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长安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和城虽破,但南诏毕竟还有许多忠于阁罗凤的势力,其余五诏见南诏覆灭,也都起了各自的小心思,所以南诏虽然大定,但各主城却也并非传檄而定,尚需马率军征剿。
南诏之战光是是收尾便是两月有余,等到南诏彻底平定,长安城中关于李瑁的封赏也南疆。
前来宣旨的是李隆基身边的御前太监。
“门下:爵禄所以待有功,故有功者必加以重爵,勋劳所以著有阀,故有阀者必锡以异勋,式符天下之至公,永协朝廷之令典。今有寿王李瑁,奋力摅忠,伐罪安南,御侮折冲,靖平南诏之地,扬我大唐国威,特改封其天策上将职,易爵靖王,加封地三千户,赐剑履上殿。今准其奏,建镇南大都护府,着剑南防御使马从二品镇南大都护职,加封扶风郡公,封地八百户。着大军先锋,原左武卫将军崔乾佑剑南节度留后,剑南防御使,加爵美阳侯;着寿王府副典军南霁云从四品明威将军,寿王卫率府统领......南诏事宜,着李瑁全权处置,如朕亲临。谨奉制书如右,请奉制付外施行。谨言。天宝七年十月八。”
李瑁南疆一战乃灭国之功,天下侧目,但谁都没想到,李隆基的封赏竟如此之重。
马被册封为扶风郡公,镇南大都护,可谓封疆大吏,实力虽不比十大节度,但也算一镇诸侯。崔乾佑被封为剑南节度留后,美阳侯,李瑁遥领节度之职,常不在剑南,崔乾佑以剑南节度留后职知节度使事,那便是大半个剑南节度使了。
至于李瑁的封赏,那边更是了不得了。
靖王乃靖平天下之意,和昔年李隆基长兄,李瑁大伯李成器的宁王有相似之处,不过李瑁虽是易爵,但并无实质性的改变,这道圣旨中真正叫李瑁动容的并非靖王,不是三千户封地,也不是剑履上殿的特权,而是天策上将一职。
天策上将地位尊崇,乃武官之首,职尚在三公及亲王之上,大唐立国百余年,得封天策上将者唯当年的太宗李世民一人而已,难不成这道旨意的背后还有别的意思。
天策上将的象征性太强了,背后的以为也耐人寻思,不知是重用还是李隆基的忌惮。
李世民乃明君,千古一帝,但他的帝位弑兄囚父而得,李隆基将李瑁封作天策上将,这是在告诫李瑁?还是准备用李瑁换掉李亨的先兆?
李隆基思虑深沉,虽然愈加年迈昏庸,但他的权衡之道却玩的越发的熟练和痴迷,李瑁也看不懂了,这一刻,李瑁才有些后悔,为何没将李泌带来南疆。
不过李瑁虽然猜不透李隆基的意思,但李瑁知道,如此难受的绝不止他一个,李亨一定比他的压力更大。
说来李瑁倒也并非全是担忧,至少李隆基将南诏事宜全权交由他处理了。南诏国祚是存是灭,几乎是由李瑁一言而决。
李隆基拿掉了李瑁的左武卫大将军职,将他晋为天策上将,却又将崔乾佑和马分别提拔,等于是削了李瑁的京中的权势,加强了他在剑南的权势,这倒未尝不是李瑁想要的结果。
此时,无论是李隆基,李亨,李林甫还是满朝衮衮诸公,都相对轻视藩镇的影响力和价值,都觉得长安才是决定最终帝位胜负的... -->>
大和城虽破,但南诏毕竟还有许多忠于阁罗凤的势力,其余五诏见南诏覆灭,也都起了各自的小心思,所以南诏虽然大定,但各主城却也并非传檄而定,尚需马率军征剿。
南诏之战光是是收尾便是两月有余,等到南诏彻底平定,长安城中关于李瑁的封赏也南疆。
前来宣旨的是李隆基身边的御前太监。
“门下:爵禄所以待有功,故有功者必加以重爵,勋劳所以著有阀,故有阀者必锡以异勋,式符天下之至公,永协朝廷之令典。今有寿王李瑁,奋力摅忠,伐罪安南,御侮折冲,靖平南诏之地,扬我大唐国威,特改封其天策上将职,易爵靖王,加封地三千户,赐剑履上殿。今准其奏,建镇南大都护府,着剑南防御使马从二品镇南大都护职,加封扶风郡公,封地八百户。着大军先锋,原左武卫将军崔乾佑剑南节度留后,剑南防御使,加爵美阳侯;着寿王府副典军南霁云从四品明威将军,寿王卫率府统领......南诏事宜,着李瑁全权处置,如朕亲临。谨奉制书如右,请奉制付外施行。谨言。天宝七年十月八。”
李瑁南疆一战乃灭国之功,天下侧目,但谁都没想到,李隆基的封赏竟如此之重。
马被册封为扶风郡公,镇南大都护,可谓封疆大吏,实力虽不比十大节度,但也算一镇诸侯。崔乾佑被封为剑南节度留后,美阳侯,李瑁遥领节度之职,常不在剑南,崔乾佑以剑南节度留后职知节度使事,那便是大半个剑南节度使了。
至于李瑁的封赏,那边更是了不得了。
靖王乃靖平天下之意,和昔年李隆基长兄,李瑁大伯李成器的宁王有相似之处,不过李瑁虽是易爵,但并无实质性的改变,这道圣旨中真正叫李瑁动容的并非靖王,不是三千户封地,也不是剑履上殿的特权,而是天策上将一职。
天策上将地位尊崇,乃武官之首,职尚在三公及亲王之上,大唐立国百余年,得封天策上将者唯当年的太宗李世民一人而已,难不成这道旨意的背后还有别的意思。
天策上将的象征性太强了,背后的以为也耐人寻思,不知是重用还是李隆基的忌惮。
李世民乃明君,千古一帝,但他的帝位弑兄囚父而得,李隆基将李瑁封作天策上将,这是在告诫李瑁?还是准备用李瑁换掉李亨的先兆?
李隆基思虑深沉,虽然愈加年迈昏庸,但他的权衡之道却玩的越发的熟练和痴迷,李瑁也看不懂了,这一刻,李瑁才有些后悔,为何没将李泌带来南疆。
不过李瑁虽然猜不透李隆基的意思,但李瑁知道,如此难受的绝不止他一个,李亨一定比他的压力更大。
说来李瑁倒也并非全是担忧,至少李隆基将南诏事宜全权交由他处理了。南诏国祚是存是灭,几乎是由李瑁一言而决。
李隆基拿掉了李瑁的左武卫大将军职,将他晋为天策上将,却又将崔乾佑和马分别提拔,等于是削了李瑁的京中的权势,加强了他在剑南的权势,这倒未尝不是李瑁想要的结果。
此时,无论是李隆基,李亨,李林甫还是满朝衮衮诸公,都相对轻视藩镇的影响力和价值,都觉得长安才是决定最终帝位胜负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