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明末大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尽可能的把长平公主排挤出去,让儿子掌握真正的权利,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皇帝,这是翁太后一直都在操心并且急切需要完成的目标。
好处给这个国家,恶人的名声要自己来承担,这就是长平公主需要面对的局面。
长平公主是何等精明之人,翁太后这点小算盘焉能看不出来?又怎能逃过她的双眼?
翁太后一直在搞些小动作,对此长平公主心知肚明,但却没有办法。
作为太后,为了皇帝儿子的利益考虑,想着把权利从姑姑的手中夺过来,这当然没有错。
但长平公主做的更加没有错。
翁太后考虑的仅仅只是皇帝儿子的利益,但长平公主却是在为整个大明王朝着想。
格局和视野上的差距,造成了这一对姑嫂之间的内斗早已经开始了。
长平公主不得不这么做啊。
北边的李吴山始终是压在她心头的一座大山,给她带来了极其强大的心理压力。凭借李吴山现在的实力和影响力,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推平江南。
李吴山之所以一直都没有那么做,不是他做不到,而是这大明王朝还没有把路走绝。君臣大义的名分还压着他李吴山呢!
李吴山已经将朝鲜从属国变成了实际控制的疆土,并且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灭亡了倭国征服了琉球,虽然在吕宋吃了大亏,但李吴山这种睚眦必报之人一定会再次对吕宋兴兵,不彻底拿下吕宋他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如此辉煌的外战之功,是大明王朝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的。若是他再灭了大食国,一时军威无限,到了那个时候他如何才能安置那些战功赫赫的骄兵悍将?
那就真的只有一条路可走了:开国!
若是真的出现了那种局面?朝廷会怎么做?能怎么做?
若是偏安江南,立刻就会失去法理上的统治地位。以朝廷的名义征伐李吴山这个“不臣之贼”吗?
那根本就是在自取灭亡。
以李吴山的军事实力,没有打过来就已经很不错了,朝廷根本就不可能真的对他动武。
得亏李吴山是李吴山,而不是朱吴山,要不然的话,他大可以捅破这一成君臣名义的窗户纸,直接取而代之,披着大明朝的皮做他自己的事情。
从李吴山拒绝和长平公主成亲的那一刻开始,这个实际掌控江南权利的公主就已经知道了一个事实:必须要和李吴山展开竞争了。
朝廷的“雨林作战”方案必须坚定的执行下去,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要执行对外扩张的国策,借此抵消李吴山通过一连串的军事胜利带来的巨大威望,彰显这个朝廷的法理基础和存在意义。
在大的方向和步调上和李吴山保持一致,这是复隆朝廷时代和永王时代的方针,而这种方针必须延续下去。
只可惜,翁太后完全不明白这些道理,或者说她已经明白了,但却把皇帝儿子的实际统治地位看的更重……
这让长平公主很无奈,非常非常的无奈,却不得不继续按照自己的策略一步一步的坚定走下去!
事实果然如同太后所料想的那样,当加税的提议在朝堂上公议的时候,真的没有获得通过,而是招致了铺天盖地的反对之声。
这些个官僚,本就是为士绅地主的利益代言的,或者干脆他们自己是大地主,怎么可能会给自己加税呢?
实在没有办法的长平公主只能使用更加激烈的手段:谁反对我就打倒谁!
这些个官员从来就不是完美无瑕的圣人,当长平公主准备将他们拿下的时候,随随便便找个借口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内,通过“贪墨”“渎职”等等罪名,接连拿下了四个部堂级别的官员,而陈茂则趁机表示出对加税的极大赞同……
是要银子还是要乌纱这个问题上,官僚们显然知道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为了避免成为长平公主的下一个目标,只能表示支持。
加税的提议终于获得了通过,成为一项法令得以实施。
但是,朝廷的法令和下面的事实从来就是两个概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形由来已久,下面的士绅地主有的是办法应对。
到了这个时候,无可奈何的长平公主只能私下温情脉脉的面纱,第一次使用了暴力手段:对抗新税制就是犯法,偷逃税务着必定绳之以法。
大家都知道新的税务制度对国家有利,但却都不愿意让这个利国利民的制度落实在自己的身上,很多人都是阳奉阴违。而长平公主对偷逃税务之人动了绳子甚至是刀子,也让这位公主殿下收获了铺天盖地的骂名。
“母鸡司晨,苛法待民,以甚于武照。”
“任用苛吏,民不聊生,开恶法之先河!”
