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安乐窝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眼含泪花,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时又有泪花了,这是清代的尾声。年迈的老师一哭,孩子们也跟着哭,清代历史,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从小种下的怨恨,很难化解得开。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来沈阳好几年,都没怎么出去逛,连沈阳故宫也不曾前往。说句心里话,我对满清多少有些排斥,这种狭隘的民族情绪左右着我。也难怪,想想三万万汉族儿女,居然被不足百万的塞外游牧民族奴役,长达三百年之久,这是何等的耻辱啊!我的脑海里满是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更要命的是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在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之下遭受的血雨腥风: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我憎恶留辫子的满清八旗,对形同一盘散沙的汉族黯然神伤;同样的,我不得不佩服这个民族的智慧与勇气。“物竞天则,适者生存”这样的警钟,时刻在我心中敲响。
老实说,沈阳故宫远远比不上北京故宫,无论从规模还是气势上。如今的沈阳故宫古董稀少,除了几件乾隆年间返乡的供品外,多半为后世的复制品。原本馆藏的四库全书文革时为避免毁损,运到甘肃后,就一去无回,连城墙根也能看出80年代的痕迹。沈阳故宫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明代建筑的风格,突出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这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节省了大量木材,从而达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明清建筑还大量使用砖石,促进了砖石结构的发展。其间,中国普遍出现的无梁殿就是这种进步的具体体现。
许多建筑一目了然。依建筑时间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作为满清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衮率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
穿过凤凰楼底层的通道后,我们就进入了后妃居住的台上五官。台上五官是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
清宁宫旁边的烟囱据说还有些来历:十三层叠起,象征着清代的13位帝王,更巧的是,最上面一层只有两块砖,这和末代皇帝浦仪就位时间不谋而合。似乎老早就有预示。当然,这只是后人一厢情愿的猜测,尚无科学依据。
满族人的行宫基本都是借鉴汉人的建筑艺术,除了几口煮菜的大锅和装孩子的吊篮之外。俗语云:养个孩子吊起来。在这里,不得不说下东北“三怪”: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因为东北地区冷,所以冬天时候都会用纸条把窗户的缝隙糊起来,这不奇怪,但是奇怪的是糊在外面,那是因为东北的冬天长达4、5个月,糊在屋里容易被水蒸汽弄湿,也容易被窗户缝的风吹坏。所以早些年在没有现在的铝合金窗户之前,东北家家都是这样的。
第二怪;养个孩子吊起来。
说起小孩睡的摇篮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以前东北人给孩子睡的摇篮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是用绳子把摇篮吊起来,一般都是吊在房梁上,这样,母亲在屋里做活计的时候只要偶尔抽空推一下,摇篮就可以自己晃好长时间,这个习俗是源于东北最早的居民都是满族和蒙古族,这两个民族都是马背上的民族,是游牧民族,所以当大家逐水而走的时候经常把孩子的放在摇篮里挂在马背上迁移。就有了现如今东北的第二大怪。
第三怪:大姑娘叼个大烟袋。
&nb... -->>
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眼含泪花,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时又有泪花了,这是清代的尾声。年迈的老师一哭,孩子们也跟着哭,清代历史,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从小种下的怨恨,很难化解得开。
——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来沈阳好几年,都没怎么出去逛,连沈阳故宫也不曾前往。说句心里话,我对满清多少有些排斥,这种狭隘的民族情绪左右着我。也难怪,想想三万万汉族儿女,居然被不足百万的塞外游牧民族奴役,长达三百年之久,这是何等的耻辱啊!我的脑海里满是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更要命的是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在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之下遭受的血雨腥风: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我憎恶留辫子的满清八旗,对形同一盘散沙的汉族黯然神伤;同样的,我不得不佩服这个民族的智慧与勇气。“物竞天则,适者生存”这样的警钟,时刻在我心中敲响。
老实说,沈阳故宫远远比不上北京故宫,无论从规模还是气势上。如今的沈阳故宫古董稀少,除了几件乾隆年间返乡的供品外,多半为后世的复制品。原本馆藏的四库全书文革时为避免毁损,运到甘肃后,就一去无回,连城墙根也能看出80年代的痕迹。沈阳故宫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明代建筑的风格,突出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的作用。这不仅简化了结构,还节省了大量木材,从而达到了以更少的材料取得更大建筑空间的效果。明清建筑还大量使用砖石,促进了砖石结构的发展。其间,中国普遍出现的无梁殿就是这种进步的具体体现。
许多建筑一目了然。依建筑时间和布局,沈阳故宫的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东路、中路、西路。
大政殿草创于1625年,是处理国家政务和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满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猎时所搭的帐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还饰有八个蒙古力士,牵引着八条铁链,象征着“八方归一”正门前的大柱上,盘旋着两条翘首扬爪的金龙,是受汉族敬天畏龙思想的影响,以龙代表天子的至尊无上。大政殿建筑特点的多样性,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龙盘柱,尽显中原之风;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浓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帐式的风貌,则是满族古老文化的延续。
作为满清最早使用和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以大政殿为舞台上演。1643年,六岁的顺治皇帝在大政殿继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颁布了出兵令,命摄政王多尔衮率兵入山海关直捣中原,最终完成了满清一代的一统大业。
大政殿两侧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错落有致,如众星拱月,南宽北狭,似无穷无尽,象征兵多将广,万世绵延。十王亭是清朝入关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宫内办公的地方。它们与大政殿构成了一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满族独特的军政体制——八旗制度,这在中国的历史上堪称独步天下。远在努尔哈赤立国之初,凡遇军国大事都由汗王与八旗贝勒大臣共同讨论决定。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在修建宫殿时便将这种“君臣合署办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现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政体及军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五亭这组独特的建筑。
穿过凤凰楼底层的通道后,我们就进入了后妃居住的台上五官。台上五官是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
清宁宫旁边的烟囱据说还有些来历:十三层叠起,象征着清代的13位帝王,更巧的是,最上面一层只有两块砖,这和末代皇帝浦仪就位时间不谋而合。似乎老早就有预示。当然,这只是后人一厢情愿的猜测,尚无科学依据。
满族人的行宫基本都是借鉴汉人的建筑艺术,除了几口煮菜的大锅和装孩子的吊篮之外。俗语云:养个孩子吊起来。在这里,不得不说下东北“三怪”:第一怪:窗户纸糊在外因为东北地区冷,所以冬天时候都会用纸条把窗户的缝隙糊起来,这不奇怪,但是奇怪的是糊在外面,那是因为东北的冬天长达4、5个月,糊在屋里容易被水蒸汽弄湿,也容易被窗户缝的风吹坏。所以早些年在没有现在的铝合金窗户之前,东北家家都是这样的。
第二怪;养个孩子吊起来。
说起小孩睡的摇篮大家都不陌生,但是以前东北人给孩子睡的摇篮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是用绳子把摇篮吊起来,一般都是吊在房梁上,这样,母亲在屋里做活计的时候只要偶尔抽空推一下,摇篮就可以自己晃好长时间,这个习俗是源于东北最早的居民都是满族和蒙古族,这两个民族都是马背上的民族,是游牧民族,所以当大家逐水而走的时候经常把孩子的放在摇篮里挂在马背上迁移。就有了现如今东北的第二大怪。
第三怪:大姑娘叼个大烟袋。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