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碧天如水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滨女子身上那似有若无的异国风情,但是上海的姑娘会真正让人感觉到,这一群是食人间烟火成长起来的,又是精致曼妙,灵动轻盈的姑娘,那种美丽平凡而不平庸,细致而不琐碎,一眼望去不可尽览,须得经年累月的,在弥漫着沪上气息的小楼日月中琢磨品味,方才了悟,原来这种看似如临家女儿,其实却好似在水一方道阻且长的佳人的形象,竟被上海弄堂里走出的女儿演绎的这样炉火纯青。
我小时候认识的上海女子,现在大约都已近不惑,二十年过去了,早已更改了青春的容颜,很多人也人在天涯,但是千里万里,只要是上海那散发着古典与宁静氛围的里弄中走出来的女子,只要是那种带有巴洛克艺术熏陶的女子,无论年致几何,那举手投足之中,自然凝固了一分挥之不去的小女儿气。并非小家碧玉,当然也不是所谓的大家闺秀,就是那样一种生活中琢磨出的浮世况味,有点芬芳也有点清涩的,溢在她朝朝暮暮的生活之中。每每重逢,由不得我不回味起儿时徐家汇和江湾镇的日历。
其实这些岁月的底子,早就印刻在心上了。而这些岁月也同那上海的女子一样,脉脉地,淡淡地,轻易不会有排山倒海般的情感起伏,偶尔想起,也仅仅是想起。但多年之后,记忆总会自动筛选,忘掉什么,记住什么总非无缘无故。关于上海的记忆,没有什么绚丽色彩抑或深远的波澜,却静静的泊在心里,怎么都不肯褪掉一丝一毫那原本并不十分明艳的色泽。这些记忆就那么朦胧着、朦胧着。
说到底,也并不没有什么具象的大事要闻,左不过晨晖夕照的起坐饮食,言谈举动。但都有意无意带了层氤氲的况味,仿佛那日里夜里的时光,也有了别样的色调。
总记得每天下午,爷爷带了我去陕西路的国际饭店买蛋糕西点。这个是不可变更的,解放前就指定要这一家的。就象糖要吃冠生园,包子要吃城隍庙的南翔,月饼必定杏花楼。于是这种每日重叠的生活内容变记了下来,一日叠着一日,那形影并非弄了,分量却必然重了。二十年后记起当年走过的街市,还记得某某路上有一家很好吃的店,名字倒忘了,或记起爷爷总说的,解放前他们常去的地方。街市上的大小铺面,还如在目前,而那种讲究饮食,一丝不苟的日常家务,也凝成一种情结,时常于当下的生活中流泻一星半点。这种讲究是一种别样的忧郁,露着岁月和时代的苍凉。象一个人回眸之间,发觉浮华已经抛在身后,却不能把情怀与情调同样抛掷一般。那曾经光彩夺目灼痛人家眼眸的繁华,却怎么也不可轻易的忽然泯灭,于是,时常于不经意间,带出一点前世的风范。如同马里于斯,坐在迦太基的废墟上流露出的那种神情。说是一种没落贵族气质,好象稍微有点不恰当——恕我直言,上海本来没有天然生成的贵族——却总有种鲍塞昂夫人转身后的泪眼婆娑。
其实上海可吃的东西,未见较之杭州、重庆要花样多到哪里去,但是上海的饮食也可讲为一种文化而不必报赧。这也是一种家常化的、平淡的、琐细的饮食。这种文化作为平常或不平常的人家故事中的一个分支,也宛然凝于岁月更迭中。忽然叫你点出名菜珍馐,好象什么都不算上乘,但日月绵长,却又能慢慢觉出一种悠然的芳香。那种酒酿元子般有点沉醉有点朦胧的芳香,不特别加以注意,不会觉察,但是无论如何它都不散去不淡去。
所以,无论在本邦还是在外地,吃上海菜的时候,心上总有隐隐的不安,明知道真正的滋味并不是这样的。上海的菜饭真实的杂糅进了那曾经灿烂,终不寂寞的土地中去,杂糅近了那不带纯粹诗意,却情调别致的生活之中去的。迷茫之间,觉得只有在弄堂深处,在雕花蚀了的窗子后面,在那熟悉的阿姨手下侍弄出来的菜,才真是道地的滋味。再一细想,其实这又不单是去品那菜——而是去品那里弄堂屋中的人家故事了。
