去改变历史,她便不由得心潮涌动,生出一股无法形容的胆气来。
之前没想过要去改变,是因为贺卿知道自己绝不是那块材料,所以也就不敢随意插手。
但如果有顾铮,自己只是从旁推动和辅助,或许结局就不一样了。
这样想着,她含笑道,“娘娘多虑了,此人既然能在朝上据理力争,且辩驳得所有人哑口无言,这‘不能服众’四个字又从何说起?”
林太后眼睛一亮,“这倒是,听说他年少才高,已是宇内文宗一般的人物,但凡读书人,对他倒是都没有不服气的。只是做官上,却不知究竟如何。那有才气的文人,往往过于狂悖,世所不容,哀家也不免担忧。”
万一所托非人,坏了她自己的名声也就罢了,若是坏了大楚江山,她有何面目见人?
贺卿若有所思的看着手里的奏折,“这个我倒觉得不会。薛相公这折子里,也是举荐他入政事堂的意思。可见连薛相公这样老成持重者,也认为他能堪大任,想来不是那等放诞之人。”
见林太后若有所动,她又道,“何况,便是因为他年轻,旁人心有疑虑,才需要娘娘的恩典,给他机会。想来,顾大人他日有所成就,也必定感念娘娘知遇之恩。”
“也罢。”林太后轻轻吸了一口气,“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也是无可奈何。”
……
第二日,礼部即颁旨,以大行皇帝遗诏的名义,册张氏肚子里的孩子为储君,出生之后继位。又封张氏为太后,尊林氏为太皇太后,以太皇太后临朝,垂帘听政,彻底奠定了接下来十多年间后宫的局面。
太皇太后移至养寿宫居住,张太后则暂时住在坤华宫中,安心养胎。
翌日,太皇太后御内东门听政,下旨议大行皇帝谥号,并诏命今年继续使用天顺的年号,暂不改元。同时召翰林院掌院学士顾铮等人修大行皇帝实录。最后是封赏诸多大臣。
这一系列的举措,彻底彰显了太皇太后对朝堂的掌控,也让一直惶恐的臣民们安下了心。即使大行皇帝骤然离世,也没有对朝廷产生冲击和影响。
但暗地里,却还是免不了有一些波澜。
天顺三年三月初一,朝中十几位大臣联名上书,弹劾平章事薛知道十项罪名。
皇家亲缘本就淡薄,到贺卿这里,跟那些所谓的“亲人”一年也未必能见一次,自然感情有限。与其说是担忧小皇帝的安危,不如说是对环境变化即将带来的动荡而惶恐。
但是这前十八年的生命中,无论是她的父亲还是哥哥,活着时都未曾关注过她的存在,就算这个侄子继续活下去,情况也未必会有多大的不同。
只不过当时发现自己正身处于那个节点之中,自然而然生出了改变一切的念头。其实对贺卿而言,如果能够改变什么,真正的意义只在于她之后的命运也是可以改变的。
贺卿不相信上天让自己回到这一刻,就是为了重复之前的道路,再死一次。
所以改变的内容是什么,并没有关系。既然没能让小皇帝活下来,那就只能从自己的婚事上下手了。
有血淋淋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贺卿不再天真的以为成亲之后就会有新的生活。她固然可以设法换一个人家,但却无法保证不会再遇上糟心的事。
贺卿心中隐隐的生出一个念头来。
她不想再嫁人了。
其实楚朝的公主存在感真的很低,因为不需要像汉唐那样去和亲,又为了避免她们仗着天之骄女的身份干扰政事,所以开国之后,便制定了一系列用于限制她们的规矩,严苛且压抑。
细究起来,其实大多数公主的日子都不好过,早逝者比比皆是,贺卿只不过是格外的倒霉罢了。
所以天可怜见得到了新生,贺卿不想再走一遍这条路。
可是她的见识又实在有限,该怎么做着实拿不定主意。贺卿闭着眼,眉头微微蹙起,在某个瞬间,脑海里忽然灵光一闪,她决定去翻一翻自己脑海中属于另一个人的记忆。
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来历神秘的女子虽然已经消失了,但她的记忆却还留存在贺卿的脑海里。之前这些记忆其实都在她脑子里过了一遍,但当时正在战斗的关键时刻,贺卿也顾不上细细研究,只觉得玄奇诡秘,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或许其中就有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呢?
这样想着,她便开始回忆。
那些记忆跟她自己的混在一起,只要稍稍一回想就能记起来。
然后贺卿就被记忆之中的内容惊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