对于长平公主的谩骂,很快就从制度层面转变成为人身攻击,事实上执掌江南朝廷这么多年的长平公主一下子就成了天下第一大恶人。
甚而至于,有些人还含沙射影的指出现在的朝廷格局存在很大问题,应该由皇帝亲政,至少也要由太后主政。你一个当姑姑的公主,凭什么主导朝廷事物?这是大明朝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局面,应该及早纠正。
所谓的纠正,当然就是特指把长平公主一脚踢开,让她老老实实的去做一个没有任何实权的公主殿下,而不是继续插手朝廷事物。
这个局面,恰恰就是翁太后最愿意看到的。
这个事情若是弄好了,会增加国家税收,对于皇帝儿子的统治有很大好处。若是弄不好,这个恶人的名声就由长平公主承担,要是能够借此机会将她排挤出去,由自己母子真正掌权,那就更好了。
在后党中人的推波助澜之下,对于长平公主的讨伐之声竟然愈演愈烈,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形势。
当黄得功出面,给朝廷递上一份《议暂缓新税制度》的奏疏之后,这个情形就发展到了高峰阶段。
长平公主一力主导的新税务制度激起了很大的社会动荡,而最大的外戚又建议暂缓实施,这是对于长平公主治国理政的一种否定态度,就差直接指着她的鼻子历数种种“苛政”了。
有了黄得功的这个表态,长期慑服于长平公主“淫威”之下的官僚们趁机而动,竟然发展到了质疑眼下政治格局的程度。
作为姑姑的长平公主事实掌权,这是不是有点不合适?长平公主是否应该对眼下的局面负全责呢?
面对朝野的质疑和指责,和她一起参政的翁太后始终装聋作哑不闻不问,甚至在暗地里推波助澜。
这个时候,能够把长平公主从政治漩涡中解救出来的只有一个人:永王。
毕竟永王是前任皇帝,若是他对长平公主表示出了公然的支持,会有很大的缓解作用,但刚刚成亲的永王却和太后的做法完全一致:充耳不闻不理不睬,就好像这件事情和他彻底无关似的。
面对愈演愈烈的政治风波,长平公主依旧镇定从容,根本就没有当一回事儿。
只要陈茂还对她表示支持,什么朝野反对,什么舆论滔天,只不过是茶壶里的风暴,根本就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而陈茂的背后,则是李吴山和整个北方。
李吴山的态度,才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力量!
; 尽可能的把长平公主排挤出去,让儿子掌握真正的权利,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皇帝,这是翁太后一直都在操心并且急切需要完成的目标。
好处给这个国家,恶人的名声要自己来承担,这就是长平公主需要面对的局面。
长平公主是何等精明之人,翁太后这点小算盘焉能看不出来?又怎能逃过她的双眼?
翁太后一直在搞些小动作,对此长平公主心知肚明,但却没有办法。
作为太后,为了皇帝儿子的利益考虑,想着把权利从姑姑的手中夺过来,这当然没有错。
但长平公主做的更加没有错。
翁太后考虑的仅仅只是皇帝儿子的利益,但长平公主却是在为整个大明王朝着想。
格局和视野上的差距,造成了这一对姑嫂之间的内斗早已经开始了。
长平公主不得不这么做啊。
北边的李吴山始终是压在她心头的一座大山,给她带来了极其强大的心理压力。凭借李吴山现在的实力和影响力,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推平江南。
李吴山之所以一直都没有那么做,不是他做不到,而是这大明王朝还没有把路走绝。君臣大义的名分还压着他李吴山呢!
李吴山已经将朝鲜从属国变成了实际控制的疆土,并且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灭亡了倭国征服了琉球,虽然在吕宋吃了大亏,但李吴山这种睚眦必报之人一定会再次对吕宋兴兵,不彻底拿下吕宋他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如此辉煌的外战之功,是大明王朝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的。若是他再灭了大食国,一时军威无限,到了那个时候他如何才能安置那些战功赫赫的骄兵悍将?
那就真的只有一条路可走了:开国!
若是真的出现了那种局面?朝廷会怎么做?能怎么做?
若是偏安江南,立刻就会失去法理上的统治地位。以朝廷的名义征伐李吴山这个“不臣之贼”吗?