这样的旧家,这样的散发着彻底沪上原汁原味的老上海们,不晓得现在还能寻找到多少,且不说时光总会改变点什么,单说曾经在十里洋场成为众星捧月的少爷小姐们,多年前早都情愿不情愿的隐身于深深的里弄,而今即真的寻了出来,那早年身上心上的风致,也自被他们于年华暗渡中掩去、拂平了大半。于是,这些偶尔流露的气质风情,也深埋于巷弄之间,不轻易直白的示人,非要你把自己全部的投入那生活,那思想,那一个全然别又没有什么异样的生活中去,方有机会品出几分。
是的,这座城市确实没有所谓纯然景致的诗意之美,但这并不妨碍她于日升月落间凝结另一种情调,把使它繁华的商贾之气,雕刻的如一件艺术品,把别样的精致,深藏于城市的形骸深处。二十年前的旧照片上,二十年前的旧物中,这种情调依然没有褪去,我还能体会。
今天的上海,早已不是我记忆重点模样。多年以来,每次再去上海,都发现她变了些许,又变了些许,可是记忆的底子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更改,况且,无论上海在现代化城市中的进程之中走的多么快多么远,她自己芯子里的某些气质,也是恒久不变的,也许不会再轻易流露,但却存在着,并将存在下去。但它隐藏的也讲越来越深。
不能否认,现在,上海多半成为各路精英的用武之地,他们不单带着他们的专业水准,也卷带着他们各个不同的生活风致涌入上海,上海早年那人家故事中的情调,自觉不自觉的,又在人群中消隐了一半。上海现在太华丽了,更象一个美丽而死板的客厅,欢迎八方来客,却在不经意之间少了些许旧日熨贴的情怀,上海的商业气息更家浓重了,弥漫到每个细微的角落,让人每时每刻都能领略现代繁华。上海的节奏越来越快了,轻轨仿佛把人们的生活也提速了。
在这样种种之中的上海,一眼看去很富丽堂皇的美,很时尚前卫的美,只是不要忽略,也不要忘记,上海骨子里的气韵,依旧在那里,丝毫没有改变,上海的人家故事,历尽岁月更迭,在某个僻静街区的弄堂深处,或许还正在演绎。这才是上海最真与最深的底子,是他矫矫不群的内在因由。
2004年8月17日
滨女子身上那似有若无的异国风情,但是上海的姑娘会真正让人感觉到,这一群是食人间烟火成长起来的,又是精致曼妙,灵动轻盈的姑娘,那种美丽平凡而不平庸,细致而不琐碎,一眼望去不可尽览,须得经年累月的,在弥漫着沪上气息的小楼日月中琢磨品味,方才了悟,原来这种看似如临家女儿,其实却好似在水一方道阻且长的佳人的形象,竟被上海弄堂里走出的女儿演绎的这样炉火纯青。
我小时候认识的上海女子,现在大约都已近不惑,二十年过去了,早已更改了青春的容颜,很多人也人在天涯,但是千里万里,只要是上海那散发着古典与宁静氛围的里弄中走出来的女子,只要是那种带有巴洛克艺术熏陶的女子,无论年致几何,那举手投足之中,自然凝固了一分挥之不去的小女儿气。并非小家碧玉,当然也不是所谓的大家闺秀,就是那样一种生活中琢磨出的浮世况味,有点芬芳也有点清涩的,溢在她朝朝暮暮的生活之中。每每重逢,由不得我不回味起儿时徐家汇和江湾镇的日历。
其实这些岁月的底子,早就印刻在心上了。而这些岁月也同那上海的女子一样,脉脉地,淡淡地,轻易不会有排山倒海般的情感起伏,偶尔想起,也仅仅是想起。但多年之后,记忆总会自动筛选,忘掉什么,记住什么总非无缘无故。关于上海的记忆,没有什么绚丽色彩抑或深远的波澜,却静静的泊在心里,怎么都不肯褪掉一丝一毫那原本并不十分明艳的色泽。这些记忆就那么朦胧着、朦胧着。
说到底,也并不没有什么具象的大事要闻,左不过晨晖夕照的起坐饮食,言谈举动。但都有意无意带了层氤氲的况味,仿佛那日里夜里的时光,也有了别样的色调。
