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小说网 www.jxdlss.com,明末大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四百二十五章 复隆新政
腊月,乙丑日,金銮殿上。
大明天子复隆皇帝正襟危坐,虽极力克制终究难掩喜悦之色,却还拿捏着帝王的沉稳,故意用一种比较平淡的语气说道:“朕有个好消息……”
已经到了年末岁尾,能有什么好消息?
虽然皇帝还没有正式说起,但文武百官已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必然是光复了故都。
从大的局势来看,光复北京城完全就是顺理成章,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内讧之后,伪清早已没有了还手之力,李大帅率十万王师兵分三路横扫北地,光复大明故都完全在预料之中。
其实,大旗军攻占北京城的消息早就传过来了,监军大人高起潜的中路军轻而易举占领京师的事儿大家早就知道了。但是,只有李大帅亲自进城之后,才算是底定了局势,现在就等着大帅的一份报捷文书了。
看皇帝的这个神态,应该是李大帅的捷报已经传来了吧。
事实果然如同所料想的那样。
皇帝终究还是不够沉稳,兴奋的说道:“忠勇公率部开赴故都,万千百姓箪壶食浆以迎王师,我大明故都已复……”
虽然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经由皇帝本人正式宣布之时,朝堂之上顿时一片称颂之声:
“万岁洪福,天命所归,扫荡虏丑,平定宇内,天下为之贺……”
“北地万千翘首以待,盼我王师恢复,而今光复故都上应天命下顺民心,诚我国朝之喜。”
“万岁运筹帷幄,将士用命死战,区区虏丑怎当我王师雷霆一击?败亡也不过是顺天应人而已。天命在我大明,自然无往而不利。”
明明知道这是称颂之词,复隆皇帝依旧十分激动,他已忍不住的站起身来,用异常洪亮的声音说道:“自甲申年以来,贼犯国都,先皇考壮烈殉国,社稷蒙尘,三万里河山竟遍染腥膻。朕于汹汹之时南迁,平淮右而战扬州,定鼎江南之地。时时不忘国恨家仇,屡思奋起光复之事。而今终于光复故地,一赖上天眷我,二赖天下忠义之士前仆后继,三赖亿兆黎庶俯首农桑,才终于再现我大明煌煌盛世……”
想起昔日的艰难困苦,再想想今日的大好局面,复隆皇帝已忍不住的热泪盈眶……
内阁次辅大臣黄宏东出班奏道:“万岁以圣德治天下,龙兴而凤举,以虎贲忠义之兵战扬州定江南,斩贼收多铎于城下,摧阿济格于湖广。以有道伐无道,威震四海席卷宇内。攘除祸乱与前诛灭虏丑与后。而今之世,九州底定四海升平,继先皇之余列,正可以修文治武功与当下。社稷存复日月更辉,德功无二以冠前朝,直追继汉之光武尤有胜之……”
黄宏东的这一番说辞,把所有的功劳全都归属到皇帝一个人的身上,虽然有些肉麻,但却深的复隆皇帝的欢喜,这一番拍马屁的功夫真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了。
直接就把复隆皇帝比作开创东汉维系汉家江山的光武帝刘秀,甚至说他比汉光武更胜一筹,虽然明显已经有了阿谀逢迎的成分在内,但也不无道理。
当年王莽篡汉,刘秀奋起光复汉朝,虽然是同样的功业,但那汉光武刘秀终究只是汉室非常偏远的宗室,虽然不是外人终究也不是近枝直系。从这一点来看,复隆皇帝确实比光武帝刘秀要强一些。
不管怎么说,复隆皇帝都是大行崇祯皇帝亲立的太子,正经的先皇嫡血。被老子弄丢了的江山,经由儿子之手再弄回来,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的很呢。
“涤荡天下洗净腥膻,兴继祖宗启承后世,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必日月常照,万岁之功业远迈光武!”