那根本就是在自取灭亡。
以李吴山的军事实力,没有打过来就已经很不错了,朝廷根本就不可能真的对他动武。
得亏李吴山是李吴山,而不是朱吴山,要不然的话,他大可以捅破这一成君臣名义的窗户纸,直接取而代之,披着大明朝的皮做他自己的事情。
从李吴山拒绝和长平公主成亲的那一刻开始,这个实际掌控江南权利的公主就已经知道了一个事实:必须要和李吴山展开竞争了。
朝廷的“雨林作战”方案必须坚定的执行下去,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要执行对外扩张的国策,借此抵消李吴山通过一连串的军事胜利带来的巨大威望,彰显这个朝廷的法理基础和存在意义。
在大的方向和步调上和李吴山保持一致,这是复隆朝廷时代和永王时代的方针,而这种方针必须延续下去。
只可惜,翁太后完全不明白这些道理,或者说她已经明白了,但却把皇帝儿子的实际统治地位看的更重……
这让长平公主很无奈,非常非常的无奈,却不得不继续按照自己的策略一步一步的坚定走下去!
事实果然如同太后所料想的那样,当加税的提议在朝堂上公议的时候,真的没有获得通过,而是招致了铺天盖地的反对之声。
这些个官僚,本就是为士绅地主的利益代言的,或者干脆他们自己是大地主,怎么可能会给自己加税呢?
实在没有办法的长平公主只能使用更加激烈的手段:谁反对我就打倒谁!
这些个官员从来就不是完美无瑕的圣人,当长平公主准备将他们拿下的时候,随随便便找个借口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内,通过“贪墨”“渎职”等等罪名,接连拿下了四个部堂级别的官员,而陈茂则趁机表示出对加税的极大赞同……
是要银子还是要乌纱这个问题上,官僚们显然知道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为了避免成为长平公主的下一个目标,只能表示支持。
加税的提议终于获得了通过,成为一项法令得以实施。
但是,朝廷的法令和下面的事实从来就是两个概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形由来已久,下面的士绅地主有的是办法应对。
到了这个时候,无可奈何的长平公主只能私下温情脉脉的面纱,第一次使用了暴力手段:对抗新税制就是犯法,偷逃税务着必定绳之以法。
大家都知道新的税务制度对国家有利,但却都不愿意让这个利国利民的制度落实在自己的身上,很多人都是阳奉阴违。而长平公主对偷逃税务之人动了绳子甚至是刀子,也让这位公主殿下收获了铺天盖地的骂名。
“母鸡司晨,苛法待民,以甚于武照。”
“任用苛吏,民不聊生,开恶法之先河!”
对于长平公主的谩骂,很快就从制度层面转变成为人身攻击,事实上执掌江南朝廷这么多年的长平公主一下子就成了天下第一大恶人。
甚而至于,有些人还含沙射影的指出现在的朝廷格局存在很大问题,应该由皇帝亲政,至少也要由太后主政。你一个当姑姑的公主,凭什么主导朝廷事物?这是大明朝历史上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局面,应该及早纠正。
所谓的纠正,当然就是特指把长平公主一脚踢开,让她老老实实的去做一个没有任何实权的公主殿下,而不是继续插手朝廷事物。
这个局面,恰恰就是翁太后最愿意看到的。
这个事情若是弄好了,会增加国家税收,对于皇帝儿子的统治有很大好处。若是弄不好,这个恶人的名声就由长平公主承担,要是能够借此机会将她排挤出去,由自己母子真正掌权,那就更好了。
在后党中人的推波助澜之下,对于长平公主的讨伐之声竟然愈演愈烈,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形势。
当黄得功出面,给朝廷递上一份《议暂缓新税制度》的奏疏之后,这个情形就发展到了高峰阶段。
长平公主一力主导的新税务制度激起了很大的社会动荡,而最大的外戚又建议暂缓实施,这是对于长平公主治国理政的一种否定态度,就差直接指着她的鼻子历数种种“苛政”了。
有了黄得功的这个表态,长期慑服于长平公主“淫威”之下的官僚们趁机而动,竟然发展到了质疑眼下政治格局的程度。
作为姑姑的长平公主事实掌权,这是不是有点不合适?长平公主是否应该对眼下的局面负全责呢?
面对朝野的质疑和指责,和她一起参政的翁太后始终装聋作哑不闻不问,甚至在暗地里推波助澜。
这个时候,能够把长平公主从政治漩涡中解救出来的只有一个人:永王。
毕竟永王是前任皇帝,若是他对长平公主表示出了公然的支持,会有很大的缓解作用,但刚刚成亲的永王却和太后的做法完全一致:充耳不闻不理不睬,就好像这件事情和他彻底无关似的。
面对愈演愈烈的政治风波,长平公主依旧镇定从容,根本就没有当一回事儿。
只要陈茂还对她表示支持,什么朝野反对,什么舆论滔天,只不过是茶壶里的风暴,根本就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而陈茂的背后,则是李吴山和整个北方。
李吴山的态度,才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