总记得每天下午,爷爷带了我去陕西路的国际饭店买蛋糕西点。这个是不可变更的,解放前就指定要这一家的。就象糖要吃冠生园,包子要吃城隍庙的南翔,月饼必定杏花楼。于是这种每日重叠的生活内容变记了下来,一日叠着一日,那形影并非弄了,分量却必然重了。二十年后记起当年走过的街市,还记得某某路上有一家很好吃的店,名字倒忘了,或记起爷爷总说的,解放前他们常去的地方。街市上的大小铺面,还如在目前,而那种讲究饮食,一丝不苟的日常家务,也凝成一种情结,时常于当下的生活中流泻一星半点。这种讲究是一种别样的忧郁,露着岁月和时代的苍凉。象一个人回眸之间,发觉浮华已经抛在身后,却不能把情怀与情调同样抛掷一般。那曾经光彩夺目灼痛人家眼眸的繁华,却怎么也不可轻易的忽然泯灭,于是,时常于不经意间,带出一点前世的风范。如同马里于斯,坐在迦太基的废墟上流露出的那种神情。说是一种没落贵族气质,好象稍微有点不恰当——恕我直言,上海本来没有天然生成的贵族——却总有种鲍塞昂夫人转身后的泪眼婆娑。
其实上海可吃的东西,未见较之杭州、重庆要花样多到哪里去,但是上海的饮食也可讲为一种文化而不必报赧。这也是一种家常化的、平淡的、琐细的饮食。这种文化作为平常或不平常的人家故事中的一个分支,也宛然凝于岁月更迭中。忽然叫你点出名菜珍馐,好象什么都不算上乘,但日月绵长,却又能慢慢觉出一种悠然的芳香。那种酒酿元子般有点沉醉有点朦胧的芳香,不特别加以注意,不会觉察,但是无论如何它都不散去不淡去。
所以,无论在本邦还是在外地,吃上海菜的时候,心上总有隐隐的不安,明知道真正的滋味并不是这样的。上海的菜饭真实的杂糅进了那曾经灿烂,终不寂寞的土地中去,杂糅近了那不带纯粹诗意,却情调别致的生活之中去的。迷茫之间,觉得只有在弄堂深处,在雕花蚀了的窗子后面,在那熟悉的阿姨手下侍弄出来的菜,才真是道地的滋味。再一细想,其实这又不单是去品那菜——而是去品那里弄堂屋中的人家故事了。
这样的旧家,这样的散发着彻底沪上原汁原味的老上海们,不晓得现在还能寻找到多少,且不说时光总会改变点什么,单说曾经在十里洋场成为众星捧月的少爷小姐们,多年前早都情愿不情愿的隐身于深深的里弄,而今即真的寻了出来,那早年身上心上的风致,也自被他们于年华暗渡中掩去、拂平了大半。于是,这些偶尔流露的气质风情,也深埋于巷弄之间,不轻易直白的示人,非要你把自己全部的投入那生活,那思想,那一个全然别又没有什么异样的生活中去,方有机会品出几分。
是的,这座城市确实没有所谓纯然景致的诗意之美,但这并不妨碍她于日升月落间凝结另一种情调,把使它繁华的商贾之气,雕刻的如一件艺术品,把别样的精致,深藏于城市的形骸深处。二十年前的旧照片上,二十年前的旧物中,这种情调依然没有褪去,我还能体会。
今天的上海,早已不是我记忆重点模样。多年以来,每次再去上海,都发现她变了些许,又变了些许,可是记忆的底子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更改,况且,无论上海在现代化城市中的进程之中走的多么快多么远,她自己芯子里的某些气质,也是恒久不变的,也许不会再轻易流露,但却存在着,并将存在下去。但它隐藏的也讲越来越深。
不能否认,现在,上海多半成为各路精英的用武之地,他们不单带着他们的专业水准,也卷带着他们各个不同的生活风致涌入上海,上海早年那人家故事中的情调,自觉不自觉的,又在人群中消隐了一半。上海现在太华丽了,更象一个美丽而死板的客厅,欢迎八方来客,却在不经意之间少了些许旧日熨贴的情怀,上海的商业气息更家浓重了,弥漫到每个细微的角落,让人每时每刻都能领略现代繁华。上海的节奏越来越快了,轻轨仿佛把人们的生活也提速了。
在这样种种之中的上海,一眼看去很富丽堂皇的美,很时尚前卫的美,只是不要忽略,也不要忘记,上海骨子里的气韵,依旧在那里,丝毫没有改变,上海的人家故事,历尽岁月更迭,在某个僻静街区的弄堂深处,或许还正在演绎。这才是上海最真与最深的底子,是他矫矫不群的内在因由。
2004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