“我主万岁有尧舜之德,有禹汤之功,再兴大明,必为千古一帝。”
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连复隆皇帝自己都有些飘飘然了,颇有几分雄才大略伟皇帝的得意,好歹他还算是比较清醒,知道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而不是一味沉浸在“光复北地收复故都”的喜悦当中。
“而今故都已经收复了,虽还有些许残敌,终究不过是跳梁丑辈已不足为虑。众卿应仔细的议一议,这接下来应如何作为?”
最主要的战争已经结束,虽然还有些残破的散兵游勇,却已不值一提,顺手扫平就是了。最要紧的是接下来的国政大计应该定下一个大的方向。
“天下汹汹数岁,家室残破百业凋敝,正应行黄老之法,颐爱民修养,方能巩固国本!”
黄宏东说的这一套,基本上算是对的:李自成等反贼和清虏轮着番的折腾了这么多年,已经伤了天下的元气。老百姓遭受了不少苦难,方方面面都有待修补。现如今最应该做的就是与民休养生息,大兴轻徭薄赋的爱民举措,才能让国库充盈才能让老百姓们安居乐业,这是国家稳定的根本,而且是根本之中的根本。
总的来看,黄宏东说的这一番话真心没有错,但却是毫无营养的废话,虽然充满了政治正确,但却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
经历过连年的战争之后,大家都知道应该休养生息,这是一个不变的大方向,也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兼顾老百姓的感受和朝廷的利益呢?
在这个事情上,利中利大状元最先拿出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方略:减负和开源!
所谓的减负,不仅仅只是减少民间的赋税,而是要大刀阔斧的进行整治改革,最要紧的就是裁减官吏,削减庞大的官僚体系,极力避免以往臃肿的政治架构,减少朝廷的负担。同时,开始着手削减兵员数量,朝着精兵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增加军队的数量,这就是减负的主题思想。
从大局上来看,年轻的利中利状元说的这些都很有针对性。
臃肿庞大的官僚体系极大的恶化了大明朝的财政状况,按照朝廷体制,一个中等县的县衙里头应该只有四到五名官员,这些人都是有编制的,吃的是国家的俸禄,足以应对一个中等县的事物。但是事实上,一个中等县的县衙里头往往有二十多个正式的... -->>
第四百二十五章 复隆新政
腊月,乙丑日,金銮殿上。
大明天子复隆皇帝正襟危坐,虽极力克制终究难掩喜悦之色,却还拿捏着帝王的沉稳,故意用一种比较平淡的语气说道:“朕有个好消息……”
已经到了年末岁尾,能有什么好消息?
虽然皇帝还没有正式说起,但文武百官已经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必然是光复了故都。
从大的局势来看,光复北京城完全就是顺理成章,不过是个时间问题罢了。
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内讧之后,伪清早已没有了还手之力,李大帅率十万王师兵分三路横扫北地,光复大明故都完全在预料之中。
其实,大旗军攻占北京城的消息早就传过来了,监军大人高起潜的中路军轻而易举占领京师的事儿大家早就知道了。但是,只有李大帅亲自进城之后,才算是底定了局势,现在就等着大帅的一份报捷文书了。
看皇帝的这个神态,应该是李大帅的捷报已经传来了吧。
事实果然如同所料想的那样。
皇帝终究还是不够沉稳,兴奋的说道:“忠勇公率部开赴故都,万千百姓箪壶食浆以迎王师,我大明故都已复……”
虽然早就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经由皇帝本人正式宣布之时,朝堂之上顿时一片称颂之声:
“万岁洪福,天命所归,扫荡虏丑,平定宇内,天下为之贺……”
“北地万千翘首以待,盼我王师恢复,而今光复故都上应天命下顺民心,诚我国朝之喜。”
“万岁运筹帷幄,将士用命死战,区区虏丑怎当我王师雷霆一击?败亡也不过是顺天应人而已。天命在我大明,自然无往而不利。”
明明知道这是称颂之词,复隆皇帝依旧十分激动,他已忍不住的站起身来,用异常洪亮的声音说道:“自甲申年以来,贼犯国都,先皇考壮烈殉国,社稷蒙尘,三万里河山竟遍染腥膻。朕于汹汹之时南迁,平淮右而战扬州,定鼎江南之地。时时不忘国恨家仇,屡思奋起光复之事。而今终于光复故地,一赖上天眷我,二赖天下忠义之士前仆后继,三赖亿兆黎庶俯首农桑,才终于再现我大明煌煌盛世……”
想起昔日的艰难困苦,再想想今日的大好局面,复隆皇帝已忍不住的热泪盈眶……
内阁次辅大臣黄宏东出班奏道:“万岁以圣德治天下,龙兴而凤举,以虎贲忠义之兵战扬州定江南,斩贼收多铎于城下,摧阿济格于湖广。以有道伐无道,威震四海席卷宇内。攘除祸乱与前诛灭虏丑与后。而今之世,九州底定四海升平,继先皇之余列,正可以修文治武功与当下。社稷存复日月更辉,德功无二以冠前朝,直追继汉之光武尤有胜之……”
黄宏东的这一番说辞,把所有的功劳全都归属到皇帝一个人的身上,虽然有些肉麻,但却深的复隆皇帝的欢喜,这一番拍马屁的功夫真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了。
直接就把复隆皇帝比作开创东汉维系汉家江山的光武帝刘秀,甚至说他比汉光武更胜一筹,虽然明显已经有了阿谀逢迎的成分在内,但也不无道理。
当年王莽篡汉,刘秀奋起光复汉朝,虽然是同样的功业,但那汉光武刘秀终究只是汉室非常偏远的宗室,虽然不是外人终究也不是近枝直系。从这一点来看,复隆皇帝确实比光武帝刘秀要强一些。
不管怎么说,复隆皇帝都是大行崇祯皇帝亲立的太子,正经的先皇嫡血。被老子弄丢了的江山,经由儿子之手再弄回来,名正言顺理直气壮的很呢。
“涤荡天下洗净腥膻,兴继祖宗启承后世,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必日月常照,万岁之功业远迈光武!”
“我主万岁有尧舜之德,有禹汤之功,再兴大明,必为千古一帝。”
在一片歌功颂德声中,连复隆皇帝自己都有些飘飘然了,颇有几分雄才大略伟皇帝的得意,好歹他还算是比较清醒,知道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而不是一味沉浸在“光复北地收复故都”的喜悦当中。
“而今故都已经收复了,虽还有些许残敌,终究不过是跳梁丑辈已不足为虑。众卿应仔细的议一议,这接下来应如何作为?”
最主要的战争已经结束,虽然还有些残破的散兵游勇,却已不值一提,顺手扫平就是了。最要紧的是接下来的国政大计应该定下一个大的方向。
“天下汹汹数岁,家室残破百业凋敝,正应行黄老之法,颐爱民修养,方能巩固国本!”
黄宏东说的这一套,基本上算是对的:李自成等反贼和清虏轮着番的折腾了这么多年,已经伤了天下的元气。老百姓遭受了不少苦难,方方面面都有待修补。现如今最应该做的就是与民休养生息,大兴轻徭薄赋的爱民举措,才能让国库充盈才能让老百姓们安居乐业,这是国家稳定的根本,而且是根本之中的根本。
总的来看,黄宏东说的这一番话真心没有错,但却是毫无营养的废话,虽然充满了政治正确,但却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
经历过连年的战争之后,大家都知道应该休养生息,这是一个不变的大方向,也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兼顾老百姓的感受和朝廷的利益呢?
在这个事情上,利中利大状元最先拿出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方略:减负和开源!
所谓的减负,不仅仅只是减少民间的赋税,而是要大刀阔斧的进行整治改革,最要紧的就是裁减官吏,削减庞大的官僚体系,极力避免以往臃肿的政治架构,减少朝廷的负担。同时,开始着手削减兵员数量,朝着精兵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增加军队的数量,这就是减负的主题思想。
从大局上来看,年轻的利中利状元说的这些都很有针对性。
臃肿庞大的官僚体系极大的恶化了大明朝的财政状况,按照朝廷体制,一个中等县的县衙里头应该只有四到五名官员,这些人都是有编制的,吃的是国家的俸禄,足以应对一个中等县的事物。但是事实上,一个中等县的县衙里头往往有二十多个正式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